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4434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二期课改劳技教育的变化: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一、如何认识劳动技术课程的存在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这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其共同特点是加强道德、情感和技术教育。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可以说,认为没有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不能称为完美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的观点,已成为国际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见识。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纵观人

2、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回顾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十六世纪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全世界,尤其是西方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以后的几百年内,中国的科技一直停止不前,少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是什么导致十六世纪后中国科技的落后呢“君子动口,小人动手”的封建思想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基于动手的技术教育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当今时代,

3、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深刻、迅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技术教育已经从原来从属于科学教育或劳动教育的地位中摆脱出来,并被看作是与科学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课程门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它的报告学会生存(1972年)中指出:“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推进了技术科学、技术哲学、技术伦理学等技术文化体系的成熟。二、技术教育与个人生存和终身发展有何关系#现今世界有许多事实证明,拥有丰富的技术知识,较高的技术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发展对人们的科学文

4、化水平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现在的文盲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使用计算机,不懂技术,跟不上科学飞速发展和技术日益更新的人。另一方面,在技术发展高度的社会,知识积累、信息传递、技术创新,职业流动等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快。这都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应变、竞争意识的能力,才能去面对生存、求职、发展中的种种变化。只有那些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的能力,才更有发展的机会和宽广的前途,才更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足并获胜的可能。可以说,受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而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和劳动者都要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和适应技术不断更新的能力。所以,当今社会中,技术素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它可以让

5、所有拥有它的人从中获益,包括那些可能不会进入技术职业领域的人。这也就是说,实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其基本目标的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然而,技术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两次简单的短期培训就能实现的,需要从小学即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技术教育。将技术教育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是当今社会个人生存和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三、如何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回顾二十多年来上海劳动技术教育走过的路,确实极不平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在市、区(县)劳动技术课程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努力下,劳动技术教育建立起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各区(

6、县)建立了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不少学校建立了劳动技术教育专用教室,为劳动技术课程开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劳动技术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地发展,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设平台,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和综合知识应用作了应有贡献。然而也不引否认,目前上海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这除了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使该课程未得到应有的、普遍的、足够的重视而外,劳动技术课程本身未能很好地体现技术教育最本质的内涵,即技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在课程的功能与定位上,一直存在着对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基础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问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偏颇与混淆;在课程目标与

7、内容的安排上,过于注重机械、单一的技能训练,过于偏重制作过程,统一的要求、统一的作品,而忽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忽视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注重单纯的技能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偏重单一“再现式”的“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以至于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区(县)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形成了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态。有不少教师、家长、学生把去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上课叫做“学工”。于是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做某项技能的工人。而现在的家长个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为“白领”、“金

8、领”,因此,他们反对让学生接受劳动技术学习,甚至觉得,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会占用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影响升学。劳动技术课程在不少学校也被当作一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无论是受重视程度还是开设状况都不能令人满意。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中小学,曾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属性,改组了学术性的课程结构,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劳动技术课程面临再一次改造。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是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生长发展而来的,既有对原有课程优秀方面的继承,也有针对原有课程不足的改进,当然也有对社会及科技发展对本学科提出的新要求的主动回应

9、,更关注了教学实践本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过去过分地限于具体项目、具体技能的训练代替技术学习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进而确立了劳动技术课程的特征: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在亲身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能力;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树德、增智、强体、益美,促进学生的全

10、面和谐发展。尤其要强调的是,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实践动手操作和动脑设计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把多门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升了一个层次。技术学习的关键是问题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绝大多数是综合性问题,如果只从单一学科角度来认识,会局限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认识问题缺乏深度,或者片面。而从不同学科、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认识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全面、深入地解决认识问题,实现把某门课程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进一步整合,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劳动技术课程要给学生

11、提供较多的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要唤醒、开掘、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1劳动技术课程以实际技术项目为载体,注重技术活动全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1)以技术活动项目为载体。劳动技术课程是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的形式,来组织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例如,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中,建议学生改制一件常用文具或生日礼品的包装,或书签的设计与制作等。又如,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烹饪”中突出创意和个性的技术活动,让学生用同一种原料制成不同菜肴,展示自己创造潜能。再如,高中劳动技术课程中有的以简易电梯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学习有关技术知识和技能等。(2)重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

12、强调要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即从调研确定需求开始,设计方案、制作、评价,到应用的全过程。例如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主题包括:设计的产生(含通过调查发现需求、构思方案等)、设计的表达、材料的选择、材料加工、组装与调试、使用、对作品的反思性评价与改进等。¥(3)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接近学生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通性、通法和通则的基础技术和有关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4)正确处理传统的技术和现代技术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充分发挥优秀的传统教学载体的积极作用,又要依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把现代技术充实到教材中去。当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技术社会的需要,是劳动技术课程内容现代化的一个

