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6598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引资过程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招商引资过程中社会学专业学生刘红生指导教师摘要:伴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及税费制度改革的实行,苏北各县市相继提出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是在行政体制下进行的,在复杂的制度背景下政府、企业及居民三者形成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与服务,协调企业与居民的矛盾;企业缴纳税收,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与关系网络资源;居民从中得不到利益,消极抵抗政府与企业,与政府、企业产生对立倾向。这种不与谐的三方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务必要紧从政府层面来规范招商引资,改善三方不与谐的关系。关键词:招商引资;互动关系;三方关系;新农村建设TheResearchontheInt

2、eractiveRelationBetweenGovernment,BusinessEnterpriseandResidentsinAttractingBitforInviteInvestTakingYTownXCountryinNorthJiangsuProvinceasanExampleLiuHongshengStudentmajoringinsociologyTutorZhuMingAbstract:Accompanywiththeexecutionofthegovernmentorganreformandthetaxfeereform,eachCityinnorthJiangsupro

3、vinceenforcestheAttractingBitforInviteInvestlarge-scalely.Theimplementofthepolicyiscarryingonofunderthegovernmentsystem,underthecomplicatedsystembackground,governmentbusiness,enterpriseandresidentsthreeformationoftheinteractiverelationperformanceis:Thegovernmentprovidesthesofttermsandserviceforthebu

4、sinessenterprise,moderatingthebusinessenterpriseandtheresidentsantinomy;Thebusinessenterprisepaysrevenuefromtax,providingthepublicfinanceincomeandtherelationnetworkresourcesforthegovernment;Theresidentscannotgetabenefitsfromit,resistsgovernmentandbusinessenterprisepassively,producetheoppositiontende

5、ncywithgovernmentbusinessenterprise.Thiskindofthreeaspectswhoisoutofharmoniesrelateisdisadvantagetothesocialisticconstructionofthevillage,ThereforewehavetomainlyfromthegovernmenttomaketheconductionofAttractingBitforInviteInvesttothenorm,improvethreeaspectsoutofharmonyrelations.Keywords:AttractingBit

6、forInviteInvest;theinteractiverelation;therelationshipamongthreeaspects;thesocialisticnewvillageconstruction引言众所周知,在我国城乡社会的分布与配置中,乡村所拥有的资源份额严重短缺,自我进展的能力也相对缺乏。据此,人们日益相信:乡村建设与进展需要从乡村外部借力、引进资源。“统筹城乡社会经济进展”即为其选择。然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作为“外来力量”的资本应以何种角色与方式发挥作用?它们与乡村社区所自具的“内力”之间应以如何的方式发生互动?目前苏北地区社会经济进展水平不高

7、、工业基础薄弱,苏北地区越来越难以依靠薄弱的工业结构与自身资源取得快速、长远的进展,应此务必改革地区进展机制、借取外部资源。为迅速建立全面的工业及产业结构,苏北地区采取的做法是:从苏南与浙江地区吸引客商或者资金前来投资,并建立一套相应的政策,以保护、促进这种“招商引资”行为的顺利实施。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作为政府行为“招商引资”的实施,是受社会制度影响的。而政府、企业与居民三方之间的互动,是以交换为手段进行的;交换系统中有权力的单位(政府)获得某种程度的报酬后,积极地去建立管理交换关系的规则;参与交换体系但没有获得报酬的行为主体,被剥夺感强烈,同样也会觉得公平交换的规范遭到了破坏,这使得他们按照

8、公平原则努力寻求对违背了公正原则的那些安排进行消极的抵抗;这些受惠程度不一致的组织或者群体在交换体系下逐步表现出整合与对立的倾向。齐美尔认为,在二者的基础上再加入第三者,会完全改变二者关系的性质,带来全新的结构性变化,即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三方关系。三方关系具有超出个体的意义,因而也具有独立的群体结构,同时不管一个三方关系多么紧密,总是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即其中的两者总是把第三者看成是“闯入者”,并造成“二对一”现象。三方关系能够把它的意志加到其成员之上,这要通过其中两个成员之间形成联盟才可达到这个目的。三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达到与谐,关键看三者力量分配的具体情况。因此在苏北地区招商引资过程中,

