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4962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游戏《竹竿滑梯》图文阐述 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自主游戏活动评选竹竿滑梯游戏图文阐述作者:方贞梅指导教师:杨锐、钱和平一、说幼儿的游戏行为(-)梳理游戏关键情节:L由争抢滑梯引发的矛盾冲突,提出“再做个滑梯”的游戏计划(游戏缘起)2 .探索使用竹竿、轮胎、跳绳制作滑梯(游戏材料)3 .自主自发生成三种不同的捆绑固定方法(关键经验)4 .滑梯从不能滑一到人力扶着滑一再到能滑却杠屁股一又到滑时竹竿滑落一最后到调整后可以顺利滑(游戏逐步升级)(二)解说具体游戏情节:游戏缘起幼儿园里自然生态的丛林探险是孩子们的最爱,荡秋千、攀爬架、吊环、滑滑梯,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只听一声“嗯”寻声望去,一群孩子在争抢滑梯,前面的孩子都想先滑,后面

2、的孩子说别吵了,就这一个,女孩提议再搭一个滑梯,男孩急着说快去拿材料!观察与倾听:教师通过观察与倾听孩子们的“矛盾冲突”,了解孩子们的“游戏计划”,他们想再搭一个滑梯来解决争抢问题。有了初步的游戏计划后,几个孩子从一楼草坪找来了粗粗细细的竹竿,竹竿滑梯的故事开始了。情节一:两根竹竿的滑梯不能滑孩子们尝试将两根竹竿组合搭滑梯,男孩听取同伴的建议后寻找到合适的位置,将竹竿搭在铁栏杆上做滑梯。两根竹竿的滑梯可以滑吗?观察游戏中的孩子,教师发现孩子有判断危险的能力,选择在相对安全的竹竿滑梯上尝试滑,发现两根竹竿并到了一起不能滑。蓝衣男孩提出去找轮胎,拿轮胎做什么呢?情节二:两根竹竿+轮胎的滑梯人力扶着

3、滑两个女孩通过插的方式将两根竹竿的底端固定在轮胎的网洞里,晨间活动中孩子们有用轮胎架梯子的经验,通过迁移经验,孩子们选择用轮胎来固定竹竿。男孩将一根竹竿拔出来插进另一个网洞来调整两根竹竿的间距,女孩抬头观察到竹竿顶端露出太长,于是将轮胎往后拉来调整滑梯的坡度。(插:固定竹竿)(拔:调整间距)(观察:顶端太长)(拉:调整坡度)调整后的滑梯可以滑吗?孩子们初次尝试滑,有害怕、有不敢,有反复地调整姿势,在同伴的鼓励、合力扶竹竿的保护下,第一次成功体验了竹竿滑梯,孩子们滑得乐此不疲。观察分析:竹竿滑梯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升级了,孩子们都有安全保护意识,为了成功体验,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与社会性发展逐渐提

4、升。情节三:两根竹竿+轮胎+跳绳固定的滑梯能滑却杠屁股观察:教师发现孩子们滑得很开心,但扶竹竿的孩子很吃力,很辛苦!提问介入:有什么办法让他也能玩?扶竹竿的蓝衣男孩自己提出要把竹竿的顶端固定好。女孩说:“我们要把它捆住”,另一个女孩说:“需要绳子吗?”突然就听到一个女孩指着远处说了一声“跳绳”,于是跑去借跳绳,用跳绳怎么固定呢?蓝衣男孩用缠绕、捆绑、穿洞的方式将竹竿的顶端固定在铁栏杆上,男孩先将跳绳与一根铁栏杆缠绕、交叉、捆绑固定竹竿,用手摇晃发现不牢固。男孩联想到自己绑国旗绳的成功经竹竿滑梯完成啦!幼儿成功体验滑滑梯,男孩发现问题。倾听与追问:教师倾听并追问有什么问题?哪里杠?男孩说:“滑梯

5、中间的铁栏杆杠屁股很颠簸”怎么解决问题呢?孩子们开始了优化滑梯的探索!倾听了解:男孩的解决办法,男孩提出要把竹竿架高抬起来,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的滑梯是横斜结构。男孩会观察、会思考、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男孩在操作调整用跳绳固定竹竿连接的过程中,促进了手指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缠绕捆绑的经验越来越完善。看,(抬高)(横斜结构)男孩问:“怎么抬啊?”孩子们说拆掉重新搭。男孩找到了一处有两根木头突出的位置,反复抬竹竿寻找合适的高度,女孩合作架高三层轮胎,男孩尝试发现不行提出要调整距离,轮胎再往远处放一点,孩子们合作挪轮胎再次调整距离,在同伴的分工协作下终于确定好位置,架竹竿捆绑固定。(两根木

