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6744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泉州地区电力调度大楼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2006年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原则 GB50352-2005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6、福建省气象局提供的风玫瑰图及常年最大降雨量、台风资料7、国家及地方现行设计规程、范程8、用地红线图9、任务书10、关于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泉发改会纪(2010)33号】二、项目概况: 泉州地区电力调度大楼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城东片区滨

2、江路以西、青莲街以北、迎晖路以东。红线内用地面积32418,可建建筑面积为97254,规划为泉州地区电力调度大楼及配套设施用地。本次设计范围为期,地上建筑面积为40892,地下建筑面积为10108,期总建筑面积为51000。基地东北面为商住地块,西南面为住宅区用地,西面为规划中的总部商务区,东临城市滨江路和洛阳江湾区。项目距城东片区城市主干道安吉路120米,紧邻城市次干道青莲街、迎晖路,交通条件优越。本项目作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电业局电力调度及行政办公大楼,将建设成为节能环保型的现代办公建筑,成为与泉州市城市形象相适应的标志性建筑。三、总体设计: 1.规划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按照基地的现

3、状及项目规划建设的需要,总平面规划进行合理布置。按期(地上建筑面积40892平方米)及、期(地上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进行分期建设。期项目为职能部门、调度所、一部四中心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期为配电管理中心, 期项目规划台商供电服务中心及生产发展用房。本期项目高层主体楼布置在基地靠滨江路一侧,可以成为泉州洛阳江湾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高层主楼的布局经过精心设定的,平行于滨江景观路布置,使得每层办公和业务用房都能看到洛阳江湾区江景。而且对本项目而言,这个朝向布局又与滨江路及青莲街交叉口形成比较好的入口呼应关系,城市路口建筑形象饱满。因此,方案高层主体楼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与高层主楼紧密配套的裙楼

4、也是沿江一字排开,争取直接面向洛阳江。期建筑基地沿东北界一字摆开,客服大厅沿迎晖路设置,、期建筑通过三层空中连廊连通,联系方便。期项目规模地上32629万平方米,因此要充分预留较大较完整的用地,设计在基地西边沿迎晖路和青莲街预留了宽裕的用地,远期的主楼和本期主楼在空间上充分错位,能使远期主楼也有开阔的观江景观面,将期主楼对期主楼的景观视线干扰减到最低。本期建设和使用其间不需要占用远期用地,自成体系。、期和期按照办公园区的规划理念,形成半围合形组合,内院对青莲街开放,同时对江景也有两处沟通。既便于营造内部环境、方便单位管理,又塑造城市街道界面形象。总体布局实现了各期办公单体互不遮挡,共享江景的均

5、好性。设计方案布局合理,尽量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项目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衔接,并塑造城市街区新形象。2.简洁流畅的交通设计。 基地主入口设在青莲街,车行次入口设在迎晖路上。内部庭院为办公的步行交通。车行交通沿建筑物外围设置,车行流线同时串联起三个地下室出口,能有效地将车流对办公环境的干扰减少,实现人车分流。外来人员临时停车场沿青莲路退界布置,内部人员地下车库都就近位于办公地点,本期与期地下车库连通的设计考虑了车位规模配置的经济合理,提高地下车库的利用率、可扩展性,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社会人流主要在沿青莲街沿线,办公园区外围。同时在基地东南角转角处设有城市广场。

6、3.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均好的观景最大化绿化采用了屋顶绿化、空中绿化、停车场地铺地绿化等多种形式,适当扩展绿化覆盖面,提高环境质量。滨江路和青莲街东端交叉口一侧设置了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广场空间,并特别注意结合其周边建筑空间进行景观设计。公共绿地位置适当,并做到集中绿地与分散绿地相结合,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景观结构层次丰富,有利于基地项目的分期建设。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匹配,力求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以绿色建筑、生态为主题,穿插植物(艺术)雕塑、绿化景观等,创造自然、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4.总体竖向设计基地现状正在进行场地整理,未来基地内比较平坦,与周边道路竖向标高比较接近,因此结合周边规划

