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1485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 附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文学为观照看中国传统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五千年来战火纷飞,动乱频生。忧患意识 已逐步积淀为一种文化因子,像浓浓的血液流淌在民族文化的血管里。而这种忧 患意识又通过无数文学家的作品传承了下来。“忧患”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社会抱 负和生命体验的终极目标。易传系辞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 子下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文句,就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忧患意识的高度概 括。他们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的方方面面。有杜甫、范仲淹的忧国忧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李煜、李清照的感怀人生,“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L本文通过对古代文人多层次的、复杂的忧患情结的阐释,

2、 来领悟他们的复杂的忧患意识。一、泪洒汨罗江伟大诗人屈原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代表,忧国忧民已成为他的精神 象征。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这个时候战乱频发,诸侯相互争斗想要获取霸权。 而屈原所生活的楚国自然也不能幸免。楚国当时与秦国由于历史纠葛、现实利益 等诸多原因相互激烈地争斗。“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这两 国为了争斗也是采取了多种的策略,“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屈原生活的楚 怀王、倾襄王时期,却是楚国处在节节败退的时期,而秦国这时意气风发、国力 强盛,雄心勃勃地想要灭掉楚国。这时的楚国要想自保,亳无疑问要采取相应措 施来富国强兵,然而当时楚王却偏偏听信小人谗言,喜欢重用奸臣

3、,对屈原这种 有着远大理想的人避而远之,这样楚国就越来越趋向了衰落。屈原是一个有着高度爱国热忱的人,他看到“国之将倾”的现状而心焦如焚, 他劝说楚王能够以国家社稷为重,在各个方面做出改革,促使国家的强盛。奈何 一切努力俱为流水,楚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其发配边远,使之壮志难酬。面对这 种悲惨现实,屈原写出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句。他的忧患意识,我认为共有三种: 为国家前程担忧;为人民安危担忧;为自己不公平的遭遇担忧。其一,诗人为国君不听自己忠言的后果而担忧。“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 夫民心”,“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离骚),“不毕辞而赴渊兮, 惜雍君之不识(惜往日),“众踝而日进兮,美超远

4、而逾迈”(哀郢)。另外, 诗人为那些奸佞小人耽误大计而愤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心纯 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惜往日)楚怀王曾经听过屈原的话进行过一定 程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被小人误国,致使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惜往日),“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 辞”,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惜往日),终致“王怒而疏屈平”。 对“党人”的投机取巧,苟合取容,诗人表示强烈谴责:“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 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面对小人误国,国君昏庸, 诗人忧心如焚,“恐祸殃之有再“惜往日。其二,屈原为人民担忧体现了

5、他把人民看作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因素。倾囊王元年,秦击楚, 已经被放逐了。 人民家破人亡, 些误国的小人,“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折十五城而去在这个时候,屈原 诗人随着那些遭受战乱的百姓到处流亡。最后,都城也陷落了, 流离失所。诗人痛苦万分,感伤楚王没有听自己的建议,痛恨那 但是一切都已经无法补救,他只能把这种愤懑写在文章中。“心 婵媛而伤怀”,涕淫淫其若霰”,“悟荒忽其焉极”(哀郢),诗人心中无时无刻 不挂念着百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朱熹注:“哀此民 生遭世多艰也。“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万民之生,各 有所错兮(怀沙),“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

6、骚)O诗人的“忧己” 源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处境。诗人得不到重用,反遭小人谗陷:“荃不察 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离骚)。诗人 深感自己处境艰难,”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其三,诗人为自己而感到感伤。这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自己胸怀大志 却得不到国君的重用。“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乎民心”,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离骚),“昔君与我诚言 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飞抽思),“楫齐扬以容 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哀郢),“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惜诵)。 第二,小人们党同伐异,而他却找不到一

7、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屈原为无人理解 而忧患。“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诗人为志同道合者的变节痛心疾首:“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离 骚),可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二、乱世之英雄泪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故而一直受到史学界、哲学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往往 看重的是曹操金戈铁马、壮志凌云的一面,忽略了他郁郁寡欢。忧心如焚的一面; 过分地去关注曹操的英雄气概,而忘却了曹操的忧患意识。曹操是一个在文学上有很强忧患意识的人,如元稹说:“建安之后,天下文 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

