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前活动分类.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4867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习作前活动分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前活动分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文章题目:习作“前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丰台第八小学 李中秋内容提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应该贯穿于习作教学全过程中。2011版课标也把“习作兴趣”作为评价要素之一。笔者在进行想象习作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精心设计习作指导课前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同时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即:书面类、口语类、思维训练类、阅读类、游戏类、实地观察类、影视音像类、实验操作类。主 题 词:习作教学 前活动 激发兴趣习作“前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习作是一个过程,激发兴趣应该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日前一直在进行习作教学中的想象习作

2、教学研究,即通过想象类习作的教学过程研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仅是习作教学研究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精心设计习作前的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2011版课标明确把“学生习作(写话)的兴趣”纳入学生习作评价,从这点上看,不论是专家还是教师,都一致地把“兴趣”作为学生写好话、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激发兴趣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想象习作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习作是一个过程,习作材料的搜集和积累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课前”。教师在上习作指导课前就应该就“材料的丰富”和“获取材料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精心设计习作“前活动”,既起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又达到“丰富学生掌握的材料”和“获取材

3、料的方法”的目标。初步研究成果,将习作前活动分为八大类,每类活动举例如下。一、书面类前活动书面类“前活动”主要指教师组织同学们在习作指导课前,就一些书面文字内容进行的交流活动。其中,预作卡展示交流是教师较多用到的一种形式。预作卡,是学生习作前的“预作”,它没有固定的版式,是教师(学生)根据年级特点、教材特点、本次习作特点自行设计的,涉及学生习作前的观察、摄取(生活和阅读)、词语积累、写作题材丰富等综合内容。既体现材料的积聚、筛选,又体现能力、方法的培养。 我和妈妈 事件: 动作: 语言: 神态: 相关文章链接:我想这样写 观察: 时间 地点 名称 变化 姓名 班级 秋 天 哪些景物? 什么样?

4、写写:词语 画画 描写秋天的小诗 (略) 【预作卡举例】 预作卡设计体现习作主要要求,且丰富多彩,符合儿童学习心理,高年级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较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观察、体验和感悟。学生乐于用预作卡为自己的习作铺路。更为很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习作应该在课外就开始的,包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阅读中的摄取、言语的积累、题材的丰富等,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应起到点拨的作用,而习作前厚厚的积累更多的应该在课外完成。2011版课标指出:不但要关注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还要关注学生获取材料的方式和途径。预作卡的交流,可以导引学生向他人学习,观察、积累等获取材料的方法,同时为习作指导课提供备课依据和习作准备

5、。二、口语类前活动口语类前活动,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在习作前进行的口语交际类的交流活动。结合习作内容需要,组织口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丰富习作材料,同时对材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起到导引作用。如:见闻发布会、辩论会、故事会等。其中,结合习作内容,组织高年级学生在习作前召开主题辩论会,既可以达到丰富材料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越辩越明”,即深化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打开习作思路。这样的活动适于需要导引学生正确认识的习作内容。如一位教师在指导穷人(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2册)续写前,组织了“收养孤儿以后,桑娜一家将会怎样”的主题辩论会。因为在阅读理解课上,教师组织续编故事的口语交

6、际活动,学生无一例外的说:桑娜和渔夫收养了两个孤儿后,非常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学生的这一愿望非常美好,首先教师没有“打击”学生的美好愿望必经这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其次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文本中对桑娜一家家境的描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及渔夫提到的“熬”,收养孤儿后的桑娜一家的生活只会更为艰辛。教师没有采取生硬的方法告知,而是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细读文本,关注对桑娜家庭环境的描写,查找沙俄时代渔民生活的社会现实背景,把班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会:收养孤儿以后,桑娜一家将会怎样?正方: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反方:生活更为艰难。双方都要提出自己的论点及论据,由教师作为主持

7、人,双方各派出一、二、三辩选手,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和辩论智囊团,这样场上、场下相互呼应,在辩论中加深了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丰富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这时“主持人”在辩论场上适时导引学生出示自己的资料,丰富学生获取材料的方法和途径。辩论会本身并不在于要辩个对错,而在于提升学生的认识:续写,要依据文本特点、人物特点,特别引导学生关注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培养学生想象有理有据,对续写活动充满兴趣和期待。三、思维训练类前活动思维训练类前活动指的教师针对习作需要,为了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写的兴趣,组织的以训练学生想象能力为目的思维训练型准备活动。如一位五年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看图想象作文所进行的

