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2873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湘教版必修3).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课时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考点突破考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基础梳理 地形:西部为,东部为,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气候:大部分属,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温带和亚热带,水热,土壤:地势平坦开阔,有 利于农业 和 水源:有 等河流灌溉 经济效益:对 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流 通和出口 国家 和,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土壤肥沃,机械耕作,大规模经营,密西西比河,农业区域专门化,交通运输,政策,法规,深化探究 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具体条件如下:(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及其组合状况)

2、;地形条件(地形不同,农业的类型、规模、现代化程度不同);水源条件(灌溉水源的来源、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土壤条件(土壤类型不同,选择的农作物不同)。(2)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条件(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运入和农产品的输出,不同农业对交通的要求不同);,市场条件(市场规模、市场的特性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类型的选择);原有的农业基础;政策(土地的调控规划)。(3)技术条件灌溉技术(是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还是大水漫灌?)科学技术(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农艺技术(耕作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强化专练1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

3、期不足 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 C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 D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解析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口、城市集中,牛肉、蛋、奶市场广阔。,C,考点二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基础梳理 概念:一个地区专门生产,在 范围内形成专业 生产区,如乳畜带、棉花带等 目的:对 和 进行合理 布局,以取得 的经济效益 意义:可以充分发挥 优 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 和农业装备,提高,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全国,种植业,畜牧业,农业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最大,深化探究 农业生产专

4、门化 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 业生产发展条件与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 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为农 业分工的一种形式。随科学技术、机械化和交 通运输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专门 化程度已由地区专门化、企业专门化发展到农 业生产工艺(或作业)的专门化。农业生产专门 化是农业生产社会化、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 果,与自给自足、万物俱全的小农经济有显著 区别。,优点: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以利于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

5、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以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实行农业生产专门化,必须全面考虑需要与可能、产地与市场、运输与储藏,因地制宜确定专门化生产的方向,提出适度的规模和发展途径等。,衡量指标:农产品商品率,是反映农业生产专门化的实质性指标,它等于农产品商品量(或金额)除以农产品生产量(或金额)。在农产品(例如粮食)商品率比较低时,通常用这一指标来区别其商品化或专门化程度;农产品商品量。计算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总量生产自用量生产部门自留消费量。在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尤其是接近1的情况下(例如茶叶、烟叶、药材等),可直接用商品量或收购量,甚至用产量指标来反映专门化生产

6、的规模。此外,农产品生产占用耕地和劳动力的比重,也可作为反映农产品生产专门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强化专练2有关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 畜带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 D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解析美国的棉花带主要分布在南部亚热带季 风性湿润气候区,乳畜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温 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 以南。,D,考点三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基础梳理 20世纪30年代,由于,导致“”大规

7、模的袭击与破坏 美国政府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 的,推广了大量农业 新技术 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政策、法规和计划,限耕,休耕,补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黑风暴,深化探究 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求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发展农业时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才可能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 路,而要因地制宜,就必须先明确各地有什么 条件,就要学会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 内部存在的差异对农业带来的影响。分

8、析区域 内部差异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纬度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由于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的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如东北地区内部,自南向北经过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树种也有相应的分布。(2)经度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别,形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来说,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而土壤分布则表现为黑土向黑钙

9、土再向栗钙土过渡的情况。(3)垂直地带性差异及其影响东北地区由于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强化专练3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 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解析由图可知,甲处在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造成气温比两侧高。,C,(2)目前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A不合理灌溉,土

10、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和冻害的影响解析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旱涝变化频繁、地势低平的华北地区,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盐碱化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A,考向调研考向一 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例1】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材料二表1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 000km2)材料三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

11、求新的增长点。,表2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10 000 t),(1)材料一中甲地属于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乙地属于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平原。(2)表1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3)根据表2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1)甲地(46N,62E)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甲地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12,最高气温出现

12、在7月为26;全年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成为当地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乙地最低气温16,最高气温24,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5006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利于玉米生长。松嫩平原有中国“玉米带”之称。,(2)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由表格第2列数值变化可得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分别计算每一年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2001年为77.9%、2002年为82.3%、2003年为82.6%、2004年为80.7%。比重最高的为82.6%。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9.53 438.70.28%。(3)由表2分析

13、:玉米总产量及总需求量都在增长;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量超过玉米总产量,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玉米价格将上扬,从而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改进耕作技术,增加玉米产量。,答案(1)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长松嫩(2)先降后升82.6%0.28%(3)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

