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878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史部分考试说明条目解析 专题知识点考点考点解析备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1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主要诸侯国有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置最东)。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2诸侯的主要成分: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4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5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补充: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

2、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删除:“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子目;“礼乐制度”的内容宗法制1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

3、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多年、商多年、周多年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

4、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删除: “挟书律”子目的内容。秦的中央机构1三公九卿制度(了解九卿)2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郡县制1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

5、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2.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4.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消极:1.中央集权制度下形

6、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2.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3.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西汉初的中朝制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加强统治。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

7、刑部(主管刑法)元朝行省制度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行省制度的意义

8、: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汉武帝设立“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

9、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2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3内阁职权及影响: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删除:“清朝的边疆政策”和“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的内容。清朝设立军机处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

10、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2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4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人民处境

11、的恶化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等得到推广。汉代以后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没有革命性进步。补充: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删除:“泰半之赋”、“沉重的力役”子目的内容。土地私有制度的确

12、立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土地制度上: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经营方式上: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纺织、冶金和陶瓷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商代:有专门负责蚕桑的政府官员汉朝:A花色品种达20余种 ;B素纱禅衣:出土于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图片看课本11页);C起绒锦:花纹有立体感,层次分明,对后世

13、影响深远;D丝绸之路:远销到罗马,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唐朝:A随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C当时的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宋朝:棉纺织业的发展明朝:在纺织业出现早期的自由劳动力市场。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A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B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2)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时代遗物;战国时“淬火”技术。(3)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C汉代冶铁的供风形式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水

14、力鼓风(最著名的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图片见课本13页)3、陶瓷业的主要成就(1)原始陶瓷;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度阶段。(2)唐代陶瓷业的成就:A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B越窑的青瓷盛名全国: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天下无贵贱通行之。D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名列前茅E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诗文用于瓷器装饰。(3)宋代陶瓷业的成就: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必须把这五个瓷窑中心在地图册上找到相应位置)(4)清代:粉彩瓷器古代 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

15、础之上。 2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在许多方面成就辉煌商业的发展“市”的形成与发展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六朝时期,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重点注意搜集晋商和徽商的史料主要的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出现商业集中的现象。2西汉末年的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

16、宛、成都),以“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代:长安、洛阳、广陵(扬州)、杭州、湖州4宋代:汴京 5明清:苏州、四大名镇著名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2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3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4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A、开始: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C、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A积极性:有利于维护

17、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B消极性: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1)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海禁的影响: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但隔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闭关自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对鬼

18、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君轻民贵”的民本思想。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并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提出“齐物”。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法家:韩非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补充: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激烈变革。2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士”阶层出现且地位

19、不断提高,他们到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3思想文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宣扬自己的主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意义1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3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孟子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发展了“礼”的学说,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天人关系: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儒家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汉代儒学

20、兴起并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删除:“焚书坑儒”批判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倡导儒学(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尊儒,德政,教化,一统,更化)。(2)影响: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管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2、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

21、人才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一 理学的创立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新儒学)(了解他们对理学的贡献)二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哲学思想(一)朱熹的哲学思想1 理气关系:理一气二;2。理学修养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二)朱熹的哲学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陆王心学一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二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1致良知;2。心外无物;3。知行合一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1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

22、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2否定儒家的学说的权威,提出“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补充: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1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社会矛盾加剧。2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3明清易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思想控制松弛。4理学和心学脱离实际的弊端日益严重,封建礼教日益腐朽。二评价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3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黄宗羲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思想主张:(1)

23、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2)具体制度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他的思想主张,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

24、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应用: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

25、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发明: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使用: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4)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进步历程: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

26、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汉字与书画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2)书法名家秦:李斯:小篆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怀

27、素、张旭则擅长狂草。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朝:赵孟 (赵体);明清:文征明、董其昌删除:“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子目的内容。中国书画的发展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类型多样;北宋以后的中国画(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注重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画是国画的精粹,通常描绘自然风景,普遍具有气势雄伟、意境深远的特色。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1)诗经、楚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

28、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楚辞”离骚:概况:屈原“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影响:离骚著称于世,人民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南齐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2)汉赋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的特色西汉: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的作品;特色: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恢弘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以及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东汉:班固、张衡;东汉

29、后期,短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3)唐诗:唐诗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基础2中外、民族间的交往频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诗的体裁3科举“诗取士”刺激了诗的发展4前代诗文创作提供了借鉴与经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诗仙”李白(701-76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他的诗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诗圣”杜甫(712-770):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笼罩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杜诗被后

30、人成为“诗史”。(4)宋词:词的特点: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题材。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李清照: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5)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开始走向成熟。(6)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1 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也日趋复杂

31、丰富2。宋元话本的发展3。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4。文化的普及。明清小说的主要成就: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同上。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在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里,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注意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时代背景及特色。注意各知识点可以联系的相关知识,如诗经可联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特色京剧京剧的产生和发展1元杂剧促进了地方戏曲的兴起2明代传奇剧经文人加工成为“昆曲”;民间戏曲继续发展

32、3清朝乾隆年间,徽剧和汉剧先后进入北京;道光年间,在徽剧和汉剧合流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地方戏曲优点的京剧产生。4成就:同光十三绝;有“国粹”之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地理环境与城帮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4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公元

33、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A)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B)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C)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作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删除: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拥有最充分的权

34、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得: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失: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就其形式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

35、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雅典古典时代的辉煌诞生于民主政治的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雅典后来的衰落也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罗马法的作用公民法:是共和国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万民法:(1)较好

36、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的发展;(2)提高了官吏的办事效率和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3)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4)调节了人际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对世界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一智者

37、运动(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1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峰、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质: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3关注的问题: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4特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言辞和结论大胆而惊世骇俗;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5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6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如何理解?)7意义: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删除:“人生而平等”子目的内容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1哲学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2与智者运动的关系: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3主要哲学主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注意理解)4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影响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