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认识常见材料【教材分析】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8种材料,在识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的特点,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第二部分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
2、其优点。这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活动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例如,在学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铁”和“金属”,不能准确描述出“陶瓷”和“石头”的区别,对于常
3、见8种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学习的影响,把“纸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泥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品特征的描述,识别身边常见的物品,辨别不同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2通过“给物品分类”、“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的活动,能够辨别常见8种材料及其特点。3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感受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
4、种材料组合做成功能会更好。4根据指定要求为一双鞋子的各个部分选择制作材料,知道不同材料各有优缺点,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8种材料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用不同感官观察制作物品的材料的特点,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学生材料: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制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说你猜小游戏)1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吧,这里有一些物品(板书“物品”),老师在不说出它们的名称的情况下来描述它们的特点,你能
5、猜出它是什么吗?2教师描述课本、玻璃杯等让学生猜一猜物品名称。(课本:书包里有的,一页一页的;玻璃杯:喝水的板书“课本”、“玻璃杯”、“饮料瓶”、“红领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属勺子”,金属勺放在最后,学生说出“勺子”即可)3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回答,板书“纸”、“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属”)(学生可能会说金属勺是铁做的,此时利用磁铁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铁不等同于金属:铁是金属的一种)4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板书“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8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板书:认识常见材料)设
6、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材料”。二、新授(一)辨认材料,按相同材料把物品归类1(出示多种物品图片)同学们,这里还有一些物品,它们是用哪种材料做的呢?2接下来你们有五分钟时间把你们认为是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品贴在对应的材料后面,你会做吗?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3小组活动:辨认制作物品的材料,按照制作材料把物品填入记录单一中。(纸:描红纸,硬卡纸;玻璃:玻璃球,试管;塑料:黄色塑料片,乒乓球;布料:两种小块布;木材:牙签,小块木板;陶瓷:蒸发皿;石材:两块石头;金属:两块金属片 )4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分类结果。5小组汇报分类结果,教师小结:同一种材料可以
7、制成不同物品。设计意图:通过“辨认材料”、“给物品分类”的活动,知道同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物品。(二)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点1同学们的分类非常准确,这八种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观察它们呢?(看:颜色,形状;敲、听:声音;摸:冷热、光滑与粗糙,掂重量等方法)2小组活动:接下来就用你们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用打“”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二中。3学生描述,教师适时引导补充其他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的活动训练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区分常见8种材料的特点。(三)识别制作铅笔盒和文具的材料1看来大家对于这8种材料的特点已经相当了解了,你观察过自己的铅笔盒和里面的文具是
8、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吗?2小组活动观察。3全班交流。(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这一部分,这种材料有什么优点?找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追问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材料来制作呢?)设计意图: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三、巩固与拓展1看来不同材料的功能还真大不相同呢,鞋厂客服昨天接到了顾客的电话,需要订做一双特殊的鞋子,我们来看看顾客的要求是什么吧(播放视频),你能根据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帮助它吗?2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鞋子的不同部分呢?把你选择材料的理由填在记录单三中。3小组讨论:选择
9、制作鞋子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并注明理由。4全班交流选择原因。5同学们的设计各有特色,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潜力呢。设计意图: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1认识常见材料物品:课本 玻璃杯 饮料瓶 红领巾 木棍 陶瓷碗 雨花石手串 金属勺材料: 纸 玻璃 塑料 布料 木材 陶瓷 石材 金属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初次教学本课内容时,我是按照“辨认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辨别制作物品的材料-按材料给更多物品分类-口头辨别描述生活中常见8种材料的特点-
