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583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定九中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得与失及下阶段复习计划 试题整体评价本次考试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把语言放在尽可能真实和不同的情景中考查,突出运用,体现人文精神。材料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有较高的信度,较好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与法语词汇部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15个题涵盖了高中阶段的绝大部分语法、句法;完形填空着重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较为完整的线索,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材料新,题材广;阅读表达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篮球话题,体现了开放性;写作题目贴近生活,体现“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时代精神。总之,试题既

2、重视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的考查。本次期中考试的统考,全面考察了学生在一轮复习初期所取得效果,承上启下,对一轮接下来的复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阶段复习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学期初教研室在城阳一中召开的的一轮复习研讨会给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黄岛,平度,城阳以及平定二中兄弟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与复习操作方案。高三第一轮复习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双基”内容新旧不接等问题,认真抓好复习备考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复习质量是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平日教学中,我们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指导,围绕课本知识,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

3、识,巩固语言基础,对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科学归类和巧妙整理,注重培养学生从语境中揣摩词汇意义,所以,从学生试卷的情况反映出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出现知识漏洞。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1.语法与词汇,完型词汇语境使用较为得体,得分率较高。主要原因:教学与复习中,我们对词汇投入比较多,试题精选,训练有效,学生对词汇搭配,意义和不同词汇辨析方面水平较高,这使得一轮复习基本实现了以狠抓基础知识为主这一目标。词汇是一轮复习的重点,高考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逐年提高,词汇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听力的质量,词汇深度的把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正确程度,所以在一轮初期,我们让学

4、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在具体句型操练中活学词汇,活用语言,特别是一些形容词,动词的习惯搭配,一些转化词的词性变化以及一些连词的正确运用。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以课本为基础的词汇复习后,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相对而言进步明显。如语法与词汇中的第23 题,正确率达到 80%以上,24题,正确率70%以上,26题,正确率70%以上,35题,正确率70%,这在以前都是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另外完型中的词汇辨析以及语境分析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2. 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上一届在二中高三二轮研讨时,田老师匠心独运,安排了一节基础年级的课外阅读课,意在启发我们课外阅读应早打算,早动手,所以,我们集备组在新授课

5、和复习课的同时,穿插进行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新材料阅读课,材料跨度广,词汇新,涉及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中美建交30年,奥巴马访华等等,画面新鲜,内容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深受学生欢迎。另外,阅读教学中比较注重阅读理解的分析指导,如:如何推测细节(细节题目大约占到所有题目的40%);如何指导学生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要求学生略读、浏览全文, 分析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辨认文章的事实与观点; 要求学生透过表面的文字信息, 对某些深层次情节经过分析、综合、归纳, 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再如训练学生进行词义猜测。(词义猜测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以及对文章中生词的理解

6、能力。如我们进行的课外阅读中的词义替换训练。)当然,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需要在英语学习中, 大量地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 积累英语单词与习语等, 扩大自己的视野。 阶段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复习时间较短,加之学生落实方面还有欠缺,平日练习力度还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于较难语法结构和长难句较为模糊,不能准确合理的分析句子结构,这除了影响到学生语法与词汇,也对理解阅读中的部分长难句形成障碍。部分学生不能娴熟运用各种句型,书面表达结构和句型单一,无法拿到较高的分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句型结构,但是遣词造句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师合理的指导和学生有效持之以恒的习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本次测试主要问题有:1.

7、听力没有预期好,以往听力全对或者接近全对的同学较多,本次数量较少,而且出现了个别题目多数同学出错现象,像听力第10题。原因1)听力指导得太少,只注重听后核实答案,没注重方法的指导。2)对听力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学生听力水平比较高,方法指导没有必要。2.阅读表达:学生答题不规范,题目不注意大小写,对于开放性的话题题解不够,尤其本次期中试题中的开放性命题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翻译句子太受英语思维的限制,以至于汉语句子令人费解。3.书面表达:部分学生不能娴熟运用各种句型,书面表达结构和句型单一,无法拿到较高的分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句型结构,但是遣词造句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准确性。另外,对于新词汇不熟,要点意

8、识不强。像本次测试中全民全运,和谐中国,很多学生不知所云,这也与我们老师平时的导向有关。针对以上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下阶段除了继续发扬集备组好的方面之外,计划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下阶段复习计划)一 加强听力技法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和查找误区,以减少出错的机会。例如:在正确答案与听力原文句义上保持一致的试题中,正确答案一般不重复原文的内容,而是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词组、不同的句型结构来表达基本相同的内容,这是听力测试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我们只有熟练地掌握句子各种形态间的相互转换,才能在应试中得心应手。有一年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段对话:W : Did you go to the theatr

