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46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 附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0从消费率与投资率看中国经济发展图1 2005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折线图1 2005埠-2014年GOf 诧漏费.皆*附JC情况年令GDP 一GDP帽长率(%)我件徜,率(%)干木眇或卑JGDP X七式 GDP ? ?. 2005IMOo68181$4 1405SSO32320062I619S.652.440。W42J200719350640.73454200301714.449.742645j052320093SIS42.2I6.SS0045.7S6586 j0201039W35.713749J“24636S220114232 I16.1S0247362X4S.

2、42012133$0.8463WSU卜20135WI6O2102$1.0465“220UWiM7.lSM46.7GDP消费率投资率我国2005-2014年消费率与投资率的状况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其不仅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 国的综合国力与国民财富。计算时多采用支出法,如果不计净出口,消费和投资 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两大推动力,本文采用支出法来研究消费率与投资率对中国 经济的发展。统计年鉴采用的是当年的价格,所得到的GDP称为名义GDP,用 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称为真实GDP,为了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借助 GDP价格调整指数,需要去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它是指名义GDP与实际

3、GDP 之间的百分比值。即:GDP价格调整指数二(名义GDP/实际GDP) 100%消费者价格指数(CPD基本等于GDP价格调整指数,故文章用CPI代替 GDP价格调整指数来计算我国2005-2014年不变价格的GDPo由表1可知,自2005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从2005年184006.8亿元增长至2014年631347.1亿元,绝对额增长了 447340.3 亿元。而就GDP增长率来看,2005年到2007年逐渐上升,2007年开始下降, 2009年到2010年最为明显。因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 毁灭性的影响;为了应对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

4、机,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行“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4万亿计划。2010年到2011年增长率上升,2011年 以来GDP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消费率先下降后上升,资本形成率先上升 后下降;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先下降后上升,资本形成对GDP增 长的贡献率先上升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呈“下降一上升一下降,的波动模 式,其中2010年到2011年最为明显,从46.3%变为62.8%,上升了 16.5个百分 点,2011年到2013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下降,2013年到2014年又

5、上 升。而我国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9年 到2011年最为明显,2009年我国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86%, 2010年为65.2%, 2011年降为45.4%,下降了 19.8个百分点,2012年又下降了 3.6个百分点,而 2012年到2013年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又上升,从41.8%变为54.2%, 2013 年到2014年又下降。由图1可得,2008-2010年我国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大于 消费对GDP的贡献率,2011年到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高于投 资对GDP的贡献率。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存在的问题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最终消

6、费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我国最终消费率从2005年 的54.1%下降到2010年的49.1%,从2010年开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4年最 终消费率为51.4%o我国投资率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 40.5%上升到2010年的47.2%,从2011年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为 45.9% o研究可知,居民消费是拉动我国最终消费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居民消费 支出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农村居民 消费呈下降趋势。(1)消费率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我国消费率先下降后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居民消费率的变动。2005年到 2010年,消费

7、率呈现下降趋势,自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 支出逐年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从2010年的143219.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 240649.2亿元,绝对额增长了 97430.1亿元,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较明显;居民 最终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上升,城镇居民消费下降,但城镇居民消费支 出仍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使得农村居民消费 率上升;政府消费支出从2010年的57438.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7069亿元, 绝对额增长率29630.9亿元,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2)投资率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资本形成总额由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和存货增加两部分构成。在我国,固定资 本形成总额逐年上升,存货变动先增加后减少,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 济的冲击,使得存货为2008年的10240.9亿元降为2009年的5383.4亿元,净减 少5383.4亿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降到了 2014年的7.4%。学术界有人认 为这是周期性现象,一旦经济尤其是国际经济形势回暖,经济增长率仍将回到高 速增长状态;有人也认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已显着降低,中国经 济以后再也无法实现以前的高速增长,将逐步向中高速和低速增长转移。在理解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率下滑时需要分别实际增长率和产能增长率。目前学术界的主 流观点是

