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_书法_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笔_书法_教程.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书法基础教程,目录,1,执笔法,2,运笔法,3,基本点画,4,间架结构,5,章法布局,座位:座位适当,姿势自然易于正确,大致是以身体各部安置舒适,且易于书写为准。其要点如下:座椅需正对桌面,不宜偏斜。座椅高度,约与膝同,作时能两脚及地踏稳,不至于悬脚虚浮。桌面高度,随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桌椅之距离,以能挺直体干为度,所谓桌椅零距离即桌椅之距离为零,乃最理想者。,坐姿,两脚张开与肩同宽,着地踏稳,上半身略为前倾。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弯曲。胸部挺起,距桌缘约五公分。腹部微缩。左手按纸,稳定躯体。右手执笔,或枕腕、提腕、悬腕,各依执笔要领行之。头部正而略为前俯,两眼正视,不宜偏斜。此外,
2、需放轻松、自然,全神贯注,然后完全发挥书写最大功能。,姿势要领:,部份较大之书法字乃需站立书写。姿势与坐姿相近,要领如下:站立书写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宜。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不可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上半身略为前俯,不可弯曲,藉右脚左手,使其平稳。头部亦随上半身自然微俯,两眼正视,不可偏斜。心情轻松自然,精神尤须贯注。,立姿:,执笔时手需注意:一要稳,二要松,时紧时松,只要各个手指不死聚在一起,不扣住掌心,是得运用时灵活自然就可以了。,毛笔的执笔方法,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
3、。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运笔方法,指运法: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腕运法: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
4、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肘运法:,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大约分成几点,略概分类叙述:,运笔的要领,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
5、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提笔与顿笔:,中锋是指笔在运行过程中其主锋(笔头最尖的那一部分)始终处于笔画的中心线,不偏向任何一侧。侧锋是指笔在运行过程中其主锋偏于笔画的一侧,不能保持在笔画的中心线。,中锋与侧锋:,在书写圆笔时起、收,提、顿、转、折,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使整体看起来圆润。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圆笔与方笔:,逆锋入笔与顺锋入笔是起笔是的两种方法,写字时点画从空中运动到与纸接触,叫作入
6、笔。入笔的方向与笔画首端的运行方向相同,称为顺锋入笔。入笔的方向与笔画首端的运行方向相反,称为逆锋入笔。顺锋入笔又称露锋,逆锋入笔又称藏锋,逆锋与顺锋:,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永字八法:,笔画一侧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笔画二勒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笔画三努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笔画四趯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笔画五策笔锋触纸向右
7、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笔画六掠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利而不墬,笔画七啄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笔画八磔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基本点画,一、点,1,藏锋点以顺锋或逆锋入笔,随即顺时针享有下方按顿,稍作停驻,然后圆转回锋提笔作收,笔锋
