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487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法培训考核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姓名成绩环保培训考核试题单项选择题(ABCD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50题)1 .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B.防治污染C.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防治污染公害2 .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A,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B.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C.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D.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 .新环保法适用范围,

2、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A,领域B.领土C.领海D.领空4 .新环保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A.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B.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C.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D,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5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A.防治结合B.治理为辅C.综合防治D,综合治理6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A,责任B.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

3、D.刑事责任7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A.保护环境科学化建设B,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C.环境保护科学化建设D.保护环境信息化建设8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A,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B.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C.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D.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9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A,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B.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环境保护知识D.环境保护和生态

4、文明10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A,统一监督管理B.监督管理C.统一管理D.管理11 .新环保法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给予奖励。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2.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A,环境日B.中国环境日C.环境宣传口D.保护环境日13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A.污染防治B.生态保护C.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D,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14.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组织

5、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A.省、市、县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省、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1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A.高于B.低于C,严于D.宽于1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己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高于B.低于C,严于D.宽于17.监测机构应当使用(),

6、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A,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B.符合标准的监测设备C.先进的监测设备D.规定的监测设备18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监测预警机制。A,环境资源承载能力B.环境容量承载能力C.环境资源承受能力D.环境总量承受能力19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不得开工建设。A,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B.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D.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

7、设项目20.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A,统一的防治措施B.统一措施C.统一治理D.统一防治21.国家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A.金融、信贷、税收、财政B.法律、行政、经济、技术C.管理、调控、市场、技术D,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2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A.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B,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C

8、.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D.污染物排放符合要求23.(),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B,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C.排污单位D.排污企业2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A,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B.负有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职责C.具有监督管理职责D.具有行政执法职责25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

9、的设施、设备。A.法律法规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B.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排放污染物C.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D,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2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A.应当公示B.应当向媒体公开C.应当向公众公开D,应当向社会公开2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A,环境状况B.污染状况C

10、.环境质量状况D.生态环境质量28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A,按期达标B.努力达标C.改善环境质量D.减轻污染程度29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A.加强保护,防止破坏B.采取保护,不得损害C,予以保护,严禁破坏D.适当保护,避免损

11、害30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方案并予以实施。A,恢复治理B5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C.治理与保护D.生态保护31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A.协调B.仲裁C,协商D.调解32 .国家加强对()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A.水体、空气、土地B,大气、水、土壤C.领土、领空、领海D.耕地、林地、草原33 .()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A.省级、市级B.市级、县级Ct县级、乡级D.乡级、镇级34 .国务院和()应当加强对

12、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A.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沿海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沿海省级人民政府D,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5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A.经济社会B.实际情况C.发展水平D,自然环境36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的产品、设备和设施。A,保护环境B.低碳排放C.节能减排D.节约资源37 .()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

13、置、回收利用。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地方人民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D.城市人民政府38 .公民应当遵守(),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A.公民行为准则B.社会道德规范C,环境保护法律法规D.环境卫生标准39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A.评价B.预警C,风险评估D.风险控制40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

14、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1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A.停止运行B.停止使用C.拆除与闲置D,擅自拆除或者闲置42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

15、染和危害。A.经营B.生产C.建设D,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43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A.排污费可以B.排污费专项C,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D.排污费全部44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A.暂缓审批其排放污染物的B.暂缓审批其排放重点污染物的C,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D.停止审批其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5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16、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oA,排放污染物B.生产经营C.超标排放污染物D.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46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A.生产、销售B,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C.生产、销售、使用D.生产、转移、使用47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A,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B.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48 .()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A.生产、销售、使用B.生产、运输、销售、使用C.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处置D,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49.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A.生产和经营B.建设和管理C.选址和建设D,选址、建设和管理50.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A.生活污水处理B,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C.废弃物处理D.污水和垃圾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