9、中国的产能增长率已经下降,所谓的“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产能 增长率下降。但从我国目前的7.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和导致产能增长率下降的 原因分析可得我国产能增长率并没有下降。实际上,影响我国科技进步率的因素正负两方面都存在。不管是我国的后发 优势减弱导致科技进步率下滑,还是我国科技水平更高、科研人员更多导致科技 进步率提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下滑,但产能增 长率并没有下滑,中国经济依然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下滑是 周期性的。(3)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的投资率与消费率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指标,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 例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0、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间消费率与投资 率及其对GDP的贡献的分析,可得2005年我国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是因 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率不断上升,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2008年金融危 机对我国出口影响很大,此后一直下降。2005-2010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仍处在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 未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在我国,过度依赖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消 费率长期走低,已经造成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尤 其是在近些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部分产品产业出口受挫,导致经济出 现波动。在这个背景下,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更加凸显其重要性。自201

11、0年以来消费率开始上升,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享受着人口 红利,而且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重叠。大量的劳动力供给一方面推升 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劳动力竞争,压低了工资增速。又由于人口红 利下青壮年较多,所以作为净消费者的老人和小孩相对较少,使得平均储蓄率倾 向于上升。同时城乡转移也起到了推升作用。同时,由于税收增长快,且主要由 居民部门负担,政府转移支付不足并且重储蓄投资而轻公共支出,导致了政府部 门对居民部门的挤压。而且,居民部门内部分配不均尤其是房价快速上升和社会 保障的缺失,推升了居民的平均储蓄率。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拐点正在发生。未来几年劳动年龄人 口

12、将从目前低增长转变为绝对数下降,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大幅减少。随着经 济的供给能力相对于消费人口的增长放慢,维持非居民对居民部门的挤压将加大 社会矛盾,改革的压力在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动将逐步削弱抑制居民消费率的因 素,我国进入了“消费时代在总体经济增速显着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拥有世界 第二大消费市场,世界第一的社会零售总额。消费率上升,将意味着总需求结构 改善,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驱动。协调消费率与投资率关系的对策建议投资率和消费率是反应投资和消费关系的重要指标,当投资率和消费率处于 合理水平时,证明投资消费结构也较为合理,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增长。不同收入 水平国家的投资率和消费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13、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率和消 费率也各不相同,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差异,只有正确认识投资和消 费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正确调控才能保持我国经济有高水平的增速。(1)对策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政府经过不断调控, 仍然存在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信心减弱等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地发展。在经济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同时也出现不同于以往的 许多特征,经济增速的放缓,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 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 关系,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以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2)建议

14、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需 要树立投资新理念,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 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以充分发挥消费 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使得投资率和消费率达到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特 定比率,促进经济合理增长,确保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因素分解及政策启示摘要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发现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可 分解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在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占比 和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在支出法GDP中的占比三个方面。后文基于以上路径 分析了我国居民

15、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关键词居民消费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分配所谓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在支出法GDP中所占的比例。总体上 看,世界各国的平均居民消费率稳中趋升,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达到中等收入水 平后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消费率在不断上升后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根据相 关数据计算,我国居民消费率在1992年仅为47.16%, 1994年降到43.50%,至 2000年缓慢上升到46.44%,之后一路下降,2002年为43.68%, 2004年为39.83%, 到2007年则降到了 35.45%,这无论对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健增长,还是对当前世 界金融危机所致负面影响的有效

16、抵消,都造成很大制约。为此,找出居民消费率 的具体影响路径,进而从影响路径出发寻找具体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对 于有效缓解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问题,并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健增长,具有一 定的政策启示意义。一、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路径分解从消费函数切入来分析居民消费率问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分析思路。鉴于 凯恩斯消费函数较为简洁地刻画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对个人消费支出的决定情况, 本文基于该函数进行拓展分析。凯恩斯消费函数形如:c = c(y),或 c = a + by (1)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a表示个人的自发性消费支出,即不取决于收入 水平的消费部分,由于其通常比较稳定而一般设为常量,在公式中作

17、为截距项; 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C),即个人新增消费占新增收入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为 MPC=cy = dc/dy (0mpcmpc方程1是个人消费函数,刻画的是单个居民的消费与其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数 量关系,如果进行定义转换也可将其调整成宏观形式的消费函数,对总量消费与 总量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刻画。先对等号两边进行加总计算,得到下式:ci = ai + Ebiyi (2)在2式中,i表示居民个体,ECi表示所有个体的消费支出加总;Eai表示 所有个体的自发性消费支出加总;Ebiyi表示所有个体的引致消费支出,主要受 各自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影响。为简化起见,我们用HCE (居民