8、内藏。,2,左侧左下出锋点 入笔和按顿运行与左侧藏锋点完全相同,知识收结是向左下放回锋,同时提笔顺势带出锋芒。,3,左侧右上出锋点 以顺锋或逆锋入笔,随即眼反时针方向向右下放顿笔,然后向右上方回锋并顺势提笔带出锋芒。,4,右侧点 顺锋字右上方向左下放入笔,随即下按,在略微向下顿笔,然后向右上方回锋提笔作收,笔锋一般内藏不外露。,5,竖点 以逆锋之势入笔,随即向右按顿,然后将笔稍微提起一点点这项左下方,再顺势运行一小段距离即提笔作收。,6,长点 自左上方向右下方顺锋入笔,在运行的同时组建将笔下按,待达到一定长度之后,沿顺时针方向略微转折,然后回锋提笔收结,笔锋不外露。,1、长横 顺锋自坐上向右下
9、切入,引笔略作弧形向右运行,待到收结时,稍微向右下方顿笔,最后提收。,二、横,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2、短横,三、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1、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2、悬针竖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1、斜撇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
10、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四、撇,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兵、外”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2、短撇,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3、竖撇,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1、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五、捺,2、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
11、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六、提,1、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七、钩,2、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3、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4、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
12、响整个字的美感。弧钩,写法与戈钩相似,只是方向相反。如图:,5、横钩,横钩,起笔与写横相同至收尾时提笔向右下顿,轻笔勾出,如图:,间架与结构,汉字的组合须“八面拱心”。也就是说,所有的笔画均须有序地凝聚在字的中心,即“中宫收紧”。所谓“中宫”是练毛笔字的衬格“九宫格”的中心一格(见图)凡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要往中心靠拢,使之融为一体,在靠拢时又须互为揖让。“揖”是打躬作揖,“让”是谦让。在书写时左右两部分要体现团结、服从的精神。,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部首在左边,而且比右边小叫左小右大。如颜体“挍”(校)字左边三分之一,右边“交”三分之二。从左边偏旁的短横看左长右短,竖钩明显往右挪移,是向中宫靠
13、拢的表现;右部的“交”尽情发挥,这是小让大,次让主的典范。左右互为谦让。笔画左右不碰撞,留下了可贵的隙缝,这些布白减轻了多笔画字的重量。可见,我们在写字时要十分小心留白,不使其过于闷塞。,一、左小右大,再如柳体的“教”字也是左右均等的字。“孝”的上部占五分之三宽度,“文”头占五分之一定度;为了均等,“孝”下部让了“文”。左右两边既争又让,却不碰撞。另外“教”字的三撇很有意思。“孝”的长撇挺直而长,反文上撇为短撇,下撇为弧形的柳叶撇,起笔、收笔不同,曲直不同,粗细不同。特别是柳叶撇,用在此处既可减轻重量,又可与反文的短撇不至重复。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所占比
