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9404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信贷支农新机制信用社(银行)信贷支农工作总结省县地处沂蒙山区北部,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农民增收这一农村工作中心,针对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工作中的“慎贷”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活动,疏通了支农资金投放渠道,提高了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改善了信用社形象,实现了社兴民富的“双赢”。到2001年11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12.7亿元,较2001年初增加1.72亿元,各项贷款达9.5亿元,较年初增加2.25亿元,经营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一、紧紧依靠村级班子,搞好农户信用等级评

2、定人熟、地熟、情况熟曾是农村信用社的优势。随着农民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信用社了解和掌握农户生产经营状况的难度越来越大,造成了农户信贷需求大,而信用社不敢贷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当地实际,在总结近几年信贷支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评定信用户、择优重点扶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工作思路,本着“因村因户制宜,严格标准条件,明确等级划分,稳步组织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了信用户评定活动。自开展信用户评定工作以来,全县共受理52370户农户的申请,评定信用户34450户,占全县总户数的 17.5%。信用户等级评定工作面广、量大,情况比较复杂。为了做好评定工作,我们争取村级班子的支

3、持、配合,向村级班子讲明信用户的条件,与村级班子充分协商,每个村都成立了由村级班子负责人、信用社信贷人员、农户和社员代表组成的信用等级初评小组,负责对本村农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信用等级的初评工作。在信用社成立了评定小组,负责对信用等级初评小组的结果进行复审、评定,在复审、评定中,充分听取和尊重村级班子的意见,根据农户生产经营能力、社会信用程度等情况,将农户划分为AAA、AA、A三个信用等级。 AAA级是最高信用等级,条件是三年来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无不良信用记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自有资金占所需资金的50%以上。对AA级、A级信用户也都明确了条件。对具备信用户基

4、本条件的农户,我们都发给牌匾,但对具体等级由信用社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开,调动了农户申报信用户的积极性,有的农户为能得到信用户的称号,主动归还陈欠贷款。冶源镇迟家庄村冯学强在信用社贷款8000元,多年未还,不能评定为信用户,看到村民养奶牛挣了钱,想再贷款养奶牛,因为不是信用户不能获得贷款,对他震动很大,主动归还了贷款本息。象他这样为了评定信用户而主动归还贷款的,去年全县有551户,归还贷款419万元。在搞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信用户积极进行扶持,一是实行便民贷款证。对授予信用等级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便民贷款证。便民贷款证上印有贷款人姓名、照片、住址、电话号码、贷款限额等,农户在有效

5、期限内,可随时办理贷款手续,不再逐笔申请,大大方便了群众。去年,全县已为3.4万户农民办理贷款证,预约贷款2亿元。二是推行联户联保。去年,全县10%的农户参加联户联保小组,共组成联保小组5000多个。这种方式已经延伸到个体工商户贷款。三是设立信贷专柜。全县所有的办理贷款业务的网点都设立了贷款专柜,农户可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业务,基本做到了农民贷款不再难。四是推行客户经理制度。改革内部机制,改变单一服务的业务员制度为综合服务的客户经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制,促使客户经理积极开展贷款营销,主动上门为农户特别是信用户搞好服务,增强了经营活力。二、以信用村评定为契机,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在进行信用户等级评定的

6、基础上,我们组织开展了信用村的评定活动。信用村的评定由信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评定小组成员由乡镇分管的领导、乡(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社员代表组成,县联社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审查备案。对信用村的评定,我们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信用村必须是村级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能较好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并且村集体贷款正常且未拖欠贷款利息,或积极帮助信用社对村级经济组织及个人陈欠贷款进行盘活清收,特别是对原村委陈欠贷款本息积极归还或进行落实,本村农户没有拖欠信用社贷款的现象,本村在信用社的存款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对评为信用村的,在贷款发放上,我们对该村农户

7、的小额贷款全部实行信用贷款,简化贷款手续,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如果村内一户村民出现贷款违约,信用社取消其信用村资格。去年,我们已评定信用村50个,发放贷款4600万元,基本满足了这些村的农户的贷款需求。在评定信用村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我们积极建议地方党委、政府把村、户的信用状况作为文明村、文明户的评选内容,被党委、政府采纳,党委、政府明确规定,不是信用村、信用户的不能评为文明村、文明户。二是与提高贷款透明度相结合。在评定信用村之前,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了宣传,除宣传信用村的条件、评定程序外,还宣传了贷款的政策、农户贷款的知识、条件

