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课程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综合课程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调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科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调查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文科综合课程实验学校与非实验学校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及对“长沙市开福区1464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维度评定结果”和“长沙市周南中学开福班与对照班综合分析能力测试成绩对比”等数据的研究,表明文科综合课程受到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它的开设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文科综合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目前文科综合课程试验中也存在少量的问题,降低了该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主要是文科综合社会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内容系统性不强,综合程度和深度不够;课程开设的条件不完全具备,教
2、学管理难度大,制约了文科综合课程的优势发挥,影响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文科综合课程;社会实践能力;有效性;课程改革1 问题的提出文科综合课程在构建新型的学校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1年秋季,上海的杨浦区和闵行区的29所中小学试行了中小学文科综合课程的课程试验9,尤其是中学阶段的综合型社会课程,在国内尚属首例。社会课程的设置,打破了传统的历史与地理分科界限,综合程度较高。2001年秋季,全国有30多个县区开始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长沙市开福区课改实验区是其中之一,该区中小学取消了政治、历史、地理分科课程,开设了综
3、合型的小学社会和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以下简称为社会课程)。综合型的社会课程与分科型的历史、地理课程相比较。它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怎样?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设计了“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问卷,对课改试验学校及非课改试验学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对比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教学的效果,广泛听取试验学校师生对社会课程改革的看法,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里着重分析文科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性。2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2.1 基本情况调查的范围:湖南省内的长沙市周
4、南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三十七中、湘潭市二中、衡阳市十五中、常德市七中、娄底市双峰县四中等中学。这些学校具有代表性,包括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示范性中学与普通中学、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等类型。调查对象:教育管理者、不同学科的中学教师、各年龄段的中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630份,其中,有效问卷618份(包括教育管理者问卷60份,教师问卷150份和学生问卷408份)。样本采集:同类型的各组成部分按等值数取样。调查材料:开放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程序:首先是课题组集体讨论、通过方案、设计并编制问卷,然后由课题组各成员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最后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调查结果。2.2 问
5、卷调查统计的研究分析第一、统计表明:93 %的教育管理者、90%的教师和91%的学生希望文科综合课程应该是政、史、地及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拼盘”;70%以上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和60%以上的学生对“社会实践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准确的,即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能力。这说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各方人员对“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等有关概念是比较清晰的,有利于我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实验。但也有近10%的教师和学生对“文科综合课程”的似懂非懂,近30%的教师和40%的学生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理解是模糊的,这种情况对“文科综合课程”的开设与推广存在负面影响。第二、统计表明:50%左
6、右的学生更喜欢综合课程,30%左右的学生表示无所谓;90%的教师和70%的学生希望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课程。80%以上的教师和70%左右的学生认为文科综合课程对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最有效。68%的学生和70%的教师赞同文科综合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0%左右的学生和教师认为文科综合课程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不大;83%的教师认为该课程教学的最大作用是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100%的教师与管理者认为“文科综合课程”的开设符合索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统计表明:71%的学生和教师认为采用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最佳。90
7、%的教师认为社会调查与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并且77%的教师和63%的学生赞同“书面考试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第四、统计表明:80%以上的教师和学生认为精通专业知识并联系社会实践的课堂教学是最受欢迎的教学。而且80%的教育管理者认为开设新课程的最大困难是教师队伍的建设,85%的教师认为必须经过培训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且92%的教师认为需要补充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70%的学校领导认为课程改革必须先做好教师培训工作。3 文科综合课程试验的调查研究结果3.1 文科综合课程设计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新课程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
8、健康下乡”“走近湘绣”“奶牛养殖”“走进春节”“了解家乡的城市化进程”等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从长沙市开福区1464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维度评定结果中可以看出:63.5%的学生达到了优和良等级见表1。表1 长沙市开福区全区1464位学生各维度评定结果等级比例项目优良合格不合格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75.4%19.5%5.0%0.1%学 习 能 力26.9%41.8%28.5%2.8%实 践 能 力25.6%37.9%30.4%6.1%审美与表现能力26.2%47.9%24.2%1.7%运动和健康状况3
9、2.1%61.1%6.5%0.3%说明:长沙市开福区各实验学校尝试了采用学分制对学生“实践能力”维度进行评价。基本做法是:规定第三年总学分为60个学分,其中,60学分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分别为:成长记录袋评价占50个学分,活动考勤占5学分,评优占2学分,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占3学分。总学分50学分以上为优,40分49学分为良,3539学分为合格,3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4。可见,文科综合课程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综合分析与社会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与研究。我们在调查中得到的普遍反映是:中小学综合型社会课的课堂气氛
10、比较活跃,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比较开阔,在课堂上乐于发表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由于社会课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调查、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撰写报告等,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3.2 文科综合课程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卷调查统计表明:50以上的中学生和69以上的小学生更喜欢综合型课程。参加过文科综合课程改革试验,现在学习分科型课程的高一学生,普遍看好综合型的社会课,调查详情见表2。表2 中学生对综合型课程与分科型课程的比较评估综合型课程好分科型课程好无所谓人数20482122
11、百分比(%)502030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综合型社会课内容丰富新颖,可读性强。小学社会首先从认识周围社会开始,如“公共生活”一章就涉及商品供销、公共交通、邮电、储蓄和保险、医疗、文化体育、信息传播、治安和消防、环境卫生和绿化等方面,内容形象直观,贴近社会生活。中学社会的古代社会部分改变了传统的编年史写法,淡化王朝更迭的政治史线索,强化了文化史知识,内容生动、编排新颖。此外,中小学社会教材大量使用照片、插图和地图呈现学习内容,如小学社会第一册彩图7l幅,中学社会第三册彩图24幅、插图103幅、地图6幅8,图文并茂、真实感强。一名中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分科型的历史、地理课枯燥难记,死记硬背的学习