14、例大,右边所占比例小,叫左大右小。如图94中的“額”(额)字(柳体),“页”分为辅占三分之一,“客”部为主占三分之二。“页”的上横缩短让左部的宝盖;“客部的掠改变为长点,也作出让右的表现。此类写法也是互为揖让。再如“知”、“弘”一类右部小的字,右部往往居中或略下靠。,二、左大右小,字的左右两部分往往有相向、相背或同向之别。但这些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感觉而已,很难直喻。(一)相向“拥向”指左右两部分“面对面”。“幼”字左“幺”的上提,让“力”的长撇插入,使它们亲密无间。“端”字左“立”的上仰右靠,右上部“山”的斜置而左移,似乎倚在“立”的上横,犹如相依而立的一对恋人。但相向的字仍要注意互相避让并不碰
15、撞。,三、左右向背,(二)相背“相背”指左右两部分互为相背。古人称“分若抵背”,两部分背靠背、例如图95中“兆”字和“雕”字。“兆”字左下点的挑出,锋向直指右部竖弯钩的起笔处,互为呼应,故虽背而并未分离,仍有内在的联系。“雕”字左“周”虽然顾左,但右“隹”却紧紧依靠在“周”的背上,特别是“隹”的长竖支点偏右,重心势必左靠,是背而不离的范字。,左右两部分揖让,左侧部分的笔画态势应该缩让些,右侧部分的笔画往左倾侧些,笔画切忌交会碰撞,笔笔分开。通常情况下,左边部分的捺笔改成长点、底横改成挑,使之右倚;右侧部分的长撇可伸延至左部分底部,形成托抱之形。总而言之,注意整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相依、相让、相拥但
16、不相碰。,凡上下结构的字,除了上下均须往中间靠以外,还有上覆下和下承上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一、上欲覆下 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字,上部能将下部全面覆盖住的,称为上欲覆下。上覆下的字,上部要宽一些、粗重突出些。如图中的颜体“宗”字的“宝盖”,与柳体“會”(会)字的“人头”均称“上欲覆下”。,四、上覆下承,凡上下结构的字,下大上小,下部能托住上部的称为“下欲承上”。下承上的字,下部要宽一些,主笔应该突出些。如图颜体“忠”字的心底和柳体“集”字的“木底”。但隶书“集”字有点例外。这是汉代隶书华山碑上的字,主笔在上,上覆下,虽然妙趣横生而且“隹”部左竖拉长略起支撑作用,但下面的小“木”要支撑住上面的大“
17、隹”十分吃力,这只能说明汉代隶书还有不成熟之处。我们学楷书时不可盲目仿效。,二、下欲承上,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在一个字里既有上覆下,又有下承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如图99中的颜体“宣”字和柳体“置”字,就是一个字内既有覆下又有承上的范例。“宣”字上有宝盖的覆下,下有长横的承上,“置”字也类似。,三、上下承覆,遇到上覆下的字,上部分要写得宽大些,使其像帽子一样盖住下部。书写时注意将上部分的主笔舒展开,形成上掩下的态势。如“香”字,可延长撇、撩,加强突出主笔横画,使上部覆盖住下部。下承上的字,写时注意将下部分写宽、写重,尤其是下部分的横向主笔,要放得开,使其承托得住上部分的力量。,一、收放裹
18、束 字的纵向须有收有放,尤其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若上下齐平,必然平淡无趣,故须裹束,局部收缩。“裹束”,是为了增强字的曲线美。曲线美,不只是一种艺术美,也是自然美。中国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许多字至今还保留着象形的踪迹,象形字又为形声字提供了组字的基础,而象形就是对自然实物的描摹。可以这么说,中国字的曲线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综合。可见,我们学写毛笔字就得了解方块字的收放裹束规律。,五 裹束参差,柳体“靈”(灵)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覆下承、上盖及底横均很突出,略显斜势,显出了生机。中间三个“口”明显往中间收缩,而且注意其避免雷同的变化。尽管笔画很多,但不碰撞,“巫”中两“人”均不粘连,
19、留下可贵的空白。“雨”中四点各不相同且互为呼应,既活泼又连贯。收与放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没有收就没有放,没有放也就没有收。裹束与收敛是汉字结构美的重要的关键之一。,再看图中的颜体“魯”字,与柳体的“靈”字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魚”字头部本不该如此大,如单独写“魚”,它肯定比“田”小,但现在故意加宽加大,“田”部有意收小,四点再放大,“日”字再收小,这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大小大小放收放收的曲线美、节律美。尽管单看“魚”部似乎不协调,但整体效果好了,这就叫“放弃局部,服从全局”。由上可见,裹束收放是楷书纵向曲线美的重要表现手法。,参差起伏,是指左、中、右结构的字横向之间的变化艺术追求,是横向的曲线美