8、、程序等,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还专门印发了信贷政策、信贷知识的材料,使农户和村干部了解了贷款的规定,农户贷款不再“神秘”。同时,与村级班子协调,把农户贷款和归还情况纳入村级政务公开的范围,在村内进行公开,增强了农户的信用意识。为更好地做好对信用户、信用村的信贷支持工作,我们实行了贷款民主监督制度,向农户发放贷款监督卡,防止信贷人员以贷谋私,农户贷款不再托关系、走门子。三是与支持农户发展生产相结合。对信用村的农户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如2000年10月份,杨善信用社对5个村800个西瓜种植户送贷上门,集中时间办理贷款504万元,保证了瓜农按时统一育苗、移栽、采摘、销售,2400亩西瓜喜获丰收。四是与

9、清收不良贷款相结合。评定条件规定,凡是在信用社有陈欠贷款的不能评为信用村。信用村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该村的农户还能够得到贷款优先的实惠,促使创建信用村的村委和农户自觉归还陈欠贷款。在开始评定信用村时,出现了农户排队归还贷款的景象,有的信用社延长营业时间达两个小时,新华社专门进行了报道。纸坊镇纸坊村因拖欠信用社贷款8万元,不认账也不认还,没被评上信用村,该村村民看到评上信用村的村民在贷款时享受利率优惠、贷款优先等条件,纷纷到村委讨个说法,致使干群关系紧张,迫于村民的压力,该村村委很快归还了拖欠信用社五年之久的贷款本息。据统计,在创建信用村活动中,全县共落实不良贷款286万元,其中已收回125万元

10、。三、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支持农户发展生产评定信用户、建立信用村的目的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支持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果农民不能增加收入,不能见到实惠,评定信用户、建立信用村活动就会是“一阵风”。要真正使农户见到实惠,就必须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搞好协调、配合,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一是确定发展产业。过去在如何发展村级经济上,普遍存在与村党支部、村委会意见不一致的问题,绝大多数村党支部、村委会由于对市场信息了解少,要么贪大求洋,不能发挥本村优势,要么就是低层次重复,信用社不敢支持。信用社虽然能够对好的产业发放贷款支持,但号召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对此,我们在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活动中,根据各村的

11、实际,当好村级班子的参谋,对有生产传统名品的村,建议发展山羊、干鲜果生产,恢复传统名牌;对有自然资源优势的村,建议发展虹鳟鱼、樱桃谷鸭等养殖业;对靠近城镇、交通发达的村,建议发展小加工、小批发,逐步建立有规模的市场。由于这些建议符合各村的实际,绝大多数被村级班子采纳,确定了特色产业。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确定的发展产业,我们给予重点扶持。2000年以来,先后累计投放15800万元的养殖业贷款,重点支持奶牛、虹鳟鱼、樱桃谷鸭等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发展,都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搞好示范带动。过去村级班子在发展经济上,一般都使用强迫命令的办法,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信用社的资金损失。我们认真汲

12、取这一教训,对村级班子确定的发展产业,农户能够认识和接受的,积极给予支持,农民一时不能接受的,我们与村级班子一起对带头的农户进行支持,通过示范户的效应来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起到带动效应,由示范户带动示范村,由示范村带动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共支持示范户 2100多户,形成示范村120个,有效地促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全县30%以上的农户得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累计支持农户达10万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1999年,在与柳山乡洋河村商定农户发展产业时,我们与该村党支部、村委会都想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将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市场前景广阔,确定了重点发展奶牛

13、业的思路,但我们县过去没有养殖奶牛的传统,农户一时难以接受,我们先从支持9家农民作为示范户,购买奶牛12头,现在已经发展到619头,年纯收入260多万元,户均收入5400元,逐步带动奶牛养殖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2000年以来,共发放奶牛贷款11000多万元,支持新购奶牛 16000头,使全县的奶牛存养量从不足三千头迅速发展到二万头,一年半增长了6倍多,成为省牛奶生产大县,并带动了专用饲草、牛奶收购、加工等行业的发展,还吸引了外地投资。三是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范围大,服务对象多,特别是专业户、专业村的逐步形成,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满足信用户、信用村的需求,单靠信用社的

14、自身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因业务人员不足而出现服务“空白点”,我们依靠村级班子,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推荐一至二名威信高、素质高、责任心强、无不良信用纪录的人,信用社经过考评,选择一人作为支农联络员,担当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支农联络员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用户的贷款需求、择优推荐贷款户、协助考察贷款、监督贷款的使用、帮助管理和催收贷款等,还负责把我们聘请畜牧专家编写的奶牛养殖手册等科技、信息读本送到农户家中。作为信用社的一支编外队伍,无数个支农联络员就像是无数个“流动的信用社”,既方便了农户贷款,也拓展了信贷市场空间,增强了信用社的发展后劲。许多村的党支部、村委会认为,支农联络员是反映农户贷款需求、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社赋予的荣誉和责任,有义务帮助信用社管好贷款,许多村级班子成员都自愿担任信用社的义务支农联络员,在目前1200名支农联络员中,有80%是村级班子成员。便民服务网络的建立,密切了与农户的关系,减轻了信贷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支农工作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