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38930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禾岭路、禾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7)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18)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201219)水泥内衬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管件CJ/T161-200220)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2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2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23)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006)2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5)室外排水

2、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2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31)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32)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CJ/T165-2002)33)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34)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

3、01)35)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I64:2004)36)埋地聚乙烯(PE)结构壁管系统(GB/T19472.2-2004)3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332-2012)三、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意见的执行情况(给排水部分)1 .明确给水接驳点水压,同时核实是否满足要求。回复:按意见修改,在给水说明中增加接驳点水压说明。本工程给水主要来自永和大道DN800给水管,目前天丰二路与永和大道交界处,地面高程49.20m,给水自由水头26.00m,总水头75.20m:本工程水乐最不利点位于禾岭路与禾丰二路交界处,地面高程66.0

4、0%距永和大道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长岭居禾岭路、天丰二路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位于长岭居规划片区内。禾岭路为南北走向,南起现状九岭路,北至禾丰二路,路线全长1030.OOOmo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规划红线宽度15m,双向2车道。禾丰二路为东西走向,起点是禾丰二路与禾岭路交叉口,终点接现状永和大道,路线全长560.084m,其中禾岭路与禾丰二路交叉口划入禾岭路设计范围。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h,规划红线宽度15m,双向2车道。禾岭路、禾丰二路位于长岭居规划范围东侧。根据规划设计耍点,禾岭路、禾丰二路道路功能定位为城市支路,规划红线控制宽度15m,双向2车道。

5、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电力电缆沟工程、绿化工程。本册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图纸。二、主要的设计依据1)广州市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2004-2020)2)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07.113)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4)广州萝岗长岭居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04)5)广州市萝岗区供水系统规划整合(2005-20206)广州市萝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20207)广州市水务局关于中心六区污水管道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神水规划201371号)8)广州市中心区域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编制技术报告(广东省气象中心-2

6、011年4月)9)关于加强我市市政和房建排水设计工作的通知G事水排水2077号)10)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1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2007)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4)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4)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交通的影响的原则。(5)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6)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经济高速发展对供水急剧变化的因素,使供水系统的规模及设备、材料、技术等具备一定的超前性。2、给水现状本工程禾岭路

7、、禾丰二路均屈新建道路,道路两侧用地现状基本为散落村庄、农田和林地,设计线位上除交叉路口外,其余位置没有给水管。与本工程相交的九岭路上现状有DWOO给水管,禾丰路上现状有DN300给水管,新丰路上现状有DN300给水管,永和大道上现状有D、800给水管。本工程范围属黄埔区永和供水范围,供水来自新和水厂,水源引自东江北干道。3、给水规划根据广州萝岗长岭居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04),本工程详细的管线规划如下:禾丰二路规划给水管管径DN300r接通现状新丰路DN300给水管以及永和大道现状DN800给水管:禾岭路无详细的给水管规划。4、管道设计1)用水量预测(1)根不同性质用地指标法本工程不同

8、性质用地指标法进行给水量预测。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本道路两边主要规划有二类居住用地(R2)、体育用地(A4)、教育科研用地(A3)、交通场地用地(S4)、绿地(Gl)等,详见下图:工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依据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和面积,采用相应的用水指标预测,预测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836md,2)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按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结合广州萝岗区发展定位及相似区域用水情况,确定工程片区日变化系数及时变化系数。为减少水质二次污染,供水系统严禁建设天面水池及水箱,因此规划时变化系数

9、取偏大值。近期取日变化系数1.25,时变化系数L5;远期及远景取日变化系数L20,时变化系数1.3。约52Onb水力坡降取0.001,经校核,最不利点水压=75.20-66.00-520x0.001=8.68m,目前最不利点周边地块尚未开发,近期主要为传输流量,近期可满足水量传输要求:按规划,最不利点周边远期为二类居住用地,由于市政水压达不到建筑供水要求,建议日后地块开发时增设加压设备。2 .补充说明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与规划方案不一致的原因。结合现状该地块开发和建设情况,核实收水面积,污水管尽量不采用倒虹顶管设计方案。回复:按最新道路条件与规划,修改完善工程方案,修改后方案与规划一致;根据收集