20、。“参差”,意为高矮、长短、大小不一致。例如图中的“辩”字,是左中右结构的范字。如果写成图中的第二个字那样,虽然对称平稳但缺少相互联系和整体曲线,显得刻板。而柳公权将三横写成斜势,且互为穿插,既改变了三横平直在一条线上的单调,又压缩了横向的宽度,还加强了该字的紧密性。此字的另一特点是“言”部的上提,使底部参差起伏,若亦连以虚线,即形成横向的曲线。字中笔画众多,但互不粘连;九横各异(长短、粗细、起收、斜度等不同),形成纵向的曲线美;上面三点形体各异;下部两竖垂缩各异(垂即悬针,缩即垂露),如此多的变化,增强了艺术感。艺术忌讳重复与雷同。唐代孙过庭讲艺术要“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说的就是既要和谐又
21、不能雷同,既要有变化,又不能犯规。,二、参差起伏,裹束是单字纵向的局部收缩。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收了,便是裹束不当。如图中的“莫”字,应该裹束的是中间的“曰”,现在不仅未收,反将该放的主笔长横“裹束”短了,使整个字纵向呈直线状,缺乏曲线美。纠正方法 看清主次关系,裹束次要的部分,强化主笔。,参差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横向曲线美的必备条件,如果写得过于齐平,缺乏参差就会使字呆板僵死。如图中的“辩”字,为左、中、右结构,应该有参差变化。由于“系”部写得过大过长,笔画又无态势,横平竖直且长短划一,上下齐平,四周填满,虽工整但无生气。原因便在于缺乏参差变化。纠正方法 凡在、中、右结构的字,写前仔细分析一
22、下笔画的态势变化,左、中、右三部分要参差起伏、互有错落,并注意重心的平稳和主笔的提按变化。“辫”字正确写法可参见图的柳体“辩”字。,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边有围框或局部围框箍住的字。全围住的称全包围结构,局部围住的称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分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四种。,六 包围结构,“上包下”指上有框而底部不封口的字。如图的“同”(颜体)、“内”(柳体)是上包下结构。写时框内所包的“一口”及“人”须往上提,不可下坠。这种写法,犹如吊单杠作引体向上运动静中有动。此乃古人所云“潜虚半腹”。,一、上包下,“下包上”指下有框上面开口的字。如图中的“幽”字(柳体)是下包上结构,“山”中的两个“幺”
23、要往下靠,就像盘中物品,不可能凌空悬起。,二、下包上,“左包右”指上、左、下三方有框,右边开口的字。如图中的“匡”字(颜体)、“區”(区)字(柳体)均是左包右结构。左包右结构的字写时下横要长些,托住上面,上横往往不封口,让所包的部左上往外露一点头,透一点气。如“區”字若将外框封死(如图第3字),三口与封口处的布白就不匀了。而柳公权把此字上横写得很短,将不匀部分敞开,让其融人字外去,这样字内的布白反而均匀了。,三、左包右,“右包左”指上、右部封死而左、下部开口的字。如图中的“司”字(颜体)。右包左的字在书写时,右上的“横折竖钩”不把内中的笔画全包住,而是让中间部分的笔画左侧露出一点来,并注意将竖
24、钩略往中间靠一些,使全字重心平稳。,四、右包左,“全包围”指四周均被框围住的字。如“國”(国)字是全包围结构。如果我们在同样大小的格子里写一个“國”字和一个“靈”(灵)字,就会觉得“國”字比“靈”字大。古人可能发现了全包围结构的字视觉效果大,于是仿宋体全包围的字(如“國”只有折角和竖钩处顶足格),字的边框笔画收小一廓,与其他字排在一起后的视觉效果便一致了。因此,我们在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应该有意识地将其略写小一点,使其与其他字在一起时和谐协调。,五、全包围,“疏密”指字内笔画之间空隙大小。空隙大为疏,空隙小为密。字有疏密也有大小。笔画多的字密一些、整体大一些,笔画少的字疏一些、整体也相对小一