8、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冤哀存离之作,尤 极于古。”(元氏长庆集卷六十九)王世贞说:“曹公莽莽,古直悲凉。飞艺 苑后言卷二)等等。但他们的论述都比较概括简练,不够详细具体。考察曹操 诗歌,其中包含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忧国忧世曹操对动荡的社会状况怀着很深的忧虑。汉末,帝王昏愦无能,宦官把持权 柄,各地豪强兴起,整个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曹操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到国 家的衰败,忍不住悲从中来,愤愤不已;而他经常行军在外,对天下形势看得极 透彻,对社会世积乱离的情况感触极为深刻,故在其诗中专门记述了历史转变过 程中的国家状况,饱含着深沉的忧思。“惟汉二十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智小而

9、谋强。犹豫不敢断,因 狩执群王。自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理露行)这对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 部状况做了直接而尖锐的描述,帝王昏庸无道,懦怯无能,任用奸佞,奸人当道, 国家衰亡。这种毫不隐讳的揭露与批判,只有曹操能写,也只有曹操敢写,这何 尝不是对朝廷极度失望后的愤恨与对国家前途的忧愁呢?“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宗 亲。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曹操用笔真实地记录了董卓进京作乱烧毁京城、 迁都窃国的重大历史事实,这既是对奸臣董卓暴行的直接揭露,也是对国家衰败 的无奈与伤痛。曹操这种“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忧国忧世情怀,使他的忧患意 识具有了很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崇高意味,也使曹操诗歌更加显得感情沉恻,悲

10、慨动人。(二)忧叹民生疾苦曹操有很强的民本思想,他说“天地间,人为贵”,非常看重人的创造力。当 人们的生活遭到破坏时,当他看到长期征战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时,他对民众 充满同情并为之伤痛不已,在其诗中就有一股悲天悯人的忧息隋怀,如: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役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蓬露行)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篙里行长期行军在外使曹操接触到贫苦百姓,了解百姓生活,故而当他看到饿殍遍 野、民众流离失所时,悲悯之情油然而生。正是他对人的重视,正是他有着体恤 民情、关心民瘦的意识,他才能够为百姓担心,为百姓着想,因而他就下发了河 北租令等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命令。(三)忧

11、患功业难成曹操一生积极进取,志向远大,从小便“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希望能 够“好作政教以得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让县自明本志令),他对自己有 着很高的期望值,所以对现实中的挫折感到很焦躁,感到这些事情耽搁了自己前 进的道路。而这些事情又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于是,他感到很大的忧虑,对前 程也产生了怀疑,对现实感到无奈,这就形成了他的忧患。如:我愿何时遂?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於先曜?释衔不知雨。(善哉行)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善哉行)他想要迫切地达成愿望和抱负,使他不可避免地去抱怨人生之短和目标的茫 茫无期。他身处重位,又没有人可以分担他的这种忧虑,每做出一个重大决定都 需要慎思深思

12、。这也使他往往十分苦恼。诗如:“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 观异同,心意发还犹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飞碣 石篇)就记述了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兵北征乌丸时,众人意见分歧、自己心意焦 急的情绪。远大的理想和重大的职责使曹操的忧患显得更加深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首诗、每一句词都流淌着百姓的血泪,积淀着人民 的忧患,言而不尽。本文将之归为忧患意识,实是窥豹一斑。但忧患意识的确占 据了中华文化的一席之地。一方面,在传统忧患意识的激发下,形成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国文化得以战胜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社会危机不间断 地延传下来;另一方面,传统忧患意识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13、,倡导和增强 忧患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不能一味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能有丝毫 的满足,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增强 忧患意识,居安恩危,艰苦奋斗,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不断促进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释!战国策楚一(卷十四)(中册):501。战国策楚一(卷十四)(中册):502。离骚:101。史记楚世家(第五册):1729。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314o以离骚为例赏析屈原的忧患意识摘要: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开启了中国文学 史上浪漫主义的

14、源头,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最能表达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和强 烈的忧患意识的代表作当属离骚。离骚不论从内容意象、人物形象还是主 题寓意等方面都具有严密的层次性,对自身、对君主、对国家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将忧患意识与抒情手法近乎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丽诗 篇。本文就以离骚为例,赏析爱国诗人屈原的忧患意识。关键词:离骚;屈原;忧患意识离骚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是屈原在遭遇流放过程中对 自身经历的回顾,通过创造“香草美人”等意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 爱国诗人的形象。屈原在离骚中将他的忧患意识表露无遗,这种忧患意识在 诗歌中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分别是通过对自身生平的总