13、重要方面。如在高中基础型课程的设计部分除学习设计一般过程外,引入了应用计算机进行实体设计,控制部分除学习常用声、光、电、热、磁等简单电子控制系统外,引入用单片机设计、制作自动控制作品等。2劳动技术课程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抓手,完善课程实施(1)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以实践、体验、探究学习为基点,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启发,结合技术的设计操作评价(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可迁移的劳动技术要素,培养学生用劳动技术要素去把握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劳动技术教

14、育中心、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3)劳动技术课程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学期考核测试,还可采用作品展示、交流表现、心得体会、专题活动、自我评估、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评价者还包括教师、家长、其他有关人员和社会有关部门,实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4)稳步改善劳动技术课程保障措施。要加强课时管理,严禁随意挪用劳动技术课程的课时;要重视对劳动技术课程师资的专业化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支由专

15、职教师和稳定的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要为提高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专用教室和必要的装备,并且努力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区(县)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基地和窗口作用导言(一)、课程定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

16、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

17、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课程理念?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

18、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2、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

19、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

20、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进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活动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5、以实施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行为,进行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

21、性发展的作用。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概括描述: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规范;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

22、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阶段目标1、小学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1)知识与技能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了解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地选择工具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2)过程与方法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 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通过语言、文字、简单的图示对设

23、想和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培养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氛围,养成诚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培养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了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初中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

24、,制作简单的技术作品在制作和改进技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能从多方面作出有一定根据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需求,确定设计的要求和构思的方案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样表达设计的意图通过评价与交流,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技术实践活动中,深化劳动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基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认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高中该阶段着重于发展

25、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以提高其技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技术,客观地评价技术。(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较,选用合适的材料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设备,了解一些比较先进的工具、设备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设计、加工与制作、检测与使用、评价与改进了解技术的一些核心概念:“系统”、“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材料、信息、能源、资本、时间和人力等)、“制约条件”、“优化和权衡”、“过程”、“控制”等(2)过程与方法在技术活动中,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

26、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评价,发展技术思维通过调查分析他人与社会的需求,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规范使用工具设备,进行实际加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保持技术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关注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尊重技术和技术人才,认识技术的价值观,为进入技术世界做好准备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识等养成积极、负责、严谨、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勇于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到

27、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并能对技术进行客观的评价课程设置(一)、学段设置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四、五年级第二学段:六至九年级第三学段:十至十二年级(二)、课时安排基础型课程部分的课时安排:第一学段:共68课时&第二学段:共170课时第三学段:共136课时四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十二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四至十一年级每学年以34周计,十二年级每学年以30周计。说明:各学科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各校要严格执行。在指定的学段范围内,各学科课程的课时具体安排(各周课时安排,起始年级的确定等),由学校统筹。内容与要求(一)、四至五年级1、基础型课程部分一级主题

28、|二级主题问题与设想设想的产生与确定设想的表达工艺的选择与确定加工与制作材料与工具加工与组装使用与维护评价(1)问题与设想问题与设想部分为设计的基础,主要从产生并确定需求、收集信息、提出并表达设想、选择工具与材料、拟定工艺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原本隐含在技术活动内部的线索,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反复训练,转化为学生显性且规范的活动习惯。教学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及说明设想的产生与确定:发现问题、明确需求了解身边事物存在的不足,产生需要解决的简单技术问题的需求与愿望!为了完善某个物品的功能,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改进的方向收集信息了解收集与问题有关信息的常见渠道,并能尝试通过这些

29、途径获取信息,初步学会将所获取的信息真实地记录下来收集信息的常见渠道有: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采访等,每一种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设想并选择确定作品的主题,初步学会通过分析对作品的结构提出设想,对制作过程作出安排-初步学会根据问题和资料提出多种设想,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小组讨论的中,找出每一种设想的特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选出切合实际的设想设想的表达:识读图纸及表达设想知道一些外观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等,理解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 折叠线、 粘贴面等符号。初步学会用草图或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构造、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能在讨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思路、制作计划阅读一个玩具的安装说明书以了解其安

