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0571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TM-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项目工作组2021年4月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一、目的意义铜及铜合金已成为第二大有色金属材料,是世界经济各行业中广泛需求的基础材料。铜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能,广泛用于电力、电子、家用电器、运输、建筑及其他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对作为电子设备关键材料的铜合金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新型功能结构材料,兼具高强高导性能和良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理想状态时可以满足电导率大于90%

2、IACS且强度超过500MPa。其中,弥散强化相粒子多为熔点高、高温稳定性好、硬度高的氧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碳化物。这些弥散相粒子以纳米级尺寸均匀弥散分布于铜基体内,在接近铜基体熔点的高温下也不会溶解或粗化,因此可以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和晶界滑移,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同时又不明显降低合金的导电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磨耐蚀性能。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铜合金的种类,而且扩大了其使用的温度范围。但是目前现行的相关铜合金标准不能全面有效的对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进行评价检测,因此为提升我国铜合金的产品质量,开发面向高端应用的铜基复合材料,制定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团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3、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团体标准规定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尤其是对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导电性能、软化温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材料的性能指标,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保证企业自身不断提高,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此外,本标准的制定为提升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评价水平,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的科研和开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国内铜基复合材料和铜合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本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助于规范铜基复合材料的生产与质量管控,为行业内科研技术人员有据可依,同时提高

4、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标准的制定有益于完善和健全铜基复合材料标准架构,促进铜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三、工作简况3.1 任务来源本项目是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标准领域委员会提出,根据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金属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委员会的通知,由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负责团体标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起草与制定工作。3.2 主要工作过程(1)立项阶段立项之前,标准起草单位对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复合材料企业等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对标准的检测理论、方法及设备进行了广泛研究。2020年5月,按照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金属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委员会的通知,针对

5、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标准制定任务,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成立了标准起草组,确定了参编单位和人员分工,制定了标准编制计划,标准制定正式开始。(2)起草阶段2020年5,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标准编制起草小组进行标准情况调研和任务落实,完成标准草案的初步修改,并且对外征集参加标准制定意向的单位。2020年7,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标准编制小组讨论了标准文本内容,讨论了术语及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并做了修改。2020年9月,编制起草小组经过前期技术验证与理论推导,完善修改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同时,积极与行业协会,与团体成员单位进行研讨,明确了各家单位的任

6、务分工,由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负责整个标准项目的统筹策划,标准草案撰写等,其他几家单位提供测试样品,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完善标准。2021年1月,编制起草小组重点对标准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部分进行了逐句修改。2021年4月,编制起草小组仔细研讨本标准的内容,检查了性能指标参数、修正语句表达、修改完善图表等,最终确定标准的全部内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的原则本标准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制定,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

7、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参照用户的需求,规定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标准化文件和技术文件。五、标准编制内容说明(1)关于标准规定的“范围”。结合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经过讨论,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经过讨论,引用现行有效标准,规范了该部分的描述,与最新的标准制定要求一致。(3)关于“术语和定义”。3.1、3.2、3.3和3.4根据

8、现行有效的标准分别给出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内氧化”、“原位自生”、“软化温度”的定义。(4)关于“分类和代号”。4.1和4.2分别给出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代号字母和标记方法。(5)关于“技术要求”。5.1、5.2、5.3、5.4、5.5、5.6、5.7、5.8、5.9分别明确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室温力学性能、硬度、电性能、软化温度、表面质量、超声波无损检测和断口检测等要求。(6)关于“试验方法”。6.1、6.2、6.3、6.4、6.5、6.6、6.7、6.8、6.9分别明确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室温力学性能、硬度、电性能、软化温

9、度、表面质量、超声波无损检测和断口检测等方法。(7)关于“检验规则”。7.1和7.2分别明确了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室温力学性能、硬度、电性能、软化温度、表面质量、超声波无损检测和断口检测的检验规则和判定规则。六、主要试验(或验证)结果说明本标准为新标准制定,统计分析了相关科技学术文献,并对在对标准中所涉及的性能指标都进行了验证试验,在试验样品的选择上,尽量做到数量充分,具有代表性。本标准涉及到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硬度、软化温度等试验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等生产企业。七、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比情况无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八、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不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无相关专利侵权,与其他标准不冲突。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标准发布实施后,建议由标准编制单位组织有关生产、检验、设计等单位进行宣传贯彻。十一、废止或代替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