9、引进企业为“外力”,与作为“内力”的当地政府与居民发生复杂的互动交往。上述“外来力量”与乡村社区所自具的“内力”之间应以如何的方式发生互动这一问题,就具体表现为:引进企业与当地政府、居民如何发生互动?它们形成何种类型的三方关系?一,文献回顾随着招商引资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学者们对招商引资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很多学者从政府的层面对招商引资活动进行解读,探讨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比如,袁寒梅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角色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同时她分析了导致这种角色紊乱的原因:不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所得到的激励不足、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中介组

10、织发育不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行为惯性。段玉强论述了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着低价出让土地的问题,并深入地探讨了其原因与解决途径。石杰总结了目前我国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紧是政府履行职能越位、政府实施过程中违反市场准则、各政府之间恶性竞争、弄虚作假并引来财政负担、权力寻租产生腐败等五方面的问题。仲鹭京认为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政府招商引资只重视外资、外企,而内资企业受到歧视与政府滥用行政资源,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两方面的问题。另有学者从招商引资影响乡镇工作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欧阳静阐述了招商引资工作对基层乡镇政府工作的影响,认为招商引资使得农村工作在乡镇中心工作中淡化、掏空了乡镇的有限财力、

11、招商引资项目基本上无法发挥作用、县委政府下达考核指标扭曲破坏了招商引资的宗旨,并继而对农村工作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还有一些学者从经济学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招商引资。闻超群、熊高强具体分析了苏北地区招商引资的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得投资商采购成本加大;苏北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不够;苏北高素养人才流失严重等四个方面,同时他提出促进苏北招商引资的计策与建议。徐兰英则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招商引资,指出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务必要以科学的进展观为指导,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务必使决策具有前瞻性、民主性、合法性、效益性与规划性。综上所述,目前学者大多从政府的角度考察招商引

12、资,阐述政府自身的弊端使得招商引资产生诸多的问题,同时招商引资的实施对政府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但招商引资不仅仅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政府、企业与居民的三方行为联合体,招商引资中这三方之间必定发生互动并形成复杂的三方关系,然而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具体研究该问题,因此笔者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居民如何发生互动联系,研究这种关系形成后招商引资对构建与谐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并寻求相应的措施,以期达到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二、研究方法本课题要紧以个案研究的方法为主,选取苏北X县Y镇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企业及居民三者形成的互动关系进行

13、研究。运用结构式访谈法调查该镇镇长,从总体熟悉该镇招商引资的实施情况、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同时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该镇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访问,熟悉居民对政府、企业的态度与看法,进一步探索政府与居民、企业与居民的互动关系。(-)变量为了分别考察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居民、企业与居民的互动关系,本课题设计了一份访谈提纲与两套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针对该镇负责招商引资的镇长,要紧包含该镇开展招商引资的具体背景、具体实施情况、政府对企业与居民的协调工作等三方面的内容,共15个变量;一套调查问卷是针对该镇在引进企业工作的职工的,要紧包含个人外出务工经历、在引进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引进企业的归属感、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

14、看法等共17个变量,来考察居民与政府、企业的互动关系;另一套是针对当地普通居民的,要紧包含对招商引资的熟悉状况、对政府与企业获得利益的看法、对政府与企业的认同感等共18个变量,来进一步考察居民与政府、企业的互动关系;同时从村庄的人口结构,土地、公共设施与村庄共同的文化娱乐活动等4个维度来考察该村的整体情况。(二)研究对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笔者选择的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江苏省X县Y镇:在全县范围内该镇的地域、人口、经济规模都属中等水平;该镇的经济生产在2002年前一直以农业为主,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居民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同意了新的事物与观念,思想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该镇属于苏北农村较为典型的乡镇。