6、头突出的位置)(抬高竹竿)(架高三层轮胎)(合作确定位置)男孩抬高竹竿,发现竹竿下端悬空,尝试架高轮胎,又发现距离不够,竹竿短了,通过往前移动轮胎,成功完成。观察分析:男孩尝试解决问题,又出现新问题,寻求办法,最后成功解决问题,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一个连续完整的思维过程,男孩一步一步调用已有经验快速智慧地解决问题。男孩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领导力等方面均高于同龄孩子的发展水平!情节四:滑梯不稳一竹竿顶端滑落女孩尝试滑,发现不稳当,猜测上面、下面没固定好,男孩上去试,竹竿滑梯的顶端滑落。观察与提问:到底哪里有问题呢?倾听了解:女孩的解决办法,竹竿要抵住轮胎,发现竹竿的长度不够,轮胎还

7、要往前移动,成功解决竹竿滑落问题。(竹竿顶端滑落)(底端未抵住)(抵住轮胎卡紧)竹竿滑梯调整完成,快来试试吧!分析解读:竹竿滑梯从不能滑f人力扶着滑f再到能滑却杠屁股f又到滑时竹竿滑落f最后到调整后可以顺利滑,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们目标明确,沟通交流、有分工合作、能(不能滑)(人力扶着滑)(杠屁股)(竹竿滑落)(顺利滑)(横斜结构的滑梯完成)情节五:实现滑梯自由晨间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又有新想法啦!倾听了解:孩子们的“游戏计划”再搭几个滑梯追问:支持孩子的“游戏意图”在哪里搭?经验迁移:孩子们选择的搭滑梯地点都有铁栏杆和网分析解读:L滑梯下端幼儿用轮胎来固定,通过调整距离,调整两根竹竿的远

8、、近确定两根竹竿的间距,调整轮胎的高低和远近来确定竹竿滑梯的坡度!位置材料 策略滑梯下端轮胎调整距离2.滑梯上端幼儿用跳绳来固定,通过缠绕捆绑,从不牢固到相对牢固,再到更牢固,缠绕捆绑的经验越来越完善。捆绑地点从稳到有点不稳再到不稳,捆绑地点的空间变化带来的捆绑难度的递增,幼儿完成了挑战!观察分析:建构完整经验孩子们在自我游戏体验和同伴互动、合作、交流中,将个人搭滑梯的经验与同伴经验进行了整合,建构了搭建竹竿滑梯的完整经验。过程牢固空中Ty难度递增滑梯上端跳绳材科位置缠绕捆绑相对牢固架子上空间变化不牢固地面稳国点不稳不稳完整经验个人经验c同伴经验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滑梯,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趣味

9、性和挑战性不断升级。孩子们边玩边优化,用轮胎抵轮胎,竹竿滑梯的安全系数更高。孩子们边玩边思考,发现不用绳子,竹竿底端只要抵住轮胎,卡得紧紧的,卡住的力就能将竹竿牢牢固定。孩子们边玩边尝试,女孩又有了新的尝试,一根竹竿可以滑吗?竹竿滑梯的游戏还在继续(轮胎抵住更安全)(竹竿卡紧不用绑)(一根竹竿可以滑吗?)二、说幼儿的发展丛林探险从只有一个滑梯到拥有多个滑梯,孩子们从争抢滑梯到实现滑梯自由,竹竿滑梯一步步优化的过程,正是孩子们游戏水平、经验能力一步步提升的过程,孩子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接下来我将从健康领域、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科学探究几个方面来分析:()健康领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10、手眼协调,情绪愉快)1.游戏中的幼儿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I)第一次尝试在两根竹竿的滑梯上滑时,孩子有判断危险的能力,选择在相对安全的竹竿滑梯上尝试滑。(2)第二次尝试滑,幼儿有自我保护意识,有害怕、有不敢,有反复地调整姿势,在同伴的鼓励、合力扶竹竿的保护下,第一次成功体验了竹竿滑梯。(3)在捆绑固定竹竿的过程中,发现捆绑不牢固会立刻重新调整捆绑方式,改为更牢固的方式,发现滑梯杠屁股、竹竿不慎滑落时,幼儿都能及时察觉并进行调整优化。(4)实现滑梯自由时,幼儿用轮胎堵轮胎的方式解决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让竹竿滑梯的安全系数更高。这些表现都说明幼儿对危险是有预见性的,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安

