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2796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团体心理游戏详细篇第1章“变形虫”一、活动目的1 .通过心理游戏“变形虫”,让学生体验沟通的必要性。2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人际中交往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3 .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三、活动道具13米的长绳23根、5个眼罩为一套,需要若干套。四、活动场地以室外场地为宜。五、活动程序1 .主持人先把13米长的绳子两头相结结成一个大绳圈,这样的大绳圈准备23个。2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人。23组同时进行游戏比赛。3 .5名同学分别戴上眼罩,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绳圈分别交给他们。4 .根据主持人发出变形指令,如正三角

2、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5名参与者通过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组为胜。六、注意事项1 .长绳的长度以比5个人伸直双臂的总长度多5米为宜,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都会影响游戏的难度。2 .一般以23个小组同时开展竞赛为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3 .在“变形”过程中,要求绳子充分展开,不可以收缩部分绳子,减短边长,降低难度。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当五个人之间的角色关系确定后,对主持人提出的变形要求,可做出规律性的变化。明确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点,一只手也可以是一个点,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两个点。两个点可以形成一条线,所以一个人也可以成长一条边。假如要变出一个正三角形,五个人中只需要三个点,必然出现两组两人

3、重叠的情况。假如要变出一个六边形,需要四个人每人一个点,一人出两个点,共六个点构成,调整六条边为等长即可。由于整个游戏要求参与者不用语言交流,所以一个组要顺利完成变形过程,需要产生“领导者”。通过自发产生的“领导者”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从无序逐步到有序。在游戏中存在“领导”与“服从”两种角色,学生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调、服从、合作的过程,主持人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变形”过程的完成。周边同学也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提醒和暗示,当“变形”成功时,集体鼓掌给予激励。2 .活动案例五个学生蒙上眼睛开始了艰难的“变形虫”游戏,但在旁观者中常常会听到议论声,有暗示的,有提醒的,有指责的,也有嘲笑的,现场比较热闹

4、。主持人应如何控制好场面?听听“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心里话就明白。A学生: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对要完成任务心中无底一一很茫然。B学生:我一直在等待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但一片乱糟糟的,缺乏有效沟通,我真不知怎么办?很着急。C学生:我很想说话,就首先发问,得到了回应一一很高兴。D学生:我做了两遍,发现沟通很重要,所以我就不停地与大家交流。虽然眼看不到,但彼此的合作使我们很快成功。听到大家给出鼓励的掌声一一很兴奋。E学生:我在旁边看这些“蒙眼人”瞎走瞎变,各个都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缺乏中心”指挥员”,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一一干着急。F学生:我看他们真笨,不动脑筋,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只是

5、几个点几条边也不找找规律,全乱套一一真无奈。主持人点评:看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当你蒙上眼睛,又不能讲话交流,小组成员是谁、他在哪里、他想干什么都不清楚时,如何才能完成一个集体的任务呢?一个再聪明的人也难以完成啊!所以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学会主动;需要交流,学会真诚;需要合作,学会放弃;需要理解,学会宽容;需要认同,学会赞美;需要思考,学会机智。相信在探索中可以找到默契和信任,在信任中获得合作和成功。3 .学生感言我们在室外做了一个游戏一一“变形虫”。在游戏当中,每位同学必须戴上眼罩,听主持人的口令,把手中的绳子变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大家被蒙上了眼睛,首先要辨别自己的

6、准确位置,然后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同伴,最后通过大家的默契配合完成任务。游戏告诉我们,在与人的交流时需要正确、清晰、明确的语言。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不仅关系到游戏的胜负,而且在日常生活也很重要。同时游戏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明白彼此交流需要信任。我们在欢笑之余学到了很多。我们戴上眼罩,5个人一组,在主持人的指令下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其间我们没有了视觉,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来完成每一个任务。失去了视觉真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但小组成员还是在组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默契、团队精神是完成这个游戏最好的方法。别小看这游戏,只有真正亲身体验之后,才会有真

7、切的体会一一团体是如此的重要。第2章我说你画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回应。2 .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3 .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1015分钟。三、活动道具两张样图,每人一张16开白纸和笔。四、活动场地室内为宜。五、活动程序1 .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两分钟,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2 .“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3 .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8、4 .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画图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5 .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六、注意事项1 .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样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2 .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3 .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主持人把游戏的大致过程与要求解说完后,就有不少的自愿者要求担任“传达者”,特别是当“传达者”2分钟看完样图一后