30、装方法,或阅读一个台灯的使用说明书以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绘制一个作品的简单草图,并配以文字或语言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听取他人的意见,然后分析这些意见,再对自己的设计做出修改工艺的选择与确定选择材料与工具拟定工艺初步学会根据综合设想和限制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初步学会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目选择工具,初步学会安排加工制作的流程选择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还要考虑当时有哪些材料可供选择等限制条件合理的流程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材料、工具的使用效率,减少时间和人力的浪费(2)加工与制作此部分的内容为加工制作的启蒙教育,主要从认识材料和工具、加工方法、组装、反思等方面对教材、教法

31、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有序的合理操作,通过有目的的分类与指导,让学生从本部分所划分的主题内容角度加以提炼和升华,为问题与设想部分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教学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及说明材料与工具:认识材料认识工具了解简单材料性能和用途,知道常用粘合材料和连接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常见的简单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学会使用一些常用量具初步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对纸质类材料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挖孔,或对易加工木质材料进行打孔、锯割、整形和磨光,或对金属丝等易加工材料进行展直、剪切、弯折等比较容易加工的简单材料,主要有:纸、铁丝、小木片或木块、单股细导线、电池、薄金属片等;

32、常用粘合材料和连接材料有:胶水、白胶、小铁钉、小螺丝钉等简单加工工具主要有:美工刀、剪刀、钢丝钳、小榔头、手工锯、砂纸、剥线钳等以纸质、细铁丝材料、细木条或薄木板材料及导线、电珠、电池、电动小马达等和相应的工具开展技术活动加工与组装:加工材料初步学会利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并能按图纸正确、安全地操作-初步学会用已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作品裁剪纸张可用美工刀或剪刀,美工刀适合切割直线,而剪刀则适合切割弧线使用与维护:组合与装配*初步学会在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时,作必要的调试学会根据说明书进行简单作品组装(玩具的拼装),或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组合与装配初步学会根据设想草图将材

33、料或部件组合、装配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在组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时,初步学会设法加以解决,或主动寻求帮助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木片的连接可以用白胶或小铁钉;只用白胶连接较方便准确,但不够牢固、加工时间长;只用小铁钉连接较牢固、加工时间短,但操作较白胶困难、使用寿命较短。两种方法视学生情况而定,或分别使用,或同时使用,可以有较好的效果。应注意白胶会挥发出少量有害气体评价:自评与互评初步学会对设想与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自评初步学会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较全面的评价,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初步学会就作品设计制作的合理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作出简单评价初步学会对

34、作品的制作过程、工作环境作出简单评估初步学会就作品的经济、质量、环保、审美、安全、耐用等方面作出简单评价.保存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所有记录,有助于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可以从设想、选材、制作等方面分别进行2、拓展型课程部分(1)、问题与设想教学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及说明方案优化初步学会通过测试、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或比较他人的设想,来改进、改进自己的设想测试作品能否达到设想要求、能否正常工作(2)加工与制作教学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及说明$模型测试作品美化初步学会利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模型制作初步学会对制作成功的作品的外观加以美化、润色木结构的作品在制作前,可先用硬纸板制作一个模型,以测试其结构是

35、否合理为木结构的作品画上个性色彩,或为电路作品添加卡通形象(3)交流与评价教学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及说明设想表达完成评价报告初步学会识读加工图,并知道其中符号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较规范的简单图样初步学会根据设想要求对设计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写出简要的评价报告初步学会对现有的产品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写出简要的评价报告阅读电视机的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功能及控制键的标准符号对一个电视机遥控器的标准控制符号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完成自己作品简要的的评价报告$为一件家用小电器写一份简要的评价报告学习评价 1、完善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纳入基础教育总体评价之中。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

36、内容应包括劳动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学习和应用,劳动技术意识、态度与习惯的养成,以及劳动技术学习成果的质量。 2、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凡参与劳动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学生,都应当给予肯定。对那些设计和制作成果特别优秀的,或在技术活动中有所发明和创新的学生,应建立激励机制给予特别的鼓励。 3、评价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除学期考试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心得体会撰写、专题活动、相互交流、作品评定、自我评估、日常观

37、察等多种形式。 4、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即是学生再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本人,其次包括教师、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教师评价需要适时地运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结果,并将这些评价与家长、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5、劳动技术的考核可以结合教学过程进行随堂、阶段性和总结性测试。考核内容包括技术活动中的技术知识、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三个方面,采用书面考试和操作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或层面的单项考核,学期(或学年)则应全面反映整个学期(学年)学习的综合考核。要注意记载学期(学年)考

38、核的评语和等级,并对平时学习的评价材料、成果加以整理和汇集,由此加强学生劳动技术学习的档案建设。 !6、以学生劳动技术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为基础,以技术操作和技术设计为重点,实行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考核和合格证书制度,还可与劳动局的专业证书结合起来。小学生每完成一个学期的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经考核测试,成绩计入学生评价手册和学习档案。初中和高中学生必须参加劳动技术等级测试,并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技术等级合格证书,作为初、高中毕业、就业、升学的依据之一。 劳动技术学习过程记录及评价表 项 目 内 容 记 录 评 价 标 准 优秀 达标 再努力 需求 与 构思 简述需求产生的原因 构思过程的表达简洁清楚 !