15、2002年该镇开展税费改革,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政府、居民的行为都受到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外来企业介入后也与当地政府与居民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三者在互动交往中形成较为复杂的三方关系。而笔者从2003年引进第一家企业开始就对该镇的财政结构与招商引资情况展开观察,其全部发生过程有较为深刻地熟悉,获得资料的真实性较高。()调查对象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此次调查利用熟人关系进入现场,个案访谈的对象为该镇负责具体招商引资事务的镇长,要紧通过他的介绍熟悉该镇招商引资的具体情况与政府与企业、居民的互动关系;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该镇普通居民与在引进企业工作的居民,通过对其的调查进一步熟悉政府、

16、企业与居民互动关系。在问卷调查中,对在引进企业工作的46名居民采取普查;针对普通居民,则要紧采取入户调查法收集资料,笔者选取该镇在招商引资中受影响最突出的两个村庄,根据分段抽样方法,将村庄中每户门牌号进行编号,每隔18户抽取一户,每一村庄抽取26户,对户主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四)资料收集与分析笔者就对该镇政府干部个案访谈获得的资料,熟悉到该镇招商引资的背景与具体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7份,其中针对该镇引进企业中全部46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回收了45份有效问卷;针对52名普通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2份。笔者对所回收的

17、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对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分析Y镇居民对政府招商引资的熟悉程度、满意度与其他看法的基本情况,与分析居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参与程度、满意度等方面的总体分布情况。并结合访谈所得资料,以保证本课题从定量与定性两个维度对招商引资中政府、企业与居民的互动作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三、Y镇招商引资概况(-)政府实施招商引资行为的行政体制背景1 .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实施的制度原因财政体制财政压力引起制度变迁,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国家实际上有两种不一致的计策:“甩包袱”与“向新增财富征税”。.目前苏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缺少乡镇企业,这造成了苏北地区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缺乏活力,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狭窄

18、、总量较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更是大幅度减少;当前乡镇机构臃肿不堪,大大超出了乡财政的承载能力;同时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也由乡镇财政支付,造成了乡镇财政负担繁重,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据Y镇镇长反映,苏北地区平均每个乡镇负债I(X)O万元左右,平均每个村庄负债50万元。在这种财政压力下乡镇政府致力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苏南、浙江等地的私营企业,“向新增财富征税”拓宽财政收入的来源,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 .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根据压力型行政体制压力型行政体制是当今我国基层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目标责任制”。县政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要求各乡镇积极执行招

19、商引资,同时对各乡镇下达招商引资的硬性任务指标,县级政府通过目标责任制,约束、操纵乡镇政府的行为,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各级政府以经济进展为工作中心,在干部考核中经济因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导致了县、乡镇热衷于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经济进展,特别是将“直接提高财政收入”作为考核政绩的要紧指标。(二)X县Y镇招商引资现状从2001起年X县开始税费改革,财政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该县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据Y镇镇长的估计,税费改革后全县财政收入减少20%以上,2000年Y镇财政收入在500万元左右,2002年税费改革后下降到了390万元,税费改革对基层财政的影响巨大。X县委为了减轻税改对财政收入的

20、影响,同时也为了当地经济的长远进展,顺应整个苏北地区招商引资的大趋势,于2002年底开始提出“乡乡点火”的招商引资政策,给予各个乡镇一定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自主权,要紧表现在税率、土地收费与占地补偿等方面,同时对各个乡每年实行最低招商引资的硬性指标,比如2004年要求各乡工业生产投入要达到IOOO万元以上。到2003年,全县共招商引资64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实现总产值10亿多元。Y镇截至2005年共引进3家企业,分别是纺织、造纸、钢铁铸造企业,累积资本金为470万元,资产总计1836万元;实现当年产出4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6个;职工年工资支出额为41万元。从全县来看,

21、引进的企业共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年工资总额为9600万元;全部工商企业资本金达3.5亿元,资产总额为11.6亿元。(H)行政体制下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特征尽管招商引资给地区经济的跨更加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但政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并影响到社会的良性运行。1 .政府只顾眼前的与本地的利益,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从苏南、浙江等地区引进的企业污染重、消耗高、效益低。尽管这些企业能在短期内迅速地提高当地经济总产值、推动经济进展,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产品层次低、污染大,它的进一步进展也必定会遭到困难与制约。另外招商引资过程中,多