10、观察文具盒及文具的制作材料-为特定物品选择制作材料”的逻辑展开教学活动的。在实际执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到的“天然物与人造物”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关于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会认为制作“书本”的材料为“木材”而非“纸”,制作“碗”的材料为“泥土”而非“陶瓷”。加上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引导不够有效,课堂上即便在辨别制作物品的材料这一环节讨论了很长时间,在按材料给物品分类这一环节学生对于部分物品的分类依旧不准确,以至于本课后面的内容开展也很困难。在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认知水平反馈而进行了教学设计上的不足的反思之后,我意识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较弱,本课的重点应该
11、放在“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并判断、描述各种材料的特征”上,而非纠结于“陶瓷”到底是不是来源于“泥土”,“纸张”和“木材”究竟是什么关系。因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描述物品及材料特点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掂”、“听”等多种方式观察制作物品的材料的“颜色”、“孔隙”、“轻重”、“光滑与粗糙”、“是否有光泽”、“是否有斑纹”等多方面特点。在观察的同时配合记录单用打“”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小组活动结束后在汇报环节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观察的结果。总言之,本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观察方式从多个方面观察物品及材料的特点,即学会一种“方法”,而非单纯地传授科学理论知
12、识。学会了基本的方法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接下来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各种材料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多,也能够利用已经学到的多种方法去认识、辨别更多常见甚至是不常见的物品的制作材料的特点。简言之,这节课可以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的第二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功能,承接第一课对各种材料的简单认识,为第三课神奇的新材料做好铺垫,本节课将研究聚焦在“杯子”这样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对材料辨识的基础上细化对各种材料特点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因此本节课重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学生各自的发现
13、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爱思考并乐于发言,但观察描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环节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用一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时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商量后共同解决问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等方法感受杯子的不同,发现各种材料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一些常见杯子的材料,对其它能做成杯子的材料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可拓展竹杯、玉杯、紫
14、砂杯、木鱼石杯等,丰富学生对杯子材料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做杯子的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3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教学重点】观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具:PPT、视频。2.学具:每组一个信封(内装任务单)、4张记录单、笔、1个玻璃杯、1个陶瓷杯、1个塑料杯、1个金属杯、1个木杯、1个纸杯。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2.组长准备1个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温度稍高)。【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1课前我请你们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
15、们找到了什么材料做成的杯子?(请几名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金属杯、木杯、纸杯)2小结:原来很多材料都能做成杯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杯子”。【板书:各种各样的杯子】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杯子的材料是多样的,巩固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认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二、比较杯子1 材料不同,做出来的杯子各有特点。怎么比较研究它们的不同点呢?(请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 小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透明度、“掂一掂”轻重、“捏一捏”软硬、“倒热水摸一摸”冷热的方法比较杯子的不同。3 提出实验要求(1)提醒:倒热水时
16、注意安全。(2)(出示记录单)我给每组准备了记录单,小组要合作,边观察边记录。你们发现杯子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特点旁边的中打“”。(3)实验结束后收材料。4学生取材料,开始实验。5实验结束,收拾整理材料。6汇报交流:用“看一看”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以“我用 的方法发现 (材 料)杯 。”的句式说说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7小结:原来杯子有这么多特点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和使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比如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等进行观察探究,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辨识各种简单材料,发现并解释各种材料的特点。三、 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你喜欢哪
