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188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州园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州园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州园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州园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2.通过梳理全文的内容,了解说明文这种文体类型,能够辨别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教学过程:一、课前测1.给加粗字注音。轩榭( )重峦( )叠嶂( )丘壑( )嶙峋( )( )池沼( )斟酌( ) 镂空( ) 蔷薇( )着眼( ) 称心( )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横线上。玲珑 自出新裁 标本 鉴赏 珠光宝气 因地治宜琢摩 重峦叠嶂 败笔 雷同俯抑生姿 任其自然_3.选词填空(1)谁

2、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美术图案)(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依靠依傍)(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忽略忽视),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美。(图画图案)(6)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闲适舒适)参考答案:1.略2.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琢磨 俯仰生姿 3.鉴赏艺术、技术图案、美术依傍忽略图画闲适二、知识导航三、理解新知原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

3、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

4、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

5、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

6、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

7、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

8、写了。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江苏苏州人。早年就喜爱文学,中学毕业后做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和编辑,编过小说月刊和中学生等刊物。“五四”前开始写作,1921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等小说集。1928年11月完成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等。写作背景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

9、深眷谈苏州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整体感知1.段落分层:第一部分(1段)总写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第二部分(2-9段)先总说后分说,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第三部分(10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是文中所说的这些,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2.说明结构:总分结构。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10、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文章精读一、讲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1.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11、。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2.词义辨析。(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范本”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3.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

12、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13、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二、讲析第二部分1.思考: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1)指明第3段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

14、“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2)思考: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3)第4自然段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4)第5自然段概括段意:说明苏州

15、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思考: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5)概括第6自然段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

16、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6)分析第79自然段。思考:这三段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明确:第36段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三、讲析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1.思考

17、:这段文字是否多余?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四、主旨分析:苏州园林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说明文文体知识1.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

18、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2.思考(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19、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20、(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3.总结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性四、课堂落实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2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_参考答案: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

2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3.C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五、出门测凡尔赛宫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

23、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

24、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这句话中,哪一个词体现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为什么?_2.文章从_、_、_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3.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_(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_(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_4.第三段中的词语“其中”具体指的

25、是什么? _5.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_6.从全文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参考答案:1.“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表明凡尔赛宫的参观人数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等其他建筑物相比并不是最多的,而是排在第二。2.建筑布局、内部陈设、装潢园林艺术。3.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4.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5.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6.B六、课后作业(一)阅读文章,并完成习题。故宫博物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

26、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

27、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_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_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_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_(二)阅读文章,并完成习题。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28、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 “七十二万平方米” “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3.“玲珑”的意思是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4.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5.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 “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之情。参考答案:(一)1

29、.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2.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3.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4.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二)1.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2.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3.(东西)精巧 细致

30、精美4.爱和赞颂5.建筑特征赞美(三)阅读文章,并完成习题。 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

31、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

32、体,韵味隽永。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胤禛(yn zhn) 清朝雍正皇帝。1.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_2.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_3.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_参考答案:1.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2.答案要点:(1)散布园内的山、岗等皆叠石聚土而成。(2)河湖水系经布设河道串联水面而成。(3)山、岗等与水系结合,划分自然空间。3.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第八讲故宫博物院知识目标:1.积累

33、词语,掌握“矗立,湛蓝,斗拱,攒,庄严肃穆,迥然不同”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德育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从平面图入手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难点:1.故宫各部分主要

34、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2.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课前测1.给下列字注音罄( )攒(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 金銮殿( )2.辨析字形,并组词卸( )拢( )湛( )御( )珑( )斟( ) 缀( )谐( )赐( )辍( )楷( )踢( )3.解词湛蓝:_布局:_肃穆:_幽雅:_悠扬:_井然有序:_参考答案:1.略2.推卸合拢湛蓝点缀和谐赐予抵御玲珑斟酌辍学楷体踢球3.深蓝。全面安排。严肃而安静。幽静而雅致。形容声音时高时

35、低,和谐动听。形容整齐的样子。二、知识导航三、理解新知原文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36、。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

37、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

38、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

39、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报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20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作者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