22、为短暂的眼前利益所驱动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明显。比如,国家己经做出关于限制钢铁行业资本投资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但Y镇却不顾整体经济环境,热衷于建设这种高投资、高产值的钢铁。政府的这种盲目行为给整体经济进展造成了不良影响。2 .政府间恶性竞争,招商引资过程中给予投资者优惠条件的界定紊乱由于企业与政府双方在供需关系上的不平衡,导致双方处于不平等的交往地位,企业在两者互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县政府为了增强竞争力,往往将优惠条件扩大甚至扭曲。比如,县政府规定:“除了县委给与同意,其他部门不得到单位(指引进企业)自行执行稽查与监督任务。”政府的这种地方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规范;Y镇

23、部分厂房建设用地根本没有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是由乡镇政府无偿给与厂商使用,这损害了居民的利益。3 .县政府对各乡招商引资与财政收入的工作硬性任务指标的“泡沫化”在招商引资的运作过程中,有些乡镇完不成上级的任务,只好找变通的方法。现在苏北地区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买税”:动员不在管辖范围内的外省市的厂商,把本该在外县、市、省的税引到本地交纳,然后按一定比例返还一部分税款给该企业。比如某建筑队在苏南地区,承包工程完工之后,将税单拿到苏北的乡里去开,他们按国家规定的税率从乡财政里划拨。这样增加了乡财政支出,完成了上级规定的资金投入,从表面上提高了经济增长幅度,实现了社会总产值的提升。由上可见,现行的

24、行政体制在政府层面上对招商引资产生直接影响,那么它又是如何在招商引资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对政府、企业与居民的互动产生影响?招商引资的实施是否推动了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展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如何改善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以推动乡镇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将在后文一一探讨。四、政府、企业与居民互动形成的三方关系(-)政府与企业的互动通过相互交换有价值的资源,镇政府与引进企业形成了权力与金钱联盟的利益共同体,两者在交换中利益逐步整合,并通过政府权力使得这一交换过程制度化,最终获得一套相对稳固与普遍的规范,来调整政府与引进企业间各类间接与复

25、杂行为的关系模型。1 .财政体制下两者形成利益共同体(1)政府以优惠条件吸引客商或者外地资本前来投资。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与有兴趣前来投资的企业或者客商洽谈时,所掌握的交换资源就是在县政府同意范围内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其底线是不能违反有关的法律与政策,不能为吸引企业投资而免收企业的税收。通常各乡镇制定与给予客商的优惠条件是土地租金的优惠、提供有关基础服务设施、为企业招募工人等。苏北各级政府为争夺这些企业投资而展开竞争,政府的竞争筹码,或者者说决定竞争力大小的因素就是能够给予企业的优惠条件。政府根据不一致的企业而给予程度不一致的优惠条件,其标准就是企业每年所能提供的纳税额:年预期纳税额越多的企

26、业越能得到更大的优惠。比如在Y镇,政府与两家企业洽谈,一家是预期年纳税500万元的钢铁厂,另外一家是预期年纳税100万元的食品厂,镇政府给予两家企业土地租金方面优惠条件的差异是:钢铁厂5年缴纳租金50万,而食品厂则要缴纳1()()万元。另外,Y镇政府还给予投资商信贷资金、厂房、道路设施等优惠,通常镇政府会将政府或者村集体所有的办公场地无偿给予客商用作厂房,同时还为企业无偿修建道路,但是道路建设仅仅局限在引进企业邻近,只有居住在企业邻近的少部分居民能够享受到这些设施。(2)引进企业为政府提供的要紧报酬是其所交纳的税收。招商引资政策的执行使得乡镇工商税类收入大幅度提高,并继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以预算内

27、收入为要紧构成部分的乡镇财政收入。以Y镇为例,2(X)2年Y镇开展招商引资后,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1Y镇20022004年的财政收入(单位:元)年份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总计20023885800114261750284172003455683287650054333322004700000041997004199从上表1中能够看出,20022004年Y镇财政收入逐步增长,但2003-2004年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比2002-2003年的增长幅度大出许多;从构成部分来看,取消乡镇统筹的结果是乡镇政府征收获取的预算外收入下降减少;而同期镇政府的预算内收入逐步上升,到2004年达到