17、种材料做成的杯子,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 (材料)杯,因为它 ”回答)2 你不喜欢哪种材料做成的杯子,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不喜欢 (材料)杯,因为它 ”回答)3 同学们发现某些杯子存在问题,既然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4我给每组出了1个难题,它藏在信封里,请你们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方案,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5学生取出任务单,小组商量讨论,填写记录单。6汇报交流:“金属杯烫手”,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玻璃杯易碎”,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纸杯太软”,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7 小结:你们很爱动脑筋哦,想到了这么多解决办法,真厉害
18、!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杯子会因为材料的特点而体现出一些缺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总结发现材料的使用价值。四、 观察交流保温杯的材料1最近天冷,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用上了保温杯,它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比较硬、不烫手、不易碎。2保温杯用了哪些材料?请你们打开组内的保温杯研究下。3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保温杯。4我们一起打开看一看。(出示杯子的结构名称)这是杯体,用的什么材料?这是密封圈,用的什么材料?.5杯体为什么用金属材料?密封圈为什么用橡胶材料?杯嘴为什么用塑料材料?(杯体用了双层金属,中间抽取真空的方式实现保温的效果;橡胶易变形,能达到密封效果。)6小结: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我们
19、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想要的物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保温杯各部分由什么材料制成,再次巩固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识,通过根据材料的特点说明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将学生对材料特点与功能之间的初步发现迁移至新情境。五、 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了解了杯子材料的特点。用哪种材料的杯子喝水更安全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2小结:玻璃杯比较安全,但要注意冷热交替时可能会发生爆裂,高温烧制的陶瓷杯也相对比较安全,但要注意挑选无色的哦。3其实还有其它材料做成的杯子呢。(出示竹杯、玉杯、紫砂杯、木鱼石杯图片)4这些杯子也因材料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课后请你们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利用材
20、料的特点设计一个未来的杯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最后激发学生思考未来的杯子可能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杯子的兴趣。【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杯子摸捏看掂 透明度 轻重 软硬 冷热【课后反思】本节课目标已达到。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调动感官探索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的结果基本一致,对玻璃杯、陶瓷杯、纸杯这三种杯子“摸一摸”的结果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保温杯中水的温度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倒入热水后哪种杯子摸起来最热,哪种杯子摸起来最冷,从而发现金属杯传热性最强,木杯传热性最弱,其它材料的杯子居中。本节课的
21、难点是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我让每组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思考解决办法,引导他们深入地思考问题,给予充足时间交流后,学生想到了戴手套、用湿毛巾包裹金属杯、金属杯外面套塑料皮等方法解决金属杯烫手这个问题;玻璃杯、陶瓷杯外面套上不易碎材料做成的套子、包裹塑料气泡膜来解决易碎问题;对于纸杯太软这个问题,有学生想到叠加多层纸杯、在外面加一层硬的其它材料等方法,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们发现了原来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本节课还有一个操作环节是观察保温杯的材料,学生观察时容易忽略橡胶做的胶垫、密封圈,教师巡回指导时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
22、而为后面的汇报交流作好铺垫。3.神奇的新材料【教材分析】神奇的新材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3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二年级段是“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和舒适”。本课在前两课指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本课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组织体验。它由两个本质相同的活动组成:活动一,调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荷叶上滚水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活动二,和前面的活动相类似,亲手做
23、一做在纸杯底用蜡烛火焰熏出黑灰,并在蜡烛黑灰上滚水滴,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会卷走黑灰上的粉笔灰。这两个活动都是引发学生对这一神奇现象的好奇,为后面阅读纳米材料的资料奠定感性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材料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教材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展开内容。资料的前半部分与学生在第一部分活动中的体验相呼应,说明了荷叶表面的极细小绒毛和纸杯底的黑灰都属于纳米材料;资料的后半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二年级学生对新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首先通过观察荷叶表面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接着在学生自己动手做新型材料的过程中,感受新
24、材料的神奇,最后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而萌生金点子,自己设计新材料让生活更美好。【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观察探究了不同材料的一般特点,在认知、观察比较、动手探究等方面都为本课认识神奇新材料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被雨水打湿,而荷叶却不会,由这一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荷叶不沾水不沾灰的现象,再到自己动手制作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了解更多的新材料。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思维不够稳定和深刻,对事物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为了防止学生的探究变成单纯的玩,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认识观察的意义,指导观察的方法,