10、到的周边资料调整收水面积,详见汇水面积图;结合现状管线资料,永和大道污水管埋深较大,禾丰二路污水可以顺接到现状污水管,取消倒虹设置,同时,考虑通车需求,现状箱涵需拆除重建,故本处污水管考虑与箱涵同步开挖施工即可。3 .禾丰二路与新丰路交界处管网设计需整体考虑。回兜:根据现状与规划资料,结合道路条件,对此路口管网进行整体考虑,处理好现状与规划关系,详见给水平面图,排水平面图。四、工程设计(1)供水管网设计必须确保供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满足生活及消防用水对水量和水压的要求。(2)在保证用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3)根据广州市排水总体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雨、污

11、分流制。(4)本图尺寸单位:除已注明外,管径、井径以毫米计,其余均以米计。坐标采用广州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广州城建高程系。(5)本设计中的给水管道及构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6)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城-A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五、给水工程1、设计原则(1)结合规划发展目标,远近期结合,使供水事业能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2)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及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供水规模,以达到既节约投资又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3)在科学合理布局供水规模与管网位置基础上,优化管网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供水成本。C系数。(5)局部损失估计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20%计算。

12、5、给水设计要点1、给水管道中心线和阀门井、室外消火栓平面定位,除有定位坐标者外,管道中心线根据与道路中心线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具体详见管位布置标准横断面图和给水平面图;阀门井、室外消火栓根据道路里程桩号确定。2、管线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设计地面高程系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设计,施工时以道路设计标高为准,本设计只作参考。3、图中所注管线高程,指管道中心标高;所注管长为节点之间的管道长度。4、所有管线应严格按设计管位及高程敷设,平面误差应小于20mm,高程小于10mm。设计管线与现状管渠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核准现状管渠位置、标高、截面,若与本设计标注不一致,请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5、管线

13、设计范围原则上与道路一致,设计时管线均超出道路设计范围一部分,以利于衔接下段路面施工。所有给水管预留口用盲板封死。预留口非设置在阀门井处时,必须加设标志桩。6、所有给水管道及阀门井均按有地下水的情况施工。7、给水管材、管件、接口给水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PNLOMPa),执行输水用球墨铸铁管、管件、附件和接口(IS02531:2009)标准,K9级,T型滑入式橡胶圈接口(橡胶圈执行GB/T13295-2008标准)。承插连接的管道,接口中的承口方向应为逆水方向。用户支管、消火栓支管、路口横过路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接口。钢管材质为Q235-B级钢板,直缝焊接管材。标准管件采用铸铁管件,非标准管件采

14、用钢制管件。球墨铸铁管与钢管连接采用法兰连接。管道与阀门连接采用法兰连接。8、阀门DN300(含DN300)以下的管道控制阀门采用弹性座封闸阀,DN300以上的控制阀门采用软密封偏心式方头法兰蝶阀。给水管网上的检修阀门,按照不超过5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进行布置。9、阀门井、井盖及盖座阀门并采用立式海门井,参见图集07MS101-2o井盖、井座均采用新型球墨铸铁材质,所有阀门井收口的井口尺寸必须与采购的井盖相匹配,并应按照相关供水部门的要求施工。阀门井井3)给水管道设计按规划,本工程周边用地规划主要为居住用地,考虑远期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的需求,建议本工程道路均敷设给水管。本工程道路标准断面宽

15、度为15m,按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要求,宽度大于等于40m道路给水系统采用双侧布置,小于40m道路给水系统采用单侧布置。故木工程给水管采用单侧布置,给水主管管径DN300,接永和大道现状DN800给水管与九岭路现状DN300给水管。本工程给水主要来自永和大道DN800给水管,目前禾丰二路与永和大道交界处,地面高程49.20m,给水自由水头26.00m,总水头75.20m;本工程水压最不利点位于禾岭路与禾丰二路交界处,地面高程66.00m,距永和大道约520m,水力坡降取0.001,经校核,最不利点水压=75.20-66.00-520x0.001=8.68m,目前最不利点周边地块尚

