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16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市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苏省西南部,位于北纬3114,“32。36,东经1182211914。南京东距长江入海口约30Okm,西为皖南丘陵区,北临江淮大平原,南靠太湖水网地区。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全市分为江南和江北两部分,主城区位于江南。南京是长江三角洲西部的枢纽城市,具有沿江、近海的优势,由宁沪高速公路、宁沪铁路与上海相连,具有完善的现代化交通体系。4.1.2 地形地貌南京地区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与江南低山丘陵区交接地带,一面临江,三面环山,城内分布着呈北东一南西走向的剥蚀残丘和基座阶地,形成了三道明显的基岩隆起,三道基岩隆起将南京市区分割为南北两

2、个盆地,盆地内基岩面平坦,两个盆地由古河道沟通,市区内的古河道大致呈南北走向,为埋藏型古河道。4.1.3 土壤植被南京地区的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黄土岗地上分布着经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黄棕壤,平原、低洼坪区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击平原分布着灰潮土。全市南北跨度小,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只有一个黄棕壤带,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在不同地区之间,因母质、水文和农业利用的不同,呈现出有规律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全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3个亚土类,按成土母质

3、、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地区性因素的不同,分为30个土属,其下又以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的不同,分为67个土种。南京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生物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南京市典型地带性植被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目前仅有零星存在,取代的为各种次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南京市现有微管束植物175科,630属共1400余种,其种类数分别占江苏省的64.7%和全国的3.9%o南京市野生山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野生药用植物790种,野生纤维植物90余种,野生淀粉植物40余种,野生油脂植物90种左右,野生芳香油植物40余种,糅料植物50多种,野生保健饮料食品植物20种以上。有秤锤树、狭叶瓶尔小草、中华水韭、

4、短穗竹、明党参、青檀、野大豆、琅那榆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4.1.4 气候气象南京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型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受海洋与大陆气候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剧烈,冬夏温差较大。冬季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多西南风,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年极端最低气温-16.9C;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35,最长连续日数达28天,是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033mm,年平均降水日数116.8天,夏季(6-8月)降水量443.2mm,占全年的45%,相对湿度最大为76-81%,阴雨天多(有梅雨季节)年平均

5、风速3.2ms,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盛行偏南风。常风向东部,常风向出现频率9%,强风向东部,最大风速16ms,瞬时极大风速39.9ms,风向西北。4.1.5水文地质1、地表水南京市区地表水系均属长江水系。次一级水系有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等。南京城区地表水水体面积约370kn?,水资源较丰富。城区主要河流有长江和滁河,暴雨主要受梅雨及台风活动影响。区内水系呈明显的外河和内河两部分,外河分布在江北,内河为土于内水网。两部分相对独立,同时又通过水利工程如涵(闸)互相沟通。通过江河连通长江与滁河,受两河洪水、长江

6、顶托及海洋潮汐影响。当雨水集中并且入江河道受长江水位顶托时,易形成内涝灾害。2、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划分,南京地铁IO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孔隙水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评估区可分为孔隙潜水含水层组和孔隙承压含水层组。孔隙潜水含水层组:近地表广泛分布,由全新统(Q4)粉质粘土、上更新统下蜀组(Q3x)组成,厚度一般小于15m,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IOm3/d。潜水水位埋深受大气降水和地形地貌控制,岗地区变化在24m之间年变幅1.52.0m,平原区水位埋深LOm左右,年变幅0.5LOm,为Heo3CaMg型淡水。孔隙承压含水层

7、组:分布在秦淮河冲积平原、岗间洼地一带。秦淮河冲积平原由全新统古河道相松散砂层及上更新统底部含砾粉质粘土组成,顶板埋深一般大于20m,厚度一般V5m。秦淮河古河道砂层富水性相对较好,岩性为粉土、粉砂,单井涌水量最大可超过300m3d.水旗校好,HCO3-Ca2Mg或HCO3CaNNa型淡水。岗间洼地由全新统冲洪积相粉土夹粉质粘土、上更新统底部含砾粉质粘土组成,顶板埋深一般大于20m,厚度一般VlIm,单井涌水量大于200m3do(2)基岩裂隙水主要由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基岩在50m以浅风化裂隙水为主,5Om以深风化裂隙减弱,构造裂隙为主。由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一般,富水性较差,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IOOm3d,但在七桥瓮公园站东侧的断层附近,可形成相对的富水块段,单井涌水量大于IOOm3Zdo在区或h鬻蛛Tw哈水层。獭水樱接明敞K桃合,街曲眦为主,该类型水区域上开采井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