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9804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45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

2、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一、导语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板书文题、作者

3、)(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

4、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1)注音:干瘪(bi)驳船(b)蜗行(w)胚芽(pi)迷惘(wng) 隧洞(su)绯红(fi)淤滩(y) 纤绳(qin)(2)释义:疲惫:非常疲乏。簇新

5、: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

6、昂的高峰。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教师示例: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7、?(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

8、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

9、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四、研读,探究品味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四人学习小组

10、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2)祖

11、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

12、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1)我是于瘪的稻穗,_(2)我是失修的路基,_(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教师示例:(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

13、你坎坷蜿蜒地前行。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五、课堂练习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和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和_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时间缓慢距离遥远3第三

14、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七、布置作业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

15、数不少于200字。屋是小岛浪中摇;人是小岛河上漂。篙挨篙桥接桥;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八、板书设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 人民的痛苦与希望回溯历史贫困落后 献身祖国的热望2.梅岭三章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

16、加点字的音。旌旗 悬 当纸钱 应有涯 即为家 遍种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二、导人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1朗

17、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 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 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 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 召集旧

18、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 “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6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

19、“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7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1)用词准确、形象。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 “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

20、,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

21、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四、小结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3短诗五首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一、导入新课自

22、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月夜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

23、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教学提示】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2)这

24、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

25、占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

26、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3)我等待着,

27、长夜漫漫。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三、板书设计品味新诗的美月夜: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第2课时断章风雨吟统一一、导入新课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28、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断章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明确:前

29、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明确:世间

30、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目标导学二:风雨吟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

31、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

32、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目标导学三:统一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

33、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目标导学四:对比阅读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明确: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

34、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三、板书设计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风雨吟象征:风雨大地“我”统一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可取之处这节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理解五首短诗的内在主旨,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

35、对“五四”时期以来的白话新诗的对比阅读,受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特定历史背景的了解不足,并没有展开细品,讲解得比较宽泛,学生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见解,收效不大。4.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充满激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海燕的形象。2、 理解烘托等手法在文中的作用。3、 领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重点难点:目标1、2、3都是重点,领会文中的象征手法是难点。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讴歌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感受经典,从经典中获得生活的启迪。(幻灯片展示1)(板书:海燕高尔基)高尔基简介:请

36、一位同学读幻灯片。(幻灯片展示2)二、展示学习活动(幻灯片展示3)1、 体会形象2、 评说作用3、 探究含义三、学习活动一:体会形象(幻灯片展示4)1、 这篇文章塑造了怎样的海燕形象?请给“海燕”加修饰语,并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读:教师引导学生重读有关词语,读出海燕的精神。)教师小结:从课文对海燕的叫声和飞行姿态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说矫健的海燕、勇敢的海燕(“黑色的闪电”、“箭一般”:比喻,表现海燕的勇敢矫健,锐不可当。) 自信的海燕、乐观的海燕(“高傲”:拟人,表现海燕的自信和自豪。“叫喊”“大笑”“号叫”:拟人,表现海燕的自信,豪放)无畏的海燕(“碰”、“冲”“穿过”“掠起”:动作描写,表现

37、海燕的勇敢无畏。)智慧的海燕、有敏锐洞察力的海燕(“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了困乏”:拟人,表现海燕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2、男生齐读第1、2、3、9、10、11段,读出海燕的形象。四、学习活动二:评说作用(幻灯片展示5)1、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海燕”,课文赞美的是海燕的精神,但是文章却用大量篇幅写了海上景象和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这些内容是否离题了?2、 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第1、7-8、12-13、4-6段,(希望同学们读出情景来,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沉睡的文字,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朱熹先生说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在朗读中,走进文学作品构

38、建的艺术王国。)3、 这环境有什么特点?(沉闷,压抑,险恶)4、 海鸥、海鸭和企鹅面对这样的环境,是怎样的心理和姿态?(胆怯,逃避)5、 三处景物描写和对海鸥、海鸭、企鹅的描写有何作用?教师点评总结:三处写景,都以险恶的环境烘托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和乐观无畏的豪情。 海鸥、海鸭、和企鹅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海燕勇敢和无畏的精神。6、 归纳烘托的作用:对陪衬事物的描写,可以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幻灯片展示6)(板书:烘托鲜明)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花需要绿叶扶”。五、学习活动三:探究含义(幻灯片展示7)1、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文中的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仅仅是几种海鸟

39、吗?狂风、乌云、雷电、闪电、暴风雨,仅仅是天气现象吗?解决这问题,需要弄清楚课文的写作背景。)学生齐读写作背景(幻灯片展示8)2、 学生默读课文,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幻灯片展示9)海燕和海鸥、海鸭、企鹅各指当时的哪两种人?狂风、乌云、雷声、闪电和大海各指当时的哪两种力量? 暴风雨又指什么?3、 教师讲解象征手法,学生齐读象征定义。(幻灯片展示10)我们探讨的这一问题,是散文诗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象征。什么是象征呢?(借助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包括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象征可以使作品的内涵变得深刻,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委婉表达出来。)

40、(板书:象征深刻)4、 学生齐读课文的象征义。(幻灯片展示11)海燕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形形色色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的人;狂风、乌云、雷声、闪电象征着反革命势力;暴风雨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大海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力量。5、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和生活,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理解海燕的形象。举例:(幻灯片展示12)海燕就是鲁迅雪中的“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升腾地闪烁;海燕就是鲁迅,他的一生都在和黑暗势力作斗争。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海燕就是扑火的飞蛾,海燕就是逐日的夸父;海燕就是雷电颂中的风、雷、电7、师生一起激情朗读

41、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象征义,把握海燕的形象。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从海燕的描写中,体会到海燕的英雄形象;从对海面景象和其它海鸟的描写中,明白了烘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深化作品内涵的一个重要方法象征。同学们,不是每只鸟儿都可以翱翔蓝天;不是每条小溪都可以流过险滩,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不是每个人的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同学们,愿你就是人生暴风雨中勇敢的海燕!当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时,我们要像海燕一样大声地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下册第二单元人物画廊5孔乙己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

42、用。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文章围绕主人公叙写了什么事。明确:主人公: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2请按照你对小说文体的理

43、解,给文章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第一层(49):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概述其人物形象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第二层(1012):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目标导学二:分析事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1阅读上述第二部分,说说作者主要围绕孔乙己的出场写了哪几件事。明确:(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孔乙己为偷书挨打做辩解;(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用之乎者也来搪塞;(3)孔乙己教“我”写“茴”字,“我”

44、不耐烦;(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腿后爬到酒店喝酒。2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上述所分析的事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句子的提示,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并对孔乙己性格成因做简要分析。(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的人。(穿长衫)(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的人。(好喝懒做)(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为傲但又_的人。(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的人。(偶有偷窃)(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的人。(从不拖欠酒钱)(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的人。(屡遭冷遇)【教学提示】由于孔乙己的性格

45、具有很深的矛盾性,因此,教师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提示性句子宜在教学课件中有所展示。3根据上述已分析的孔乙己形象,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明确:(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但他“穿长衫”是因为他自视清高,自以为有地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2)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而“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染,好逸恶劳。(3)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4)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而“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5)孔乙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