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264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的临床思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热的临床思维由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发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2)、中等度热(38.139C)、高热(39.141。C)及超高热(41C以上)。有些发热原因易查,有些发热原因一时难以查明。当体温超过38.5,发热时间超过23周,经完整的病史询问、全面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发热原因待查(FOU)。先主要讨论高热的临床思维: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一)病史询问要点1 .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疗肿史,现已愈合的皮肤切割伤或疗肿一般不引起病人注意,但常作为细菌入侵门户,是诊断败血症,尤其是葡萄

2、球菌败血症的重要线索;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如蚊虫叮咬可引起乙型脑炎、疟疾等;1个月内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可引起急性血吸虫病。2 .热度及热型病人是否测量过体温,每天最高和最低体温是多少,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为高热及对热型的判断。3 .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双峰热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4 .是否伴有寒战高热前先有怕冷、恶寒及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

3、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等。传染病过程中每次寒战是病原体入侵血流的信号。5 .发热的伴随症状发热伴明显中毒表现见于严重感染,尤其是败血症;发热伴行性消瘦见于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恶性肿瘤。若长期发热而一般情况尚好,见于早期淋巴痛、变应性亚败血症。(二)体格检查重点1 .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粘膜检查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恶病质提示重症结核、恶性肿瘤。注意有无皮疹及皮疹类型:斑疹见寸:丹毒、斑疹伤寒,面部蝶形红斑、指端及甲周红斑提示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环形红斑见于风湿热;丘疹和斑丘疹见:猩红热、药物疹;玫瑰疹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睑结膜及皮肤少许瘀

4、点,指端、足趾、大小鱼际肌有压痛的OSier小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软腭、腋下条索状或抓痕样出血点,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耳郭、跖趾、掌指关节等处结节为尿酸盐沉积形成的痛风石,见于痛风病人;皮肤散在瘀点、瘀斑、紫瘢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大片瘀斑提示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皮肤疳肿者要考虑为败血症及脓毒血症。2 .淋巴结检查注意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要注意相应引流区有无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可能为癌肿转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 .头颈部检查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出

5、血热、斑疹伤寒;扁桃体肿大,其上有黄白色渗出物可以拭去,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外耳道流出脓性分泌物为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红肿伴压痛为乳突炎。检查颈部时注意颈部有无阻力,阻力增加或颈项强直提示为脑膜刺激,见I:脑膜炎或脑膜脑炎。4 .心脏检查心脏扩大和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为风湿热;原有心脏瓣膜病,随访中杂音性质改变,要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5 .肺部检杏一侧肺局限性叩浊,语颤增强,有湿啰音,提示为大叶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复出现湿啰音,见于支气管扩张伴继发感染;一一侧肺下部叩浊、呼吸音及涪颤减低,提示胸腔积液;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气管移向健侧,在年轻病人中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6 .腹部检查

6、胆囊点压痛、MUlThy征阳性伴皮肤、巩膜黄染,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发热;中上腹明显压痛,胁腹部皮肤见灰紫色斑(Grey-TUI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Ien征),甚至上腹部可扪及肿块,见: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右下腹或全腹疼痛伴明显压痛,有时在右下腹或脐周扪及腹块,腹壁或会阴部有痿管并有粪便与气体排出,全身营养状况较差,可能为克罗恩病(CrOhn病)。肝肿大、质硬、表面有结节或巨块,提示为肝癌发热;肝脾同时肿大,可见于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季肋点压痛、肾区叩击痛,提示上尿路感染。7 .四肢与神经系统检查杵状指(趾)伴发热,可见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感染

7、性心内膜炎。关节红肿、压痛见于风湿热、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见: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 .必须要做的检查(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出血热病毒、EB病毒;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及疟原虫感染,若同时伴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见于伤寒或副伤寒;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血吸虫感染;分类中有不成熟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异常组织细胞出现,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8、;若全血细胞减少伴发热,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等。(2)尿液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盂肾炎;蛋白尿伴或不伴有管型尿提示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放射学检查:包括X线胸部摄片,胸部或腹部CT扫描,借以明确胸腹部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肝脓肿、肝癌、肾癌等,并有助于了解胸腹腔内有无淋巴结肿大。2 .应选择做的检查(D疑有败血症(包括伤寒、副伤寒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血培养,必要时做骨髓培养。(2)疑为结核病应做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及24小时尿浓缩找抗酸菌。(3)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做嗜异性凝集试验。(4)