25、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做简单的记录,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愉悦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学目标】1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2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3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教学难点】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或打火机。学生分组材料:纸杯(装少量水)、蜡烛、滴管、粉笔、荷叶(放在纸杯里)、记录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故事引入:认识荷叶的特点1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鸡,
26、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2聪明的小鸡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上水滴的形状)视频播放:滴管的使用。学习塑料滴管的使用,动手做荷叶滚水珠的实验。播放荷叶滚水珠视频,学生说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3那他的好主意又是什么呢?小朋友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继续听故事。4小结:你觉得小鸡为什么会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看来会观察爱动脑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还能变聪明,我们小朋友们刚才不仅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还会动手做实验,我们比小鸡的变现梗棒,那就送自己一个大拇指吧。我们的小朋友如此棒,老师决定给你们一个有挑战的任务。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这种二年级学生
27、喜欢的形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荷叶不沾水的特点,接着又通过荷叶上滚水珠的实验让学生发现荷叶不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二、民主导学:制造新材料,在蜡烛灰上滚水滴1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真是好神奇,你觉得这种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哪里需要呢?(衣服,窗帘、防尘布)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也制造出像荷叶这样的材料吗?2这是一个纸杯,老师在这个纸杯的底部滴一滴水滚一滚(在实物展示频上演示),和荷叶上滚水滴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能不能也造出像荷叶这样的纸杯底呢?让我们来试试吧。3播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说说你觉得在做这个实验时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吗?4请小组长拿出材料,小组分工实验。
28、在实验记录单上画出实验现象。5交流:说说你在观察水滴在黑灰上滚动时有什么发现。6小结水滴在荷叶和黑灰上滚动有什么共同点(水滴在荷叶上和蜡烛黑灰上滚动时,都呈球状,会卷走粉笔灰。)。7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竟然跟科学家想的一样,科学家也是这样不断实验最终创造了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还给这种材料取了一个超酷的名字:纳米材料。8了解自净作用的纳米材料做的衣服.9视频介绍纳米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动手操作制造出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体验像科学家那样做探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纳米材料这种新材料有更深的认识三、延伸导结:各种各样的新材料1
29、介绍各种新材料复合木头、钢化玻璃、隐形飞机,了解它们的优良性能和特殊用途。2观看视频:各种黑科技新材料。3金点子:你希望发明一种什么样的新材料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各种新材料之后,自己创意想发明的新材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埋下一颗种子,带着无限的希望走出课堂。【板书设计】3.神奇的新材料 不沾水 荷叶、蜡烛灰 纳米材料 不沾灰 【课后反思】 本课学生动手的活动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学习使用滴管使用的实践活动,第二个是荷叶上滚水珠的验证实验,第三个是黑灰上滚水珠的观察实验,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丰富的活动无疑能深刻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并在实践中获得科学认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虽然这
30、些实验活动都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就应多一些帮扶,通过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模仿来克服自己实验的困难,而将精力更多的关注到科学观察、科学思维、科学表达上来,从而对纳米材料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表达机会还应充分给予,除了个别表达,还应增加在小组内表达的机会,让人人都能充分参与,当然还要注意观察的引导,这些欠缺的方面都需要注意。4.磁铁的吸力【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磁性特点,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2通过在“玩磁铁”的游戏中观察磁铁在不同条件下吸铁的实验现象,发现磁铁可以隔空吸铁、隔着物体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的特点
31、。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用科学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4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养成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和发现磁铁吸铁、镍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仔细观察磁铁吸引铁、镍等金属的实验过程,清晰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材料:磁铁、铝片、铜片、塑料片、回形针、硬币、塑料碗、尺子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刘谦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在哪见过?其实老师也会变魔术哦,想不想看一看?2师:大家看,老师的手上有一杯水,把