28、700万元。三年中预算外收入部分大幅度下降,很明显这是由于税费改革后国家规范了乡镇政府的收费行为。为加快经济进展,Y镇响应全县“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汲取厂商前来投资。截至2003年有两家企业投入生产,到2004年又有两家新的企业开始运行。企业上缴税收大幅度增长,直接导致Y镇预算内收入部分同步增长。而以表2中Y镇预算内收入的构成来看,能够发现招商引资在其中起的作用:2002年Y镇预算内财政收入为388.6万元,其中农业税类占52.5%,而工商税类占47.5%。这一时期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还是以农业税为主,工商税类在总财政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较少。2003年Y镇的预算内收入达到455.7万元,相比20

29、02年增长17.3%;其中农业税类收入比2002年增加7.8%,在财政收入总体中占的比例下降到48.3%;而工商税类收入相比2002年增加27.8%,在财政收入总体中占的比例增加到51.7%。在Y镇2(X)2年开展实施税费改革后,Y镇2003年农业税类基本保持稳固,并比2002年略有增加;但如今Y镇工商税类收入有较大的提高,己超过农业税类的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突破50%,这说明Y镇招商引资初见成效。2004年Y镇的预算内收入迅速增加到700万元,比2(X)2年增长80.1%;其中农业税类收入比2002年减少23.1%,在财政收入总体中占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2.4%;而工商税类收入相

30、比2002年增加194.2%,在财政收入总体中占的比例增加到77.6%。随着税费改革、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Y镇农业税类收入进一步减少,而工商税类收入则大幅大提高,Y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已由原先要紧依靠农业税,转变到以企业缴纳的税收为主。表2丫镇预算内财政收入结构(单位:元)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合计县级乡镇级合计县级乡镇级合计县级乡镇级1、工商各税1845420927005918415235755012493731108177543000()287250025575()0增值税113153484865028288413881441041108347036343(X)(X)2572500

31、857500营业税28502302850233552()00355200I33(X)(X)01330()00企业所得税570382851928519239686143812958742(XXXX)12(XXX)80000个人所得税99672498364983610742264453429693(XXXX)18000()12(XXX)资源税168701687000500005(XX)城建税46169046169944480944482()(X)0020(X)0房产税152150152153861203861230000030000印花税571805718158500158505(XX)05(XX

32、)土地使用税563005630843008430000车船使用税979880979883532003532030()00030000专项收入997460997467443807443680(X)00800()02、农业税类204()404020404042199167021199167I57(X)(X)01570()00农业税203960402039604219086702190867156500001565000契税8(X)0800830()083005(XX)05(XX)3、其它收入0001060106000总计388582492700529588194556823124937333074

33、5070()00(X)28725004127500由上可知,在税费改革后,企业纳税额关于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极端重要性:税费改革规范了政府的收费行为,这导致了预算外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获得企业缴纳的工商税,提高了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最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引进企业获得生产经营的优惠条件,向政府缴纳税收,而政府获得财政收入。两者在交换过程中利益一致,形成初步层次上的利益共同体。(3)政府经常为引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帮助。比如,Y镇造纸厂的厂长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财政状况十分混乱,Y镇的镇长经常帮助该厂长出谋划策,对企业管理提出一些建议。Y镇钢铁铸造厂的

34、负责人在2004与2005两年内,利用非法手段偷税漏税约300万元,后被工商局查处,Y镇政府的要紧领导一方面劝服他补齐税款,一方面利用关系帮助他免于法律惩处,并说服钢铁铸造厂的老板辞退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此外政府还经常利用与上级政府的关系,帮助这些引进企业上下疏通。比如在办理有关注册登记手续方面,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先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外来投资者排忧解难。保护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4)客商为政府提供其拥有的商业网络与资金关系网,帮助政府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着一个重要的原则一一以商引商。以商引商就是政府鼓励与动员

