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311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 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导言:同学

2、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的意思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的意思。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4.*分几部分写的。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

3、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四、总结升华。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3.拓展与运用: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

4、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二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安石炼字的经历,理解课文的意思。3.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教学重点:读通并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教学难点: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设下悬念背诵诗歌泊船瓜州王安石选用绿”字,还有一段故事呢,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二、练习朗读课文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3.指导断句。三、指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1

5、.组织学生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了解古文的意思。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四、学习生字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指导书写“荆”字。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抄写注释。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述课文。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1.读课文。通过比较,赏析“绿”字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b.“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c.“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指导吟诵,教师小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

6、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2.读课文。3.交流感受。重点词语:圈去 注 复圈去 旋 如是 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严谨认真的态度。三、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泊船瓜州。2.把课文改写成小故事。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三一、 说教材分析这一板块的主题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 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 。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

7、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二、 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从课初的学生初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到课中,边理解边读,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诵。可谓是把读和诵贯穿始终。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 本篇课文的学习完全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8、手中的工具书自学完成的, 特别是在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请同学们把王安石曾经用过的“到,过,穿,送,染”等字送回诗句中,通过读自主地发现,体会。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的特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把*改写成小故事。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名族文化智慧。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课文,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教学难点:品味王安石改字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非

9、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选用了如下教学法和学法:教法:1 朗读感悟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于读中感悟用字之妙。2 点拨法,对于学生疏通有困难的地方予以点拨。3 评价激励法。学法:1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交流悟出*的大意。2 情境朗读法,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读出一个一丝不苟的王安 石,一个精益求精的王安石。3 想象质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四、说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工具书、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五、说教学过程由于本课是荆公改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课我

10、设置了“板书课题, 总体回顾;共讨学法,再现*内容;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创新课堂,故事演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一)、板书课题,总体回顾本环节中,学生将齐读课题,回答王荆公是谁?改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要改呢?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区品味用字之妙。(二)共讨学法,再现*内容出示荆公改字的原文让学生去读, 读的过程中对个别断句处教师进行相机指导。力求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由于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我将与学生共讨如何再现文言文内容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来,出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上述方法,去疏通*内容,有疑难出我将予以启发和点拨。再现*内容后,让学生结合*脉络尝

11、试背诵。 此环节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三)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环节对*大意的疏通, 学生已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环节,将结合课后思考与交流部分第三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用“绿”字,绿字好在哪里?设计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讲予以鼓励性评价。(四)创新思维,故事演练 写,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就曾说过, 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改编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的展开想象,把荆公改字改写成一个生动的现代文小故事。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