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970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集训试题(四)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C.(A项,熨帖;B项,翘首远望;C项,媲美 )2.C.(C.度假村 B项,声名鹊起 人情世故。A项,宣泄 明信片。D项,一如既往 礼尚往来)3.D.(A项,第一句直接引用,句号应在引号内。B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C项,“区域规划”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4.B.(A 项,“蕴蓄”:指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应该用“蕴涵”。C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多指进入某个范围,不指名次。此处应用“跃居”。D项,“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应该用“身体力行”之类的词语)5.C.(A项,成分残缺,缺少“解决”的宾

2、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B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奠定”宜与“基础”搭配)二、(9分 每小题3分)6.C.(“以画宗教建筑为主”理解错误。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7.B.(是界画日渐没落的结果,而不是原因。)8.B.(A项,“在唐代到达顶峰”与原文内容不符;只是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C项,大明宫图不是何澄的。D项,“其命运已大大改善”文中无据)三、(12分,每小题3分)9.D.(爽:错)10.C.(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分别是“就”和“却”

3、的意思。B项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他”和动词“到去”。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第一个“则”是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后一个“则”是连词,可译为“那么”。)11.C.(说的是于公的生死观,与任侠勇武无关,是说的卜人。)12.C.(“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的说法不妥,假如他不相信,就不会给仆人占卜了。)参考译文: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明朝崇祯年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仆人病得卧床不起,他很忧虑。刚巧市上有个高明的算卦先生,能判断人的生死,他想去替仆人问问吉凶。到了算卦先生跟前,还没等说话,算卦的就问他:“你不是想问仆

4、人的病吗?”他大吃一惊,就照实回答了。算卦的说:“病人倒没有什么妨害,你可危险了。”于公就让他给自己算算。算卦的给他算了一卦,很吃惊的说:“你三天之内当死!”于公很惊讶诧异了半天。算卦的不慌不忙地说:“敝人有个小小的法术,你给我十两银子做报酬,我可以替你祈祷消灾。”他心想,生死已经定局了,一个小小的法术,怎么能解救呢;没有应声就站起来,想要往回走。算卦的说:“舍不得这么一点小钱,你不要后悔,不要后悔!”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于公不听。一转眼就到了第三天,于公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静静地窥测动静,直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灾祸。到了晚上,他关上房门

5、点上灯,倚着一把宝剑,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一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也没有死的征兆。刚要躺下睡觉;忽听窗缝有响声。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于公抓过宝剑跳起来,急忙迎头一击,剑飘空而没有击中。小人突然缩小,又去寻找窗缝,想要逃走。他迅速砍去,小人应手倒在地下。拿灯一照,原来是个纸人,已经被拦腰砍断了。于公不敢躺下睡觉,继续坐在凳子上等着。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怪物穿窗而入,面目狰狞,像个恶鬼。它刚刚跳到地上,于公眼急手快,挥剑一击,断成两截儿,还都在地上蠕动着。于公怕它再起来,又连续砍击,剑剑都砍中了,而且中剑的声音不是柔软的肉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泥塑的

6、偶像,一片一片的,已经砍碎了。于公就把座位移到窗下,不眨眼的瞅着窗缝。过了好长时间,听见窗外呼哧呼哧的好像牛在喘息,有个东西正在用力推窗户,房梁和墙壁都摇摇晃晃的,好像要倒塌。他怕被房子压住,心想不如出去和它决斗,就哗啦一声拔开门闩,奔了出去。只见窗外站着一个大鬼,和房檐一样高;在昏暗的月光下,见它脸色黑得像煤炭,眼里闪烁着黄色的光;上身没有穿衣服,脚上没有穿鞋子,手里拿着弓,腰里插着箭。于公刚一愣神,大鬼就射了一箭。于公用剑拨一下箭头,箭头就掉到地上;刚要挥剑还击,又射来一箭。于公迅速跳到一旁躲开,箭头穿进墙壁,发出响声。大鬼火了,从腰上拔出佩刀,挥动得呜呜风响,朝着于公劈下来。于公像猴子般

7、敏捷,纵身往前一跳,大鬼的刀劈在阶石上,阶石立即断裂了。于公从它两腿之间钻过去,挥剑砍削它的脚踝骨,发出铿铿的响声。大鬼更火了,吼声如雷,转身又剁了一刀。于公又弯腰钻过去。大鬼的刀落下来,砍断了于公的袍襟。于公已经钻到它的肋下,猛然砍了一剑,铿的一声,大鬼一个跟头跌倒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于公挥起宝剑,横七竖八地砍了一阵,发出敲梆子似的梆梆的声音。拿灯一照,原来是个木偶,又高又大,像个人形。弓箭还缠在腰上,被刻画得面貌狰狞;被剑砍伤的地方,都流出了鲜血。于公害怕还有鬼怪前来伤害他,就点着灯烛等待天亮。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三个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第二天,于公把这