35、现有的客商,利用客商自己的关系网,帮助政府吸引与其有个人交往或者业务往来的客商前来投资。客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掌握的关系网是政府希望得到的资源,政府利用客商的关系能够有效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同时也可处理好与新引进企业的关系。通过这种介绍,能够有效地扩大政府与企业的交往范围与交换网络。比如,Y镇政府2002年引进钢铁厂,后经钢铁厂老板的介绍,政府与该老板的朋友洽谈并最终成功使其投资兴办了化工厂。镇政府一位领导表示,他们很重视与引进企业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通过已有客商的介绍能够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走捷径,提高成功率;同时这些客商的资本规模较大,引进后各方面的效益显著。2 .行政体制下两者

36、存在利益分歧压力型行政体制下基层政府工作受上级政府的监督与考核,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同时处于自身工作表现的考虑,会产生“政绩”动机,而“政绩”动机下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分歧。“政绩”在形态上有隐性与显性之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的目标选择,受制于其“政绩”动机:由于政府任期有限,希望在任期内做出突出的“显性”政绩,因此短期行为动机强烈,对“短平快”项目更感兴趣,因此在招商引资中,政府对招商引资的项目不负资产责任,因此更加热衷于引资而不注重效益;但政府不重视“隐性政绩”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决策、人才开发、营造氛围等的建设,而这恰恰是企业所注重的投资“软环境”,在这点上政府与企

37、业也无法达成一致。比如,镇造纸厂投入生产后发现其依靠原有的打浆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但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需要赶快在当地招聘一名工程师,由于当地没有这种人才,造纸厂不得不从苏南重金聘请了一名工程师,但最终仍然由于未能及时履行合同而遭到重大经济缺失。这个事实反映了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上的落后,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与企业在进展取向上存在分歧,并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3 .财政体制下乡镇政府与县级政府共享利益,并使用权力使得招商引资规范化、制度化政府经济活动的一个明显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激励: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限制了乡镇政府获得财政的一个渠道,但不是所有渠道,乡镇政府预

38、算外收入渠道受到严格的操纵监督,但乡镇政府能够在上级政府制定的政策之下寻求、扩大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渠道。.县政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操纵乡镇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并通过财政体制约束乡镇政府获得的收入在它与国家之间进行分配。这样乡镇政府既完成了任务指标,增加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这种潜在的制度机理很容易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现行财政体制是自1994年建立起来的分税制,分税制的重要特点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地方与中央之间进行再分配,以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乡镇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工商税需要上缴国库,在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进行初步的分配,其中需要上缴

39、增值税的75%、企业所得税的50%与个人所得税的50%。1间丫镇的财政收入分配结构能够反映这种分配关系:从下表3能够发现,20022004三年中,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增长了80.1%,平均每年增长26.7%;同期乡镇上缴县财政的金额增长了209.8%,平均每年增长69.9%;而乡镇上缴县财政占乡镇实际总收入的比例也由23.9%上升至U41.0%,通过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县级政府从乡镇政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乡镇通过上缴县财政从而增加了县财政收入;同时上级政府在通过这种财政初步分配获得财政收入后,还给予乡镇一定的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从而平衡乡镇财政。表3丫镇财政收入的分配结构

40、(单位:元)2002年2003年2004年1乡镇财政收入基数3886000455700070000001.1乡镇净收入295900033070004128000L2初步上缴县财政927000125000028720001.3上缴县财政占总体比例23.9%27.4%41.0%2税收返还2490003960004249003体制补助424450035650002560700实际收入745250072680007113600乡镇政府获得财政收入,通过政府间分配上缴县财政很大一部分。招商引资执行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乡镇政府获得工商税,大幅度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县财政收入,乡镇政府与县政府在招

41、商引资中利益一致,即都希望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从而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收入。而县级政府从招商引资中获得利益后,为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给予乡镇政府制定优惠条件的自主权,同意乡镇政府在合理范围内为客商提供更大的优惠条件;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乡镇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与引进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开展,从而保证招商引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通过上述三方面的论述,能够发现政府与企业的互动过程实质上是双方交换的过程:政府按照企业的预期纳税额,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其来投资,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供有关的服务;相应地作为交换酬赏,企业为政府提供自己掌握的关系网络资源,并缴纳税收,从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政府与