16、未开发,近期主要为传输流量,近期可满足水量传输要求:按规划,最不利点周边远期为二类居住用地,由于市政水压达不到建筑供水要求,建议日后地块开发时增设加压设备。根据规范规定,室外消火栓的间距按照间隔不大于120m进行布置,距离路边不超过2m,十字路口50m范围内设置市政消火栓。本工程规道路宽度15m,消火栓采用单侧梅花型布置以满足城市消防需要。同时为满足道路两侧地块的用水,在给水管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用户支管,支管管径为DN200。给水管网布置详见给水总平面图。在与市政给水管道接驳处,预留10米管线氏度,施工时应委托区供水管理中心接驳、冲洗、消毒(费用应包括在工程预算中),施工单位不得自行连接。阀门井

17、、井盖及盖座应按照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选型与施工。4)沿程损失计算公式管道计算公式按海曾一威廉公式计算,C值按球墨铸铁管计算取100_10.67*52/fl.1.852.187式中:L管段长度,m;D一管径,m:q流量,m7s:除特殊标注外,般供水管管顶覆土1.21.4米,供水支管管顶覆土LO米。供水管遇非压力管时,从管顶上弯过,并保持漫上不小于08米:供水管遇箱涵时从箱底或顶穿过,并需外包200mm厚的混凝土;供水管与电缆线交叉时,应从电缆沟底部穿过,其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8、的规定。供水干管与过路管涵交叉处施工时应注意协调。16、管道开挖、基础给水管道一般采用大开挖埋设,沟槽开挖后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防止管槽扰动。基底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IOOKPa0管道基础:DN250m采用20cm厚中粗砂垫层基础。17、管道回填从管道基础底到路基回填石屑,密实度应达到95%以上,管沟槽底不得超挖。遇到松软地基应进行处理,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做好施工排水,保证干槽施工。18、钢管防腐钢管及钢管件防腐:内外壁除锈后,内壁水泥砂浆衬里(配合比:水泥:砂:水=1:1:0.4),其制作质量参照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厚度不小于3m管外壁喷砂除锈应达到

19、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T997)标准中的工业级喷砂除锈(Sa2.5)的质量耍求,外壁先涂环氧富锌防锈底漆,再作面漆环氧沥青包玻璃丝布(四油一布加强级)处理,总厚度不小于04mm。外露钢管采用防锈油漆再涂天蓝色防紫外线油漆GZ-2高分子防腐涂料二层。焊接钢管下管时采用软带吊装,以免破坏防腐层。施工现场的焊缝接口处外防腐采用聚乙烯防腐胶带,采用加强级防腐,总厚度不低于1.40mm,做法为底漆一道,内胶带一道,外胶带一道,胶带与外防腐层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50mm。电火花检测电压为5000V。按照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2007)有关规定执行。19、

20、球墨铸铁管防腐球墨铸铁管内衬水泥砂浆执行压力管线和无压力管线用球甥铸铁管及管件一一水泥砂浆内衬(IS(Ml79:2005)标准。外喷锌执行球墨铸铁管外部镀锌第1部分:终饰层用金属锌(IS08179-1:2004)标准并涂沥青。20、钢管焊接要求1)焊接时应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小钢结构中产生的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角焊缝的盖字样需按照区建环局的要求采用球墨铸铁及带有“开发区供水管理中心”字样标识,具体请与供水中心联系。同门井内井应安装防护网,承重能力学IoOkg。防护网由护网与8颗膨胀螺栓组成,井网材料采用直径8三股聚酰胺复丝绳索,悬挂于膨胀螺栓上固定。井网直径为600mm。膨胀螺栓采用不锈钢