9、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5)疑为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6)疑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应做淋巴结穿刺、活检及印片,必要时加做免疫组化检查。(7)疑为结缔组织病,应做免疫学检查,包括ANA、RF、抗dsDNA抗体、抗SIn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以及总补体(CHs。)及补体C。测定等;此外,血找狼疮细胞、皮肤狼疮带试验及免疫球蛋白测定亦有重要诊断价值。(8)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者,应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MAP)染色。若其活性及积分值增高,多见于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及急性淋巴细胞

10、性白血病。二、思维程序第一步是否为感染性发热由于感染性发热是发热中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占50%60%,感染性疾病中又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因此应首先考虑。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性粒细胞核象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升高,通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少数见寸: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但感染性疾病中的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等综合分析,并做选择性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第二步如为感染性发热,要分析病原体是什么一般来说,病毒性感染自病程通常不超过3周,NAP活性及积分值降低或阴性

11、。疟疾有典型症状、特殊热型,血或骨髓中找到疟原虫,均有助于诊断。阿米巴肝脓肿可引起高热,肝脏B超检查及肝穿刺引流可明确诊断。细菌感染可为局部,亦可为全身感染,引起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有结核、伤寒、副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可通过血培养、Widal反应、PPD试验、超心声动图等进行鉴别。第三步确定感染部位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确定感染部位,如发热伴咽痛、扁桃体肿大、白细胞升高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咳嗽、胸痛可能为肺炎,摄胸片可明确诊断;发热伴大量脓臭痰提示为肺脓肿;发热伴右上腹痛、黄疸,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发热伴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结合尿液检查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

12、炎;发热伴咽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结合血涂片中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发热伴皮疹、关节痛、脾肿大及明显全身毒性症状,提示为败血症,可行血培养、骨髓培养加以确诊。第四步是否为结缔组织病发热结缔组织病发热是第二位常见发热原因,约占15%18%,常见疾病有SLE、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血管炎。疑为SLE者,应查ANA、抗dDNA抗体等;疑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应查抗RNP抗体;疑为类湿性关节炎,应查RF;疑为风湿热,应查ESKASO等。第五步是否为肿

13、瘤性发热引起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有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其他发热的实体瘤有肾癌、肝癌、肺癌等。骨髓涂片对白血病有确诊价值,淋巴结活检对诊断淋巴瘤至关重要。血液、骨髓或淋巴结活检找到异常组织细胞或巨多核组织细胞有助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胸、腹部CT扫描是筛检其他实体瘤的重要手段。第六步是否为药物热当以上各种检查未能证实发热原因,各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可停用各种抗菌药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药物,观察34天的体温变化,若停药后高热逐渐退至正常,可确诊为药物热。第七步关于诊断性治疗若临床上高度怀疑为某一疾病,但无病原学或组织学证据,可行诊断性治疗。一般应为特异性治疗,如抗结核治疗、

14、抗疟治疗、抗阿米巴治疗。如上纵隔肿块病人不愿开胸活检,可按淋巴瘤治疗,试验性治疗有效,可证实诊断。若病人长期反复高热,高热时伴关节痛、一过性皮疹,但全身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除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外,无其他异常。对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试用皮质激素可以退热,缓解病情,则可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笫八步如何处理注意对所有高热病人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轻易应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更不能使用肾上腺皮质素,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应在查明发热原因后对因治疗。体温在37.3380C之间为低热,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从病因分析,其中40%由感染性疾病引起,57%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3%原因不明。一、临床思

15、维必要前提(一)病史询问要点1 .时间与季节性低热通常多发生在午后,上午体温大多正常,或是下午较上午高。若上午体温较高,下午较低或正常,见于间脑综合征病人。有些患者低热有季节性,出现在夏季,天气风凉后体温正常,.若每年如此,此为功能性低热。2 .低热前有无高热症状有些患者先有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伴高热,经治疗感染控制,高热消退,但出现旷日持久的低热,此为感染后低热。在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后出现低热,若ASO明显升高,称链球菌感染后状态。3 .有无牧区逗留史在牧区逗留有牲畜接触史者,易罹患布氏菌病,本病可表现为长期低热。(二)体格检查重点L皮肤检查面部水肿性蝶形红斑、甲周红斑、皮肤环形红斑、皮下