9、,都觉得比较简单。主持人问:“你能够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全体倾听者吗?”“没问题!”“传达者”总是自信地回答。当“传达者”一个个指令发出后,教室里渐渐地开始不安起来,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议论声、抱怨声、责备声。甚至有人说:“自己都搞不清楚,还说什么,越说越糊涂了。”也有的人干脆放下笔拒绝接受指令了。“传达者”自己也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表达不清楚,很少有人能够画出与样图一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传达者”与“倾听者”的交流,发现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第二轮中“传达者”与“倾听者”尝试和体验了有效沟通,“倾听者”们画出的图形与样图二基本相同,结果令双方满意。2 .活动案例高一(6)班的

10、钱为民同学,上学期自荐要求当班干部,结果当了班长。他积极性很高,想了不少点子,想在班上一展身手,但不知为什么工作没有实效,同学们对他也有意见。前段时间班级改选班长,他落选了。在“我说你画”游戏中,他主动要求担任“传达者”,结果出现了表达不清,“倾听者”无法理解其指令的意图,没有完成“传达者”的工作。在与“倾听者”的交流中,钱为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第一,传达意图不明确,对样图一中几个几何图形的比例关系、位置关系没有搞清楚,表述时语言不精练,指令不明。由于背对“倾听者”无法进行对话沟通,所以自以为说清楚了,其实根本是一片糊涂。第二,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所以不但工作没有成效,而且同学关

11、系也不理想。在第二轮推选自愿者时钱为民又主动要求当“传达者”,在主持人的同意下,他努力地思考和积极尝试着有效沟通的要素,看到“倾听者”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准确地画出与样图二相同的图形时,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我找到落选的原因,我还会竞选班长的J3.学生感言看到大家都画得“离题万里”,我很惊讶。感觉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他们都不明白呢?原因究竟在哪里?在不准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对我发出的指令,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当然就“千差万别”了。看来,除了自己表述不够清楚,没有沟通是关键。我是做第二位“传达者”的,因为主持人允许我与大家沟通,所以我一边讲、一边示范,不时询问:“大家听清楚了吗?有

12、问题要澄清吗?”在大家的一次次提问中,发现自己讲得不够准确,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述。由于我与大家及时沟通,他们自然明白了我的意图,画得越来越准确。我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运用眼神交流,发现他们有疑惑及时解答。我还不停地在他们中间巡视,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当我把所有指令宣布完毕,大家交出的“画图”准确无误,“倾听者”与“传达者”都开心地笑了。第3章“盲人”旅行一、活动目的1 .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2 .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三、活动道具:眼罩每人一只,复杂的盲道设计。四、活动场地:室内与室外结合。五、活动

13、程序:大千世界充满着精彩,诱惑着每个人去索取、去享受、去追求大千世界也充满着艰难,迫使着每个人去面对、去承受、去改变在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与你同行、与你分担忧愁、与你快乐?不妨去找一找,不妨去试一试,体验一下自助与他助、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1 .在背景音乐声中,每个人戴上眼罩扮演一个盲人,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恐惧。2 .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3 .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并两个盲人相互帮助到室外走过一段障碍旅程。4 .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

14、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六、注意事项:1 .本方案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2 .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等多种障碍。3 .“盲人”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4 .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棍”最好不要选择同一人,以陌生的对象为好。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认错!”。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盲人”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拐棍”自己能

15、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无法体会“盲人”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还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化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由衷的表达。2 .活动案例:“盲人之旅”开始了,燕子与阿云成了一对,燕子是“盲人”,阿云做“拐棍二一路上,阿云非常精心地帮助着燕子,前面要下楼梯了,阿云走在燕子的前面,让燕

16、子的一只手搭在自己的肩上,另一只手放在楼梯的扶手上,慢慢地,但也非常顺利地前进着。当走到楼梯拐弯处难度突然加大了,楼梯中央挡着一个呼拉圈,圈后又横着一根木棍。阿云好不容易让燕子钻过了呼拉圈,但那根不高不低的木棍怎么办?跨过去太高、钻过去又太低,阿云一咬牙,把燕子抱了起来,当燕子的双脚再一次落地时,已经越过了木棍。燕子心里非常感激阿云,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的信任感深深地建立起来。阿云与燕子是穿越障碍最快的一对。在分享时,燕子拉着阿云的手说:“当你把我抱起来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多少年了,没人这样抱过我,何况是一个与我年龄、体力相仿的女孩,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你把我抱了起来。“阿云笑着说:

17、“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劲。但当时眼看着挡在前面的木棍,我想一定要帮助你通过,也许是责任心吧。”主持人问阿云一个问题:“我看你一-路上对燕子照顾得特别好,不是搂着她的腰前进,就是走在她的前方引路,凡是有可以扶手的地方,你总是让燕子的手自己去感受和把握。你是怎样学会这一点的?”燕子说:“是妈妈教给我的。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在治疗期间,医生把我的眼睛包了起来,我做了十天的盲人,当时情绪低落,非常烦躁不安,是妈妈精心的照顾,使我感受到温暖与信心。妈妈不仅细心照顾我、安慰我,而且尽可能让我独立、自信。所以今天做这个游戏时,我就想到了妈妈,也想到曾是盲人的我。”3 .学生感言: 当

18、我看到一个同学被蒙住了双眼,看她措手不及,一副很无助的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怜,十分同情她,想着平日里能睁着眼睛走路是多么的幸福。于是,我就亳不犹豫地支搀扶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她走路,做好她的“拐杖”。随后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阻碍,我就想:如何让她安全度过?看她胆小害怕的样子,我简直就想抱着她走,心想我能替她完成多好。 我扮演的是“盲人”的角色,当时心想不就是走楼梯吗,不要人扶我自己也能走得很好。但真的走起来,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每下一节台阶都颤颤巍巍。旁边的“拐杖”不是很用力地拉着我,而且是轻轻捏捏我的右手暗示我右转,或轻轻拍拍我的头让我低下头,或揽着我的腰让我转弯。在慌乱无助的

19、旅途中,同伴点滴的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眼罩摘下时,我深情地拥抱了我的“拐杖”,感慨万千,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蒙上眼睛后,眼前是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成了浮影,一切都是空白。脑海中即刻掠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真是一位盲人,是否有勇气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就在彷徨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我。顿时,我感到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勇气在心中涌动,鼓励自己去尝试做盲人的感受。 第一轮的游戏我作为“拐杖”,还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每过一个障碍物,我都会提醒我的同伴。看到别组的“拐杖”有好的引导方法,我也会进行模仿。在第一轮的游戏中,我自认为我完成得很好。然而,在第二轮中,当我做“盲人”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

20、原来这个游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盲人”,当你不知道你的“拐杖”究竟是谁的情况下,在两者间没有丝毫交流的情况下,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信他(她),并按照他(她)的指引前进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回过头来再想想当时被我牵引的“盲人”,发现原来她也非常不容易,如果没有她的十分的信任,我们的任务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得这么好的。第4章最佳配图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在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完善自己。2 .学会逐渐明确许多事情的答案是多元的,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三、活动道具:印发“最佳配图”,每人一张。(十幅图,两行,上下两

21、两相对)四、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五、活动程序:1 .主持人将“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每人一张。2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2分钟内把10个图案作两两配对。3 .全班交流“最佳配图”,说出各自的理由。六、注意事项:1 .要求学生之间先不讨论,独立完成“最桂配图”。2 .在全班交流中,充分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将所有不同答案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汇总在一张图上,点评时目了然。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面对10个小图案,每个人心里都有较为肯定答案。所以很快大家做好了“最佳搭配”等待交流,这种主动性的气氛很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答案。通过不断地补充,发现每个图案几乎可以与任何一个图案搭

22、配,并且还都有道理。开始认为只有自己的答案才是最佳的学生,慢慢地感觉到,别人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其实是没有最佳答案的。在搭配中主持人发现,有的人习惯按类别形状搭配,如1与7、4与9;有的人按功能搭配,如2与8、4与5;有的人按联想搭配,如2与6、9与10。这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文化修养进行理解与分析。交流的过程不是强调自己而是学习他人,交流的目的不是找出最佳答案而是丰富和完善最佳答案。2 .活动案例:今天我们做“最佳配图”游戏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班主任。当主持人把“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说明要求后,大家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自己的答窠。最先交流的是一位男班主任,他十分自信地说:“