25、些。如图四个柳体字,“川”字的疏。“嚴”(严)字的密、“驚”(惊)字的大、“日字的小。字的大小疏密不一,就叫各尽其势。书写时,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大一些、点画略细些,写得干净些,结构的搭配连接处要松灵些,多留些白的缝隙,这样可以使密的字不致过闷。如“嚴”字,双“口”与“厂”、“敢”各不相沾,“敢”内也互相脱开。笔画少的字,要写得小一些、粗壮些使其质重一些、紧一些,视觉效果不是太小。这样疏密大小的字放在一起,使人感到大小和谐协调,七、疏密大小,汉字楷书每个字的态势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像人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换言之,各字有各字的“生相”,若不注意其“生相”,随手写来,就很不得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
26、出:“肩”字(柳体)的体势长、“四”字(柳体)体势短、“也”字(柳体)的重心偏、“多”字(颜体)的体势斜,各有各的态势。如果都写成同样的方正,如图那样,瘦个子穿了大袍,矮个子穿上长衫,显得很不相称,很不美观。因此,我们书写时不能机械地按格子大小写满。,八、长短偏科,“孤”是“画孤”,“单”是“体单”,“重”是重叠,“并”是并列。(一)孤单“孤单”,是画孤和体单的字。所谓“画孤”,即笔画比较少的字。如“十”、“一”、“二”等字。所谓“体单”,即体势窄长单薄的字。如“月”、“身”等字。隋,智果心成颂是篇言简意赅的论书短文,其中有“孤单必大”之句,凡遇到画孤、体车之字要写得大一些。这“大”也是相对而
27、言的,可以满一点格,但不要超出格子。如“一”、“十”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丰实些、厚重些。如“月”、“身”体长而又瘦削的字,要写得长些。这样才不至于显得单薄。,九、孤单重并,“重并”,是指重叠和并列的字。是说重叠并列的字要相互催促。“重叠”,指一个字的上下由相同的两个部分重叠组合而成。如图中的“昌”、“多”是上下重叠的字,须下大上小。古人有“重者下必要大”之说,也称“上促之令小”。上小下大是为了重心平稳,若反之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另外也为了分清主次。“并列”,指一个字的左右由相同的两个部分并列组成。如图中上行的“林”字,是左右并列的字,左小右大。再如图中的上行“羽”字左小右大,若反之极不协调。左低右
28、高是楷书结体的一般规律,横画书写也是左低右高。这可能与右手执笔有密切的关系。,(二)重并,一出戏有主角有配角,一幅画有近景有远景,一个字有主笔有次笔。汉字的主笔始于隶书。如篆书“三”字,粗细一样,长短划一,无主次之分。到东汉的隶书“三”字就出现了波磔(zhe磔即捺),主次分明。波磔的出现除了出于对美的追求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突出主笔。主笔突出了,字的整体内部就有主次、有管领、有节奏。楷书“三”字下横最长就是由隶书的波磔演变冲直撞而来的。一般情况下,主笔在一个字里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十、突出主笔,横竖均可作主笔。横画作主笔时,比一般横画长,能起到重心平稳的作用。如颜体“下”字的上
29、横、“十”字的中横、“直”字的下横都是主笔。古人将上、中、下横画作主笔的分别称为“天覆”、“中腰”、“地载”。其作用,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要手持平衡杆一样,比徒手要平稳得多。主笔横画除了起笔、收笔均须强调外,还要有粗细及弧度的变化,而次笔则直来直往,毫不显眼。如“直”字,若将次笔横画也像主笔一样强调,“且”中有限三横挤在一起已喘不过气来,再争做主笔,每画尾部都加以强调,势必布白不匀。,一、横竖画作主笔,一个字的主笔可能不止一个,竖画也能作主笔。如“下、十、直”三字,除了横画是主笔外,竖画也是主笔,起到支撑的作用。故古人有“字之立体在竖画”之说。如,颜体“册”字,是个异体字,起支撑作用的中竖以及
30、边上两竖较粗,都是主笔。中间的两短竖细。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也符合建筑原理,柱子和外墙厚重,内中的隔墙较薄败涂地些,既牢固又合理。柳体的“佛”字也有多个竖画,长短粗细不同,主次分明,各司其职。,除了横竖能作主笔外,撇捺也能当主笔。如颜体的“夫、史”两字的撇捺都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它们的支点分开且力量均衡,故十分平稳。又如,柳体“金”字的撇捺像屋顶一样起着覆盖的作用,既要大些,还要粗重些,否则,“风一刮就跑了”。再如,柳体“途字的横捺,很像一条船的载重作用,所以很粗重、平稳。途字上有“余”字,独体“余”字的撇捺是主笔,此处变成了撇与长点的次笔,将主角让给了下面的横捺。一个字的所有笔画都要相互管领