7、道路的标高,确定基地内道路竖向和场地的标高。四、单体设计:本期(期)本期主楼25层,裙楼4层,附楼5层,主楼总体高度控制在99.3m。地上总建筑面积40892。主要功能有调度中心、信息中心、职能科室一部四中心,综合用房及公共部分。主楼的位置充分考虑其体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位于基地中交通便利,出行方便,不影响远期扩建的位置,同时有良好的朝向,充分考虑日照遮挡,满足国家规范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通风的要求,以实用率高、成本较优为总设计原则,形体规整、布局紧凑。主楼和裙楼的结合部为主入口大厅,大厅内外通透,远处的洛阳江成为大厅内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层设主入口大厅、餐饮中心,职工餐厅及大小包间皆沿江布置

8、,厨房布置在一层裙房的东北侧,同时设置有专用的货梯,及后勤出入口。二层设机房及信息中心,方便运输,吸取省公司经验,以及对主楼结构更加合理。三层设自动化机房及会议中心,裙楼部分设有400人大会议室,200人中会议室。会议室周边布置会议的相关配套用房,会议室紧靠建筑南侧,充分利用外部优良的自然景观。四层为调控中心,裙房部分为调控中心大厅及其附属用房,调控中心大厅两层挑高,大跨度、高空间,符合未来发展要求。主楼为调控中心观摩室、参观室、应急指挥中心等用房。主楼标准层采用板式平面平行于江面布局,有利于最大限度的观看洛阳江景。交通核心筒置中布置,而且四周功能空间能够自由灵活的分隔。考虑到东面为江景,所以

9、在主楼的西侧分别布置设备间、茶歇间、卫生间等辅助空间。底层层高5.4米,标准层办公部分层高3.8米,机房层高度为4.3米。地下室本期地下室为局部两层地下室,主要为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人防设置在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层高为6.0米,地下二层层高为3.9米。五,建筑形象设计本项目位于美丽的洛阳江湾区第一线,是泉州城市轮廓线和标志性建筑的关键项目。设计构思源于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悠久的航运历史,因此,将高层主楼造型结合观江视线组成现代的垂直竖影。采用石材和玻璃幕墙相结合,体现出端庄、典雅的气质。底层建筑造型庄重大方,具有时代感和适度的前瞻性,同时在外饰材料、色彩上体现电力企业的建筑性格

10、,并注重与周边整体协调,强调细节和节能的构造。六、经济技术指标:期机动车停车计算:40892 X 1辆/100 = 408辆,一期设置411辆满足要求。其中地下停车264辆,地上147辆期自行车停车计算:45263 X 3辆/100 = 1358辆,一期设置1358辆满足要求。(设置在南侧城市广场边上)七、消防设计专篇(一) 设计依据现行国家有关消防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二) 工程概况本工程本期、期均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布置符合规范,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m。高层主楼二边落地,满足高层建筑至少一长边或大

11、于1/4同长直接落地。扑救面的位置,设在主楼南边,设消防登高场地158米。(三)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1、防火分区建筑内各部分防火分区按规范要求及平面功能的布置合理划分,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规范规定要求,各层楼面均采用自动喷淋措施(电气设备房间等不能使用喷淋房间除外);中庭与其它部分的分隔以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方式分隔;标准层每层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内设有二个疏散口,疏散距离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疏散楼梯的类型为防烟楼梯,前室面积大于6(消防电梯与消防楼梯合用前室大于10),前室采用乙级防火门。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通道处设甲级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大楼内的通风、空调机房、变压器隔墙采

12、用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2、本工程按建筑面积0.300483/100=1.45m防护单元均能满足掩蔽人数通过的要求。(2)人防单元二1.0m+1.0m=2m0.300506/100=1.52m防护单元均能满足掩蔽人数通过的要求。九、环保节能设计(一)环保措施1. 生活污水、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独立设置专门的污水管系统,先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再排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大海或处理成中水。2. 厨房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下水道。废气处理:厨房产生的废气处理办法,首先选择清洁能源,采用石油液化汽或混合气体作为燃料,使用后产生无污染的气体,采用排烟罩、风机及烟囱排至屋顶以上,再作废气