8、“图形密码解析”活动。习作题目要求如下:看了下面物品或图形,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你从“物品”和“图形”中各选择一种,展开合理的想象,各写一段话。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情节完整。【书上插图】(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0册第146页)针对题目内容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物品”或“图形”进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所谓“合理”,即合图形之理;产生“联想”,那么还要合“生活”之理。把图形(物品)与生活(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活动等)建立联系,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此外,打开想象思路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年级越高,思维受束缚越多,想象越“胆小”。因此,激发学生对想象的兴趣,帮助他们把图与实际生活建立联

9、系并打开思路,是此次习作准备活动的重点。教师设计了“图形密码解析”活动。从活动题目上,就容易让人联想起复杂的“达芬奇密码”,在此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与生活联系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同时激发兴趣。活动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出示一个“1”学生在纸上写出所有由这个符号想到的具体事物。第二步,教师组织交流,梳理归纳:由一个简单的符号可以联想到所有内容,学生在他人启发下丰富自己的联想。第三步,每位同学从自己联想到的事物中选择一件,写出概括写出生活中一件有关“它”的事或一次活动。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交流,提升:看图想象,首先要观察图(符号),然后把图(符号)与具体事物相联系,最重要的是

10、联想到的这件事物使自己想起了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件或是什么活动。这样,让学生知道图形(符号)代表的意义,与观察者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看图想象也要积极调动生活的体验。学生参与兴趣很浓,活动过程热烈每个学生真的像一个大侦探,在看着图形解析图形背后的生活秘密。四、阅读类前活动学生获取材料的途径一是来自生活,一是来自阅读。因此,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交流对习作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阅读类前活动,就是教师针对习作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介会、“通读一本书”分享会等。如一位二年级教师准备学生看动物图形编故事的习作备课。她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编童话的过程中只重视讲经过,而往往忽略

11、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具体表现(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教师在习作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活动。布置“看童话、讲故事”的学习任务。学生每天回家看一篇童话,第二天到学校利用早晨几分钟讲给同桌听。同桌评评:哪儿讲的好?怎么讲就更爱听了?学生非常高兴自己有展示的机会,回家认真读书,努力记忆,好第二天讲给同桌听,获得好评。有的小朋友只讲故事经过,同桌感到听得不过瘾,在一些地方还会提问,并且提出“怎么讲就更好了”的建议,能够关注到故事中人物什么表情、说什么了等内容。这样,在不断读、讲、评的过程中,渗透编故事要想吸引人,就要关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动作等具体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聚,教师在习作指导课前组织召开

12、:“童话大王”读书交流会,让讲得好的学生在班级范围讲童话,再说说自己要推荐这个故事的理由,争当“童话大王”。学生天生爱读童话,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还要讲给别人听,有了兴趣、明确的任务,再在同学的帮助下不断关注人物的描写,为自己编故事奠定基础。五、游戏类前活动有人说: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的,的确,组织习作前的游戏类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进行想象习作,也会涉及到对人物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的想象,而这些也要以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为基础。在习作前静心设计相关游戏,实地组织学生在玩中观察,积累相关感受、体验和描写的词汇等,会激发学生进行此类习作的兴趣,起到促进作用。(一)吹纸游戏如:一位

13、三年级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作文:小动物运动会,如图:比赛过程中动物选手的动作、表情,观众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体验进行想象。教师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在班中进行“吹纸”比赛:由两位同学分别位于教师办公桌两端,把一张纸片放在中间线上。讲清规则后,请参赛同学上场。游戏开始前,教师要明确观察要求观察运动员和周围的同学,看、听、想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然后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的定向观察,为习作想象提供了亲身的体验,习作指导课上再进行看图想象就容易调动游戏体验,使想象更为合理、充分。(二)玩玩具另一位教师在指导四年级习作我最喜爱的玩具(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14、实验教材第7册语文实践活动2)前,组织学生“玩玩具”。学生纷纷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带玩具上学(还是合情合理的),学生特别高兴。教师组织同学们四人一组,向别人推荐自己的玩具,动手玩,还可以给别人讲解自己玩具的玩法。这下子学生可大显身手,尤其是男生更是“显摆”起自己的变形玩具。教师适时请一位同学讲解变形金刚“大黄蜂”的玩法,一步步介绍得可细致呢!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游戏,只要是对习作有帮助的游戏大可以大玩特玩,为学生有兴趣的习作打牢体验的基础。六、实地观察类活动不论想象类习作,还是纪实性习作,细致的观察都是必不可少的。低年级很多看图习作中都有景物的描绘,但仅仅靠纸上观察得来终

