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0021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21整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不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123+1004=36+25=6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75+49)(75-44)=12431=4在混合运算中,若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在一道混合算式中含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时,那么这几个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42123-(78+35)=42123-113=4210=420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第2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乘除法的关系123=363612=3363=1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数的整除243=8可以说24能被3整除,或者说3能整除24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乘法运算律4235=3542(135)12=13(512)(12+14)5=125+145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简便运算25174719+781=17(254)=7(19+81)=1

3、7100=7100=1700=700都是乘法运算的,一般考虑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乘加或乘减混合有相同因数的,一般考虑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问题解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走20米,乙每分走18米,经过10分,两人在途中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方法一方法二2010+1810(20+18)10=200+180=3810=380(米)=380(米)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工效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效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时间=工效和第3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位置竖着看从

4、左向右依次是第1列,第2列,第3列横着看从前向后依次是第1行,第2行,第3行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马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5,3)数对可以确定物体或平面上点的位置;用两个数加小括号来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数对表示动点的位置点A的位置是(3,2),将点A向右平移3格后,点A的位置是(6,2)点沿着“行”左右移动,行数不变,列数增加或减少;点沿着“列”上下移动,列数不变,行数增加或减少第4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从一个角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

5、高,对边是高对应的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按角分类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都相等,都是60第5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小数的意义1角=110元=0.1元3厘米=3100米=0.03米5毫米=51000米=0.005米像0.1,0.03,0.005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6、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就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小数的读法、写法2.5读作:二点五32.14读作:三十二点一四9.05读作:九点零五二点零零五写作:2.005小数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整数部分与整数读法相同,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0都要读出来小数的性质0.5=0.50=0.500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大小的比较3.252.9812.12412.214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

7、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比较百分位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0.310=30.3100=30210=0.22100=0.02小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生活中的小数125厘米=1.25米3.5元=35角低级单位的名数化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的名数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小数的近似数6.4956.5(保留一位小数)6.4956.50(保留两位小数)38500吨4万吨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上的

8、数,大于或等于5的数,在去掉尾数时,要向前一位进“1”;小于5的数,直接去掉尾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满5进“1”,否则直接舍去第6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两条边分别是梯形的两条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两条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探索规律第6个图形共有13根小棒探索给定图形中隐含的规律时,

9、一般从简单情况入手寻找规律;也可以列表整理信息,从中探索规律第7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举例说明总结小数进位加法25.76+3.9=29.6625.76+3.929.66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小数退位减法82.7-3.96=78.7482.7-3.9678.74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当被减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比减数少时,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用“0”补位小数加减混合运算4.88-2.3+3.7=2.58+3.7=6.28整数混合运算中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小数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1

10、.38+1.75+0.25=1.38+(1.75+0.25)=1.38+2=3.38在进行小数加法的简算时,先看有哪些加数先相加可以凑成整数,就可以根据加法的运算律把这些加数先加起来;进行小数连减计算时,哪些减数相加可以凑成整数,就先把这些减数相加,然后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附:数学学习方法总结一、多看: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一般地,分以下三层次: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

11、,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二、多想: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

12、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三、多做: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多问: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深入观察,逐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第二,要肯动脑筋。发现问题后,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向老师、同学、家长,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别人看不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