31、,相互依附,服从全局,凝聚在一起,这就叫“八面拱心”。,二、撇捺作主笔,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的笔画,但有时照样可以作主笔。如颜体“兵”字的下部两点。“令”字的下点,均为主笔。“兵”字两点,椅角之势,力量匀称,支持着整个字。“令”字的撇捺固然是主笔,因此粗重而且上覆下,但它们的所有力量全压在竖点上,所以此点特粗壮,比捺还重,可见此点在“令”字中是第一主笔。,三、点钩作主笔,另外,竖钩和横钩、心钩也能作主笔。如颜体“外”字的竖构与“宪”字的宝盖与心钩均为主笔。“外”字左面的“夕”与右面的捺全依附在竖钩上,它是全字的支撑,而且右捺的粗重与主“夕”相均衡,所以仍然很平稳。“宪”字的宝盖横钩是上覆下,下部
32、的心钩是下承上,一为天覆、一为地载均为主笔。但相比较而言,两者之间仍有主次,因宝盖仍在心构的负载之中,所以心构比宝盖粗重,它是全字的主笔。,再如“風”(风)字的撇钩与抛钩左右对称,组成上覆下的主笔。有时,主笔与次主笔的呼应,可形成动势。如图中“诚”字的戈钩贯穿全字,左边的撇钩支撑戈钩,全字向右上仰望,很像推铅球的姿势,众星供月般仰望右上之点。这一点是全字的核心主笔。有的笔画,虽不是重心所在的主笔,但决定着态势,也要视同主笔。如图中“寸字的点,位置及向背态势对整个字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再如“室”字,柳体的“室”字上点重写与横钩相配,如重物将下部死死压住,起到了平稳的作用。,主次不分包括两种情况
33、:一种是强调了次笔的提按动作,使次笔的笔画过重、过粗、过长,使本已书写正确的主笔未能达到突出的地位。另一种是,将次主笔强调过头,喧宾夺主,全字的核心主笔得不到突出。尤其是笔画较多的字,往往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各独体字自身有主笔,组合到一起后的整体字还要有主笔。通常是以承担全字重心的笔画、或是众画所向的传神之笔为全字的核心主笔。,黑的笔画与白的块面是相依为命的,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也没有黑。因而古人有“计白当黑”之说。书家常谈的“布白均匀”,就是指毛笔汉字里的白色块面的布置要均匀和谐,也就是书写时的黑色笔画要将白色块面切割均匀。布白均匀是组字的基本法则规律。,布白均匀,清代的笪
34、重光书筏中有“匡廓之白,手布均齐”之说。“匡廓之白”指由方框或横直画组成的白。如图所示颜体“田、昌、四、世”四字的白色块面(图中为黑底),即使用工具量也大致均匀整齐。,一、匡廓之白,“散乱之白”即指不规则的布白。笪重光说:“散乱之白,眼布匀称。”如颜体“卿、焉、螫、孙”四字,散乱的白色块面(图中黑底),眼睛看上去仍然是比较匀称均衡的。,二、散乱之白,凡有偏旁部首的字,不可左右强求等分,不然会出现布白疏密不匀。如图“繪”(绘)字左边笔画少,右边笔画多,若左右一样大小,就疏密不匀。偏旁部首千变万化,一般情况下偏旁在左的字左紧右松。如“鞠”字,左边写紧一些、小一些、往上靠一些,左右分量就匀称了。上下
35、结构的字,并非上下两部分一分为二。比例在通常情况下,上紧下松,如果平均对分或颠倒处理,就是比例不当,头重脚轻。如图“賈”(贾)字,重心不稳。,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题款,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
36、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印章,临摹字帖的方法,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只要认真学习,定有较大收获。那么怎样临摹字帖呢?首先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
37、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名家名帖,这样可省去很多的工夫。,其次,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毛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
38、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而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此外,光临摹也还不够,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最后,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象蜜蜂采百花酿佳蜜一样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象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