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3589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教学部工作计划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将继续围绕XX区教育和体育局2022年工作要点、2022-2023学年度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和美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和美山海课程”和“和美魅力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实施“规范、科学、创新、提升”管理,以科研为先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打造核心课程,提升和美课程水平深入研究以和美文化为引领,在准确把握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性质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课程研究基础继续打造具有本校区特点的“和美山海课程二1 .提升核心课程(外聘课)课堂教学。学期初,落实核心课程

2、教学计划,明确学期达成目标,制定外聘课巡查安排和教师听课安排,深入了解和学习课程,做好巡查记录,加大外聘课监管力度,达到双向促进的作用。本学期新增一年级书法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2 .探索使用劳动教育(实验)教材,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本学期,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把劳动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求和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出年级劳动教育清单,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二、严格教学管理,创新渐进聚核心继续启动学校教学管理提升工程,以区教学考核细则为抓手,与日常教研相结合,

3、落实六要求: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加强过程督查,突出“研新”;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突出“高效”;三是严把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关,突出“靶向”;四是严把辅导关,兼顾培优和帮困,突出“精准”;五是严把评价关,以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发展、方法掌握、问题解决等作为评价依据,从学科走向学科素养,尊重差异,聚焦关键,激发内省,推行“四评价”活动:口头评价、观察评价、书面评价、数据评价,突出“赋能”。六是严把新生入学学习习惯,突出“坐如钟、站如松”三字习惯养成。1 .多途径集备。继续以“小问题小集备、大问题齐参与”的校本教研为主要抓手,建立“时时集备”意识,借助集备逐步培养教师研究意识。

4、各教研室合理制定集备计划,确定研究专题,从课标、单元、课时目标、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教研室主任要做好学科发展的长程规划,统筹设计研讨专题,有序推进专题或单元研讨,使教研活动形成系列和序列,并及时汇总资料,逐渐形成校本教研资料库。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资源,开展校区间集备。本学期计划各学科与XXX校区开展线上集备三次,以开学初、期中、期末三个时间点,确定集备主题,根据主讲人解读的教学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撰写出高质量的教学案,培训后撰写培训反思。2 .优化教学方式,深化高效课堂研究。(1)教学活动。落实“双减”的根本,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基于此,本学期教师教学活动以新教育

5、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为活动主线,从“教知识”到“教发展”、从“讲授成功”到“学习成功”、从“重知识”到“重情感”、从“重记忆”到“重思维”的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继续开展全员性“我的设计我的课”教学展示、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武、师徒同课异构活动等,真正推进教学方式编个,让课堂活起来。(2)加强“教育+互联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a.教学云平台运用常态化。深入推进海大云平台使用,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充分利用平台的备课、上课、分组教学、作业布置、试题讲解等,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每周反馈教师使用率,纳入学期考核。各教研室要加强海大云平台教学研究,通过展示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整体提升老师们使

6、用该平台的水平。b.双师课堂。根据集团科联体的统一部署,利用双师课堂连线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借双师课堂大数据课堂研究,尝试推行实验班,加大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惯养成研究。3 .优化作业、习题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1)作业a.做好学校顶层设计。本学期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继续实施XXXX小学作业管理细则,进一步落实和细化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书写与完成、作业批改与讲评、作业管理与考核四个方面的要求。各教研室依据学校和美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与研究一一XXXX小学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和XXXX小学作业管理

7、细则深度优化各学科的方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等环节做出科学而精细的指导。b.常规作业分层布置。实施“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实施同班作业布置协商机制,每天由班主任负责沟通协调,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实施作业公示制度,每天由各班班主任打印作业内容,张贴于学校公示栏,教学部每周负责检查、回收、归档。C.基于学科作业,赋能学科生长点。基于学科特点,各教研室打造出需要学生自学、实践、思考的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色作业。选编作业做到“四法”,加法:增加阅读类、语言表达类、动手实践类、运动类作业;减法:减少布置单一的重复作业;乘法:学

8、科融合的日记、积累型作业;除法:按需分类的分层作业、循环日记、思维导图等。(2)聚焦命题研究,提质减负。a.定期进行日常过程性评价和学期终结性评价。检测后教师做好质量分析,特别是学生分层检测数据跟踪分析,关注培优托底名单中学生的成绩跟踪记录,落实改进措施的实效性。b.各教研室要根据学科特点做好命题研究。研究市、区命题特点,把握命题方向。各年级就各个专题领域、单元进行自主命题,采取小集备同出一份题的方式,提高命题质量,以此提高教学研究效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期末,开展学科精彩命题评选活动。C.逐步建立校本靶向题库。为避免教师盲目进行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学期各教研室逐步建立学科靶向

9、题库。每次检测后,教师将学生失分率较高的试题录制到海大云平台。4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本学期,我们将加大力气落实最基本的课堂常规训练,为学生树立“学习有规则”的规则意识。一、二年级学生将课堂常规训练作为重点,从课堂听讲的坐、站、课堂发言、读写的姿势、学习物品的摆放、倾听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训练,定期组织任课教师会议进行经验分享,共同打造良好的课堂秩序。三、科学规划梯队建设,促教师专业与素养同频共振1 .扎实开展教师梯队发展规划。遵循“分层培养、层级递进”的原则,制定教师梯队发展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统筹各领域教师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制定科学有效的校本培训计划,促进三级(资深型、熟练型、

10、职初型)教师队伍梯度发展,让每位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师个人三年素养提升计划阶段目标。根据新教师、青年教师成长规律,按照“系统培养,分段实施,分科培训,名师引领,持续提升“的原则,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的特点,以提升师德水平为先导,以培养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重点,为新教师、青年教师提供持续提升的发展平台,畅通其发展渠道。2 .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工程管理团队的培训,建设一支会指导、能引领、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队伍,为提升工程2.0的整校推进和指导提供有力保障。按照“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原则,推进教师信息技

11、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取得实效。3 .寻优达标活动。为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XXXX校区与金岭校区、中韩校区形成科联体,定期进行线上线下集体教研活动。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进行观摩学习。一一创新、落地四、着力减负增效,推进五育融合提升素养1 .语数英科学学科扎实推进学科素养训练。根据学科特点和青岛市“十个一”项目,确立学科素养元素,期中、期末开展专题性学科素养活动。2 .扎实开展体育、艺术学科素养训练。学期初,召开学科教师会议,明确区市体育、艺术素养测评的要求。学科教师要将学科素养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有计划的开展训练,提升艺术测评优秀率。体育学科拟开展“一校多品”特色运动,通过特色师资的培训、课堂实践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健康知识指引下,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一种以上的特色项目运动技能,让运动作为一种乐在其中的校园生活方式。推进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XX分营建设,探索校园足球精英训练体系,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事业。音美教研室将根据节日、重大活动等特殊节点开展主题特色活动,时刻践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育人宗旨。期末将组织第三方进行艺术和体育达标检测,检测成绩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