21、材料。蝶阀井内按要求加装限位式法兰伸缩节。设在人行道和非铺砌路面上的阀门井采用轻型井盅和盖座,设在机动车道上的阀门井采用重型井盖及盖座,同时位于人行道的阀门井还需要采用装饰井盖。10、阀门井的标识铭牌同门井施工完成后,需对阀门井进行编号,在井壁设置标识铭牌。标识铭牌版面尺寸不少于15cmX10cm,其内容包括井盖设施权属部门名称、24小时报修电话:标识铭牌应牢固安装在井壁处显著位置;标识铭牌应采用防腐蚀和具有反光性能的材质,以保持耐久和版面信息清晰。具体详穗开土201133号。11、用户支管用户支管阀门井除有坐标标注外,一般均布置在道路边线外2.O米处,施工时如有现状管应与现状用户支管接顺。除

22、特殊注明外,用户支管管径均为DN200o所有阀门井井顶标高必须与最终完成地面标高平齐。12、消火栓消火栓采用SSF150/65T.0型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施工参照国标13S201-19;消火栓安装在距离路缘石0.5米位置,间距不超过120米,并与路灯杆安装位置保持一致。13、排气阀及排泥阀管网中高点设排气阀,排气网采用复合式排气阀,并设排气阀阀门井,安装详见图集07MS101-2-52;管网低点设排泥阀,排泥管管材选用焊接钢管,排泥湿井的排水管起点埋深LOn以隔的坡度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排水管采用IN300HDPE中空壁缠绕管(环刚度不小于8KNm弯曲受拉极限强度不小于80MPa),安装详见图集

23、07MS101-2-5814、管道在转弯、三通、异径、堵头及海门井等位置处应设置碎支墩,弯头必须参照给排水标准图集的要求制作,支墩大样参见给排水图集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土的内摩擦角为20度。非直线管段利用管道承插接头借转角度沿弯路安装,且各种管径的借转角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15、管道敷设6、所有雨污水管渠及检查井均按有地下水的情况施工。7、管槽开挖排水管渠一般采用开槽施工,沟槽开挖时,耍有可靠的支护措施和安全预警措施。管道开挖时,道路挖方段道路专业先行开挖至设计路基后再行开挖管沟;道路填方段在路基回填土回埴至管顶以上不小于07米(钢筋混凝土管)或LO米(塑料管)后再进行开挖管沟。

24、管道施工前要求道路回填土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稳定后,方可开挖管沟进行排水施工。如果采用机械开挖管道沟槽时,应保招02m厚的不开挖.上层,该土层用人工清梧,不得超挖,若超挖,应做地基处理,一般可回填级配碎石。8、地基基础本工程排水管道位于道路路基范围内,管道地基详见道路专业图纸或管道地基处理大样图。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必须不小于IOOKPa,施工单位对于敷设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道,要特别注意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的地基处理,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施工中如发现不良地基或设计推荐的地基处理方式不适用,应立即通知设计方,并会同甲方、设计人员及监理人员到现场视实际情况协商解决。9、回填塑料管道从管基础底至管顶

25、以上IOOcm回填石屑,其他管道从管基础底至管顶以上70cm回填石屑,回填石屑要用水冲实,管坑两侧密实度应不少于95%,其余密实度要求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要求回填。其中HDPE缠绕管的回填还应执行相应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10、检查井井盖、盖座位于车行道上的井盖采用D400级井盖;位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上的井盖采用C250级井盖。车行道及人行道上的检查井、沉泥井井口高程以地面高程为准平接,绿化带上的检查井井口高程略高于绿地高程20mn30m.同时位于

26、绿化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应选用填充式装饰井盖,井盖顶面凹陷部分应填充与周边环境一致的材料。检查井、沉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材质。检查井井盖做法严格按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I440100/T160-2013)执行。IK检查井的标识铭牌、防护网检查并施工完成后,需对检查井进行编号,在井壁设置标识铭牌。标识铭牌版面尺寸不少于焊脚尺寸hf(mm)不得大于1.5t,t为较厚焊件厚度,也不宜小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2)未注明的焊缝一律为满焊。hf=6mmo3)焊缝质量等级:两相邻件的对接焊缝位置错开距离应不小于20Omm,焊健质量达到的GB50205-2001按二级焊缝质量等级要求执行