11、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以及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能力越来越强。2.游戏能激发幼儿积极自信的情绪情感体验(1)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语言、歌声、游戏状态(成功、好啦、我来我来、自己搭的滑梯、自己制作的)都流露着享受游戏的愉悦情绪,充满了浓浓的喜悦感。(2)幼儿可以双手配合、手眼协调地完成一系列捆绑、缠绕、穿洞固定竹竿的动作,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3)成功搭“竹竿滑梯并实现滑梯自由,对幼儿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积极心理体验,让幼儿体会到自己能够实现想法,自由自主,拥有强大的“自我效能感(4)捆绑固定竹竿的地点从地面f架子上一高空,从低到高,从稳到不稳,幼儿战胜了自我,完成了挑战,获得胜任感

12、。回顾整个游戏过程,幼儿兴趣持久、热情高涨、大胆尝试、幼儿自主决策、自主调控、彼此信任、互相配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自信心和自豪感倍增,这是在完全自由、自主、自发行动下幼儿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强大心理能量,这也展现出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二)学习品质(积极主动、专注持续、解决问题、迁移经验)竹竿滑梯的游戏是随着不断体验、观察、思考和探索而逐步推进的,从搭一个竹竿滑梯到实现滑梯自由,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探索、调整、实践、解决问题,最后实现滑梯自由,整个过程幼儿积极主动,自由、自主、自发,专注持续。1 .幼儿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制作竹竿滑梯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敏锐观察、发现问题、

13、主动思考、采取行动,推动了游戏向纵深发展。(I)幼儿用有网的轮胎固定两根竹竿,解决两根竹竿并到一起的问题,通过插、拔、拉、调整确定两根竹竿之间的距离!(2)幼儿用跳绳捆绑固定竹竿,解放扶竹竿的幼儿,解决人力扶竹竿很吃力的问题。(3)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原来滑梯是横斜结构,幼儿思考并找到有两根木头突出的位置,通过抬竹竿、架高轮胎解决杠屁股问题。(4)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发现竹竿底端要卡紧轮胎,不断调整轮胎的距离,解决了竹竿滑落的问题。幼儿通过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不仅成功搭建了“竹竿滑梯”,还获得了物体长度、距离、坡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直接经验。2 .幼儿能主动迁移与完

14、善已有经验善于“迁移与应用已有经验,是深度学习的五大特征之一,有迁移就有发展。在整个竹竿滑梯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发生了三次已有经验的迁移和完善:(1)第一次:在竹竿固定的过程中,幼儿迁移了平时用轮胎架梯子的游戏经验,选择了带网洞的轮胎来固定竹竿,来完成自己制作竹竿滑梯的想法。(2)第二次:用跳绳固定竹竿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与一根铁栏杆连接并不牢固,迁移了绑国旗绳的成功经验,发现与两根铁栏杆连接相对牢固,在与网洞连接的时候,幼儿迁移了编织活动中的穿编经验,发现连接更加牢固,捆绑从不牢固到相对牢固再到更牢固,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动作发展越来越灵活,完善了缠绕、交叉、捆绑、穿洞的经验,为后期打结铺垫了能力准

15、备。(3)第三次:幼儿再次搭建更多竹竿滑梯时,迁移了前面搭滑梯的经验,寻找并确定搭滑梯的位置都有铁栏杆和网,在分工合作搭滑梯的过程中,将个人搭滑梯的经验与同伴经验进行了整合,建构了搭建竹竿滑梯的完整经验。显然,幼儿已将自己的认知经验内化整合,能迅速调动已有经验并运用,不仅实现了滑梯自由,还成功地改造了丛林探险,充分体现了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三)社会性发展(倾听与表达、沟通交流、分工合作、互帮互助、人际交往)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分享经验、善于合作,游戏中幼儿能倾听同伴的意见,及时提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一致的游戏目标下会自然产生分工合作行为指南

16、社会领域“人际交往子领域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指出,大班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1)在搬运轮胎的过程中,由于轮胎太重,女孩力量小,幼儿自发的两两合作抬,男孩帮助女孩抬、架高,看到轮胎不稳会主动调整或用手扶住。(2)在初次尝试竹竿滑梯时,幼儿互相鼓励、合力扶竹竿保护体验滑梯的幼儿,给同伴加油打气,成功体验,幼儿安全意识、协作能力与社会性发展都有所提升。(3)整个搭滑梯的过程,幼儿有分工有合作,拿材料、搭竹竿、架轮胎、遇到问题,幼儿一起商量调整方案,调整再调整。完成共同游戏目标的强大愿望激励着幼儿自发协商与合作,面对困难时彼此鼓励并坚持不懈,直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17、(四)科学探究L目测比较、分析判断(1)初次使用轮胎固定竹竿时.,幼儿通过目测发现轮胎与竹竿间距离,如竹竿顶端太长,调整轮胎的位置,完成竹竿滑梯的雏形。(2)幼儿在搭竹竿的过程中用目测的方式判断竹竿与轮胎的距离不适合,通过对比原来的滑梯,分析滑梯是横斜结构,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优化,完成横斜结构的滑梯。3 .大胆猜测、反复“试错”幼儿发现杠屁股问题时,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抬高竹竿,架高轮胎,反复调整再调整,寻找合适的距离和位置。科学探究实际上就是反复“试错”的过程,孩子在失败或成功处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经验,建构完整经验。二、说教师的游戏指导(-)持续观察耐心倾听L