13、处理,可以达到市环保局规定的要求。燃气供应设计由燃气公司设计处理。排烟管接至高层屋面排放。所有排风尽量排向呼吸线以上。3. 噪声处理:1) 地下室车库设有排风风机,设置消音器,基础设减振器,经过措施达到环保要求(首先优选低噪音机器)。2) 生活给水加压泵设在地下室,并采用低转速,软基础(带防震橡胶圈),尽量减少噪音。4. 燃料:采用液化气(清洁燃料)或混合气。5. 生活垃圾:设垃圾桶,清洁工每日收取,小车运送至垃圾转运站。(二)节能措施1屋面采用挤塑保温隔热板。使其避免直接照射。达到保温隔热目的。2外层玻璃采用热吸收玻璃,降低热传导系数,从而降低室内冷(热)负荷。十、建筑用料标准: 墙体:外墙

14、均采用200厚加气砼砌块。内墙部分采用200厚加气砼砌块。屋顶: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高级防水卷材防水层。上人屋面在保温层防水层上作刚性防水层贴地砖。部分作屋顶花园。地下室:地坪基层做排水组合板滤水层;外墙防水涂料加保护板;顶板上作室外地坪时采用防水涂料。门窗:外门窗采用铝合金框,中空玻璃。所有空调机房门均做隔声门。外装修:外墙采用石材干挂和玻璃幕墙。十一、期(本期)分层面积表::总建筑面积: 51000 M 2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10108M 2地上建筑面积: 40892M 2 其中:一层 4012.6M 2 二层 3543.24M 2 三层 3963.04M 2 四层 3057.0

15、2M 2五层 1347.47M 2六十八层 1230M 2十九二十五层 11631216M 2屋顶层 208M 2第二章 结构设计一、 工程概况:泉州地区电力调度大楼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城东片区滨江路以西、青莲街以北、迎晖路以东。本次设计范围为期,主楼建筑高度为99.3米,地上部分25层,其中裙房四层,总建筑面积51000。主要功能有调度中心、信息中心、职能科室一部四中心,档案室,综合用房及公共部分。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约10108平方米。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的停车库及设备用房,战时作为电力专业队队员掩蔽所。其中:人防区面积:1930m2 。二、设计依据:本工程将按现

16、行国家及福建省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并结合业主合理要求设计。1设计中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1) 全国规范、规程及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

17、暂行规定(2008年)(2) 相关的福建省及泉州市的地方规范、规程及标准(3) 国家及地方标准图集2建设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三、建筑分类等级1. 设计基准期以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均为乙级;4.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5.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6. 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为一级。四、设计荷载:1使用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取值,具体数值(标准值)如下表所示。调控中心大厅 3.5KN/m2 办公 2.0KN/m2应急指挥中心 3.5KN/m2 消防楼梯 3.5KN/m2

18、上人屋面 2.0KN/m2 餐厅 2.5KN/m2屋面花园 3.0KN/m2 电梯机房 7.0KN/m2会议室 2.0KN/m2 车库 4.0KN/m2自动化机房 8.0KN/m2 蓄电池室 10.0KN/m2活动中心 3.0KN/m2 档案室 6.0KN/m2厨房 4.0KN/m2 大厅 3.5KN/m2注: (屋顶花园活荷载不包括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 以上各表中荷载均未包括梁、板、柱、墙结构自重,建筑外墙、分户墙、建筑分隔墙自重荷载应按实际位置和重量输入。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水泥砂浆容重:20kN/m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容重:18kN/m建筑填充内墙容重: 8kN/m玻璃幕墙自重:1