23、我认为最佳的搭配应该是这样的,1与7配,形状相似;2与8、4与9配,类别相似;3与5配,因为信中包含着未知;6与10配,中世纪的人与建筑。”他的话刚讲完,许多班主任都要求交流。第二位女班主任站起来就说:“我的答案与他完全不同,我认为最佳的配图应该是1与10配,2与6配,7与9配,4与5配。3与8配。理由么,1是10房子围栏上的部分,6是历史人物,我们只能在影片中看到;9中的儿童亲近大自然,4中的人打电话询问信中的问题,电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许多为什么。”主持人及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他们两位的答案完全不同,都说自己的是最佳答案,大家认为究竟谁是最佳呢?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没有最佳答案。因为每个人的

24、理解不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同,做出答案不同。主持人请所有想发表意见的老师交流了自己的答案,并把两两相连的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连线中,大家发现同个图案几乎可以与其他所有图案连接。如小孩子与1连是玩具,与2连是成长中录像记录,与3连是孩子心中充满十万个为什么,与4连是他爸爸找儿子回家,与5连是孩子滑着滑板为邻居送信,与6连是阅读伟人传记,与7连是在公园玩耍,与8连电脑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与10连这是孩子的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活动结束时,第一位发言的男教师说:“兜了一大圈,原来想让我们知道,其实没有正确答案。作为一个老师,常常会以为只有自己的说法是最佳的,其实

25、不妨听听学生的意见,有许多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与老师完全不同,但是没错的主持人归纳说:“多角度看问题,会得到多元化的结果;多角度欣赏学生,能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正确理念。”3 .学生感言:主持人发了一张纸给我们,上面有几个不同的图案,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将它们两两搭配。结果,没有两个学生的搭配是相同的,而每个学生的搭配都有自己的理由。正如老师说的:自己心里最佳答案,别人心里也有奇妙想法,不妨听他人把话讲完。听听别人的意见,反思一下,对自己很有启发。“最佳配图”游戏让我学会了去理解他人。看到十个图案,主持人说:“将它们两两配对。我心想太简单了,所以不出2分钟就配好了。主持人要

26、我们说出自己的配法,我立刻自告奋勇要求第一个讲。讲完了自己的想法,我还比较得意,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答案是最佳配对。没想到的是,同学们也纷纷举手,要求谈自己的配法。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配法,发现都很有道理。越来越多的配法产生了,老师问:“大家想一想,究竟谁的配法是最佳呢?”这时大家才明白,其实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样搭配的理由都很精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妨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绝对是有利无害的。第5章我说你剪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2 .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三、活

27、动道具:16开大小的彩纸若干张、剪刀若干把。四、活动场地:室内、室外均可以。五、活动程序:1 .游戏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背朝圆心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2 .按照主持人指令:(1)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2)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3 .剪纸过程不允许提问、不允许讨论,独立完成。4 .第二批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面朝圆心背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5 .按照主持人指令:(1)将长方形纸横向拿好,如,由左向右折1/3,再由右向左折1/4,在左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2cm的等腰三角形。(2)将剪剩的纸

28、上下对折,由左向右折1/4,再由右向左折1/3,在右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Icm的等腰三角形。(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6 .剪纸过程允许提问和讨论。7 .讨论交流,两次剪纸过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六、注意事项:1 .主持人准备的长方形彩纸,长与宽的差距不宜过长,以接近正方形为好。2 .第一轮结束,可以让参与者者谈感受后再进行第二轮。两轮的参与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 .第一轮一定强调不讨论、不提问,第二轮启发参与者互相参考、讨论及向主持人提问。4 .在比较各人的“作品”时,注意捕捉与众不同,有创新意识的理解和做法。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第一轮结束时学生们惊讶,同样

29、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彼此的作品怎么会如此的“千差万别”?有人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不是主观控制下的成果。有人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但也不是自己主观的愿望。总之,自己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因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没有比较。第二轮结束时,学生看到大家的“作品”如此接近,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讨论、交流和提问让大家形成共识,是集体的智慧与成果。比较两轮过程本质区别不是“作品”的异同,而是态度与理念的差异。前者单一、封闭、盲目,后者多元、开放、探索。游戏带来的启示:在学习、工作、交往、生活中,都需要后者的态度与精神。2 .活动案例:第一轮有10位学生主动参与游戏,主持人发给每人一张颜色不同,16开