18、倾听了解孩子“想再搭一个滑梯”的游戏计划。4 .倾听了解男孩解决竹竿滑梯杠屁股的办法,把竹竿架高抬起来,发现滑梯的横斜结构。5 .倾听了解女孩的想法,解决竹竿顶端滑落问题,竹竿底端要抵住轮胎,卡紧,轮胎还要往前挪位置。6 .倾听了解孩子们新的“游戏计划”想再搭几个滑梯等。(二)敏感识别提问介入1 .提问:有什么办法让他也能玩?(推进游戏升级,解放幼儿双手,优化滑梯设计)2 .追问:男孩发现了什么问题?哪里杠?(确定滑梯中间的铁栏杆杠屁股很颠簸)3 .提问:到底哪里有问题呢?(促进幼儿思考并发现竹竿底端要卡紧轮胎)4 .追问:在哪里搭?(支持孩子的“游戏意图”发现孩子们经验迁移,选择的搭滑梯地点

19、都有铁栏杆和网)(三)有效支持一“递材料”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教师提供“隐形支持”,创设开放、多元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有效助力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想法。如:1 .粗粗细细的竹竿(支架幼儿评估危险的能力,选择安全且适宜的材料)2 .轮胎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提供两种轮胎(有网、无网)供幼儿自主选择,辅助竹竿滑梯的搭建。3 .幼儿跳绳的支持(材料易取易得,方便幼儿操作,有助于生成更多不同的捆绑方式。)教师提供丰富适宜、开放多元的低结构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尝试、探索,有了教师对幼儿的足够信任与充分放手,才让我们看到游戏中充满创意、善于合作的幼儿,才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四)有效支持一减少介入、

20、多留“旁观时刻”当游戏遇到困难时,给予孩子充分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机会。游戏中,教师留出了许多的“旁观时刻”,如:L旁观:幼儿在相对安全的竹竿滑梯上尝试滑,发现两根竹竿并到了一起不能滑,开始寻找轮胎固定竹竿,滑梯开始第一步优化。4 .旁观:幼儿在没有绳子固定的滑梯上尝试滑,有害怕、有不敢,有反复调整姿势,在同伴的鼓励、合力扶竹竿的保护下成功体验竹竿滑梯,幼儿安全保护意识、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与社会性发展逐渐提升。5 .旁观:男孩、女孩用缠绕、捆绑、穿洞的方式固定竹竿,迁移绑国旗绳和穿编的经验,从不牢固到相对牢固再到更牢固。很多时候,老师适时“智慧”的放手,我们的“旁观时刻”往往就是孩子在游戏时

21、的“高光时刻”。(五)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幼儿在自主自发的滑梯游戏中,分工合作一互帮互助一实现想法;发现问题一思考问题一解决问题;积极主动*专注持续f想象创造;迁移经验一完善经验一建构完整经验。伴随游戏进程,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有着近乎执着的目标意识,他们乐于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调动原有经验,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预设可能的解决策略、尝试直至问题成功解决。他们小小身体里蕴含的大大能量,再一次坚定了教师心中“每一名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一信念。(六)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

22、动纵观整个竹竿滑梯的游戏现场,教师的身影几乎没有出现,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幼儿的游戏,但却一直密切关注着游戏的进程,跟在幼儿的身后观察、了解其所思所想、目前遇到的困难和最近发展区,不轻易介入和干扰,不让自己的想法左右幼儿的游戏进程,给幼儿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宽松的时间和充足的条件、必要的支持和推动,构建“支持性共享思维”的良好氛围。结语: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让人惊喜又感动,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反思和成长的过程。游戏点亮童年,自主游戏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法和创造性行为,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专注持续、大胆尝试、想象创造、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以自己的节奏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在游戏中持续观察、耐心倾听、敏感识别、有效支持,关注儿童的思维,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支持儿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真实有意义的问题.在自然而然的游戏中收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