19、.5kN/m(立面)回填物容重不大于:12kN/m 消防车道的活荷载取值(按30吨消防车考虑):双向板板跨不小于6mX6m: 20kPa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小于6mX6m: 20kPa单向板板跨不小于2m: 35kPa 整体分析和基础设计时,按等效轮压折算 16kPa 2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关风荷载取值如下:基本风压:泉州市基本风压为0.80kN/m2,调度大楼高度大于60米,采用10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0.95kN/m2。地面粗糙度:B类风载体型系数:1.3五、 地震作用:1.本工程位于福建省的泉州市丰泽区城东新区,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20、为0.15g。2.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第三组,特征周期值0.45s。 3.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结构阻尼比为0.05。4.多遇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12;设防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33;罕遇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72。5.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按CQC法组合。六、 结构体系:电力调度大楼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附楼及群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楼盖均采用现浇钢筋砼楼盖结构。七、 地基基础:本工程桩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分别

21、为强风化花岗岩7-2层和中风化花岗岩层8层。八、 材料:1.混凝土构 件 位 置混凝土等级基 础承台、地下室底板C30(抗渗等级S8)地下室部分地下室外墙C30(抗渗等级S8)地下室内墙C30柱C45梁、板C30各单体墙、柱C45C30楼板C30C252.钢筋钢筋(国产)材料应符合中国规定GB1499及GB50010。HPB235级钢筋fy = 210N/mmHPB335级钢筋fy = 300N/mmHRB400级钢筋fy = 360N/mm3.型钢钢板厚度34mm时采用Q235-B、Q345-B,厚度34mm时采用Q345GJ-C。钢材质量标准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及高

22、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的标准。采用焊接连接的钢结构,当钢板厚不小于40mm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0313)的规定,附加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并不得小于Z15级规定的允许值;当钢板厚度不小于70mm,应不小于该标准的Z25级规定允许值;当钢板厚度不小于100mm,应不小于该标准的Z35级规定允许值。工程采用的钢材应同时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焊接材料、焊条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14958)、低合金钢焊条(GB5118)4.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不大于8.0kN/m3。第三章、给水排水1、设

23、计依据(1)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等国家现行的给排水及消防各类设计规范。2、市政设施2.1从青莲街引一根DN200的给水管,在基地内形成环状供本项目的生活及消防用水。2.2室外雨污分流,雨污水分别接入市政雨水管和污水管。3、建筑概况该建筑为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高层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1000。4、生活给水4.1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4.2生

24、活用水量序号用水部门数 量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量(m3/d)用水时间(h)时变化系数(k)最大时用水量(m3/h)1办公人员2500人50L/人.d125101.518.82流动人员4000人次5L/人次.d2081.53.83空调循环水补水1000m3/h2%20010204绿 化13000m22L/m2.d2682.06.55小 计37159.16未预见水量10%375.97合 计40865设计取最高日用水量410m3/d,最大时用水量65m3/h。4.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供水分二个系统地下室及13层由市政水压直接供水,4层及4层以上采用水泵、水池联合供给。5、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25、。5.1生活污水5.1.1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0m3/d。5.1.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5.1.3化粪池计算:化粪池停留时间12小时,清挖周期180天。设置一座容积为75m3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5.2雨水:5.2.1雨水参照泉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采用雨量公式q=1639.461(1+0.591lgTe)/(t+7.695)0.658 ,Te取2年,t取5分钟5.2.2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后经立管直下,就近接入区域雨水管网。6、消防设计6.1建筑概况:该建筑为建筑高度50米的一类综合楼。6.2消防用水及水源序号用水名称用水量标准一次消防备注时间H水

26、量m31室内消火栓40L/S3.004322自动喷淋40 L/S1.00144两者取大值3水喷雾30 L/S0.5544室外消火栓30 L/S3.003243合计900 m3室外设供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室内消火栓给水和室内自动喷淋给水采用地下室980m3的消防水池(与空调补水合用水池)和消防泵联合供给,前十分钟消防用水量由18m3屋顶消防水箱供给。 6.3室内消火栓系统6.3.1消火栓最不利点的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室内各个分区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消火栓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的任何部位。每个单体根据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设有数量不同的消防水泵接合器,每个消防水泵