32、回形针放到水中,回形针会怎么样?我能让回形针自己钻出浮出水面,你信不信? 3师:浮起来了没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吗?为什么会觉得是磁铁?这说明磁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磁铁的吸力(板书)。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认识磁铁能吸铁、镍1提问:除了回形针之外,磁铁还可能会吸起哪些物品?2谈话:除了同学们提到的这些,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铜片、铝片、塑料片、铁片、铜钥匙、易拉罐、铁夹子和塑料杯),根据你的经验,猜测一下这些物品中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呢?好像大家的意见都不相同,待会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将小组的猜测意见填写在实验记录单的猜测栏中,你觉得能被吸起的就
33、在后面打勾,不能被吸起的就打叉。3汇报猜测结果。4分组实验:到底哪些物品能被吸起来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做个实验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待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顺序用磁铁一个一个去吸,每吸完一个物品就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单的最后一排还空了两格,大家可以找一些身边的物品来吸一吸并填写在这两格中,所有实验完成后请材料员将实验篮交还到原来的位置。5汇报交流:跟你们的预测一样吗?说说看到底什么样的物品能被磁铁吸起来呢?6补充拓展:除了铁之外,还有一种金属也能被磁铁吸起来,它的名字叫做镍。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元钱和一角钱硬币中就含有镍,大家看他们是不是都能被吸起来?活动二:玩磁铁1谈
34、话:看来玩磁铁还能教会我们很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磁铁?那你们都是怎么玩磁铁的呢?(生:磁铁去吸磁铁,磁铁吸物品)2提问: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块磁铁,一张带有刻度的硬纸板,几个回形针,一碗水,你打算怎么玩磁铁?3谈话:仅仅玩一下就算了吗?我们还要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发现。那待会在玩的时候,如果你有小发现就在实验记录单上涂一颗星,如果你有大的发现就涂2颗星3颗星甚至5颗星,并把你的名字写在发现人一栏中。明白了吗?4学生分小组实验。5汇报交流:(1)隔着水去吸回形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吸不起来)如果把磁铁往里面再深一点呢?隔着碗去吸呢?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附铁或铁制品?(2)刚刚磁铁隔水
35、吸铁的实验中,老师发现你们小组的磁铁同时吸起了几个回形针,大家注意观察没有后面的回形针是怎么被吸起的?他们都是直接被磁铁吸附的吗?这又能说明什么?(3)隔着一张纸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回形针随着磁铁上下移动)?还可以隔着什么吸一吸?能不能吸住?这个实验说明(磁力很强,有多强,他可以怎么)?(4)刚刚同学们都是隔着物品或者水去吸回形针的,直接去吸会怎么样?回形针被吸上去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找到回形针在多远的位置会被吸上去?动手试一试,这个实验说明磁铁还可以隔着什么吸铁?6谁来总结一下,刚刚我们一共有哪些发现?三、应用与拓展1谈话:既然磁铁能隔空吸铁、隔物吸铁,还可以传递磁性。利
36、用磁铁的这些特点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和困难?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磁铁吗?2除了同学们提到的这些,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银行卡、门吸、电饭煲、磁悬浮列车等等。它们又运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板书设计】4.磁铁的吸力磁铁隔空吸铁、镍磁铁隔物吸铁、镍磁铁传递磁性5.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1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 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磁铁上的S极、N极。 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教学重点】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学难点】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磁
37、悬浮列车及其原理介绍的视频。学生材料:多种形状的磁铁(或图片)、回形针、磁铁旋转支架、光滑的圆杆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问引入1同学们喜欢玩磁铁吗?你们都玩过哪些不同形状的磁铁?(根据学生回答相应补充不常见的磁铁实物或图片,了解磁铁的形状多样。)(板书:磁铁形状多样)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玩一玩磁铁。二、探究磁力大小、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探究磁铁磁力大小的分布1.(出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磁铁吗?(学生回答: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师在黑板上画出条形磁铁或图片贴在黑板上。)2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磁铁能吸含铁或镍的物体,那么磁铁每个部分的吸力都
38、一样吗?你觉得磁铁的哪些地方吸力大?(让学生取出记录单)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在记录单上圈出磁力大的部分。(学生猜一猜、议一议、画一画。)3各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4问: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学生自由回答测试磁铁各部分大小的方法,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磁铁和一盒铁粉(让学生取出一根条形磁铁、一个蹄形磁铁和一盒铁粉)来验证磁铁各部分吸力的大小。讲述验证方法:把盒中铁粉摇匀,使铁粉均匀平铺在盒底,用手拿着磁铁的中间,使磁铁横着接近铁粉。然后提起磁铁,看各部位吸附铁粉多少来判断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吸起的数量多,表示磁力大,吸起的少,表示磁力小。注意事项:(1)磁铁的每个
39、部分同时与铁粉接近;(2)先试条形磁铁,再试蹄形磁铁;(3)每次试完了后要把磁铁吸附的铁粉放回盒中;(4)及时做记录。(投影出示)5小组合作,动手验证,并做好记录。师巡视辅导。6小组汇报(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从而得出磁铁两端吸的铁粉比较多,说明磁铁两端吸力比较大。),并把磁铁和铁粉放回收纳盒中。7总结:(投影出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我们发现: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大,有的地方磁力小。而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作磁极。(投影出示并板书:磁极)(二)探究磁极的方向1刚才大家通过玩磁铁,发现磁铁两端吸力大。科学家把这两端称为磁极,并且分别叫南极和北极,大家猜一猜,科学家为什么这样命名?有什么根据吗?
