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____三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4266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科____三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康复科____三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康复科____三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康复科____三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康复科____三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科____三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____三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复科第一章基础理论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2 .社区康复:指在社区层次上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资源,使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3 .残疾:残疾是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性异常所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这些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2、。4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合称为一个运动单位.运动单位的功能按全或无定律进行。同一块肌肉的运动单位越多,动作的精细程度越高。同样,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越少,动作的精细程度也越高。5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时,肌肉张力增加I,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性运动。6 .等张收缩: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肌纤维缩短,引起明显关节运动。等张收缩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等张收缩又称为动力性运动。7 .等速收缩:肌肉收缩的速度保持恒定或产生匀角速度的关节活动。8 .最大耗氧量:运动时消

3、耗的能量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增加。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能增加的值,称为最大摄氧量(V(KDo9 .突触:突触是神经传导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一个突触小结。.运动终板:是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肉接头部位形成的突触,它是将神经兴奋性传递到肌肉的重要部位。11 .反馈:是中枢神经系统高位和低位中枢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促进、制约的方式。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是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反馈活动有2种,即使原有活动加强和持久的正反馈和使原有活动减弱或终止的负反馈,起到促进活动出现、保持活动适度、防止活动过度的作用。12 .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其周围

4、的肌梭受牵拉后将兴奋传人脊髓,引起受牵拉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3 .屈肌反射: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可以引起关节屈肌收缩及伸肌松弛,称为屈肌反射。屈肌反射的作用是保护肢体,避免伤害性刺激对其损害。14 .对侧伸肌反射:当对皮肤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是姿势反射中的一种,在行走、跑步时有支撑体重的作用。问答题1.康复的基本内涵包括:(1)综合协调地采用多种措施(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措施)。(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4)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2.康复医学

5、的三级预防:(1) 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2)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合并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3)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积极的功能训练,改善或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适应、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恢复或增强娱乐、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3 .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D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2)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3)

6、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4 .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5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1)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2)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3)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6 .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乳酸中毒。(3)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

7、。7 .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1)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2)运动时在耗氧量等同的前提下,利用糖的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3)耐力运动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可释放出结合水,对维持运动过程中水的代谢、满足体内某些生化过程进行和防止脱水8 .运动中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1)安静时的能量供应,大约50%的血浆FFA在流经肌肉的过程中被吸收利用。(2)长时间的运动中,血浆FFA在骨骼肌的供能中起着关键作用。(3)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摄取血浆FFA有限,此时作为供能作用的意义不大。9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FFA的特殊运输形式。(2)参与脑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

8、节。(4)血、尿酮体是体内糖储备状况的评定指标。10 .突触的传导过程: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神经末梢传递,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邻近神经和肌细胞膜(突触后膜)的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了足够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到达足以引发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时,一个电化学信号(动作电位)就由一个细胞传播到下一个细胞,导致了兴奋的传导和扩散。11 .浅感觉主要包括痛、温、触觉。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一脊神经后根一脊髓后角换神经元一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一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一丘脑。12 .深感觉主要包括本体感觉。本

9、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活动刺激的末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肌梭)、肌腱(高尔基腱器官)、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及皮肤等处。深部感觉传导路径: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辨别觉一脊神经后根一脊髓同侧后索上行一延髓(薄束、楔束核)换神经元一神经交叉到对侧一内侧丘系一丘脑。第二章基本知识名词解释1 .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痉挛出现。2 .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

10、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3 .脑性瘫痪:4,JL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因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展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4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疾病和先天性因素,导致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神经损伤,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之一。5 .四肢瘫:四肢瘫是指脊髓颈段损伤,导致四肢的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

11、。四肢瘫涉及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器的功能损害,但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6 .能段保留: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感觉由最低的能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和(或)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者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7 .脊髓休克: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持续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在脊确休克期所有神经反射全部消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性损伤。在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必须等待脊髓休克解除后,才可真正评测神经损伤平面及程度。8 .神经根逃逸: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上一节段的神经根受到损伤,表现为神经平面上移。而神经根功能有可

