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3944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长这样辅导孩子数学最有效!2016-12-08e学堂e学堂关注孩子成长学习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文 | 张老师授权转自张老师的数学花园(zhanglaoshi-shuxue)这是一篇我写于2007年暑假的“数学辅导总结”,是在给末末妈的外甥女TINA辅导一段时间的数学之后有感而写的,当时Tina十岁,上小学5年级。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昨天,我看到Tina的作业上有这样一道题:松鼠采松果,晴天每天能采20个,雨天每天能采12个。一段时间里,松鼠一共采了112个松果,平均每天采了14个,问这段时间晴天和雨天各有几天?题目后面有TINA以前写的方程式,我让她给我讲解一下这个方程,她却说,我怎么知道呢,

2、是我妈妈教我的。于是我问她,妈妈讲解后,你难道没听懂吗?她说,似懂非懂的。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没有全听懂,让她再讲清楚一些?她回答,那妈妈不是要骂死我了!这让我很担忧,虽然我不知道妈妈给Tina讲解这道题时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但总觉得似乎有些地方不妥。家长给孩子讲解数学题,必须以一种平和而又平等的心态跟孩子进行交流,必须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首先,我认为,以下语言是要绝对避免的:跟你讲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不明白?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怎么这么笨?在跟孩子探讨数学题目时,我们一定要判断清楚哪些是孩子的责任,哪些是我们的责任。有一些很基础的东西,孩子上课时没好好听所以

3、不懂,或者是贪玩忘记了,那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应该引导孩子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很清楚,给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讲解题目,如果讲解后发现孩子还是不明白,那绝对是因为讲题者的方法不得当,是讲题者的责任,而不是孩子的责任!如果讲完后孩子没有完全听明白,就去责怪孩子,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讲解方式,那等于是把本来该由家长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了孩子。或许家长耐下心来,换一种方式讲解,孩子就能真正明白了。如果由于家长缺乏方法而这样不负责任地责怪孩子,只会令孩子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并在今后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试想,孩子在听家长讲解时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听明白会被责怪,精力反倒不能全放在听讲上了;而

4、家长却不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依然故我的讲解。长此下去,家长会渐渐发现讲解数学题时孩子总是特别容易走神,没法集中精力去听和思考,讲解起来也就会越来越费劲了。事实上,孩子的感受可能就是有一堵墙挡住了自己,即使很努力想听懂,却觉得很难听进去。关于这种感受,Tina在前阵子某一天晚上跟小姨谈心时也明确提到过,当时她说,自己有时候很卖力的想听明白,但是 “感觉就是像有一堵墙”。另外,我觉得在讲解时,我们也尽量不要使用以下方式:1、对孩子很主观的说:由A,可以推出B,所以能得出C,该明白了吧?当孩子不明白时,我们应该尽量联想一些孩子能明白的更浅显的东西,一步步耐心推导讲解,要知道,数学正是一种能由浅入深推

5、导得出相关结论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这个推导过程中必须以孩子为主导,每一个联想到的问题都应该是孩子能正面回答的,而且必须要求孩子自己回答。比如,对于“160+12x-20x”这样一个式子,我们能很快就写成“160-8x”,但TINA就不是很明白。于是,我问她,2x-x能写成什么,她说是x,我又问,12x-7x呢,她觉得简单,甚至有点不耐烦了,说是5x嘛,于是我又接着问,12x-20x呢,她稍微犹豫了一下,说是-8x吧。这时我再让她把“160+12x-20x”简化,她终于认为可以写成“160+-8x”了,我问她有这样的写法吗,她看了看,问是不是可以写成“160-8x”? 到这里,在这种完全由

