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词语和句式.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词语和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固定结构,词类活用,古今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句式,通假字,通假字,指的是借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两个字的意义本来不相干,只是因为音同或音近而借用。,通假字,北冥有鱼而后乃今培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旬有五日而后反御六气之辩,一词多义,1、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普遍的现象。2、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如“道”的本义为“路”(诗经蒹葭:道阻且长);后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
2、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等。3、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有假借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孔雀东南飞“相”义项归纳1、副词,互相六合正相应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合适的意义。2、词类活用的情况主要有:(1)名词用作动词。(2)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3)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4)名词、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作动词,1
3、、两个名词连用,如不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关系(即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吾师道也”(韩愈师说)2、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4、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或后面紧跟介词结构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课文例3、4)5、后面紧跟代词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二、使动用法,所谓使动,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即“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1、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时活用为使动“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2)有些
4、不及物动词后面虽不带宾语仍活用为使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3)有些及物动词也活用为使动“晋侯饮赵盾酒”(左传),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1)君子正其衣冠(论语)(2)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偶然也用作使动。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三、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论语尽心上)且庸人尚羞之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
5、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友麋鹿而侣鱼虾(苏轼赤壁赋),四、用作状语,1、名词用作状语凡动词(谓语)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像一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2)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3)表示处所或工具:在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4)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解释为“每年、月、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2、动词用作状语用作状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争
6、割地而赂秦(表示状态,争着)夜缒而出(用绳子栓着),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待哉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为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奚以为,表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恶乎,表疑问,译为“呢”),(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是吗?”),固定结构,古今义,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基本不同。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看3、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4、告诉不许申诉,文言句式,1、判断句对人、事、物、情况、原因作肯定或否定判断。(1)者,也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2),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主谓之
7、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曹操,天下枭雄。(4)用“乃”表示判断:吾乃梁人也战国策(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是非君子之言也,2、被动句,(1)古代汉语中,常常借助“于”“见”“为”“被”表示被动。而刘夙婴(于)疾病(李密陈情表)欲予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既自以心为形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2)被动意思从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上表现,无结构标志。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避公府不就(张衡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3、省略句,(1)省略主语()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2)省略介词大王见臣()列观(3)省略宾语不如因()而
8、厚遇之(4)省略谓语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课文练习: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大王来何操?2、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3、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4、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做标志。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课外延伸,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再见!,课件制作:曾璀 2014年11月于东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