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587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高三地理二轮研讨会学习体会一、三节公开课的评价三节公开课,两种课型:试题讲评课、专题复习课,都是按照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设计进行的。这三节公开课非常成功,为二轮复习上课提供经典典范,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课。我们认为这三节公开课总体表现两大优势特点:(一)“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活。三节课都是按照市教研室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设计进行的,但在具体执教上又不死套模式,不死板、各有所侧重,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比较灵活。如三节公开课尤其是两节专题复习课,精讲精练、讲练结合。2.课堂活。一是课堂气氛活跃。三节公开课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

2、程,进行讲解、分析、讨论、板演、点评等,课堂气氛活跃。二是学生活跃。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活动都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参与,愿学、乐学,对知识理解的深,掌握的牢。3.教师引导、点拨活。根据三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三位支教老师分别设计了不懂得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第一节试卷讲评课,在课前就将学生分组针对出错比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讨论,课堂上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分析、讨论情况并加以说明。老师根据不同小组、不同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评价,点拨方法、技巧,并总结规律。第二、三节课为专题复习课,在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展示、板演之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点

3、拨、归纳。这种点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关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链、知识网,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4.讲练结合方式活。尤其是两节专题复习课,对复习内容进行分组归类展示、总结、点评之后,紧跟一组练习进行训练。对选取的题目也进行分组归类,更多的选取高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试卷讲评课,在对题目讲评之后,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和学生的易错点选取相关练习,进行针对性的补偿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二)“巧”1.教学环节设计巧。三节公开课虽然是试卷讲评课和专题复习课,但三位老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巧设计环节的同时,还注重学习

4、情境的创设。如在分析冻雨影响时,先播放一段冻雨的视频,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是记忆更牢固、更深刻,也不易遗忘。2.技巧、方法点拨巧。三位老师在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点拨上做的都比较巧妙,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也都比较实用:有的是规律的总结、有的是方法的点拨、有的是技巧的应用如: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点,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这样的点拨,在三位老师的课中随处可见。3.学案使用、处理方法巧。三位老师都是前置使用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先学,小组研究、讨论,并对自己的使用情况作出反馈。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设计教学、准备补充学案和补偿练习。课堂上,学生利用学案展示、分析,老师进行点拨、评价,补

5、偿训练。整个学案使用比较灵活,并根据考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删减、补充。补充学案紧扣考纲和学情,补偿练习以高考题为主,并进行分类,紧扣考点。二、一轮复习的反思通过一轮验收考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一轮复习的很多不足,需在二轮复习中避免。1.注重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但落实仍不到位。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能力、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在考试中仍暴露出学生能力低下,不会灵活运用、迁移应用知识。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重导思、导学,但在很多课堂上老师的包办仍很严重。4.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但老师在课堂上仍有较大的随意性。5.注重单元过关考试,但考试后的补偿训练不到位。6.注重精讲精练,但仍陷入题海之中,挤时间、拼时间普遍存在,使学生没有反思、消化的时间,也养不成好的答题习惯。三、二轮复习的打算以市教研室的二轮备考指导意见为指导,构建高效实用的复习模式;以市编学案为主导,注重学案的前置使用和创造性使用学案,注重补偿练习的设计;在关注知识点落实的基础上更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注重规律、方法、技巧的点拨;定时训练与文综训练相结合;关注学生心理波动,及时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