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0968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靖边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主编人:慕智慧 审核人:陈 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师寄语】 紫禁城王朝背影暗金銮,遥对紫微河汉宽。转阁真疑呼万寿,登坛未见走千官。云生殿瓦龙鳞碧,日落宫墙凤尾丹。帝苑雄才今不在,徒遗风景胜长安。(录于网络)【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链接】1.黄传惕(193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

2、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2.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的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古代中国为表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将皇宫建在

3、都城中央的传统。【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到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去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吧!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画粗线字注音 矗立( ) 鳌头( ) 湛蓝( )琉璃( )鎏( )金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击磬( )玉玺( )檀木( )攒( )乾清宫( )坤宁宫( )诏

4、( )书肃穆( )上谕( )额枋( )藻井( )垂脊( ) 矫健( ) 妃嫔( )翊坤宫( )修缮( ) 迥然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玲珑: 奇巧: 精美 矗立: 点缀: 错综:攒聚: 缭绕: 和谐: 掩映: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谁能在文中又快又准的找出来。4.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 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课后习题的故宫示意图。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内廷?3.阅读课文关于太和殿的段落。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4.内外景都介绍完了,

5、接下来还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1)为什么把太和殿建在中轴线上?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文中找了例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1)(2)(3)(4)6.拓展延伸:运用空间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我们的教室。(不少于100字)三、交流展示四、达标练习1.找出错别字,并订正。宏大壮丽 乐声悠扬 龙凤成祥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相互应衬 和协统一 庄严肃目2.填空。故宫,坐落在,是我国现存的 、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是 两代的皇宫,当时叫 。3.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

6、院。 ( )(2)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 )4.课文研读 。(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课外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我们

7、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我的疑惑】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