12、能通过外周神经纤维生长的机制得到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平面“下移”的假象,此情况称为神经根逃逸。9 .中央束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上肢神经受累和功能障碍重于下肢,如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常见于颈脊髓血管损伤。10 .半切综合征:由于脊髓半侧横断性损伤而导致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11 .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12 .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13 .脊髓圆锥综合征:主要为脊髓舐段圆锥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舐段反射。1

13、4 .马尾综合征:椎管内腰施神经根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表现为外周神经损伤的特征(迟缓型瘫痪)O15 .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患者可有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16 .自主神经过反射:胸6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发作性高血压、头痛、面部潮红等,常见的诱因是膀胱充盈、直肠刺激、便秘、感染、痉挛、结石、器械操作、性冲动等。17 .脊髓损伤患者的舐段保留:指脊髓损伤时最低的神经功能保留区域,即会阴部的感觉或运动。18 .脊髓损伤患者的部分保留区:指完全性

14、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般不超过23个神经节段。19 .心绞痛:指心前区压迫、缩窄、烧灼性疼痛,可以向左上肢内侧、左颈部、下颗、上腹部等部位放射,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很少超过2530分钟。问答题1 .尿流动力学结合膀胱和尿道功能,包括4种组合:逼尿肌和括约肌均过度兴奋,常导致较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性尿失禁,通常为反射性膀胱;逼尿肌兴奋,括约肌松弛,导致膀胱储尿能力下降,导致小膀胱或膀胱挛缩;逼尿肌松弛,括约肌兴奋,导致大膀胱容量或尿潴留,严重时损害肾脏,通常为运动麻痹性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松弛,导致无抑制性膀胱O2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

15、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3 .脑血管意外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主要特点为: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a.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时,即使受累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非受累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受累侧而引起受累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反应是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并伴随着痉挛出现。痉挛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在偏瘫的早期明显,但在恢夏的后期逐渐减弱。b.共同运动: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

16、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乂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反射调节异常: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在脑血管意外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随着病情的自然恢复,肌张力也在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为:a.肌张力低下

17、逐渐恢复正常;b.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以后逐渐恢复正常;C.肌张力低下发展为肌张力增加,持续处于肌痉挛状态;d.持续处于低肌张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使肢体各肌群之间失去了相互协调控制,尤其是手的精细、协调、分离运动被痉挛模式所取代。平衡功能异常: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害,加上各种反射活动异常、本体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及肢体间协调控制能力的异常,平衡功能受到影响,表现出坐、立位不稳,步行困难,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致使一些患者长期卧床,妨碍进一步康复。(2)感知觉障碍:包括偏身感觉障碍、一侧偏盲和感知觉障碍,实体感缺失,失认症(agnosia),失用症(apraxia)等。(3)认知障

18、碍: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4)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5)吞咽障碍。(6)心理情绪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8)脑神经麻痹:包括: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瘫及舌肌瘫痪。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4 .脑血管意外后运动功能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根据患者身体情

19、况选择。(1)肌张力及痉挛: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肌力: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等速练习器(如CybeX或BiodeX)上检测。(3)平衡:用平衡量表(如Berg平衡量表,Tinnetti能力量表)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平衡测试仪检测。(4)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也可以用“站起一走”计时测试,6分钟或10分钟步行测试评定:有条件的可以用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5 .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如下:1期:无随意活动。2期: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3

20、期: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4期: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5期: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6期: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6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目的:(1)改善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重返社会,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原则:(1)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48h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

21、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因子干预。(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言语训练、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逐渐增多。(4)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完全恢复。8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及本体促进技术(即PNF技术)。(2)肌牵张技术。(3)改善肌

