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4280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堂乐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寿县一中的音乐老师潘慧慧,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学堂乐歌。本节课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旨在认识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和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国近代学堂乐歌音乐创作的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反映的时代思想。我选择了祖国歌黄河问三首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二、说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完整、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较强、喜爱音乐,但对于中

2、国近代音乐作品的了解不多,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大多处于初级的听觉享受,缺乏一定的音乐鉴赏技巧,音乐审美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既能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又能掌握一定的音乐鉴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我需要解决的教学任务。三、说教学目标本着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导思想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对比,初步了解学堂乐歌音乐创作的特点。(二)艺术表现目标通过歌词编创活动,让学生尝试歌曲创

3、作,提高艺术实践能力。()文化理解目标1、通过聆听、朗读歌词、模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认识、了解这些歌曲反映的时代思想。2、认识、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知道其重要意义。3、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及其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了解音乐家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和他们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这些作品反映的时代思想。(二)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学堂乐歌表达的音乐情绪、情感。五、说教法学法围绕教学重难点,我选择了创设情境法、演示法、问题法作为教学方法。学法则运用了聆听法、对比法、模仿法、体验法、探

4、究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正确引导的教育理念。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认识、了解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为教学主线,以了解音乐作品反映的时代思想一一为教育辅线。教学由以下环节构成:(-)情景导入1、开始新课之前,我为学生演唱歌曲送别,同学们伴着熟悉的音乐一起哼唱,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2、接着简介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源自美国歌曲作者约翰奥德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后经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重新填词创作出歌曲旅愁,再到李叔同根据旅愁创作出送别的历程,引导学生得出“选曲填词”的创作特点,介绍送别是中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代表作

5、品。3、引出课题学堂乐歌o(-)教授新课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学堂乐歌1、这一环节我请学生通过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方法,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结合师生互动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了解“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用外来曲调传播新思想的一种区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形式。通过了解“学堂乐歌”反映的题材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2、提问学生认识哪些近代的音乐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初期、后期的代表音乐家,体现“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为学生学习第二课时人民音乐家做铺垫。第二阶段:认

6、识音乐家李叔同,欣赏祖国歌1、课件展示祖国歌的歌词,请学生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民族自豪感。2、播放老六板的旋律,请学生填词演唱。通过学生的展示,师生互动总结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特点。再听李叔同创作的祖国歌,感受他的创作方法与同学们不谋而合,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气氛。3、通过对比聆听,请学生思考祖国歌和老六板两首作品创作的异同之处。探究得出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音乐家在创作时对速度放慢、节奏改变的处理。李叔同创作歌曲雄心壮志,字里行间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在当时社会这首爱国主义歌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出学堂乐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线。4、通过课件介绍音

7、乐家李叔同,让学生了解李叔同的生平、代表作和主要艺术成就,简要了解他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歌曲春游。第三阶段:认识音乐家沈心工,欣赏黄河1、课件介绍音乐家沈心工的生平、代表作和主要艺术成就。2、请学生读一读黄河创作的背景,初步了解黄河。3、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爱国情怀。再以对比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创作特点:A乐段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的壮伟旷然的景色,附点音符的紧凑节奏,使中低音区的旋律带有悲壮萧瑟的意境。B乐段音调高亢激昂,节奏先紧后宽,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得出自创歌曲中创作手法不断丰富、发展

8、的特点,音乐要素与音乐情感融合的愈发紧密的特征。第四阶段:了解萧友梅的生平、代表作和主要艺术成就,欣赏歌曲问1、通过课件介绍音乐家萧友梅,了解他的生平、代表作以及他对中国音乐教育专业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初步感受:在聆听、模唱歌曲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歌曲在问谁?问了什么?为什么问?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主题一一爱国。3、再次感受:(1)让学生通过读歌词方式,感受歌曲爱国情怀。进而探究音乐家萧友梅用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创作手法,层层深入、最终把歌曲推向高潮的创作精妙之处。通过学唱四个重复的“垂”字,来体验强弱对比的音乐效果。(2)提问哪句是歌曲的高潮句?(“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

9、”)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作曲家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这种情绪?(三连音)再请学生唱一唱高潮句,掌握三连音的节奏特点,感受三连音的表现力。4、最后让学生跟歌曲录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再次感受歌曲表达的爱国之情。()巩固拓展1、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对比总结祖国歌黄河问的作者、题材和创作方法的特点,加深对学堂乐歌音乐创作特点的认识,揭示学堂乐歌中音乐家们表达的共同情感一一爱国,引出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歌词编创请学生结合自己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用歌曲送别的旋律把自己想说的话编创成一首新歌词,并与同学们分享。通过作品展示、师生互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审美能力。(四)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学堂乐歌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他通过音乐的形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唤醒国人觉醒的重要社会价值。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学堂乐歌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故事,为下节课学习人民音乐家埋下伏笔。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鲜明、条理清晰;围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乐中学,在乐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