27、接合器的流量按1015L/S计。6.3.2室内消火栓箱的采用,箱内配有SN65消火栓一只,19水枪一支,自救式消防卷盘一套,DN65X25m水龙带一卷及手提式灭火器2只。直接启动消防泵按钮和指示灯一只,消火栓采用铝合金边框、玻璃门面。6.3.3屋顶最高处设有18m3的屋顶消防水箱,提供本项目前十分钟的消防用水量,保证最不利点的消火栓有7m的静水压力。6.4自动喷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地下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地上办公部分按中危险1级设计,火灾延续时间1.0h。最大一次消防用水量144m3,室外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各防火分区设有

28、水流指示器。6.4水喷雾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设水喷雾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0.5h。最大一次消防用水量54m3,室外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6.5气体灭火系统 超过140m2的重要机房和重要的档案资料室设FM-200气体灭火系统。6.6灭火器配置:消防控制中心、配电间、值班室等处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多具。此外每处消火栓柜内均设有2具4Kg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第四章:空调与通风设计一、设计概况及范围本工程地处泉州市,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为99.3米,地上部分25层,其中主房二十五层:一层为大堂与食堂,二层为信息中心及机房,三层为自动化机房及会议室,四、五层为调度用房,六九层

29、为办公,十层为档案层,十一二十一层为办公,二十二二十五为领导办公:附楼有五层,一层为客服中心及大厅,二五层为电能办公层。地下共二层,主要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设二个人防单元战时作为电力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做到平战结合。总建筑面积约510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0892平方米。本项目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主要涉及:1.大楼夏季舒适性空调设计;2.消房控制中心、电梯机房、电信专用机房局部空调设计;3.机房精密性空调设计;4.大楼各部分通风及防排烟设计;5.地下室人防通风设计。二.设计依据业主要求相关的批准文件依据的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

30、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FK01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 动力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 动力2007三.设计计算参数:1、地理位置:工程所在地: 福建省泉州市纬度: 24度27 经度: 118度04 海拔高度:63.20m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4,湿球温度27.6,

31、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30.4,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1,平均风速3.0m/s,大气压力99910Pa。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6,相对湿度73%,通风计算干球温度13.0,平均风速3.5m/s,大气压力101380Pa,2、 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夏季新风量m/h人容许噪声曲线相对湿度T%C办公室、接待552630NR35商务用房652630NR30多媒体教室、电教室602630NR30呼叫中心602620NR35资料室602620NR25会议室552630NR40职工活动房602630NR35营业厅602630电力大厅602610门厅6526103、 通风设计参数: 室内空气设计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

32、新风量人均使用面积容许噪声曲线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m3/(h人)(m2/人)办公室24265060307NR35大堂、走道262855651010会议室24265060302NR40餐厅25275565202.5NR45四冷源及供给系统:1a 主楼采用温湿度独立系统,服务面积为28000m2,计算的显热负荷为2408KW。选用二台(1200Kw)高温离心式冷水机组。机组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分别为16、21,机组的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分别为32、37。机组冷冻水侧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机组冷却水侧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与高温离心式冷水机组匹配的空调冷水泵共三台(其中

33、1台备用),流量为250m3/h,扬程为38m;冷冻水供回水干管之间设一套压差旁通装置,随着末端负荷变化,电动二通阀开或关,自动调整供、回水间旁通水量,BA系统自动调整冷水机组出力与运行台数,以达到平衡系统水量、调节灵活节能的目的。与冷水机组配套的方型直交流式冷却水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主楼屋顶。冷却能力为300m3/h的冷却塔2台, 配套设置冷却水泵三台(其中1台备用),流量为300m3/h,扬程为28m;冷却水的回水温度为37,冷却水的供水温度为32。空调冷冻水系统管路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6Mpa。空调冷却水系统管路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6Mpa。 b 附楼采用变冷媒流量的多联式空调系统。 c