15、结引发的对人生的嗟 叹;通过对国家君王的遭遇引出对国家的担忧;通过构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在众 多意象中寻求内心的解脱。屈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忧患 意识,却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处处隐喻着这种思想,发人深省。一、对人生的嗟叹离骚开篇写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隙兮,惟 庚寅吾以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是屈原对出身、宗族、名号的 说明,以此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出身的不平凡。屈原在楚国处于贵族阶 级,与皇室宗族有密切的关系,诗歌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表明了立场,为下文政治 观念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他在诗歌中就提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 以修能。扈江离与辟

16、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可以看出,屈原没有因为自己身份 尊贵就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反而给自己设立了很高的标准,对内提升自己的美德, 对外加强自身的能力。当时的楚国是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力比较强盛,在这种政 治环境下,屈原仍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给自己树立崇高的目 标,这是他忧患意识的一个表现。但是,屈原没有将这种昂扬的精神持续下去,紧接着就以“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来表达自身对岁月流逝、人 生短暂的嗟叹。屈原作为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爱国诗人,以美人迟暮的意象自比, 让人不觉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珍贵,这是屈原忧患意识的又一表达,这种对 人生的嗟叹

17、很容易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给人一种时间紧迫、时不我待的紧张感, 这也展现了屈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够从世间万物更迭中发现忧患。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战国时期是群雄纷争的时代,各国君王都想完成统一的大业,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力,屈原所在的楚国也不例外。然而楚王昏庸无道、治国无能,屈原便将国 家的振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抱负,婵精竭力的辅佐君王,对内实行变法图强,对 外游说齐国联合抗秦,一时之间使楚国成为国力强盛的诸侯大国。但是楚王听信 小人谗言,逐渐与屈原疏远,使屈原的治国理想得不到实现,最终落得流放的下 场,屈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非常担忧,对奸佞小人十分痛恨,忧愁优思而作离 骚。“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

18、径以窘。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薰怒。屈原以史明鉴,直言如果楚王不思进取就 会像夏桀、商纣那样走向亡国的命运,他的美政理想得不到实现,楚王对他的态 度对他又是一大刺激,令屈原悲愤交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家前途命 运表示担忧,他将自己的忧患意识与不屈的斗争精神结合起来,揭露和批判楚国 贵族集团的昏庸,但是他没有放弃斗争,内心还是期望自己的理想能够得到实现, 并表达了九死不悔的决心,可惜残酷的现实给了他沉痛的打击,使他的忧患意识 更甚,最终痛苦不堪投江自戕。三、忧患意识的升华屈原的美政理想

19、得不到实现,空怀一腔治国的抱负但是无处施展,他几次三 番的劝诫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把他置于孤独绝望的境地。在这种状态下,现实 给不了屈原安慰,他便将自己置身于虚幻的世界中,通过“求女”神游等的描写 将美好的愿景表达出来。诗歌中写到三次“求女”的经过,表明了屈原希望后宫有 贤良淑德的后妃陪伴在君王身侧,影射了郑袖魅惑君王之过;神游则表达了屈 原迫于现实的无奈,将自己的理想抱负统统舍去,不问世事的想法,但是屈原痛 苦的根源就在于他见不到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遇不到一个选贤举能的君王,于 是他探索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这也是他的忧患意 识得到升华的表现。四、结语我们在离骚中能

20、够感受到屈原字里行间蕴含的忧患意识,他要表达的思 君爱国思想和美政理想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屈原作品的伟大艺术成就,也 必将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参考文献:川邹佳良,卢燕.屈原忧患意识再谈以离骚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 综合版),2013 (05): 9-112赵沛霖.两种人生观的抉择关于蹄骚的中心主题和屈原精神J.北 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03): 59-64.引李龙.浅谈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 (04): 58-614曹继华.志在深情求索魂系悲愤远逝从离骚看屈原的文化人格和 审美追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S1): 207-209+216马守君.从离骚看屈原的美政理想J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3 (06): 141-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