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891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与分类解析江苏沛县中学 刘晓兵 史学工具知识指的是在阅读历史典籍、学习历史课程时应该掌握的常识性和工具性的知识。正如数学符号相对于数学学科一样,史学工具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基本要素、学习工具,是被广泛应用于文史领域的文科基础知识。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重点,相应的历史科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多。 一、高考对史学工具知识考查的分类解析 1.干支纪年法 【例1-1】(2008年海南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

2、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例1-2】(2008年宁夏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时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高中生来说,主要是了解干支纪年法的一些知识。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近代)纪年的主要方式,具体办法是把例题中提及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两厢搭配组合成干支,从“甲子、乙丑”直到“壬戌、癸亥”共可组成六十干支,这也就是常说的六十年一“

3、甲子”,周而复始的轮转,用于纪年。近代史上的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名称都来自于干支纪年。 2.历史地理常识 【例2-1】(2008年全国文综卷一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例2-2】(2008年全国文综卷二12题) 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含有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例2-3】(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4题)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楚

4、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B C D 【例2-4】(2007年上海13题)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美洲 B欧洲 C德国 D英国 历史地理是一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历史上的地理问题,其中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沿革,认识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工具。对高中生来说,主要应掌握这样一些知识:一是由地理方位衍生出来的历史地理名词,如例题中的山水阴阳与山水左右像江左和山右等,世界史上的东西南北像东西方、

5、南北对话、远东等。二是历史上某一区域长期形成的特定历史地理名称,如例题中考查的中国别称以及中原、关中、江东、河西(2005年全国文综考过河西走廊、西域(1998年全国卷考过)、腹里等名称。三是历史沿革变化,如2008年北京文综考到的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2004年北京文综考到的东北地区在元代隶属于哪一行政区、2006年广东考到的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何时等等。四是重要地区古今地名的变化,如1998年上海考到的台湾在三国、隋、元时的名称,其他像南京在历史上曾称过秣陵、建业、建康、金陵、集庆、应天、江宁,古称印度为天竺,称罗马为大秦等等。 3.职官设置与官制演变 【例4-1】(2008年宁夏文

6、综26题)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例4-2】(2008年海南6题)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官制演变是中国古代史学习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官职的设置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该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例题中的通判一职是宋代为使地方官吏互相牵制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中央王朝更有力的控制地方。这一官职的设置是宋代的政治特色,自然也就成了解此题的入手点。在中学历史课中,中央官制和地方

7、行政制度是官制知识学习的重点,教材多有涉及,高考考查也较普遍,兹不赘述。 4.谥号、尊号、庙号、年号 【例3-1】(2007年全国文综一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 【例3-2】(2005全国文综一18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D.杜牧 【例3-3】(2002年上海2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稹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

8、元”是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妃子”是指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公卿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言行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表示褒贬善恶。逸周书 谥法解曰“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过世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新君认可。宋代以后,帝王不在受恶谥。与谥号相应,帝王在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叫尊号(给皇后皇太后上的尊号一般称徽号),谥号有褒贬,尊号纯溢美。庙号是皇帝死后入太庙供奉时追尊的名号,多用祖或宗来称呼。年号是帝王为纪元

9、所立之名号,始于汉武帝。例题中的秦始皇为尊号,汉武帝为谥号,唐太宗为庙号,康熙为年号。需要强调的是,唐以前,只有开国之君和文治武功过人的皇帝才有资格享有庙号,而每一位帝王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帝王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以后,除极个别短命之君和亡国之君外都有庙号,故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徽宗。明清时,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多称年号,如崇祯、康熙。 5.避讳及其他文史常识 【例5-1】(2007年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

10、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学习历史时的一种基础知识,避讳的对象主要是帝王、长官、圣贤和长辈等,多以改用他字,留空格,缺笔划等方法来避讳。除此之外,还应了解一些其他文史常识,像文化元典如五经四书(1999年全国卷考过五经,1998年上海卷考过周易),重要史籍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对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考查较多,不再一一列举),熟悉一些著名文化遗产如考查过的大运河(2006年江苏卷)、阿房宫(2005年全国文综)、奥斯维辛集中营(2007年北京文综)等等。 6.史料学基本知识 【例6-1】(2007年广东26题)(

11、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例6-2】(2004年上海2题)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例6-3】(2006年上海19题)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论是最多的元素。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波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

12、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史料是历史学中最基本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历史学家傅斯年甚至提出了“史学就是史料学”的观点。如何对史料进行搜集、甄别、辨伪,如何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如2002年上海“从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获取历史信息”题),如何将史料运用于证史中并形成证据链,是历史学习者要逐步深入了解的知识。高中生要知道史料包括哪些种类,懂得史料和文艺作品的根本区别和信息性质的差异(1998年上海卷考过“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利的证据”),基本懂得“原始材料”和“转手材料”所表现出的不同信息特征,知道考古、文献、调查、访问等常用的获取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如2001年上海老山汉墓题),还要初步了解“二重证据法”等历史史料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