34、一层餐厅及会议室各采用一套变冷媒流量的多联式空调系统。d 所有专用机房采用风冷恒温恒湿机组。2 空调水系统 a 主楼空调水系统按两管制设计,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末端均为同程,立管为异程。水平分支管动态压差平衡阀平衡各管路流量。b 空调水系统采用闭式气压罐对水系统进行定压、膨胀、补水。 c 冷水供回水总管间设有压差旁通阀进行流量调节,以满足空调系统负荷变化需要。五. 空调风系统 1 附楼一层餐厅、三层会议室选用1套VRV系统。2 附楼每层(除机房外)采用两套VRV系统。3 主楼各层采用干式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采用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新风方式送风。4 对于电梯机房、消控中心等采用一拖一分体空

35、调。5 电信机房,程控机房采用自带冷源的风冷恒温恒湿机组。六. 通风系统1 地下一层汽车库采用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层高按6m),补风为车道自然进风。2 地下层水泵房、制冷机房设机械排风,由进风竖井自然进风。3 地上层变配电房设分体空调。4 地下层发电机排风直接接入排风竖井,排风量按设备发热量计算。同时由进风竖井自然进风。排烟管接至排烟井至屋面高空排放。排烟管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成品烟囱。5 公共卫生间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5次/时计。6 屋顶层电梯机房设分体空调,由业主自理。7 地上部分排风由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集中排放至排气管道,排风量按空调季节新风量的80%计算。七. 消

36、防系统(一)防烟设施1 裙房的所有楼梯间均有可开启外窗自然防烟。2 地上部分办公区均采用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消防要求)自然防烟。3 主楼两部防烟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均设正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设于主楼屋顶层屋面。按规范要求确定系统加压风量。防烟楼梯间奇数层设常开百叶风口,维持正压值为50Pa;前室(合用)每层设置加压风口一个,维持正压值为30Pa。(二)排烟设施1 地下层车库设机械排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一层车道自然补风。2 主楼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最大内走道面积的120m3/h.m2计算。 排烟机设屋顶层。排烟机总管设280C防火阀,烟气达280C时,防火阀280C关,联

37、动排烟风机关闭。3 附楼一层厨房及三层会议室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最大内走道面积的120m3/h.m2计算。排烟机总管设280C防火阀,烟气达280C时,防火阀280C关,联动排烟风机关闭。4 采用挡烟垂壁(隔墙、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5 在穿越防火区以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的通风、空调风管上均设置防火阀。6 地上面积超过100m2的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其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三)控制系统1 所有排烟风机均与其排烟总管上280熔断的排烟防火阀联锁,当该防火阀自动关闭时,排烟风机停止运行。2 排烟口

38、平时关闭,能自动和手动开启,与其相应的排烟风机能自动运行。3 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停止空调设备和与消防无关的通风机的运行,并根据火灾信号控制各类防排烟风机、补风设备等设施的启用。4 各空调通风系统主管道上的防火阀与该系统的风机联锁,当防火阀自动关闭关闭时,该风机断电。(四)防火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1 机械加压送风机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送风管道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2 排烟风机采用排烟轴流风机或电机外置的离心风机,风机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3 排烟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4 与通风、

39、空气调节系统合用的机械排烟系统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符合排烟系统要求。5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阀、管材和保温材料的设置和选用符合消防规范和相应设计规范的要求。八. 环保措施1 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的空调机房围护结构内侧贴吸声材料。机房开向公共区域的门应采用防火隔声门。2 采用高效率、低噪声、低振动的空调、通风设备。3 为满足各使用场合的噪声要求,对有振动设备进行隔振处理,有噪声设备采取消噪措施。 4 穿越机房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和安装洞周围的缝隙都严密封堵。 5 所有空调、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声产品,采用隔振基座或减振吊架软管连接,必要时设置消声设备。 6 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冷却塔置于屋顶,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能源,能有效保护周围环境。 8 冷源的制冷剂采用环保型。 9 地下室汽车库排风口的排放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九. 节能 1 选择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制冷设备。 2 玻璃窗和外墙的传热系数满足国家有关节能规范的规定,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空调采暖运行时的冷量损失。3 设有空调自控系统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及气象条件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以达到能耗最小。 4 风管和水管的绝热材料和厚度符合节能规范的要求;空调供冷水管与风管设置隔汽层与保护层。 5 空调箱设置变频控制,使其在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