22、力的训练。(4)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5)平衡训练。(6)步行训练。(7)医疗体操。(8)理疗: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直流电离子导入、血管内氢-翅激光照射、超声治疗、水疗、经颅电刺激脑循环治疗等。(9)作业治疗。(10)矫形器和辅助具。(11)认知训练。(12)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13)心理治疗。(14)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15)其他:如高压氧疗、体外反搏、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9 .脑外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认知功能障碍:有注意力分散、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及归纳

23、、演绎推理能力减弱等。(2)行为功能障碍:患者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困扰,对受伤情景的回忆、头痛引起的不适、担心生命危险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包括否认、抑郁、倦怠嗜睡、易怒、攻击性及躁动不安。严重者会出现人格改变、类神经质的反应、行为失控等。(3)言语功能障碍:常见的有构音障碍、失语症等。(4)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以高肌张力性多见。痉挛、姿势异常、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功能,不能穿脱衣物,下肢活动障碍,移动差,站立平衡差,不能人厕、入浴和上下楼梯。(5)迟发性瘢痫:有一半患者在发病后半年至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全身发作以意识丧失515min和全身抽搐为

24、特征;局限性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或丧失为特征,一般持续数秒,无全身痉挛现象。(6)日常功能障碍: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及运动受限,在Fl常自理生活及家务、娱乐等诸方面受到限制。(7)就业能力障碍:持续的注意力下降、记忆缺失、行为控制不良、判断失误等使他们不能参与竞争性的工作。10 .脑性瘫痪的主要功能障碍有:(D主动运动受限:丧失运动的随意、控制能力,出现不自主、无功能意义的徐动,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取代了协调、精细的分离活动。运动发育滞后,如不会翻身、爬行、坐站和行走。(2)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肌痉挛;肌张力持续低下,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肌张力经常发生变化,肌痉挛、肌张力低下

25、或交替出现。(3)反射异常:原始反射的存在,姿势反射的异常亢进以及翻正、平衡反射的不健全,使正常的躯体反射调节异常,运动中姿势反射调节丧失,妨碍功能性运动的完成。(4)作业活动异常:基本手技术丧失;不能完成更复杂的手技术;眼一手协调困难;无法负重下使用上肢。(5)高级脑E能障碍:需要空间概念理解的本体技术障碍;感觉形成功能差,不能接受和解释感觉信息。感觉整合差。(6)日常活动能力差:由于运动、感觉、语言、智力等障碍,妨碍了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7)继发损害:主要有关节和肌肉挛缩、变形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肩、嵌、槎骨小头的脱位,长期制动不负重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骨盆倾斜、脊柱侧弯。(8)其他:

26、常见的有知觉、智力障碍。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部分患儿出现情绪及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癫痫、生长发育迟缓。11 .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有:(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皮肤感觉促进技术。(2)VOjta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压迫的刺激,诱导出全身性的反射运动的一种方法。其原则是用感觉系统,如本体感觉、运动觉或触觉刺激诱导出正常姿势和运动以抑制异常运动。此方法是早期抑制异常运动的有效方法。(3)功能性电刺激、电脑中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水疗等。(4)作业治疗:上肢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妪干控制能力训练;高级手部精细功能训练;感觉整合治疗;ADL训练;娱乐活动。(5)引导式教

27、育:是综合、多途径、多手段对脑瘫等神经系统障碍的患儿提供的一种治疗手段。(6)言语矫治:包括早期语言发育刺激、言语训练、构音器官训练、代替言语的交流方法等。(7)支具和辅助具治疗。(8)中西医临床治疗:改善脑神经代谢和功能恢复;针对肌痉挛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或无水乙醇的神经阻滞;针对疼痛、肿胀、压疮等并发症的对症处理;针对一些严重的肌痉挛、肌挛缩和畸形的手术治疗。(9)环境和用具的改造:对环境和用具进行相应的改建,方便患儿的活动和生活。(10)教育和职业训练。12 .脊髓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包括:直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和麻痹;感觉障碍:感觉丧失、减退、过敏(感觉异常和疼痛);膀胱控制障碍;直肠