39、 构思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信息收集途径 *收集信息途径多样化,相关度大 设计 表达 用文字和草图表示方案: 方案的设计合理、有创意 *方案的表达正确,文字、草图表达清楚 ( 方案构思的意图表达清楚,有说服力 *绘制图样规范 *绘制图样的尺寸(技术参数)标注正确合理 工艺 设计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操作 ¥ 选用的工具 工具选用合理 $ 选择的材料 合理利用材料,并能根据需要选择补充材料或废弃材料 分析对环境有否影响 *环保意识强 制作 操作 。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正确、规范 工具使用 操作安全,环境整洁卫生 / 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帮助他人)问题 对工艺流程及设

40、计方案的改进 *原有设计科学合理,或改进后明显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交流 】与 评价 主动积极参与评价 主动交流,能提出合理化建议,能聆听采纳他人建议 作品 (成果 质量、性能、创新的评价 作品的整体质量符合要求,美观,工艺水平高 、*作品的结构合理,性能良好 在结构、外观、性能、加工方法等方面有创新 【 教师 寄语 综合 评价 说明: 1、带“*”的项目,对小学年级可能不合适,可以不用。 2、评价时请依据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水平上打“ ” 3、综合评价建议采用相对模糊的方法,即在“优秀、达标、再努力”中打“”, 打“”最多一项,为最终的成绩,适当考虑其他两项。“达标”属于合格,意是“达到目标”;

41、“再努力”属于不合格,建议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使用“再努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以免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选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学段结束时作最终评价,在综合评价栏目内须标明“优秀”、“合格”、“不合格”。 5、建议结合学习过程,分阶段并随时使用评价表,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期(学年)总评,并计入积分。 课程实施 (一)教材编写 ¥1、教材使命与特色 教材是课程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使命是贯彻普通中小学培养目标,具体落实“通过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因此劳动技术教材要充分体

42、现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劳动技术教材是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设计学生的技术实践和探究、发明、创造的学习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应具有上海特色。它以上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努力反映上海的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成果,体现教材的适切性和先进性。 2、教材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应注意: (1)技术的发展性与多样性 纵向关系上,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关系,重视技术史料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革命性作用;重视常用材料、手工工具和简单机械的基础技术实践和创造作用,突出现代技术的高效作用,使学生了解由传统技术

43、到现代技术发展的过程。 (横向关系上,重点选择和利用制造技术、建筑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农业及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的技术教育载体,使学生理解技术世界的多样性。 (2)技术过程的完整性 设计是体现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根据需求(自己、他人、社会)进行设计,形成创新意识。 技术操作是体现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材料、工具、工艺、能源的理解,引导学生能根据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进行操作,使技术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 评价是技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现代技术意识和劳动价值

44、观的重要手段。教材编写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术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技术性质、技术文化和质量效益、安全环保等技术意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能根据现代技术意识和劳动价值观进行技术评价,使技术、科学、社会有机结合。 (3)教材的基础性与开放性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选择具有通性、通法、通则的基础技术和有关知识作为教材主体内容。此外,为了便于各学校开展有个性的教学活动,可适当增加一些选择性的教学内容。主体内容应以前述的基础型课程内容为依据,以保证大部分学校能完成基本的教学;选择性内容可来源于前述的拓展型课程内容,具体的编写方式应以基础型课程的要求为标准,使教材成为既兼顾了基础性与开放

45、性,又充分考虑了不同学校基本教学条件与个性教学共同发展的基础型教材。 (4)教材的综合性和教育性 #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发挥劳动技术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即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劳动教育传统,有利于提高劳动价值观、社会服务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对技术价值、技术规范、技术伦理、技术安全、技术环保等的理解。 3、教材组织 (1)按三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两系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组织教材。它们都包含了技术体系和技术活动的相对完整性,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同时它们相互连贯,相互沟通,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螺旋形上升。 (2)组织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是:以技术项目为载体,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突出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3)将技术项目载体、技术活动过程与相关的技术知识、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使用技术作好准备。 (4)教材体例可采用设置专栏、建构教学板块、设计学习活动等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从而形成系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