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792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实施第一章 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国外城市道路绿地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称大树路。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在斯巴达的户外体育场,其两侧列植法国梧桐作为绿荫树。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街道绿化有了较大发展。1858年,巴黎修建了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林大道之经典。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商业城市不断涌现。为了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特别是汽车的日益增多,城市必须建立宽阔的道路和方便的交通网。作为城市建设组成部分的行

2、道树种植更加普遍,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城市规划中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街道两旁种植行道树,道路中央的分车带宽十余米,全部铺种草皮;公园和私人花园一般不设围墙,使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园林融为一体。目前堪培拉市已成为一个始的形式。简易式也是兰州市目前最普遍的绿化形式。在调查的90多条街道。路段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此种形式。 第二节 功能栽植 功能栽植是通过绿地栽植来达到某种功能上的效果。一般这种绿地方式都有明确的目的,如为了遮蔽、装饰、遮荫、防噪音、防风、防虫、防雪、地面的植被覆盖等。但道路绿地功能并非唯一的要求,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考虑多方面的效果,一般栽植又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遮蔽式栽

3、植 遮蔽式栽植,是考虑需要把视线的某一部分加以遮挡,如街道上某一处景观不好,即需要遮挡。二、遮荫式栽植 我国许多地区夏天比较炎热,道路上的温度很高,所以对遮荫树的种植十分重视。不少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多被绿化遮挡也多出于遮荫种植的缘故。 三、装饰栽植 装饰栽植可以用在建筑用地周围或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两侧作局部的间隔与装饰之用。它的功能是作为界限的标志,防止行人穿过,遮挡视线,调节通风、防尘、调节局部光照等。 四、 地被栽植 即使用地被植物覆盖地表面,如草坪等,可以防尘、防土、防止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在北方还有防冻作用。 第三节 根据断面形式的道路绿地分类 一、 一板二带式 一条车行道,2条绿带。是最

4、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可在车流量不大的街道,采用此种形式。 二、二板三带式 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三、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地车行道分为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这同车道两则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该形式夏季蔽荫效果较好。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合适的。 四、四板五带式 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使各种车辆均形

5、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安全,但占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第三章 城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一 绿地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 据测在广州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m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量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裸露地面的1/5。乌鲁木齐、兰州及太原等城市都是国内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所以考虑到北方大城市冬季SO2污染较严重的事实,在市区道路及工厂和生活污染源周围应发展针叶树种和吸附性强的乡土树种,既有美观的景观效果,又一年四季具有净化环境污染的效应。 二、行道树具有遮荫降温功能。 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20%-25%的热量反回大气,35%的被树冠吸收,加

6、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气温要低3-6。三、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据测定草坪植物的叶面积,一般是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四、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 据南京市测定结果。通过18m宽的林带(两行柏,一行雪松)噪音减少16dB,通过36m宽的林带,噪音减少30dB。五、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防止交通事故的缓冲栽植。 第四章 道路绿地总体规划设计的原则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上的要求,还必须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

7、力求创造更加优美的道路绿地景观。 一、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由于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系统,对一个城市而言,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由于交通的功能不同,其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路旁建筑、绿地、小品以及道路自身设计都必须符合道路的特点。交通干道、快速路的景观构成,汽车速度是重要因素,道路绿地的尺度,方式都必须考虑速度因素。大城市的交通干线、环城快速路,其绿化必须以服务交通为主。而商业街、步行街的绿化,树木如过于高大,种植过密,就不能反映商业街繁华的特点,居住区道路的宽度不同,因此其绿地树种在高度、树型、种植方式

8、上也应有不同。 二、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根据人们不同的出行目的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所产生的行为特性与视觉特性,进行道路景观的设计。 1. 行为规律 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电车、地铁等,有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如小汽车、摩托车等,还有骑自行车的人和步行者。由于交通目地和手段不同而产生对道路绿地不同的需要和感受,设计应以人为本,方便人们的出行。 2.? 视觉特性 行人视觉特性也是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的重要依据。在街道上行走或车辆低速行驶时,视力看到的物体细节的视场角为3,如集中精力观察某物体时人眼的舒适度大约为18。一般行人在道路上活动时,平视要比仰视自然而舒

9、适,站立者的视线俯角约为10,端坐俯角为15等视觉规律。在道路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特点,对不同性质的道路设计应有所不同。如商业街,步行街行人多,应以步行者视觉要求为主,而有大量自行车与机动车行驶的路段,设计时要注意骑车者的视觉特点三、 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相协调 街景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各不相同。道路绿地设计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符合美学的要求。道路绿地还应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使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城市自然景色(山形、山峰、湖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街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

10、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四、道路绿地要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 道路绿地中的各种园林植物,其树形、色彩、香味、季相等不同,在景观功能上产生不同的效果。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上的要求,要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应处理好树种的间距、树木的品种、树冠的形状以及树木成年后的高度及修剪等问题。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道路绿地形式与树种,但是在选择一个城市的绿化树种时应避免单一化,这不仅能丰富景观,而且可形成稳定的景观。 五、道路绿地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等相配合 为了交通安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应遮挡司机的视线,不应遮蔽交通管理标志,要留出公共站台的范

11、围,保证乔木有适当高的分枝点,不致刮碰到大轿车的车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绿篱或灌木遮挡汽车灯的眩光,要对沿街各种建筑对绿地的个别要求和全街的统一要求进行协调。其中对重要公共建筑的美化和对居住建筑的防护尤为重要。六、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 第五章 城市街道绿地设计 第一节 道路绿地率指标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二.红线宽度大于50m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三.红线宽度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四.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第二节 街道绿化的种植设计