28、控制障碍;自主神经过反射;性和生殖功能障碍;体温调节障碍。(2)间接障碍: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活动障碍/挛缩;肺炎和呼吸障碍;泌尿系统感染;骨质疏松;血栓形成;心理障碍。13 .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ASIA标准:(D完全性损害:舐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2)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快段(S。)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3)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4)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5)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14 .由于一根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块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

29、系,肌力3级的关键肌为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24级。屈髓肌(髓腰肌)伸膝肌(股四头肌)踝背伸肌(胫前肌)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L2:C6:伸腕肌(横侧伸腕长肌和短肌)L3:C7:伸肘肌(肱三头肌)L4: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L5: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S1:15 .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神经平面最低功能肌肉活动能力生活能力C1-4颈肌C4 膈肌、斜方肌C5 三角肌、肱二 头肌C6 胸大肌、楼侧 伸腕肌完全依赖高度依赖大部依赖中度依赖依赖膈肌起搏维持呼吸,可用声控方式操纵某些活动使用电动高靠

30、背轮椅,有时需要辅助呼吸可用手在平坦路面上驱动高靠背轮椅,需要上肢辅助具及特殊推轮可用手驱动轮椅,独立穿上衣,可以基本独立完成转移,可驾驶特殊改装汽车C7-8肱三头肌、槎侧轮椅实用,可独立完成床一轮椅/大部自理屈腕肌、指深屈厕所/浴室转移肌、手内部肌Tl6上部肋间肌/轮椅独立,用长腿矫形器扶拐短距大部自理背肌离步行T612腹肌、胸肌、长腿矫形器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基本自理背肌需要轮椅L4股四头肌短腿矫形器扶手杖步行,不需要基本自理轮椅16 .尿流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31、。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尿流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量。主要反映排尿过程中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相互作用的结果。(2)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包括膀胱内压、直肠内压(腹压)及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3)尿道压力分布测定。(4)括约肌肌电图。17 .步行训练的目标:社区功能性行走:终日穿戴矫形渊并能耐受,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mo家庭功能性行走:能完成上述活动,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o治疗性步行:上述要求均不能达到,但可借助矫形器进行短暂步行。18 .运动功能恢复等级评定表:恢复等级评定标准0级(MO)肌肉无收缩1级(MI)近端肌肉可见收缩2级(M2)近端、远端肌肉均

32、可见收缩3级(M3)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4级(M4)所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或协同的运动5级(M5)完全正常19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作用:(1)改善关节活动度以满足功能性活动的需要,通过肌肉牵伸与放松、感觉刺激、治疗性活动,预防畸形的发生。(2)改善患者躯干肌肉的运动、姿势控制、平衡、粗大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手操控物件的能力与灵活性。(3)提高患者的运动及运动计划能力,促进运动的启动过程,增加持续运动的幅度、速度和灵活性。(4)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其达到完成功能性活动所需要的体能和耐力水平。(5)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发展患者完成自理性活动的惯常程序,教育和指导患者掌握独立、安全的生活技巧,

33、增加安全意识,防止跌倒造成的继发性损伤。(6)提供能够产生运动刺激的一系列适应性技术和具体实施办法,以使患者在疾病的现阶段,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7)提供既能与患者的功能受限相适应,乂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感觉刺激的适应性环境,改善或维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8)使患者熟知能量节省和工作简化技术。20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的方法:(1)维持或增加患者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尤其是伸展性关节活动度。(2)牵张紧张的肌肉,预防挛缩。(3)维持肌肉力量的训练。(4)改善肢体运动的协调控制能力,提高手的灵活性,控制和减少手颤抖。(5)平衡训练。(6)步行练习:强调增加步幅、支撑面,增

