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自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以来,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以解决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为出发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全市人民满意、政府以及卫生主管部门满意、全院职工满意、全院各项工作得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的,按照各级部门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要求,我院的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就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一、医院基本情况二、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情况自我市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以来,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新医改实施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
2、则,坚持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五个一定要”(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实惠,一定要让医院得发展,一定要让医护人员得提升,一定要加大政府投入,一定要用好政府投入)和“四个满意”(医院满意,医务人员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的基本原则,立足公立医院公益性, 启动了以“临床路径、电子病历、调优结构、双向转诊”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做好了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公立医院改革十项惠民便民措施等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径,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一)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医院协调发展。在公立医
3、院改革工作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纳入到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二是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了机构职责和分工分组,健全了内部考核机制和管理机制,定期研究医改工作,及时解决医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医院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质量安全意识。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给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考试和竟赛。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先后建立了“危急值”报告、
4、手术分级管理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度,有力地促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三是开展医疗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治理,实行病人医疗安全目标评估。强化医疗质量检查与分析,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分析、点评和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四是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每个临床科室都规定了相应病种进入临床路径。五是开展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六是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目前医院信息化实现全覆盖,HIS、LIS、PASS等以及门诊叫号系统、电子病历、合理用药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益。六是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医院编印了职工文化手册,人手一册,并组织学习,提高了医患沟通效果。(二
5、)坚持统筹发展,医院综合软实力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文化、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发展。一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全员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二是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医院制定了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工资福利制度挂钩。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已于今年2月份起正式实施,强化了管理计划、执行、跟踪、督查和考核环节,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合作、引进、培养、储备”八字方针,加快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借助开展“创先争优”、“
6、三好一满意”、“无红包医院”等活动契机,着重做好医院廉政文化和医疗服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操守行规、廉洁行医意识。加强正面宣传,树立了心血管内科主任扶桂升等先进典型,号召全体职工向先进典型学习,争做群众满意的好医生。医院一直紧扣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医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三)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落实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医院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作为医疗服务的重点。无论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还是城市医生支援基层卫生院等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充分展示了医院医护人
7、员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1、优化了就诊流程。2011年医院下大力气进行了院内环境优化,改造、规范了医院入出口,院内道路全面实施油沙硬化,理顺了院内停车。本院职工不准在院内停车,将有限的车位让于患者。调整了门诊设置,将口腔医学中心和医学美容中心调整到临街面,方便病人就诊。作为公立医院,为了体现“公益”,医院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就医负担。如医院采取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在能够出院的前提下,尽量安排患者提前出院,患者一般性检查,取报告时间从以前两三天缩短到一天,CT、普通照片检查,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取报告。调整急诊科布局,与120急救衔接更紧密,在大瑶、沿溪、
8、镇头、洞阳设立了120急救分站、进一步完善了急诊医疗体系,缩短了120急救中心出诊时间,出车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缩短为2分钟内。为了方便市民看病,节省到长沙省会城市看病的时间、路费、挂号费,我们还经常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名专家教授来医院,为市民义诊,开具以基本药物为主的处方,降低了市民看病成本,让市民真实地感受到了就医的方便、快捷、安全和实惠。同时,随着医院预约门诊、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等便民惠民服务的全面推开,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更温馨了。2、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推广神经内科、老年病科、骨关节科3个优质护理示范科室的护理经验,增加了肛肠乳腺科、康复科、烧伤科、心血管内科、ICU、呼吸内科
9、等6个科室为优质护理试点科室,开展专人送药、送物资到科室试点,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了护理质量,受到病人一致好评。完善三级护理管理,通过推行温馨服务、出院回访等措施,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坚持护士长联检联查及夜查岗制度,去年开展环节质控查房310次,夜查房53次,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全年护理服务满意率高达98.7%。3、加大了医疗费用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推广应用中医药服务。2011年我院中药饮片销售达 1205万元,中药饮片销售占药品销售量10%,自制药品销售达809.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
10、%,中医药汤剂使用率达到56%,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了十余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实行了58人次单病种费用包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1年我院门诊人次较上年增加45%,人均费用减少30.02元,较上年降低14 %。4、加强了合理用药整治。进一步降低药占比,与各临床科室签订了药占比的控制责任状,每月通报各临床科室药占比数据,控制了药占比,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整治,抗菌药物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减少到35个品种。通过半年多的整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值已基本达到卫生部的指标要求。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率,大力倡导使用基本药物,2011年基本药物销售金额达1915万元,占药品销售
11、量17.5%,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5、提高了社会责任承担力度。120急救中心去年全年出诊8505次,接回病人7671人,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出诊214次,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救治3次,抢救成功率达98%; 2011年120急救中心除完满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外,还对“三无”人员免费出诊救治400人次,对“三无”人员减免费用达10多万元。医院全年对困难户减免费用达20多万元,并免费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100多次。积极参与助残、助老、助孤等系列慈善助救爱心活动,积极为贫困群体和重大疾病患者解忧排难。近年来,全院捐款金额达300多万元,其中,2011年为乡镇110多名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减免医疗医
12、疗费用30余万元,为贫困尿毒症患者减免血液透析费用100多万元。6、加强了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力度。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成立了“医疗联盟”,迈出了“大院带小院”新步伐,构建了以防控为主、防治结合的三级医院卫生保障体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等方面,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量身订做”帮扶计划,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去年11月29日,在医院举行的中医药文化节暨门诊大楼周年庆典活动上,医院13名中医名师吸收各乡镇卫生院的26名青年骨干医师为徒弟 。采用这种“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帮扶乡镇医院,目的就是利用3年的时间,使26名乡镇