27、。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进行。21、给排水管道竖向交叉处理依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施工时注意市政管线的交叉情况,确定管线的合理施工顺序。管道沟槽的回填材料及回填应达到的密实度况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道路专业的耍求。22、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毕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验收。给水管道在覆土前须按有关规范进行水压试验,管道设计工作压力为0.6VPa,试验压力为1.IMP

28、a0管道在交工前应通水冲洗,并进行消毒处理。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水质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23、其它未叙及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六、排水工程一般说明1、排水管渠中心线和检查井的平面定位,除有定位坐标者外,管渠中心线原则上根据与道路中心线或路侧石的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具体详见管位布置标准横断面图和排水平面图;检查井根据道路里程桩号确定。2、检查井、沉泥井井面标高系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设计,施工时以道路设计标高为准,本设计只作参考。3、图中所注管线高程,指设计管渠内底标高;所注管长为两检查井中心之间的管道长度。4、所有管线应严格按设计管位及高程敷设,平面误差应小于15mm,高程小于

29、IOmnlo设计管线与现状管渠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核准现状管渠位置、标高、截面,若与本设计标注不一致,请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确定设计管线能顺利接入后方可施工,管位、标高应以实际情况为准。5、管线设计范围原则上与道路一致,所有道路施工止点处都必须设计检查井,具体位置根据施工现场定,避免下游的管道驳接时破坏路面。的服务面积,同时纳污面积除依据明确地形外,部分地区考虑与邻边系统合理分推,使管网计算全面合理,管网规划经济可行。(5)尽量避免或减少管网穿越不易通过的地带和构筑物,如河道、铁路、人防工事等,当必须穿越时采用必要处理措施,如倒虹吸。(6)合理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一方面保证纳污面积内各点的水

30、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道的埋深,必要时候采用局部提升的办法。(7)保护环境,避免二次污染。2、排水体制的选择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混合制的区域。排水体制的选定必须与排水系统终端的雨水和污水处理方式和环境质量要求相结合,同时受现实排水系统状况的限制。排水体制执行情况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整个排水工程的投资及环境效益。般来说,凡在新建市区或扩建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工

31、程时,宜采用分流制。本工程区域内建设独立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工业废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3、污水现状本工程禾岭路、禾丰二路均属新建道路,道路两侧用地现状基本为散落村庄、农田和林地,设计线位下方没有污水系统,与本工程相交的九岭路上现状有DN300污水管,禾丰路上现状有DN400污水管,新丰路上现状有DN300污水管,永和大道上现状有DN500800污水管。4、污水规划永和污水处理厂位于本工程南侧,按规划本工程污水系统属于永和污水处理系统。永和污水处理系统1)规划污水量至2010年永和污水处理系统综合生活污水量为1.21万m7d,2020年为1.77万7d,由于目前经济区内已开发的工业用地不足

32、规划工业用地总量的45%,预计2010年工业废水量为4.51万m7d,2010年为9.77万d/d。考虑10%的地下水渗入量,则2010年永和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城市污水总量为6.29万md,2020年为12.69万m7d2)污水处理厂厂址的确定15cmX10cm,其内容包括井盖设施权属部门名称、24小时报修电话;标识铭牌应牢固安装在井壁处显著位置:标识铭牌应采用防腐蚀和具有反光性能的材质,以保持耐久和版面信息清晰。具体详穗开201133号。各检查井施工完成后需在井内加设防护网,详见稿排水中心通201052号的要求。防护网,承重能力2100kg。防护网由护网与8颗膨胀螺栓组成,井网材料采用直径8m

33、m三股聚酰胺复丝绳索,悬挂于膨胀螺栓上固定。井网直径为600mm。膨胀螺拴采用不锈钢材料。12、当管道在道路下管覆土深度小于700m,以及管顶覆上虽满足路基密实度要求,但需承受超过相当于城-A级汽车荷载时,该处管道及基础应另作加固处理。如采用加宽、加厚混凝土基础,在管上砌筑砖拱以及用混凝上或钢筋混凝上加固管道等措施。一般情况下,对覆土不够70Omm的管道须进行包管处理,采用C20混凝土包管厚20OmnU13、施工前必须复测沿线过路管涵、箱涵、桥涵以及各排水出水口的标高(桥、箱涵底标高),在满足排水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14、给排水管道竖向交叉处理依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