34、加髓屈曲度,减轻慌张步态,促进交替的上肢摆动,改善动作的启动、停止与转身。(7)神经肌肉促进技术。(8)放松训练。(9)ADL训练: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10)改善高级脑功能的作业活动。(11)提高交往能力,保持患者的娱乐活动能力,维持就业能力。(12)辅助装置的应用和环境改造。21 .脊髓休克指脊确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持续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在脊髓休克期所有神经反射全部消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性损伤。在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必须等待脊髓休克解除后,才可真正评测神经损伤

35、平面及程度。22 .脊髓功能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般段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舱段(S45)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张力增高。23 .胸部手术后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增加切口张力的前提下,采用积极主动训练的手段,改善呼吸,避免粘连、挛缩和肌肉萎缩,预防脊柱侧弯。24 .1期康复的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In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

36、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心理上可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5 .截肢的目的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生命安全或没有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通过残肢训练和安装假肢,以代偿失去肢体的功能。截肢后康复是以假肢装配和使用为中心,重建丧失肢体的功能,防止或减轻截肢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其早Fl回归社会。26 .截肢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残肢皮肤破溃、窦道、瘢痕、角化的处理:修整接受腔;换药;对久治不愈的窦道需进行手术扩创:紫外线、超短波、磁疗等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可使用硅橡胶制成的软袜套,套在残肢上以减少和避免皮

37、肤瘢痕受压或摩擦。(2)残端骨突出外形不良:对较大的骨刺需手术切除。对较严重的圆锥形残端,如果有足够的长度,可将突出的骨端切除。同时行肌肉成形术或肌肉固定术,使之成为圆柱形残端。(3)残肢关节挛缩: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挛缩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挛缩,其纠正方法是:加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更换体位,用沙袋加压关节:严重者需手术治疗。(4)疼痛的处理:残肢痛治疗方法:神经瘤切除。镇痛药对症处理。幻肢痛处理:心理治疗:利用催眠、松弛、合理情绪疗法等。物理治疗:超声治疗、低中频脉冲电疗等。中枢性镇静剂:三环类安定抗抑郁药适用,一般疼痛可用阿米替林、丙咪嗪、卡马西平等。针灸疗法。其他:如尽早穿戴

38、假肢、运动疗法等。(5)促使残端消除肿胀,早日定型:术后和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小腿采用10cm宽、大腿采用12.5cm宽的弹性绷带,长度为24m先沿残肢长轴方向包绕23次,然后再尽可能地缠向斜上方绕成螺旋状。对于大腿残肢,应缠绕至骨盆部:小腿的残肢,应缠绕至大腿部。绷带应24h包扎,但每天应换缠45次。应注意残端卫生,每晚用水和肥皂清洗后擦干。弹性绷带松紧度,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27 .截肢后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1)保持正常姿势:应通过镜前矫正训练和采用早期装配临时假肢

39、的方法来解决。从截肢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2)残肢训练: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能练习;术后2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髅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髅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骼腰肌的练习.(3)躯干肌训练:以腹背肌训练为主,并辅以妪干的回旋、侧向移动及骨盆提举等动作。(4)健侧腿的训练:站立训练:下肢截肢后,其残侧的骨盆大多向下倾斜,致使脊柱侧弯,往往初装假肢时总感到假肢侧较长。镜前做站立训练,矫正姿势,并以在无支撑的情况下能保持站立IOmin为目标。连续单腿跳。站立位的膝关节屈伸运动,目标是至

40、少能连续屈伸膝关节1015次。28 .(1)术前评定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原发疾病、全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等)。患肢的运动功能评定:包括肌力和肌耐力、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评定,关节畸形和活动范围的改变、步态及步行能力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手术详细情况评价:包括手术入路,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后假体位置,固定方法(骨水泥和非骨水泥),术中有无截骨、植骨、股骨骨折等。(2)术后评定:对术后12天、术后1周、2周的住院患者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门诊患者进行评测。临床评定:观察一般生命体征,了解心脏和呼吸功能在卧床和活动时的状况。伤口情况:有无局部皮肤红、肿、热等感染体征