30、大小的纸。大家背朝圆心面朝外围坐一圈。当主持人发出“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后“,有人把纸横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有人把纸纵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剪去的等腰三角形有大有小,因为指令中没有大小的规定。其实做完第一步,已经差异很大了。在些基础上,再继续完成“把纸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那就“千差万别”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跟着主持人的指令行动,但在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其实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表达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第二轮游戏中,大家面对面地坐好,这样便于相互观察与交流。虽然主持人的指令更加复杂,但允许商议、允许提问,大家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理

31、解,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始终保持与主持人的指令意图一致,最后的结果自然完美。但也发现有个别学生放弃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独立完成“作品”,结果当然是富有个性而“与众不同”。“你说我剪”这种单向交流方式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有效沟通必然是双向的交流。3 .学生感言:“我说你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位同学背对背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然后每人按统一指令折纸剪纸。结果打开一看,有的同学把纸剪成正方形中间夹花,有的纸剪成散花形,更有的把纸剪成一堆碎纸片。同样的指令,同样的剪纸,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这说明各人的习惯、思维、个性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32、,要想形成共识沟通很重要。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根据主持人的口令在剪,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心里一点也没底。当我看到最后的图形时,我第一想法就是:自己怎么会剪出这样一个图案?图形还算规则对称,是比较满意的,看到其他同学剪出的图形与我完全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我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有老师要求不明确的原因,也有自己盲目理解,擅自操作造成的原因。如果要达到致的结果,需要的是双向的沟通。第6章风雨同行一、活动目的:1 .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2 .培养学生在体验团队合作中的扬长避短。二、活动时间:3 约需要25分钟。三、活动道具:眼罩、口罩、短绳、篮球、雨伞、椅

33、子、书包、水桶、抱枕等物品。四、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但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五、活动程序:1 .按7人一组分组,在7人中规定有2个“盲人”、2个“无脚人”、2个“无手人”、1个“哑巴二2 .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按要求“盲人”戴上眼罩、“哑巴”戴上口罩、“无脚人”捆绑双脚、“无手人”捆绑双手。3 .主持人把他们带到比赛起点,让小组成员把所有物品搬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的组为胜。4 .全班交流分享感受。六、注意事项:1 .比赛记时从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开始,即包括角色分配、扮演、合作等全过程。2 .设计的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应该大于20米,并且设置障碍提高难度。3 .每个组的所有物品,要求集体配合

34、、共同承担、次搬运完毕。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但有的同学会感到有点残忍,因为要扮演残疾人,所以有人会说:这是残疾人运动会。但游戏确实让人感受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完美、不健全的一面,即所谓的长处与短处。人与人之间不正需要彼此的关心、照顾与协助吗?我们不仅需要独立与竞争,更需要依赖与合作。帮助他人与接受帮助同样是快乐的事,假如我们能够利用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地合作,不是更快乐的事吗?游戏“风雨同行”寓意着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挫折,但同伴的支持与合作,可以令我们“风雨兼程、勇往直前二2 .活动案例:当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就热闹了。谁都不

35、想当“盲人”和“哑巴”,因为看不到,说不了一一难受。但也没人愿意做“无脚人”、“无手人”,因为只说不做一一无奈。所以一开始就为确定角色而费尽了周折。望着一大堆要搬运的物品,究竟怎么办呢?合作啊!要合作首先从合理的角色分配开始。大家形成一种共识:无嘴的人用其腿;无腿的人用其嘴:无眼的人用其手;无手的人用其头。只要是对集体有利的,应该乐于承担,哪怕是牺牲个人的利益。小明和小强身强力壮,搬运物品是高手,就做“盲人”;秀秀与兰兰体重轻盈,口齿伶俐指挥是行家,就做“无脚人”;小峰与小亮沉着冷静、理智幽默,擅长协调联络,做“无手人”;还剩下一个琼月,就做“哑巴”。大家快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跑步来到比赛起

36、点,见一大堆物品要搬运,小明和小强分别背上秀秀与兰兰。秀秀与兰兰把轻便的物品一起带上,不时地指挥全组成员。小峰与小亮一边联络指挥,边把主要的物品往自己身上装。“哑巴”琼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着大家的感觉走。不一会儿,7个人顺利地完成了“风雨同行”,成为最快到达终点的小组,大家的感言是:“1+12。”3 .学生感言:我们觉得游戏有难度,因为小组成员都是女生,“无腿人”由谁来扮演呢?最终由谁来背她呢?大家讨论结果,体重最轻的不玲做“无腿人”,小雯自告奋勇地背小玲。我们6个人相互协作“风雨同行:一路上好几次负重的物品撒落一地,但大家没有怨言,捡起来重新开始。让小雯背着的小玲觉得不好意思,一路上总

