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967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愁怀诗复习专题 一、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

2、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解说:这首词见于四卷

3、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

4、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3、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

5、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解析】太太生日,相望天涯的先生送上的是什么礼物?一首词,一首情真意切的家常小词。“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明白晓畅的小令。总体而言,命题点角度不大,具体实在。【备考指导】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特别注意: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

6、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

7、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解析】本诗用“夜

8、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6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

9、、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二 知识储备 1.羁旅愁怀诗常用意象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的思念亲人。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温

10、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

11、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表达送别之意。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

13、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14、思。 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青鸟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

15、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2.重点背诵名诗名词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杂诗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

16、窗前,寒梅著花未。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三、 规律特点一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

17、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

18、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送别诗、羁旅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

19、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

20、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

21、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强化训练1.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22、。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2、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 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

23、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不忿:怨恨。 (1)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2)台湾诗人郑愁予在错误一诗中有句名言“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认为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

24、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题为“孤雁”,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孤雁? (2)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分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留春令 咏梅花(史达祖)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1)“一涓春月点黄昏”句中妙用了“点”字,请你赏析这个词的妙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7. 阅读下面这首词

25、,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8.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是两首送别诗,两诗诗眼分别是什么?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诗首句都写得别致

26、,有什么相通之处? 行旅诗复习专题参考答案1.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答:以动写静,反衬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绝句两首(二)杜甫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3、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4. (1)描绘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的画面。(2)早晨的喜鹊声油然引起了深闺女子的惊喜和期望,但是喜鹊声并未给她带来喜讯,却又使思妇的内心限入极度的失望和怨恨;从而使诗韵不尽,耐人寻味。

27、5.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开篇即唤出“孤雁”,对孤雁进行正面描写;结尾用了衬托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2)作者借刻画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抒发其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朋友重逢的真挚情感。6 (1)“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2)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苦”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恋住,因

28、此,词人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7. (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8. (1)孟诗诗眼是“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和伤感;王诗诗眼是“不觉有离伤”,用以抚慰友人,一扫送别之悲,而见其乐观开朗。(2)首句都不言别情,却说两地相连,有“天涯若比邻”之意,以此来宽解抚慰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