9、e last Sunday ? M : Yes. I saw “The Tea House ”. The acting was excellent. Q :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Sunday? A. He saw a play. B. He acted in a play. C. He went to the Tea House. 考生要选对正确答案,首先得懂得“ The Tea House ”是指根据作家老舍的小说茶馆改编的电影。同时,“ theatre , acting ”也是解题关键词。 很多同学选择了He went to the Tea House.再如,

10、对数字和时间的处理。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听力第7段材料:-“At what time does my train leave?”-“18:38”Q: When does the mans train leave?A. At 6:38pm B. At 8:38pm C. At 9pm学生抽样正确率只有10%左右,接近90%同学选择B选项。因此,听力语境分析和听法指导很有必要,我们的兄弟学校19中高三级部就走在了前头,在教研室的领导和支持下,前不久张老师就上了一节听力市级公开课,效果显著。二 阅读表达加强规范化指导,对开放性题目做充分的准备和应对策略。阅读表达是2007年高考英语山东卷中的一个新

11、题型, 这种题型既提高了高考的效度,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该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际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侧重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根据寓意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结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既要求学生对所给的文章能深入细致的理解,又要求其能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所提出的要求写出合理的答案。所有这些与新课标的精神是一致的,与新教材的能力训练是一致的。鉴于阅读表达题型考查的是考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理解的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己

12、的阅读能力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表达能够连字成句,溶句成文,一个句子既要包含特定词汇,又要体现特定语法。因此学生在平时地训练过程中,应该养成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思考的好习惯,练就过硬的造句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另外,集备组老师进一步学习二卷阅读表达网上评卷评分标准和细则,以正确指导学生答题技巧和得分技巧,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三 阅读中进一步加强阅读材料的筛选和利用,首先老师要了解阅读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这涉及到对文章选择的定位。题材、体裁多样,选材现代化,知识化,突出了真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如新材料,新词汇,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集备组老师分工协作,搜集,整理

13、材料,做到选材精细,训练有效。复习中要根据教材话题,选取“新材料、新情境”的语言材料,所选材料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考生,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09年阅读理解依然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新材料”“新情景”。四篇阅读分别是“邻里关系”、“世界烟税上调”、“虚假广告”、“世界金融危机与大学生选修专业的关系”同时所有的阅读材料非常真实新颖,语言地道,信息量大,体裁主要是叙述文、新闻报道,描写文,而且主题内容非常积极健康,能够真正让学生阅读后受益匪浅。另外,根据新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文章时还要围绕一下话题:1)有关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2)有关风俗习惯、

14、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话题;3)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例如:职业、节日、风俗和社交礼仪;4)英语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世界其他地区的风俗人情、历史与地理、以及这些国家与我国交流中对我们有着文化上和精神上有良好影响的东西(只不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是通过英语这种语言来折射的)。 四 采取有效的写作学习策略,加快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二者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好坏与阅读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阅读量越大,语感就越强,思路就越开阔,写起文章才能信手拈来,言之有物。写作课中的阅读要求以精读为主,辅以

15、泛读。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体味英文表达的地道与自然以及中英文语法结构的差异,培养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习惯,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细心的读者,做好读书笔记。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读书报告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趁热打铁,写一篇读书报告,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2)写译结合 语言技能的输出训练可以用“说”“译”“写”的形式进行,显然,“译”与“写”的关系更密切。通过汉译英练习,学生的“认知型”词汇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促进了“认知型”词汇向“使用型”词汇的转化;同样,通过汉译英练习,大量的贮藏在学生短期记忆中的“认知型”表达式及句型也会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向“使用型”过渡,激活了

16、学生的句式库,帮助学生巩固多种句式,从而强化学生的句式概念,使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优化句式。通过汉译英练习,学生可以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克服对书面表达的畏难心理,加强动笔的信心。这样,学生的“使用型”词汇增加了,句型丰富了,语法的准确度提高了,信心足了,就能更有效、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范文模仿与背诵 好文章始于模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以英语作为外语进行写作的学生而言,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应要求学生多去背诵一些范文。多背诵英语读物,或督促学生多背诵一些优美段落,就会逐步养成语感,就会在写作中自然流露于笔端。要模仿英语范文,教师应指导学

17、生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模仿其写作结构;二是模仿其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意识的强化分段落、使用连接词、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各种句型的应用等等。总之,模仿应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过程,要仔细阅读范文,反复揣摩原文的结构,品味其中的遣词造句。 4)同伴交流 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认知活动,如果在写前、写后阶段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挖掘写作内容、开拓写作思路、减少写作错误、提高写作兴趣很有好处。教师应多鼓励他们在写前阶段与同伴用英语交流写作思想,这样,既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语感,也可使写作的难度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写作的焦虑感。在写后阶段,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学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在合作