14、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特别提醒第(1)题,气候类型判断,可两步走: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因为甲乙均为北半球)。部分学生掌握不太熟练,需加强这方面的总结。,【预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粮仓”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面 积2009年有望继续增加。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 部门获悉,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 到1.7亿亩,比上年再增加500万亩以上,力争 连续第六年夺取粮食丰收。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近年来,该省 认真落实中央惠农富民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广 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黑龙江省的粮 食产量达到8

15、4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连续5 年夺取粮食丰收。,材料二(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农业基地发展的区位条件。(1)主要原因是该区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16、可为水稻生产提供热量和水分条件;(2)主要侧重于借鉴美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手段;(3)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4)主要从单产、机械化、科技、人口等几个方面来回答。,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考向二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例2】读“世界两个国家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1)对甲、乙两城市所在国的叙述,正

17、确的是()A两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均与暖流有关 B两国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两国东岸附近海域都有寒流经过 D甲国气温年较差远大于乙国,(2)甲城和乙城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3)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混合农业B小麦和林牧业、小麦牧羊带C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粗放牧羊业,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判断甲国是美国,乙国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附近是西风漂流,该国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无火山地震带;两国东岸均是暖流流经;甲国由于中部地势低平的原因,冬季极

18、地冷气流南下降温,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该国中东部普遍暖热。第(2)题,二者都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第(3)题,由美国农业带知识可知甲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答案(1)D(2)C(3)A,【预测2】读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的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等为主,其 中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并主 要分布在下图中的A地区,A地区的相关资料 如下表。,(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说明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2)A地区的大豆是与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轮种的,该粮食作物是。(3)分析图中A地区生产大豆的主要自然条件。,解析A地区处于乳畜

19、带以南,南北两个小麦带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降水比较丰富,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玉米和大豆轮作,豆科植物有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思考,本题要求分析大豆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几个方面分析。,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2)玉米(3)A地区位于中部大平原上,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水作灌溉水源。,对点训练题组一: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读“沿38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关于图示地区所

20、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B.寒潮与台风常造成灾害性天气 C.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 D.人口由西部向东部和南部迁移,2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图示地区所在国家的是()A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 B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联合国总部所在城市 D“美洲大陆的地中海”,3关于图示地区所在国家农业的叙述,正确的 是()A谷物产量不稳定,目前仍需大量进口 B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称 C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 D农业现代化侧重高度机械化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判断图示地区为美 国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特征 明显;干旱和寒潮造成灾害性天气;大城市

21、主 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由 东北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第2题,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为贝加尔湖,联合国总部城市是纽约,在美国,“美洲大陆的地中海”为北美五大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第3题,美国谷物产量稳定,目前大量出口;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美称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而美国农业现代化侧重高度机械化。答案1.A2.C3.D,年近70岁的汤姆和安娜夫妇经营着一个农场,汤姆说:“三四十年前农场常有许多来自西部牧场的牛群在肥育,并就地屠宰,当时大家真是忙坏了,近年这种盛况少见多了。”根据其工作年历(见下表)和

22、所提供的材料,回答46题。,4汤姆和安娜的农场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AA地 BD地 CE地 DF地,5造成该农场近年来自西部牧场肥育牲畜数量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交通革新人们饮食习惯改变腌肉需 求量大增节省运费饲料作物栽种面积 大幅缩减 A B C D,6.如下图,甲己中符合该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A甲 B乙 C己 D戊,解析第4题,根据图表、文字信息说明该农场位于美国的玉米带,应该是位于D地。第5题,人们长时间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性不会改变,因此错误。交通的革新,使得西部牧场肥育牲畜可就地屠宰,然后迅速将新鲜的肉运往消费市场。第6题,该农业属集约农业、商品化农业,以种植作物为主。答案4.B5.

23、D6.A,题组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7读“美国东部农业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 各题。,(1)图示A、B、C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中:A是,B是。C是,该地带农业发展的优越社会经济因素是_。这些农业地带的分布状况,反映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是。(2)简述B地带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3)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形成的条件。(4)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谈谈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评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为了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

24、制定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推广新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借鉴美国的农业发展经验。答案(1)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该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市场地区生产专门化,(2)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3)自然条件: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多,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铁路交通便利,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可提供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农业机具。,(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大科技投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国家政策要扶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