34、268-2008)执行。施工时注意市政管线的交叉情况,确定管线的合理施工顺序。管道沟槽的回填材料及回填应达到的密实度况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道路专业的要求。15、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毕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验收。污水管需分段做闭水实验,试验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试验合格后方能及时回填。污水管渠并应按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穗污治200819号关于增加污水管道CCTV验收要求进行验收。16、其它未叙及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七、污水工程1、污水设计原则(1)尽

35、量利用地形坡度,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方式,尽量采用自流排水,缩短管线长度。(2)合理选择污水出口,对污水方案进行比选,选择一个技术经济合理的污水管道系统,不设或少设污水提升泵站,以减少运营维护费用。(3)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既要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要考虑其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4)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分别选取不同的用水量指标、排放系数,每段管道合理分配给适宜小坡度。污水支管设计般也采用最小坡度,对于局部地形坡度较大的支管,可采用较大的坡度。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主要管段平均流S(Ls)变系攻总化数流量(Ls)地下水量(Ls)设计流量(Ls)设计管径坡度设计充满度(hD)流速(ms)(ran

36、)(%o)禾岭路2-42.352.305.410.245.6550030.100.542-11.872.304.300.194.49500350.051.216-52.152.304.940.215.16500350.051.265-44.462.3010.270.4510.7250030.140.67禾丰二路6-71.512.303.180.153.63500100.060.737-82.602.305.970.266.23500350.061.332)管道布置设计污水系统设计中,根据广州市水务局关于中心六区污水管道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穗水规划201371号),对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应按

37、3倍污水量对管网进行校核;公共污水管道应满足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最小设计管径(DN500)的要求。本工程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15m,按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要求,道路宽度大于等于40米污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道路宽度小于40米污水管道采用单侧布置。故本工程污水管采用单侧布置。污水主管管径DX500,污水分段接入禾丰路,新丰路和永和大道污水管。污水管道布置详细见污水总平面图。5、管材、接口污水管道采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简称HDPE缠绕管),当管道埋设深度小于5.O米时,环刚度不小于8KN管道埋设深度大于5.O米、小于7.O米时,环刚度不小于12.5KN/W:H

38、DPE缠绕管弯曲受拉极限强度不小于80Mpa:质量须符合国标埋地用聚乙烯(PE)规划永和经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5.5万md,厂区考虑在经济区东部瑶田河南侧的原有污水厂厂址上扩建,污水经三级处理后排入瑶田河作为景观用水,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中的A级标准。目前,厂区占地面积2.2ha,基本能满足扩建后5.5万/d污水处理规模的需要。根据广州萝岗长岭居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04)本工程详细的管线规划如下:禾岭路、禾丰二路污水管管径DN300,天岭路污水管排入禾丰路规划DN400污水管,禾丰二路排入永和大道现状DN300污水管。4、污水管道设计1)污水量计算设计区域内的生活污水量

39、计算方法:污水量标准按照给水量规划标准的85%,另外考虑地下水渗入量取设计污水量的10%。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污水总变化系数取值见下表。表: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污水平均日流量(升/秒)5151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32.01.81.71.61.51.41.3注: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插法求得;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水管渠的流量和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AVI2In式中:Q一一设计流量()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R一水力半径5)I水力坡降;n一一管材粗糙系数,U

40、PVC管、PE管、玻璃钢管n=00090.011,H级钢筋混凝土管n=0.013;为尽量减少管道埋深,干管设计坡度一般采用相应管径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控制的最分散式就近排入下游路段雨水管、河涌和涵洞,最终均排入永和河。本工程详细的管线规划如下:禾岭路雨水管由北向南排,排入禾丰路现状雨水管DN2000以及九岭路现状雨水渠箱,雨水管径DN800;禾丰二路雨水管由西向东排,排入永和大道现状涵,雨水管径DN1400160004、雨水设计(1)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A.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重现期考虑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局部区域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广州市区强降雨密度有所加大,为避免规划区域内涝,按最新的