40、(学生猜测:条形磁铁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2我们怎样验证磁铁静止时的两极总是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呢?(学生思考回答验证方法,正确的方法予以肯定。)3想不想验证一下你的猜测呢?(出示带有小磁针的旋转支架)那我们先来确认一下教室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1)先要把其它磁铁放在较远处,避免影响测试结果;(2)轻触一下让磁针使其转动即可;(3)至少要做三次;(4)每次静止后要及时记录磁针指向。(投影出示)4学生动手验证,完成后把磁铁放回原处。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6总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静止后的磁铁两端分别指向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
41、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投影出示并板书:南极“S”,北极“N”)(三)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磁铁可以吸含铁或镍的物体,那磁铁相互之间能否吸引呢?下面我们做个游戏:磁铁对对碰。如果我们把两根磁铁相互靠近,会有发生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你觉得可能怎样靠近?(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出五种方法。见实验记录单。并说明记录方法。)2学生动手操作,并做记录,根据记录你有什么发现?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并把磁铁放回收纳盒内。4总结:当同极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不同极靠近时,会相互吸引。即: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投影出示并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确定磁铁南、北极实验。请大家用已标明南北极的磁铁,
42、在未标注的磁铁上标出南、北极。你是怎么做的?(教师演示实验。)三、磁性的应用,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学们,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我们的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原理来设计制造的。下面请看视频,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四、总结全课及拓展这节课我们通过玩磁铁,了解关于磁铁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磁铁的两极。)。拓展提问:如果把磁铁折断,折断后的磁铁还有两极吗?回家可以试试。【板书设计】6.自制指南针【教学目标】1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的使用方法。2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3了解指南针的应用,知道用现代网络定位系统辨别方向的新方
43、法。【教学重点】自制指南针。【教学难点】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材料:旅游指南针,条形大磁铁,钢针,塑料泡沫块,蓝色记号笔,水盆,小块贴纸。【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你会借助磁铁辨别我们教室四周的方向吗?怎么做?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工具,能帮我们指示方向?二、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的使用方法1分组活动:观察指南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想想看,这些部分有什么用。2请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方位盘,磁针)。指针其实就是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铁。红色的一端是磁铁的N极,指向北方。蓝色的一端是磁铁的S极,指向
44、南方。3思考:方位盘现在的方向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方向一致吗?4学生学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指南针要平放,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静止后,轻轻转动方位盘,使盘上的“北”和磁针的红色端重合。根据方位盘上的方向确定周围的方向。5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方法,其他同学评价他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6分组活动:借助指南针,确定教室里的方向。(提醒学生:小组内轮流使用,在别人使用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操作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要及时指出。)三、自制指南针并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1提问:如果我们身边没有现成的指南针,能不能自己制做一个呢?怎么做?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自制指南针使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3播放磁化小钢针视
45、频:用磁铁的同一个磁极在钢针的同一端沿同一个方向摩擦二三十次,让钢针磁化成为小磁针了。4强调注意事项:不能改变摩擦的位置和方向,注意安全。5分组活动:磁化小钢针。6提问:怎样知道我们制作的小磁针是否成功呢?(可以用小钢针去吸引桌腿,或想办法让钢针自由转动起来。)7介绍水浮法。8分组活动:用水浮法检测自制指南针的效果,将指南的一端涂蓝。9学习并制作方位盘。10在教室里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11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操场上的方向。四、拓展1请学生说说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应用。2介绍并演示用现代网络定位系统辨别方向的新方法。7 栽小葱 【教学目标】1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能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
46、葱的生长变化。3知道如何满足其他植物的需求。【教学重点】发现小葱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照料好小葱。【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小葱,黑纸袋,水杯,土壤,水,量筒、小葱生长图、信封。学生材料:量筒、食用油、水、油壶、记号笔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宝宝,就是它,小葱宝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才能照料好小葱宝宝。二、研究小葱生长需求1比较小葱的生长情况并猜想原因 (1)提问:你觉得要如何照顾小葱宝宝呢? (2)谈话:老师在10天前也试着照顾了一些小葱宝宝。那么老师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呢?PPT出图第一天的小葱图,学生观察、阐述其不同的生长环境。(3)提问:5天后,这些小葱宝宝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取出信封里的小葱生长图,组内观察、比较并讨论 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