18、交流中发现和弥补不足,总结提高,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五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加强对题目的选择,精细的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有针对有目的加强学生做题技能,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要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09年山东高考题中的完型填空、和全国卷的第一篇阅读理解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年与要求。我们平日的教学中也处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日的精彩文章我们都会让学生去细度、体会、品味文章的精髓然后交流自己的感悟。长期以来学生积累了许多经典佳句,并能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平定九中外语组2009年11月25日附

19、1.普通高考山东卷网上评卷英语阅读表达评分细则本题评分的总体原则:本节总分为15分,每小题3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符,语法正确得3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不符,不得分。语法错误,表达不当酌情扣分;超出字数限制应酌情扣分。本题得分、扣分均不含0.5分。76题:除参考答案外,可参考如下句子酌情给分。3分:Adults dont /wont say/ use/ like to say hello often.Adults seldom/ rarely think to use the word “hello”.2分: 基本意思表达清楚,但有语法错误或字数超限。Adults change an

20、d say little “hello”. Less and less adults use hello.People dont say hello any more. “Hello” is the last word adults use.Saying hello isnt often. 1分: 含有not say hello的意思。People use “saying hello” little. Say hello become the last words we use.They/ Adults should say hello.0分: 意义不符。Whats is hello. Say

21、ing hello is recognition of anothers worth.77题:除参考答案外,指明句子位置的可得3分,例如The last sentence of paragraph 2。若句中使用省略号,但开头、结尾都正确,则得2分。若只有句首,省略号后无结尾,则得2分。只写了前半句或后半句,且正确,得1分。抄写过程中出现漏词、错词则酌情扣分。78题 除参考答案外,可参考如下句子酌情给分。3分: by saying hello saying hello with smiling/ smile2分:say hello/ say hello with smiling / smili

22、ng and say hello / saying hello within smiling.1分:more to say hello / using it more often / say hello without smiling0分:smiles / smile to others79题 参考答案给出的动词除使用ing之外,还可以使用动词原形或者动词不定式,但三种形式不可混用,混用扣1分。3分:to lower blood pressure relieve stress boost happiness80题:注意三个要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2. 在城里(乡村)打招呼 3. 城里得到的回应

23、较少每个要点各1分。单个词语理解错误,若不影响整句意思表达,扣1分。整句意思正确但表达不流畅,扣1分。若意思表达相反,如多少关系表达错误,扣1分。3分:不管什么原因,我在城市说的“你好”总是比在农村说的“你好”得到的答复要少。不管什么原因,回应我的招呼的人,在偏远地区总比城市中多。不管什么原因,与我在乡村的问候比较,我在城市中的问候很少被回应。2分:不管什么原因,我的城市式招呼总是得到比我的农村式招呼更少的反应。1分:无论怎样,面无表情地打招呼得到的回答总是远少于面带微笑打招呼。0分:无论什么季节,我认为不要远离了再回答你好。附2:课外阅读文章一篇China, US cooperate mor

24、e on global issuesBy Li Xing and Cai Hong (China Daily)Updated: 2009-10-23 08:02Comments(0) PrintMail1. XINHUA-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st push beyond bilateral issues to deal with more pressing matters of global impact.2. That was the theme echoed by Foreign Minister Yang Jiechi and Jon Hunts

25、man, US ambassador to China, in their keynote speeches yesterday in defining the China-US relations currently and in years to come.3. It has become obvious that absence of our close cooperation in which our two presidents have said to be coope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many of the most pressing world

26、 challenges cannot be successfully managed, Huntsman said at the Fourth China-US Relations Conference in Beijing entitled China-US relations: Looking ahead after 30 years.4.The US ambassador said that the two nations shared interests in headline issues such as energy efficiency, climate change, regi

27、onal security, nuclear safety and the global recession.5. The two countries must help each other,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progress together, Huntsman sai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 phrase he has repeated on many occasions since he took up his current post in August.6. Highlighting statem

28、ents by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President Hu Jintao for positive, comprehensive and cooperative China-US relations, Foreign Minister Yang said that the China-US relations today is one of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not zero-sum competition.7. In the face of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financia

29、l crisis, energy shortage, terrorism, food security and serious diseases,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interdependent, Yang said.8.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largest developed country, China and the US now enjoy broader common interests and shoulder greater responsibilities on important a

30、nd pressing issues crucial to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he added.9. The series of China-US Relations conferences, initiated in 2003 by former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is a semi-official and semi-nongovernmental platform for an exchange of ideas and research results among government offic

31、ials, think-tank experts and academic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Co-hosts include the Chinese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exas A&M University, George Bush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and George 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10. It has also provided op

32、portun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meet with officials and academics and share their views.11. While meeting students from Texas A&M Universit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several other Chinese universities, Yang recalled the time when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made his historic visit to China.12. We knew very little about each other then, Yang said, adding that som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brought the two countries togeth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