41、规划要求,本工程属于新建项目,设计雨水重现期采用5年。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中心区域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编制技术报告(广东省气象中心-2011年4月)(使用近20年降雨资料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设计)的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5年):q=3618.427(1+0.438LgP)(t+ll.259),so(Ls.htn2)(P=5年) 降雨历时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t2式中t降雨历时(min);I1地面降水时间(min);t2一一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降水时间蓟一般采用515min,地面降水时间采用0.81.0ms的雨水径流流速估算。木

42、设计地面降水时间却采用10miB.雨水流量计算公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规划资料,规划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计算,即:Q=qF(LZs)式中:q暴雨强度(L/shm2):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标准。HDPE缠绕管采用承插橡胶圈连接。6、管道基础HDPE缠绕管采用20Cm砂垫层基础,详见塑料管井连接及基础大样7、用户支管污水接户管管径除注明外,一般为DN500,i=0.005,接户井位置距道路边线为2.0米,可根据需要稍做移动,接户井井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或原地面平。8、污水检查并污水检查并

43、采用马路甲式检查井,流槽采用高流槽式。.八、雨水工程1、雨水设计原则(1)雨水排水遵循二级排水、蓄排结合、分散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排水系统要求做到尽量自排。(2)雨水系统设计要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有的管(渠)设施,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尽量维持现状河涌走向。(3)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分别选取不同暴雨强度计算参数,分别进行计算。(4)合理布置管径、坡度、以降低排水管埋深,降低工程造价。(5)雨水收集管道设计,应有足够的排洪能力,不得影响道路交通,雨水排放口应位于经济合理的位置.(6)雨水排水分区的设置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按分片排涝、适度集中、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原则进行。2、雨水现状本

44、工程禾岭路、禾丰二路均属新建道路,道路两侧用地现状基本为散落村庄、农田和林地,设计线位下方现状没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一般经地面径流分散排入周边池塘和水沟,最后汇入永和河。与本工程相交的九岭路上现状有BxH=2000xl700的雨水渠箱,天丰路上现状有dl650雨水管,新丰路上现状有DN500雨水管,永和大道上现状有BXH=4000x2000的雨水渠箱。3、雨水规划根据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系统专项规划及广州萝岗长岭居控制性详细规划,雨水管沿路网布置,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结合地貌特征、防洪排涝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坡度,采用YFl上游山体水量24.831400x1000144.725.2855.27

45、45-728.581500124.387.7444.1697-832.741500154.908.6587.267注:计算节点详见雨水汇水面积图5、管材、接口采用级钢筋混凝土管(执行GB/T11836-2009标准,最大覆土厚度不大于5米),II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Wdl200为承插管,接口详见PS-T-OL2dl350为企口管、接口详见PS-T-O2。6、管道基础钢筋混凝,1:管管道基础:管顶覆土V3.5m时采用A式基础:管顶覆上3.56.0m时采用B式基础,详见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及基础大样(d300T200”或企口式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及基础大样(dl350-2000)h7、用户支管、雨水

46、口及连接管雨水接户管管径除注明外,一般为DN800,i=0.005,接户井位置距道路边线为2.0米,可根据需要稍做移动,接户井井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或原地面平。雨水口采用平入单算雨水口,设计深度为1.2米,雨水口算子的做法严格按穗水排水200937号文中的广州市排水检查井井盖盖面标示选用。详细做法参见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一般情况下,雨水口连接管均为DN300,i=0.01,坡向干管检查井;特殊情况下,如串接雨水口管径不为DN300的,详见排水平面图标注。雨水口应以实际情况为准(设在最低点),道路交叉口范围的两水口必要时可稍做移动,需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在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8、雨水检查井检查井、沉泥井采用马路甲式:有用户支管接进的雨水主管上的检查井设置为沉泥井,沉泥井井底比相应管底标高低50cm9、道路边沟或明渠雨水接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