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589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试教育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制约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笔者认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在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并不因为其丰厚的内涵和独特功能而受到重视,一般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当这所学校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人数偏少时,更是如此。因此,在历史国家课程都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进行有质量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应试教育笔者的理解是过度教育竞争之后异化的产物,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备,结果无论是教育领域中还是社会领域中,考试成功尤其是高考成功就成了最容易辨认的评估标准。于是考试变得至高无上,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不仅左右了学

2、的目的,也左右了教的目的,应试教育便应运而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经济上拿出更多的钱投资教育,资金短缺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目前实行的其实仍然是尖子型的高等教育。由国情决定的这一现实,必将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重视升学率现象的长期存在。所以,在当前已经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力图扭转应试弊端,让教育真正开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但是,就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而言还是因应试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校的管理观念仍然陈旧,教师缺乏进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会回避选择与高考无关的校本课程,以及部分家长会阻止自己的孩子参加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1、历史教师无暇顾及

3、校本课程开发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推行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但许多学校将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工作重心甚至是唯一中心的现象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校本课程开发并没有着实的开展起来。在江苏省08 年高考方案出台前,不少基层学校的做法是采取两手抓的方式,既尝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做法,但又不放弃以往高考的知识重点,知识的难度不减反加,与课程改革中要求改变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繁、难、偏、旧”背道而驰,带来的结果是时间不够,实践不到位,教学效果还不好,老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出于升学率的考虑,不少学校里新课程改革其实是流于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仅仅是纸面上的应付。在学校的大环境之下,历史老师教育教学的重心也是在

4、如何应对考试上,几乎无暇顾及到校本课程开发。以江苏省南通中学历史学科的情况来论,教师专业水平是较高的,但普遍缺乏时间。12位历史教师,其中研究生毕业有两位,另有三位教育硕士在读,其他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教师五位,大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位,培养对象一位,市骨干教师以及局级骨干教师各一位,但是每一个人都满工作量在工作,有的还是超工作量的。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对老师们的备课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国家课程中历史必修和选修,在上课伊始就要根据本校学生的水平来进行整合,实施有效、高效的教学。历史国家课程的准备就消耗掉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占用相当一部分业余的休息时间。要进行较高质量的历史校本课程开

5、发,就只能是挤占更多的休息时间,以我校已经开发的历史校本课程来看,几乎没有一个是在完全的工作时间中完成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论证、多样化的开发方式、成果的展现、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课程自身的评价无一不要花费时间,这使得教师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付出比国家课程多几倍的工作量。老师们普遍觉得时间不够,精力跟不上。在一所软硬件条件都到位的学校尚且如此,推及到其它学校,相信情况也大致相类似,甚至更有过之。校本课程是不同于传统国家课程的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其评价、考核手段应有自己的特点,但目前国家的升学考试制度没有随着课程管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在大多数家长将上重点大学作为孩子成材的主要出路,

6、教育行政部门又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学校评优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有的地方甚至是唯一标准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就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升学率上,放在应试上。虽然目前江苏省已经在进行新高考方案的改革,但考试分数仍然是上大学重要的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容易忽视对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因此,在某些基层学校,应试教育的本质不变。 2、应试需求导致历史校本课程的闲置在2005年秋,江苏省南通中学新一届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选修课程的选择时,年级组要求每一个备课组提供本学科的选修课程名称和内容简介,经过备课组商议,依据以往对学生的需求调查和以往几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备课组上

7、报了“二战风云人物”、“通城纪略”、“二十世纪热点问题”、“张謇和南通”等几个已经成熟和已经试行成功的课题。然而,全年级选修历史的学生为个位数,达不到开课的人数。其它的,例如地理类,同样遭遇二十以下的人数,曾经受到学生欢迎的“旅游地理”“自然文化遗产”同样遭到本届学生冷遇,生物类“楸树栽培”、“埃及大王豌豆和本地豌豆杂交实验”、语文类如“论语解读”、“诗词赏析”也没有能够达到开课的人数。从2005级高中学生后来所选的课程汇总来看,语文类:语言表达的实战技巧52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52人,数学类:数学思想方法176人,英语类:英语阅读指导训练60、英语词汇欣赏与应用122、牛津英语61,理

8、化类:物理思想方法46、物理开放题型研究60、化学思维方法基础和提高则多达276人,心理类:心理探秘60人。从整个选课的情况来分析,学生所选的内容除了“心理探秘”一课外,其他都是语数外理化这五门功课的辅导或拓展,这五门是传统的理科班的高考科目,也是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备受重视的科目。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既存在一个心理预设的惯性,也不乏是高考科目学业的压力所导致。学生选择时,不是没有兴趣,也不是没有需要,但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一种应对考试的实用性选择。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历史校本课程的闲置。可以这样说,被闲置的历史校本课程在当初开发时我们都先在学生中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正是因为当时受到学生欢迎,为学生所

9、需要,并且符合学校本身的教育哲学理念,我们才得到学校的支持。有些课程在第二、三轮的教学后,被视为优秀的校本课程已经在学校的支持下集结出版了,但是这一次遭受冷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该进行怎样的调整来应对这样的局面?3、历史校本课程遭遇社会的误解在我校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乏有学生家长积极支持,甚至是帮助学校联系相关单位,参与收集资料,多方介绍情况的,这是以文化界的家长居多,如文化局、文联、图书馆、市档案馆等等,可以说他们给与了我们相当大的帮助。但是也有不少家长采取的是一种抵制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占用大量的时间,以及学生走出校园进行调查研究不理解,甚至认为,学校的做法

10、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学习。江苏省南通中学校本课程通城纪略以地方乡土历史以及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发过程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南通方志相关知识的调研和走访,学校选修课的时间只完成其中一部分文献资料的搜集,另一部分关于南通地区宗教文化信息的采集以及博物馆的信息搜集就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走访。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把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把他们当作开发者和合作者。在申请到学校的支持,学科组决定利用双休日完成调查和走访活动,选修班的学生分成几个走访小组,分别走访南通的城隍庙,太平兴国寺、天宁寺等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周后写出采访实录。但是该项走访调查活动受到相当大一部分家长的误解和抵制,有的家长提出多

11、种理由安排自己的孩子在双休日进行高考科目的辅导训练,从而使有的课题小组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这些家长只关注应试,缺乏孩子全面发展的观点,历史校本课程能带给孩子的道德情操的陶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在他们看来都是不重要的,他们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待儿女的前程,认为儿女的成功体现在学业上,体现在考上大学上,自己的孩子应该把课余的时间用到进行高考科目的补习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高考科目的自我学习和整理当中,其他所有和高考无关或者在他们看来和考试似乎没有太大关系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这样的家长,他们对自己孩子参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自然是无法认同,作为老师也就更不可能邀请到他们参与其中。另一

12、方面则是家长自身素质的原因,他们关心孩子,但却一直扮演着陪读和监督的角色,学校开什么课与自己无关,只满足于孩子学习成绩好。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校本课程,他们缺乏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无法对校本课程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建议,或者对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总之,由于这样的原因,他们既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使他们不能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监督、评价,不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服务,更不能为校本课程开发反馈信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同样影响着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家长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职业体验中不同的感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补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对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