37、是说:“小雯,对不起啊,我是不是太重了啊!”虽然我们组不是第一个到达终点,但大家觉得很不容易噢。2个盲人、1个哑巴、2个无手人、1个无腿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眼看着一堆物品要搬运,真有点难啊!“风雨同行”,寓意着我们要面对困难相互合作。虽然我们彼此都有“缺陷”,但我们要看到彼此的强项。只要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弥补、相互配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合理分配“角色”,6个“残疾人”经过合理搭配:无手与无脚为一组,盲人与哑巴为一组,无手与盲人为一组,变成了3对“正常人”,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第7章找“领袖”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的定位。2 .让学

38、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三、活动道具:无。四、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五、活动程序:1 .选出两个同学作为猜谜的志愿者,让他们远离活动现场,不能让他们看到和听到主持人和同学之间的小声说话。2 .接着找一名同学作为“镜子”,其功能是反射“领袖”的动作给其他同学,即“领袖”做什么动作,“镜子”要完全复制。3 .剩下的全体同学按方形队列站立。可以由主持人指定一名同学作“领袖”,也可以由同学自愿担任“领袖二”领袖”的任务是连续地发出动作如刷牙状、洗脸状、挠耳状等。4 .“领袖”开始发出连续的动作,“镜子”复制“领袖”的动作,其他同学则复制“

39、镜子”的动作,这样看起来,所有的同学都在模仿“镜子”做动作。此时主持人可让猜谜的两个志愿者进来,告诉他们在这些同学里面,有一个“领袖”是动作的发出者,给他们一分钟或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猜猜谁是真正的“领袖”。5 .让猜谜的志愿者、“镜子”、“领袖”和其他同学分别谈谈对这个游戏的感想。六、注意事项:1 .“领袖”发出的动作要连贯,每个动作最好持续610秒,中间不能有停顿,动作变化的幅度不宜过大,如一个刷牙动作突然变成甩手的动作,这样很容易被猜谜者看出谁是“领袖”。2 .“镜子”反应速度要快,否则。“领袖”在换动作的时候,若“镜子”反应慢半拍,也很容易暴露“领袖所以主持人在选“镜子”的时候,最好找

40、反应灵敏,视力好、个子高的同学,为及时、准确复制“领袖”的动作奠定基础。3 .模仿“镜子”的所有同学都要一致,认真复制“镜子”的动作若有同学动作随意快或慢,会给猜谜的同学造成错觉,会对游戏造成一定的干扰,降低游戏的意义。4 .若猜谜的同学很长时间猜不出正确答案,主持人可随时终止游戏。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这个活动并不复杂,很多同学小时候都做过类似的游戏。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有许多细节还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主持人定要把游戏的规则向同学们讲清楚,让他们都明白这个游戏是怎么回事,否则就会发生很多混乱或误会。做这人游戏的时候,对那些猜谜的同学,由于所有的同学都在做着同样的动作,要发现“领袖”还是比

41、较困难的。有的同学就比较聪明,明白任务后,先大体观察一下就直接站到“镜子”后侧面,观察哪一位同学的手势最先发生变化,由此判断出谁是“领袖”。而很多猜谜的同学往往花很多时间还猜不出“领袖”是谁,他们要么在同学中间走来走去,看谁更像“领袖”,要么站在一旁用力观察,还有的同学凭借其对同学的了解盲目乱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寻找“领袖”,虽然个别同学也能碰巧找对“领袖”,但远没有直接站在“镜子”后面观察来得快。镜子复制的是“领袖的”动作,如果想猜测出“领袖”是谁,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问“镜子”,但游戏规定只能猜,不能问。所以此时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站在“镜子”的角度去寻找,观

42、看“镜子”的眼睛,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线索,找出真正的“领袖”。从人际沟通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果能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那同学之间的有些矛盾摩擦或是误会就会大大减少,有些悬而不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2 .活动案例: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做“领袖”的同学大都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压力比较大。可能由于太紧张的缘故,有一个扮演“领袖”的同学在游戏过程中表情一直很严肃,而其他同学在做游戏的时候,因看到猜谜者着急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结果很快被猜谜的同学识别出来。有一个扮演“镜子”的同学做完游戏后竟然满头大汗,因为害怕自己的动作不到们或某些动作做不好