16、结节等见于红斑狼疮、风湿热等风湿性疾病。皮肤粘膜苍白提示为贫血。4 .关节检查对称性指间关节梭形肿胀,伴或不伴尺侧倾斜,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个大关节红、肿、热、痛,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单个大关节肿痛见于关节结核。5 .胸部检查注意心率、心界大小及有无心脏杂音,与其他体征相结合协助诊断风湿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部局限性湿啰音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6 .腹部检查肝脏肿大伴压痛者见于慢性肝炎;胆囊点压痛及胆囊区叩击痛见于慢性胆囊炎;腹壁柔韧感伴压痛及反跳痛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输尿管点压痛、肋脊点压痛及肾区叩击痛见于慢性尿路感染。(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 .必须要做的检查(1)血液检查:白细胞轻度

17、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性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提示为病毒感染、结核病或非感染性低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间脑综合征、功能性低热等;血红蛋白降低的贫血患者可伴有低热;二系或全血细胞增高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由于代谢增加可伴有低热。(2)尿液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有助于慢性尿路感染的诊断。(3)X线检查:胸片及胃肠领餐摄片有助于肺结核及消化道结核的诊断。2 .应选择做的检查(1)疑为尿路感染而尿常规检查阴性者,应反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2)疑为结核感染,一般X线检查阴性,应做PPD试验,必要时可做痰液、尿液、脑脊液

18、等结核菌培养。(3)疑为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的发热,应做肝功能、肝炎标记物及肝胆B型超声波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有助于慢性胆囊炎的病原学诊断。(4)疑为结缔组织病应进行免疫学检查。(5)疑为内分泌病,可查T,、T:、FT,FT,、TSH,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确定诊断价值;24小时尿VMA测定有助于嗜辂细胞瘤的诊断。(6)疑为癌性低热可查肿瘤标记物,如AFP、PSACEA,CA19-9及CA12s等。二、思维程序第一步是否为感染性低热,为何部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常见感染灶有慢性中耳炎、慢性乳突炎、慢性鼻窦炎、慢性牙周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前

19、列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可能为慢性肝炎、结核病等。PPD试验常作为结核的筛选试验。确定感染部位: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如低热伴右上腹隐痛不适、纳差、乏力,应考虑为慢性肝炎或慢性胆囊炎;低热伴口臭、牙敲出血,可能为牙周病、牙龈脓肿;低热伴鼻塞、流黄脓涕及头痛等,可能为慢性鼻窦炎,低热伴外耳道溢液可能为慢性中耳炎;午后低热伴纳差、消瘦、乏力、咳嗽,可能为肺结核。女性不孕症、月经量少、小腹痛可能为盆腔结核或生殖器结核;老年男性低热伴排尿不适或排尿困难,可能为前列腺炎;女性低热应想到慢性尿路感染,部分病人可无尿路刺激症状,甚至尿常规检查也无异常。第二步是否为结缔组织病,女性低热伴关节痛

20、、心动过速等症状可能为不典型风湿病,应检查血沉、粘蛋白、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如怀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SLE则应做相应免疫学检查。第三步是否为内分泌疾病持续低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症状,可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疑为嗜辂细胞瘤,可进行肾上腺B超、CT等检查,尿中VMA检测有重要诊断意义。第四步是否为功能性低热作此诊断应十分谨慎,必须经过详细病史询问、全面体格检查及所有器质性疾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后方可确定。功能性低热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和感染后低热两类,病人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病程可长达数月、数年,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此类患者在内科门诊中较为常见,有人统计约占长期低热病人总数的1/3左右。第五步诊断性治疗问题长期低热以结核和局部感染较多见,有时确诊困难。若高度怀疑为结核,可试行一个疗程的抗结核治疗,一般不宜盲目应用抗生素和退热剂。第六步如何处理查出病因后给予相应处理。功能性低热通常无需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