41、;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渗出等。浮微实验判断关节内有无积液及其程度:关节周围组织的围径、肢体围度可作为判断软组织肿胀和肌肉萎缩的客观指标。活动及转移的能力:根据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评估患者床上活动及转移能力,坐位能力包括床边及坐椅的能力,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走斜坡等活动功能。步态分析。29 .关节置换术的康复目标:(D改善置换后关节的活动范围,保证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2)训练和加强关节周围的肌群,达到重建关节的稳定性。(3)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4)加强对置换关节的保护,延长关节使用的寿命。30 .肌力训练髅置换术后:进行患侧股四头肌、胭绳肌、臀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5天开始主动助力运动

42、。第三周开始铺屈、伸、外展肌力渐进抗阻锻炼。术后23周可采用固定自行车练习。膝置换术后: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胭绳肌的肌力训练。早期进行相应肌群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力量训练以等长收缩为主,主要以多点等长收缩的方式进行。(2)注意事项肌力训练应坚持循序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除了手术肢体的肌力锻炼,术后第一天视全身情况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为行走和使用拐杖做必要的准备。31 .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保护技术:预防股关节脱位:做关节屈曲0。,内收不超过中线,避免髅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避免不良姿势,包括:低座起立、跷二郎腿或两腿交叉、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避免术侧髅关节伸直、内收、内旋位

43、,而要经常使患侧虢关节处于轻度外展或中立位。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32 .呼吸训练方法:(1)局部加压呼吸法:用于肺切除术后余肺膨胀和消灭残腔。宜于术后第2天即开始。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残腔部位用手或沙袋(0.51.0kg)紧紧加压,让患者集中精力于加压部位,用鼻吸气并要求“将气吸至加压手的下面”以诱导方向。吸气时要求对抗该处的压力,随着吸气动作局部徐徐隆起。维持23s,然后呼气。呼气时自然放松。呼吸23次,休息Imin,重复进行,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2)腹式呼吸法:仍然强调深长的呼吸,避免因为疼痛而采取短促呼吸。具体方式与上述相同。(3)下胸呼吸法:可由治疗师或家属用手挤压下胸部两侧,吸

44、气时要求对抗此压力而扩张下肺部。此法有利于胸腔渗液的吸收。(4)单侧呼吸法: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吸气时患侧上臂外展上举,扩大胸廓活动,呼气时手愣放下。该方法常在一flu胸腔积液开始吸收后进行。33 .冠心病康夏的治疗原则:冠心病的康复是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强调枳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强调严格掌握各个时期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4 .冠心病康复的治疗分期:I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住院期的早期康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可以列入此期。11期: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完全稳定,时间56周。

45、In期:陈旧性心肌梗死,病情稳定,病程23个月。稳定性心绞痛、隐性冠心病、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CABG)、心脏移植、安装起搏器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可参考此期方案。35 .冠心病康复各期的康复目标:(1) 1期康复: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患者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心理上可适应疾病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 II期康复:康应目标:常在出院后开始,其目标为逐步恢复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46METs,提高生

46、存质量。(3)川期康复:康复目标:巩固H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36 .高血压康复治疗:(1)治疗目标:协助降低血压,减少药物用量及靶器官损害,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2)主要措施:有氧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拳操、放松训练等。37 .NYHA心功能临床分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休息时正常,但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n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轻度体力活动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V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

47、息时仍有心衰症状或心绞痛。任何体力活动均可使症状加重。3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D严格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特别注意排除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2)康灵治疗前应进行详尽的心肺功能和药物治疗的评定。(3)康复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4)活动时应强调动静结合、量力而行。(5)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活动量的影响。(6)治疗时应有适当的医学监护。(7)运动治疗只能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其他治疗。(8)注意药物治疗与运动反应。3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肺气肿有关,以气道狭窄与阻塞、肺泡扩大与融合、呼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疾病。40 .COPD气短气急症状分级:0级:虽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日常生活照常,活动时无气短。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2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而自己有气短。3级:慢走不及百步即有气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