8、个情况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和大家一起到算卦的地方。算卦的老远看见了于公,就隐蔽起来让人看不见。有人说:“这是隐身法,用狗血可以破它。”于公依照这个说法,做好准备又去找算卦的人。算卦的又和上次一样隐蔽起来了。于公迅速把狗血泼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只见那个家伙,头上和脸上全被狗血浇得模模糊糊,眼睛亮闪闪的,像个鬼似的站在那里。于公就把他抓起来,交给官府把他杀掉了。异史氏说:“有人曾经说过,花钱算卦的人是傻子。世上有些人想从卦里得知吉凶,可是算了一卦之后,跟自己的生死丝毫不差的,有几个人呢?算一卦,如果和生死实际不符,就像没算一样。而且即使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死期已经到了,算一卦又能怎么样呢?何况还有借别

9、人的性命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的,那不是更可怕吗?”第卷四、(24分)13.(1)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关键词:为,劝,罄,哀)(2)(于公)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关键词:荷,及,则)(3)(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关键词:方,遣,神)14.(1)“浮云”喻意为身不由己、无所依靠,诗人塑造这一意象一方面暗示了游子的孤独无依(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的“东南行”埋下伏笔。(2分)(2)采用象征的手法,用浮云来象征游子;诗歌前六句借“浮

10、云”写出了游子的遭遇,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抒发了思乡但无法归家的抑郁、痛苦之情。(手法及象征意义各占1分,情感表达前六句分析与最后两句分析各占1分。)15.(1)而闻者彰 望美人兮天一方 (2)以文会友 放浪形骸之外(3)冯唐易老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与子偕老 蜡炬成灰泪始干五、语言运用(12分)16.(1)朝鲜拥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言人2日在平壤发表了谈话(2)该谈话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战争(3)该谈话同时指责韩国和美国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局势及和平问题(改对一个短句得1分,改对两个短句得2分,改对三个短句得4分)17.云中鱼,

11、水中鹰(此为最佳答案,抓住关键意境:倒影。俯瞰湖面,青山的倒影之中,天上的云、鹰倒映在水中,水中的鱼儿游过来,看去,鹰好像在水中飞翔,鱼儿好像在云间游动。每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若答为“水中鱼”,“云中鹰”虽然不算错,但诗意大减,可给一半分。)18.内容: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2分)启示:(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六、选考题(18分)(一)19.用陶渊明的爱菊与母亲的爱菊对比(答衬托也可)(1分)。同是爱菊,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而母亲面对困难和艰辛则以热情乐观面对

12、(1分),突出了母亲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坚强(2分)。20.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1)该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说明菊花与松、梅一样临霜不凋,不畏严寒,是坚强的象征。(2)从下文可以看出,秋雨中的菊花勾起了作者对爱菊的母亲的回忆,不禁泪眼朦胧。答案:(1)(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说明菊花有着松、梅那样坚强的本性。(2分)(2)秋雨带给“我”落寞之感,引起“我”对去世的母亲的回忆。(2分)2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文章直接描写母亲的形象的地方不多,更多的是借菊花来衬托人物形象“母亲如同那娇小玲珑的金钱菊,永远是那么清新俏丽”。写金钱菊的不名贵、不娇气

13、是来象征母亲的性格的。答案:因为作者笔下的母亲的形象就如清新俏丽的金钱菊;不太名贵、不娇气的金钱菊象征着平凡的母亲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2分)重点描写金钱菊就是为了借金钱菊来衬托母亲的平凡而伟大。(2分)2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文章题目是“几度菊花香”,最后一段又写“几度菊花香”,有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的作用。“香气如故”运用了双关手法,一是指菊花香气如故,一是象征母亲的美好品德仍存在于作者心里。“而斯人不在,音容难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和再也不能见到母亲的痛苦心情。答案:这样写,在结构上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揭示主旨的作用(2分)。内容上,

14、借菊花“香气如故”赞美母亲的坚强性格,以及对家庭、对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和再也不能见到母亲的痛苦心情(2分)。(二)19.含义:(1)契诃夫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主人公(形象)数量和类型是十分丰富的。(1分)(2)契诃夫表现了19世纪末俄国的时代生活特性(或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的广阔性)。(1分)作用:领起全文(或领起下文)。(2分,答“承上启下”得1分)20.对比手法的使用:用巴尔扎克等作对比,说明了契诃夫巨大的文学成就:引用手法的使用:为了说明契诃夫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创作追求,作者引用了较多契诃夫的原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答“长句的使用”、“比喻”、“拟

15、人”等酌情给分)21.我们的时代发现了契诃夫文学创作的深刻性,(2分)这“深刻”主要表现在对写作的目的与作用的认识,要给创作更大的自由空间,作家有责任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2分)22.答案要点:(1)要表现生活;(2)要生活在人民中间;(3)有责任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苦难、未来、权利等等;(4)要表现人本身,健康、智慧、才能、爱情和自由,尤其要表现爱情和自由。(答出三个方面即可。不要仅仅列出条目,要有分析说明,形成完整文段)23.写作思路:(1)要强调“我”“想像”。可以是想像我的未来理想,或想像自己的个性追求,或想像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等等。(2)最好两方面都写到,辩证地去看。评卷说明:(1)一个错别字扣1分。(2)缺标题,或标题明显不当扣2分。(3)一类卷5460分,二类卷4853分,三类卷4247分,四类卷3641分,五类卷35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