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2).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3225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 (2).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o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2、孔子思想,2、孔子思想,

2、(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后学弟子的门人所记,所以书中的称谓、体例及文章风格都不一致。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三、课文分析讲解“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子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亦可以弗畔矣夫。”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孔子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体现了孔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

5、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一章主要阐述君子通过学习来塑造自我,完成自我价值,提高自我修养。学习的目的是“成人”,而不是通过学习来沽名钓誉,谋求利禄,或者是为学而学。,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是孔子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四、研习与思考1.结合选文,并阅读论语,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答:(略)2.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