43、会影响整个游戏的效果。他们纷纷感叹,被众人瞩目(因“领袖”和“镜子”是游戏的焦点人物)虽然看起来很风光,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游戏过程中有的同学也会有些小小的变通与创新。一位扮演“镜子”的同学为了不让猜谜的同学快速猜测出答案,他在复制“领袖”的动作时,眼睛并不是一直盯着“领袖”,而是忽东忽西的,让猜谜的同学摸不清“领袖”的具体的方位。还有一个“镜子”与“领袖”配合默契,有五个动作轮流出现,每个动作基本上都是重复五六次,这样,“领袖”与“镜子”几乎是在同时完成一个动作的转换,使得两个猜谜的同学半天没有看出来谁是“领袖”。这些小小的细节都需要主持人用心去观察,在活动分享时候

44、主持人不要忘了表扬活动中的精彩之处。3 .学生感言:没想到自己在大家面前猜出“领袖”竟然那么笨。我刚开始很自信地认为,凭借我的观察,看看他们脸部的表情就可以猜出谁是“领袖”,所以,我刚开始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真正的“领袖二直到后来的时候,我才想到要站在“镜子”后面,观察“镜子”眼睛的方向,这才容易很快找出“领袖”是谁。我可能是对自己的想法太自信了,如果我能早点站在“镜子”的位置上,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以后我跟别人交往时,也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样可能就会减少交往中一些不必发生的误会和摩擦。这个游戏的名称叫“找领袖”,很有意思的。游戏中有一个“领袖”、一个“镜子

45、”、一个猜谜的和其他所有的同学。看着主持人对“领袖”和“镜子”提了那么多的要求,心里觉得想出风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以为自己就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应该不会有什么要求,结果主持人特别强调下面的同学要步调一致,每个同学不能快也不能慢,否则就降低了游戏的难度。虽然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我想,不论自己是在承担什么角色,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要做好自己角色应该做的。第8章人体“拷贝”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准确理解、清晰表达。2 .让学生体验彼此信任、融洽沟通、团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三、活动道具:无。四、活动场地:室

46、内、室外均可以。五、活动程序:1 .全班分为若干个组,要求每组10人以上。2 .每组一路纵队站好,主持人将写有一个数字的纸条让每组的第一个人看一眼,然后请他通过身体扭动把信息传给后面一个,依次“拷贝”传动;最后一位同学跑到主持人处,写出“拷贝”的数字。3 .一般各组“拷贝”三位数,主持人宣布各组的“拷贝”结果。4 .小组合作集体造型,完成组6位数表演。5 .全班交流,分享感受。六、注意事项:1 .避免各组之间的影响,各组“拷贝”的数字不要相同。2 .在“拷贝”传递时,只允许两个人之间发生联系,不能集体参谋、交流。3 .“拷贝”的三位数,如:0.18、8.69、578、328、542、235等,

47、身体扭动幅度较大的为宜。4 .要强调不准发出声音,否则游戏没有意义了。要求只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信息,己传递完信息的和还未传递信息的学生都是背对两个正在传递信息的学生。5 .除了考虑立体数字表达,还可以提示学生做平面的表达。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表达,也可以是中文数字的表达。七、活动扫描1 .活动点评:“拷贝”即“复制“,学生们非常熟悉,但要通过身体的扭动来“拷贝”数字,大家感到新鲜、有趣。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大家都是跃跃欲试,每个人对自己还都充满了信心。那结果会怎么样呢?自己能够理解“上家”传达的意思并且准确“拷贝”传达给“下家”吗?整个小组成员都能默契协作,做到“拷贝”不变形吗?有的学生心里知道需

48、要“拷贝”什么数,但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准确,结果出现了“拷贝”变形,最后回到主持人手里的数字的“面目全非”、“离题万里”。所以第一轮结束后,一定要让小组成员进行一次讨论,分析“拷贝”变形的原因,统一改进措施,再努力尝试,相信“拷贝”可以不变形。事实说明,第二次、第三次的“拷贝”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正确理解他人意图又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理解与表达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不是常常会出现“误解”与“误传”吗?游戏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与启示呢?2 .活动案例:游戏分组没有按性别分,所以每个组都有男生与女生。平时男女生之间有一些交往,但大多是通过语言交流,今天要运用肢体语言,特别是通过身体的扭动来表达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