6、TINA自己参与的方式下,她解决的一个本来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如果我直接告诉她,“160+12x-20x”这个式子很简单,直接就能写成“160-8x”嘛,那效果就差了很远了。这样会夺走她自己思考的机会,结果可能让她变得更懒惰,并形成对讲解者的依赖;另外也可能让她产生对自己的否定情绪,认为自己反正数学是不行的了;还有就是容易忘记,下回碰到同样的问题依然不知道怎么写。而在这种联想诱导的方式下,她能够靠自己一步步想清楚这个问题,这样不但记得更牢固,还能找到思考的乐趣,增强思考的信心。2、拿起笔,在纸上写给孩子看,或替孩子画辅助线。笔是要尽量时刻掌握在孩子手里的,让孩子自己拿着笔,按照提示的思路自己

7、一步步走下去。就拿那道“松鼠采松果”的题为例,正好这道题之前我在“举一反三”里的“假设法”章节中看到过,并且之前其实TINA就已经会做了。于是我让Tina用那种假设法做给我看一下,她很快做出来了。这时我让她再设未知数然后把方程写出来,她思考一阵后,没过多久就能写出来了,思路非常清晰。写完后,她很高兴,说我终于会做这个题目了,还会两种方法呢。当然,解这种方程是她的弱项,对于方程两边加减的概念她也经常出错,前面例举的“160+12x-20x”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也很正常,因为她没怎么练习过,所以我把相关章节的基础练习题拿出来,让她第二天做一做,这时候补充基础训练是很必要的。3、问孩子:“明白了吧

8、”,看到孩子点头,于是放心的认为他/她真懂了,继续往下讲解。前几天,有那么一道“举一反三”上面的例题,说甲和乙投掷飞标,投中靶子记10分,脱靶则要倒扣6分,甲和乙各投了10次,结果他们共记了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他们各投中了多少次。Tina看例题时叫嚷说看不懂,于是我们随便给她讲解了一下,她似乎是懂了,开始自己做后头的“疯狂操练”,做完后跟我讲还是有一道不会。检查作业时,我让她先把例题的解题思路给我讲解一遍,结果当她讲到“没有投中比投中要少10+6=16分”时,说自己还是不太明白,只是觉得既然大人这么说了,那么就应该是这样的。鉴于此,我问Tina,假如我投10次中了9次,会得多少分

9、?她随口就答是94分。我问,是94吗?她改口说,是90分。我又问,是90分吗?她说,哦,我知道了是84分。这时我问,是84分吗?她想了想,肯定说是84分。我又问,如果我只投中了两次呢,她没怎么思考,说是48分吧?我问,是吗?她又稍微思考了一阵说是52分?。我让她拿笔好好算一下,她算了一阵,说我知道啦是-28分!这时候我又分别问她,如果我投中了8次和7次,得多少分,她算出来了说是68分和52分,我表扬了她并让她继续给我讲解刚才的题目。当她重新开始仔细看例题时,眼睛一亮,大声说我明白了,没投中就是要比投中少了10+6=16分啊!她还接着跟我说,叔叔我又有个事情要怪你了,我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啊,她说如

10、果你早点跟我这样讲了的话,我做“疯狂操练”的第二道题目时就不会做得那么将信将疑了,就能肯定自己是对的了。后来TINA很快把那道之前不会的题目也做出来了。我们都无法保证每次讲解的方法一定得当,所以必须经常询问孩子,从而判断是否进行了真正有效的讲解。有时候孩子为了偷懒或怕挨骂而假装听明白了,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最好能让孩子反过来给我们讲解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清楚。重申一下,以平和的心态真正平等的对待孩子,才能更加有效地讲解和沟通。在数学作业的辅导过程中,家长的淡定和包容,适当的鼓励,适时的幽默才不会让你的“辅导”演变成一场战争。告诉自己,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对于我们,也是一场学习,回忆曾经,也时刻提醒自己,我面对的是一个孩子,让自己回到孩子的高度去启发和引导。作者:末末爸,末爸会客厅主持人,天地博愿卡迪亚幼儿园创始人,教育专家,内在均衡教育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