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5115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2沈心工、李叔同.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六、学堂乐歌代表音乐家,教学内容: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学目标:掌握沈、李对学堂乐歌的贡献,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重点:学堂乐歌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意义。,四、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主要是依曲填词、选曲填词、按词选曲。词、曲的中西合璧和进行曲体裁是学堂乐歌的主要特征。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在当时和随后的20-30年代,曾引起一些音乐家不同程度的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学

2、堂乐歌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杂种歌”。当时的歌曲大多是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1、采用日本的曲调配中文歌词;2、采用西洋曲调配中文歌词;3、采用中国传统的民歌小调配新的歌词;4、创作新的曲调和填词,即编创者自己创作的“自创曲”。其它依据的原曲囊括古今中外的民间歌曲、学校歌曲、古典歌曲、宗教歌曲、歌剧选曲和各色各样的器乐作品。,五、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学堂乐歌发轫于19世纪末而在20世纪最初20年达于鼎盛。上海具有新式学校的广泛基础和民主思潮的人文背景,成为我国学堂乐歌兴起的前沿基地。上海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当时具有民主思想的音乐先驱者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密不

3、可分,其中有两点是极为显明的:,一,都曾留学日本。我国西洋音乐的引进开始主要也是来自日本。二,以留日学生成为急先锋和中坚的力量大部分是上海籍人,这些人的家庭都较富裕,接触民主思想后,出国探求救国图强之路。他们先在日本组织音乐社团,回国后大力提倡而使学堂乐歌蔚然成风。如沈心工、曾志忞等。即使不是上海籍人,但他们的主要音乐活动地区都涉及到上海,如李叔同等。,1、生平简介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出身于道光年间上海望族家庭。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0年与师范班的同学筹办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01年毕

4、业后应聘任该附小教师。,沈心工,1902年4月,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第1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这是中国人举办近代音乐讲习活动的首创。后因日本政府伙同清朝钦差迫害中国留学生,他与部分同学退学抗议,转入中国人自办的清华学校学习。,2、乐歌创作1903年2月回国后竭力提倡乐歌活动,在南洋公学首开乐歌课,在务本女塾、龙门师范等处教授、推广乐歌。为教学需要开自编乐歌,从1904年起,先后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1936年修订,精选82首歌曲汇编出版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小

5、学唱歌教授法。,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所编歌词浅而不俗,形象生动,所选曲调适合儿童的特点,在当时的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作品内容可分三类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从军歌等;自度曲:黄河革命必先格人心军人的枪弹等,以黄河影响最大。,3、评价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启蒙音乐家,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从1903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沈心工发起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

6、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李叔同,1、生平简介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于天津官商家庭。学贯中西,艺专多科,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1905年,母亲病逝,叔同改名李哀。是年秋东渡日本,后改名李岸。1911年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任绘画和音乐教师,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1942年,在厦门,三宝歌就是在南普陀寺创作完成的。1942年10月10日下午写下绝笔

7、“悲欣交集”,13日晚8时安详西逝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刘质平(左)李叔同(中)丰子恺(右),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在书、画、篆刻、诗词、音乐、戏剧、戏曲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2、艺术贡献,(1)音乐方面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乐歌题材。1905年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他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钢琴。

8、1906年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1期于当年2月8日在东京印就,5天后寄往国内,由由上海公益社出版,开明书店发行(64开,30页),只出版了1期。1984年在东京图书馆被发现。,1912-1918年是李叔同直接投身学校音乐教育的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他编创的歌曲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文辞秀丽,富于诗情画意,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多选用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李叔同所作的乐歌主要分四类爱国歌曲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抒情歌曲

9、幽居忆儿时春游送别西湖月等;哲理歌曲落花悲秋晚钟等;佛门之音三宝歌清凉歌集(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祖国歌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千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身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春游,1913年春发表于作者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白杨杂志创刊号上,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用西洋作曲手法写成的多声部声乐作品,也是我国现见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

10、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他的歌曲不仅使学生对音乐课更加热爱,一些精品,如送别还流传到很多学校以至社会各阶层,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和情操。自从有了王维,唐人离别便可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自从有了柳咏,宋人离别便可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自从有了弘一,今人离别便可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2)话剧方面,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06年冬天在日本与友人一起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2月,春柳社为国内徐淮水灾赈灾义演茶花女遗事,李扮茶花女玛格丽特。这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后来还曾主演黑奴吁天录和独幕剧生相怜画

11、家与其妹。,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画过大量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油画祼女、自画像,水彩画山茶花,昭津风景等作品。,(3)绘画方面,油画祼女,炭笔素描少女,29,昭津风景,贝多芬,1912年,李叔同被邀担任太平洋报主编之一,负责编辑副刊太平洋画报和整个报纸版面的美工、广告设计

12、工作。当时中国报纸的广告,除文字之外没有图案,只有太平洋报的广告有文字和图案,乃李叔同一人经营。我国著名的报刊史专家方汉奇称赞李叔同为“中国广告艺术的开创者”。,(4)书法、篆刻方面,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35岁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七、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是我国近代音乐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现代音乐崛起的奠基石。,1、学堂乐歌是中外文化

13、交流的见证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理、名家作品、演奏演唱法、各种新体裁开始得到初步的介绍,西方音乐的审美趣味等初步传入中国,为我国人民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在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的两重境地下,中国人开始接触、了解全然不同于中国音乐文化的西方音乐,并开始模仿甚至移植西方音乐作为国人最早的新音乐实践。,2、作为一种声乐形态,学堂乐歌的群众歌咏方式和依曲填词形式一直影响到20世纪的30-40年代,为当时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并在缺乏专业作曲人才的现实条件下继续为一些业余作曲家进行其创作手法上的效仿。不仅如此,

14、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3、为中国造就了第一批从事国民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家,为后来的音乐家在国内作了基本的音乐启蒙与起码的音乐储备,掀开了中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4、学堂乐歌为许多革命歌曲提供了音乐素材;与基督教赞美诗相互影响。早期音乐创作尚属尝试阶段,但它是中国新兴音乐文化的萌芽,它在文化传播学上的意义,使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驻足了下来。,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 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本章参考、建议阅读书目1.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上海音乐出版社。2.金梅弘一法师李叔同,人民音乐出版社。3.王湜华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京华出版社。,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