13、医师学业有成,全面推进高端中医人才培养,并将名医、专家的技术和经验带到基层实践,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患者服务,尽社会职责。近年来,医院帮扶基层医院开展慢病筛查5000余人次,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讲座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100余人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10次,共1000余人。三、“十二五”期间中医医院改革工作设想(一)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在今后的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将围绕深化医改中心任务,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物(含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严格使用总控药品目录中药品,合理设定
14、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药品)、医保甲类药品以及非医保药品在公立医院的配备比例和使用金额比例。坚持合理用药,药品销售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5%以内。在实行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完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机制,进一步降低药品、医用耗材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在改革中,我们将建立焕然一新、充满活力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让医务人员从“以药养医”的锁链中束缚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公益性服务上。改变药品采购渠道繁杂、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严格执行人员、技术、设备准入标准,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等管理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临床抗
15、菌药物应用行为,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坚决查处大处方、滥用药物及过度检查等行为,严格控制取消“药品加成”后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推进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关键环节。要实施“药品零差率”,关键是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手术、治疗、护理、诊查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服务价格,真正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畸形发展道路。在今后公立医院改革中,我们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将按照医药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参考2011年药品差价以及药品实际招标价格下降幅度,根据财政、医保保障情况,并通过医院
16、内部调整结构适当消化后,适当调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或增设药事服务费)、床位费标准等,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 (三)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一方面,要让医院和医务人员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消除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回扣等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建立符合医务劳动特点和规律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与激励分配机制,解决好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利益关切问题。合理确定医院工作人员编制,全面建立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度完善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
17、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优先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生工资待遇水平,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四)立足中医特色,加大中医药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后,作为中医医院,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积极推广中药适宜技术,推广自制药品、中药饮片、制剂,为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防病治病途径。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快从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向保健、康复、治未病、老年病诊治和老年护理乃至临终关怀等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在全市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四、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惑(一)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后,药品损失怎样补?无论医师、护士还是药师,都
18、非常不喜欢贴在他们身上的“以药补医”标签,但现实情况是,多年以来,政府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在短时间内要改变这种体制机制实非易事。公立医院长期以来以药补医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负担并引发医患纠纷,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相对淡化。如果实施药品销售零利润,我院每年将损失3000多万元利润,如果药品不再盈利,又不能从其他途径落实资金的补偿,医院将马上面临经济瓶颈的问题,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届时恐怕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以药补医”是一大弊病,要破除它我们不反对,但关键是要有新办法弥补财政投入不足问题,如果政府财政不加大财政的投入,让医疗机构为“经营”拖累,那无法放开手治病救人。人才培养
19、、基础设施、重点专科建设等本应该由政府部门买单,但现在政府基本上是投入不足,补偿机制遭遇了巨大挑战。作为我们来说,如果医院每年3000多万的损失能以增加政府投入和合理提升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形式来补偿,而不是靠药品加成,患者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肯定会减少。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尽快撕掉灰色标签,让所有医护人员都有阳关、体面的收入,这样的改革才有持续。为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保证合理使用药物,我们建议成立“药事管理服务中心”,统筹全市公立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实行医药分开,药品销售与医院收入无关,药品销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六统一”,统一制定药品总控目录、统一药品网上采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药
20、品货款结算支付、统一药品处方集规范、统一药学教育培训。(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后,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来?随着药品零利润销售,需要财政投入。然而政府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标准不够明晰,实施绩效工资后,财政投入多少不明确,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能拿多少心里没底,可能造成队伍的不稳定。随着医改的推进,医务人员的付出越来越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医改不去改善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那么医改就不会成功。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医务人员获得合理待遇,让他们安心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同时约束其在诊疗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是深化医改要深入研究和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倒挂问题
21、如何解决?在现有医疗服务收费中,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技术劳务性价格偏低。如一个主治医生的挂号费三元钱,一个副主任和主任医师的挂号费也仅有六、八元钱。但看一个病人,医生需要付出的是多年学习和积累的经验知识,并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另外,一些诊疗、手术、处置、护理等技术劳务性服务的收费也偏低。这种过低收费,远不能体现对医务人员高科技、高风险、高强度劳动的尊重和认可。护理收费过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解决问题,卫生部门说了不算,医院说了更不算,得需要多部门协调,难度很大。由于价格管理体制的僵化、价格调整的敏感性、听政程序的复杂性,加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调整护理费、手术费等费用的服务
22、价格步履缓慢。这是公立医院新一轮医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收入明显下降,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请求省级价格主观部门及时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尤其要调整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四)针对目前的医保支付方式,如何改变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目前医保支付方式均采用医保统筹基金总额控制,各定点医疗机构定额控制,付费方式为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基础,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且均实行后付制。这样的医保支付方式对保证医保基金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的弊端。在今后的改革中,建议突出“管理型医疗”的思路,取消目前医保报销“按项目付费”的结算方式,在费用控制的预期
23、结果上将医保双方置于共同的刚性目标下,从而降低诱导型、超前型过度医疗消费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机构自我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积极性,取得了医保患三方和谐共赢。一是以“指标体系”作为管理手段,强化关键指标控制,规范定点机构的行为。建立一套医疗费用结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如“药占比”、“次均费用”、“日均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费用控制”等。二是以“弹性结算”为杠杆。促进定点医院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作为调节手段,对医疗费用超预算总额的合理部分,视不同情况予以补助。三是以“专项结算”为手段,促进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一些代表着本市医疗技术先进水平的重点专科所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实行专项结算,经审核符合医保规定的按实支付。四是引入“分蛋糕机制”积极探索谈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医保部门根据当年基金筹集的预算额度,在预算提取风险金和预留个人账户资金结余后,其余全部作为当年医疗费用支出的预算总额,并按定点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不同规模分别测算及修订当年医疗费用支出预算总额,予以计划分配和规划使用,对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分类谈判。经验证明,实行按病种、人头付费或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