12、 一、 街道树种和地段植物的选择 市区内街道的环境条件较差,路面辐射温度较高,空气干燥,交通车辆排放废气,土壤坚实,建筑残土较多,加上室中,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等不利因素,因此,要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树种,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 2.要求管理粗放、病虫害少、抗性强、抗污染。如水蜡,刺槐,榆树等。 3.树干要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分枝点高。 4.要求树种发芽早、展叶早、落叶晚、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 5.要求树种为深根性,无刺、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絮、无飞粉、少根蘖的树种。 6.花灌木应选

13、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7.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8.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段植物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期长的种类。二 街道树种配置要点 为了绿化街道,并反映出园林艺术水平,街道树种的配置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 1.在树种搭配上,最好做到深根系树种和浅根系树种相结合。 2.阳性树和较耐荫树种相结合,上层树冠要栽阳性喜光树种,下层林冠可栽庇荫树种。下层的花灌木,应选择下部侧枝生长茂盛,叶色深绿,质密较耐荫的树种。 3.街道绿带多行栽植时,最好是针叶树和阔叶树

14、相结合,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 4.要考虑各树木生长过程,各个时期,种间、株间生长发育不同,合理搭配,使其达到好的效果。 5.对各林木的观赏特性,采用不同结构配置成优美构图,组成丰富多彩的观赏效果。 6.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滞尘、吸毒、消音强的树种,提高净化效果。 三、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1.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成1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一般种植乔木的分车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支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可植1行乔木和绿篱或视不同宽度可多行乔木和绿篱结合。? 2.树池式。 在交通量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

15、宜采用树池的方式。一般树池以正方形为好,大小以1.5m1.5m较合适,还有圆形树池,其直径不小于1.5m,行道树栽植于几何形的中心。为了防止树池被行人踏实,影响水分渗透、空气流通,树池边缘应高出人行道8-10cm,如果树池稍低于路面,在树池上面加有透空的池盖,池盖可用木条、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可由两扇合成,以便松土和清除杂物时取出。3.行道树的定干高度 行道树定干高度,应根据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的性质、宽度及行道树距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分枝角度较小者,定干高度不能小于2m,否则影响交通,树干分枝角度大者高度不得小于3.5m。 4.行道树的株距 以株与株之间或行与行之间互相不

16、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为原则。一般采用5m为宜。一些高大乔木可采用6-8m株距,以树冠郁闭效果好为准。 第六章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 第一节 自然生态型绿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自然生态型绿化是设计中遵循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科学的地形设计,适当的水体营造,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从而营造出的自然的绿化配置模式。 狭义而言,自然生态型绿化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由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自然控制的绿化配置模式。 第二节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 自然生态型绿化即是自然控制的一种绿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17、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所谓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因此,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结构的合理性 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二.功能的全面性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交通以及绿地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

18、通行、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三.关系的协调性 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四.植物配置的生态性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五.景观的多样性 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城市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

19、,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道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六.管护的自然性 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第三节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就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以“运用多种乡土植物,适量理水,创造不同生态景观”为宗旨,改变传统道路绿地单一的“线”的处理,变“线”为“带”,形成“花叶相映、林溪相间、层次丰富、尺度

20、适宜、景观有序”的城市廊道景观。 第七章 道路绿化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节 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环城快速路应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

21、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第二节 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

22、,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岩石小品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的效果。还需提到得是,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配置植物,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比如说在道路尽头或者车辆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一些低矮灌木。 第三节 行道树绿带 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2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道路红线较窄没有车行道隔离带的人行道绿带中,不宜配置树冠较大高空容易郁闭的树种,一旦高空树冠郁闭,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扩散。 由于城市中的各种架空电线、地下各种电缆、热力、煤气、有线电视电缆、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绿带宽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质差、人为因素等导致了行道树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所以行道树应选择耐修剪、抗贫瘠、根系较浅的树种。“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树池上盖上树坑篦子,以减少人为的践踏。 第四节 路侧绿化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

24、物基础绿带。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路侧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绿带宽度超过10m者,也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例如洛阳的关林大道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为17m,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植物品种多样化,形成了较好的植物群落。这样只有把路侧绿带和建筑物的基础绿带统一以来才能形成和谐的道路两侧绿化景观。 第五节 交通岛绿地的规划设计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交通岛

25、一般是指环形交叉口和桥头广场 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点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交通岛起到引导行车方向的作用,交通岛绿化应结合这一功能。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可以强化交通岛外缘的线形,有利于诱导驾驶员的行车视线。交通岛边缘应采用通透式栽植,当车辆从不同方向经过导向岛后,会发生顺行交织。 第六节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中心岛外侧汇集了多处路口,尤其是在一些放射状道路的交叉口。为了便于绕行车辆的驾驶员准确快速识别各路口。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因此中心岛上不宜过密种植乔木。在中心岛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

26、常绿针叶树,要求树形整齐,同时也可以设置喷泉、雕塑等建筑小品。城关区东方红广场西口的绿地就是典型的交通中心岛绿地。第七节 导向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应选用地被植物栽植,不遮档驾驶员视线,在岛上种植草坪、花坛,只供装饰,行人不得入内。 第八节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或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立体交叉绿岛常有一定的坡度,绿化要解决绿岛的水土流失,需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弧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透开朗的绿化效果。在开敞的绿化空间中,更能显示出树形自然形态,为道路绿化带形成不同的景观。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园林绿化水平,体现其文化内涵。更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达到城市道路绿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最佳结合,必须要依赖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思想与方法在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中的运用和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