18、消费总量)替换Eci,用AUTC (居民自发 消费总量)替换Eai,用MPC*HDI (居民总体消费倾向乘以居民可支配总收入) 替换Ebiyi,上式可以转换成:HCE = AUTC + MPC*HDI (3 )根据居民消费率的定义,在上式等号两边同除以支出法GDP,得到以下方 程:HCE/GDP = AUTC/GDP + MPC*HDIGDP (4)为得到更多有效信息,对等号右边进行变换处理:HCE/GDP = AUTC/GDP + MPC*HDINDI*NDIGDP (5)令 HCER=HCE/GDP, AUTCR=AUTCGDP, HDIR=HDINDI, NDIR=NDIGDP ,则有:

19、HCER = AUTCR + MPe*HDIR*NDIR (6 )将AUTCR放到等号左边,并对等号两边取对数:LnHCER + In (1-AUTCR/HCER) = InMPC + InHDIR + InNDIR(7)由于居民的自发消费支出通常比较稳定,令AUTC=*HCE, (Ol), 则有:AUTCR=AUTCGDP=*HCEGDP=*HCER ( 8 )将其代入7式,则有:LnHCER=InMPC + InHDIR + InNDIR-In (l-) (9)这样9式左边即为居民消费率的自然对数,右边即为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 素,其中为常数,表示居民自发消费总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

20、例; InMPC、InHDlR和InNDIR分别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居民可支配总收 入在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占比(HDlR)和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在当年 支出法GDP中的占比(NDlR)的自然对数。二、基于居民消费率各影响路径的分析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经由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居 民收入占比(HDlR)和国内部门收入占比(NDlR)这三条路径对居民消费率的 变动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问题,应从以上三个路 径来分别分析。(一)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路径的分析:根据定义,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MPC)反映的是居民新增消费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

21、比例。一般情况下,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表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换 言之,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高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因 此,在收入总量既定条件下,国民收入越多集中在高收入居民手中(居民收入差 距扩大),居民消费总量越少;而越多集中在低收入居民手中(居民收入差距缩 小),居民消费总量越多。另外,政府支出结构中社会保障、社会文教支出的规 模,会通过影响居民储蓄倾向而对居民消费倾向造成影响;涉及消费的金融创新 安排,则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着直接刺激性影响。(二)基于居民收入占比路径的分析:居民收入占比(HDlR)反映了居民 可支配总收入在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

22、入中所占份额的情况。在国内部门可支配收 入总量既定的条件下,政府部门或金融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规模和收入占比 的提高,会对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造成挤出;政府与企业部门收入占比的下降, 则直接造成居民部门收入占比的上升。在当前中国,政府与企业部门收入占比的 消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垄断程度。在中国式财政 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偏重以GDP指标对地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使得地方政 府有着显着的GDP增长偏好,这一方面驱使各地政府掌握更多经济资源以低成 本推动辖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驱使政府垄断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来更多实现企业 甚至政府自身投资规模的扩张;另外由于中国劳动市场的“供给

23、过剩”特征,各地 政府对企业部门的“放权让利”并没有带来居民部门收入的同比增长,结果是居民 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环节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从我国发布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数据来看,19922005年间我国 居民收入占比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政府与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不断攀升, 这也是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国内部门收入占比路径的分析:国内部门收入占比(NDlR)反 映了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步情况,如果国内部门可支配总 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则国内部门收入占比下降;如果国内部部门可支配总收 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则国内部门收入占比提高。国内部门可支配总

24、收入与经济 增长速度的同步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在国际社 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情况。三、政策启示与建议根据以上路径分析,可将提升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细化为以下方面: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阶层居民可支配收入;优化政府支出结 构,增加社会文教和保障方面的支出,减轻居民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在消费 方面不断推出金融创新,刺激居民当前消费意愿,最终实现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 向的提升。改进中国式财政分权安排和政绩考核指标设计,从源头上抑制地方政府“过 度的”经济增长偏好,弱化政府对经济资源配置和对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垄断, 从而实现居民收入占比和居民消费率的逐步回升。在兼顾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加快经济增长战略转型,提升我国在国际分 工中所处的地位,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国内部门可支配总收入的同步增 长。参考文献Ul李军,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定量分析J数理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9)2秦敬云,我国居民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8 (6)引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管理世界(月刊),2007 (3)4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公共服务支出对收入差距调节的贡 献J经济学动态,200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