15、觉浅,要让学生看到一种景物产生实际的感受就得到自然中去实地观察。(一)校园中的春天如低年级看图写话春天来了,除了图上所画,孩子眼中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不能光靠想象,毕竟从图上只能看到物体样子、颜色,对于气味、听觉、手感,尤其是身处春天的景象中那种愉悦的心情就缺乏体验了。教师可以在习作前组织观察校园中的春天。我校二年级一位老师就是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春天。不仅看到绿绿的草,还可以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再透过校园的围墙看到街道上新绿的柳枝,老师顺口吟诵道“拂堤杨柳醉春烟”。景与人融为一体,观察与积累合二为一。实地观察类习作前活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那种亲身的感受是无人可以替代的。2011版课

16、标也指出要把学生的生活变为大的习作情景,那么学生的习作课堂越广阔越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二)蚂蚁搬骨头实地观察还可以弥补静态图画所不能提供的观察角度、内容和体验。二年级看图习作蚂蚁搬骨头,如图:绘画者为了突出蚂蚁搬骨头的团结一致,把图画成了小蚂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搬着骨头前进的情景。学生看图想象时,小蚂蚁搬骨头这个故事经过能想清楚、说明白,但对于蚂蚁怎么搬的、遇到哪些困难缺乏想象。于是教师留了每日回家观察作业:观察小蚂蚁是怎样搬食物的。虽然老师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和学生一起观察一次蚂蚁搬运食物的景象,但是老师非常有心,把一次蚂蚁搬饼干末的景象录了下来,课堂上进行放映,

17、学生观察。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到小蚂蚁实际搬食物和图画得不一样:图上是朝一个方向,而实际上蚂蚁会以食物为中心,各自咬着食物,有的倒退,有的侧行、有的前进,虽然搬运时的动作不一样,但是目标一致蚁穴,最后成功搬回食物。学生实地观察后再来想象“小蚂蚁搬骨头”,动作描绘一下子丰富起来。也有学生质疑:为什么画的和实际不一样呢?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个画家画画都有他的目的,这幅画的作者像通过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然想到是“团结的力量大”,教师再引导:所以绘画作品、读到的文章作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就会对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编,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七、影视音像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想象,运用影视音像作品对学生而言更为

18、直观和具体,可以弥补学生不曾经历的体验。如: “植物是这样吃虫的”录像观察活动。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8册吃虫的植物一课,为体会猪笼草吃虫的植物本领大、袋里的“积液”消化本领强,教师设计了小练笔:如果你是掉入陷阱的那只小虫,你会怎么想?想告诉其它小虫什么?这样的练笔需要学生结合植物吃虫的实际情况来想象,然而这样的生活体验是比较少见的,对于北京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的。教师采用了播放猪笼草吃虫的过程录像,学生细致地看到整个过程及小虫的挣扎。看完录像,再来练笔,想象更为丰富、合理。八、实验操作类活动激发学生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对于需要动手操作后才能够清晰的想象习作内容,就要组织同学们进行实验

19、活动,在观察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如:“最喜欢的色彩”实验活动。四年级想象习作练习:色彩的故事。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色彩,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教师组织习作前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拿来红黄蓝三原色的水彩,然后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在实投上进行色彩“变身”展示。这不是美术课,不用讲三原色理论,只是让学生看到在变化不同两种色彩的组合和添加的量以后,会产生更多更美丽的色彩,然后请学生自己试一试。接着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色彩自由绘画。经过这样的实验和实地操作活动,再请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色彩,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就有了想象的基础,对色彩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实验前学生写此篇童话是凭借头脑中的理所当然的想象,当动手操作后,学生发现色彩通过融合是可以改变色彩的这一有趣的现象,发生在色彩身上的故事就更多了。这个前活动,丰富了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是习作前活动,在指导课、习作时、修改中都应该体现对兴趣的引导和激发,正像2011版课标中强调的要加强对学生习作兴趣的评价,让兴趣引导学生动笔习作。附:参考文献1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