42、企业互相交换关于另一方有价值的资源,逐步整合形成了两者的互动关系网络,政府利用权力建立管理这种交换关系的规则,并通过企业的关系网络扩大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二)政府与居民的互动1 .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政府无法为居民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两者形成对立的互动关系目前,乡镇政府在农村起着管理者与服务者的作用,并在与居民的交往中起着主导作用。居民一方面缴纳税收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另外一方面要求乡镇政府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要紧是在财政基础上的互动。但在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要紧工作中心由原先向居民收取税费转变为招商引资工作,加上现行乡镇的财政体制,决定了乡镇没

43、有足够的财力为本镇居民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基本的道路、水电、灌溉等设施建设没有改善甚至更差。招商引资实行后,当地居民没有得到明显利益,反而由于企业的环境污染,使得他们的利益受损。乡镇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要紧是由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造成的:一方面,通过初步分配,乡镇政府向县政府上缴了一部分财政收入,从而减少了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从上表3能够发现,在Y镇2002到2004三年中,乡镇财政收入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上缴县财政增长的幅度:三年中,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共增长了80.1%,平均每年增长26.7%;而同期乡镇上缴县财政的金额共增长了209.8%,平均每年增长幅度达到69

44、.9%。而从总体来看,在20022004三年中,Y镇的实际收入是在逐步下降的,平均每年下降4.45%。可见这种分配体制使得乡镇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甚至实际上减少了乡镇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乡镇财政支出中上解县财政所占的比例过高,进一步制约了乡镇财力:从表4预算内支出情况能够看出,2002到2()04年乡镇总支出增加了7.05%,但其构成部分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乡镇实际支出从2002到2003年大幅度下降,其下降幅度达到64.4%;2003到2004年间支出进一步减少;但相应地乡镇上解县财政的部分迅速增加,从2002年的29.58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527.34万元,增长了近17倍。乡镇财政收入在通

45、过初步的分配之后,又进一步在地方与中央之间做了调整分配,预算内收入的大部分被上级政府拿走,乡镇可支配收入锐减,事实上际支出也相应减少。表4Y镇20022004年度预算内支出表(单位:元)2002年度2003年度2004年度乡镇实际支出690848924603012438500上解县财政29580047759005273400乡镇总支出720428972362017711900而从Y镇2005年部分月份的支出情况能够发现同样的问题,下表5反映出,截至2005年7月份,Y镇财政所管理的财政收入仅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费支出与日常办公活动经费就达到110.37万元,占实际财政总支出的55.92%,这

46、具有非常明显的“吃饭财政”的特点;而政府对农业支出(行业管理、自然灾害救助)仅有12.81万元,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关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表52005年17月份丫镇的具体财政支出表(单位:万元)支出事项金额农业支出(行业管理、自然灾害救助)1187文体广播事业费(文化、广播电视、计划生育事业费)2.16医疗卫生支出(农民医疗、行政事业单位医疗)2.88其它部门事业费5.16抚恤与社会福利救济49.92行政管理费(政府机关经费)110.37公检法司支出0.73其它支出(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住房改革支出)13.35总计197.38可见,目前乡镇财政收入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上解县财政部分占很大比例,乡镇可

47、支配收入没有增加。其中由于税费改革的实行,政府征收的农业税大幅度减少,财政收入的增加要紧依靠招商引资后企业纳税,因此政府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招商引资中去。相应地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很少,政府没有起到为本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作用,居民没有从招商引资中获利,居民与政府利益产生分歧,两者在互动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并继而形成对立的关系,最终不利于建立与谐社会。2 .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与居民对立关系的具体表现(1)居民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评价较低,同时他们对未来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程度也较低。有50.0%的居民认为Y镇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效果“较差”或者“很差”,分别有34.6%15.4%的居民认为效果“通常”与“较好”;调查还显示,仅有11.5%的居民表示以后会“十分支持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有42.3%的居民表示以后对其“保持中立”,而有46.2%的人表示“不可能支持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2)居民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与政策熟悉不够。对该镇居民的调查显示,有92.3%的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