12、方式让我们叫苦连天,而且前背后忘,对知识的巩固和融会贯通十分不利。而社会课程集历史、地理于一体,并加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旖旎风光,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我们更喜欢上社会课。”社会课教学方法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该学科教学方法多样,较多地运用了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电化教学等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很受学生欢迎。小学社会教材每一册都提出了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每个单元安排有实践活动内容。中学社会删减了过于专业、过于细仔的历史、地理学科知识。社会课采取开、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减少知识的识记量,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小、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习轻松愉快,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13、发展和特长爱好的培养5。综合型社会课为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有关课题研究、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观察实践、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学生普遍认为对学习帮助很大。新课程内容强调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开拓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动手操作等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2004年秋季,周南中学从开福区招收一批优秀初中学生开办了一个实验班开福班。刚进入高中学习时,开福班学生还表现不出明显优势,但半个学期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后劲就明显表现出来,开福班学生在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班(表3)。此外,开福区14
14、64名学生的“学习能力”维度评定结果统计表明:68.7%的学生达到了优和良等级(表1),这也说明综合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具有优势。表3 长沙市周南中学开福班与对照班综合分析能力测试成绩对比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实验班54.355.63对照班42.544.524 目前文科综合课程试验中存在的问题4.1 文科综合社会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内容系统性不强,综合程度和深度不够,影响的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科综合社会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文科综合社会课程突出了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就是降低专业学科知识的难度,拓
15、展知识面,注重学生探索的精神、态度和方法,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社会职业打下了基础。但从专业学科的观点看,社会课程的学科体系还不够完整和科学,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各学科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分析中小学社会课程的内容设计发现:它偏重于说明社会“是什么”,而较少解释“为什么”和“怎么样”。从具体的学科分类上看,社会课程未能融合政治等学科知识,历史知识偏多,地理知识偏少,而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导致某些单元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从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综合课程的新体系的要求来看,这种缺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不仅有违于培养学生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科学方法论的初衷
16、,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文科综合课程的价值和意义3。社会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知识量大,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小学社会的内容比较贴近社会生活,在编排体系上突破了传统的历史、地理学科框架,形成了以介绍社会常识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而初中社会内容比较复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留有学科界限的痕迹,新的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中小学社会都比较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但能力培养的线索和要求则不太明确。表现在内容编排上,单元主题基本上是“知识型”的,以正面阐述知识为主,而很少是“问题型”的,即以探究问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小学社会中有“黄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学社会中有“哺育
17、中华民族的江河湖泊”的主题。教材内容介绍了“黄河、长江是文明发源地”这个事实,但均未提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事实的原因。由于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线索不够清晰,加上综合课程知识面广量大,教师教学重心往往落实在知识传授上,使得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一种软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教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普遍感到社会课不难,与教材本身未能提供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有一定的关系。社会教材知识型的单元编排方式,便于分门别类地介绍有关学科知识,但无形中也降低了单元的综合程度。“专题史”的编写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及某些人文地理知识的融合问题,但仍以讲“历史”为主。一些以
18、介绍地理知识为主的单元,内容游离于发生在地理环境中的历史、社会因素之外,尚未找到融合的视角和适当的主题来进行知识整合6。这样严重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4.2 文科综合社会课程开设的条件不完全具备,教学管理难度大,制约了文科综合课程的优势发挥,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一,关于师资培训方面。文科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师资问题。中小学社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所需要的师资包括三个层面5。第一是教学指导。社会课程需要配备专职教研员包括市、区县两级教研部门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教学指导工作。第二是职后培训。现有执教教师都是从相
19、关学科转行执教社会课的,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第三是师范教育。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设置新的专业,培养适应文科综合课程需要的新师资。其二,关于配套资料设备方面。实施新课程,除教科书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地图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放映设备等。小学社会已编写了成套的音像辅助资料。如要推广使用,还须普遍配备录像放映设备。其三,关于课程评价方式和学制衔接问题。中学阶段,综合型的社会课程与分科型的历史、地理课程并存,在毕业会考、升学转学过程中难免发生问题。前两轮试验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临时协调解决的。文科综合课程改革要顺利进行,还需要有明确的政
20、策保障。目前,长沙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面向开福实验区招生录取的相关政策规定,即开福区与其他非实验区采取两种不同的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录取政策。对于开福区实施新课程的初中毕业生,改变以往“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对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以及特长鉴定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2。只有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让文科综合课程的潜在优势得以充分展示。总之,中小学文科综合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经过多年实践的检验,这门新课程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4,它的开设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要求。所以,应发挥综
21、合课程的优势,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综合性、实用性,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注重课程整合的“过程”而非“结果”,采用多样化的资源和方法参与课程综合化;注重观念更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评价体制7。同时,加快文科综合课程的改革实验与推广,建立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文科综合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教材、教学模式与方法到教师适应的程度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课程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参考文献1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组 历史与社会上海教育出
22、版社2002年版2 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室 长沙市开福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总结报告载长沙课改2004年第4-7页3 冯冬雯 普通高中社会学科课程构建的几个问题载广东教育1998年第9期4 郭玉英从传统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5 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合课程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76页、第381页6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 上海“高中课程综合化”课题组 课程综合化研究述评载上海教育1996年第9期8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专集(1)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9 张肇丰等 中小学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研究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