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43860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经典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经典心得体会篇1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2、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

3、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读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

4、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读经典心得体会篇2以千年文明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读完了经典诵读,我受益匪浅。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岁月,没有一丝的褪色,仍然是那么博大精深。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岳阳楼记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五千年的历史中,不知诞生了多少优秀的文学家,也不知诞生了多少优秀的古籍,每一个文学家,都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一篇篇精彩的*,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情,都融入在他们的作品里,留给后人琢磨。就说儒家的论语吧,每一句都富含着人生的真理,其中的一句“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5、。”深入我心。它是出于圣贤孔子老先生之口,告诉我们“当某些不理想的事发生后,小人往往会责骂别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君子则会先反省自己,找出缺点,改进自己。”这恐怕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更是展现了学习的奥秘,如果你想学习优异,必须要善于思考,不真正理解,只思不学,只能是空想。“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是我一生的启迪,它体现出古人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性,告诫我不能骄傲,要谦虚待人,是我们成就完美人格必不可少的一步。而一首首诗给我带来的感觉则和名言不同,诗人们用自己的汗水,把自己的感情通过诗句表达出来,表现了他们的风格。读了很久,最令我赞叹的便

6、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用古人的一句话说就是“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诵读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不仅如此,从中,我们还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更能引领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何乐而不为呢。读经典心得体会篇3为了传承中华

7、传统经典文化,提高我市小学语文老师古诗文诵读与教学水平。20-年11月1日,由-市教育局主办的庆阳市吟诵教学培训会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前来参会的领导、老师分别来自全市七县一区。本次培训班很荣幸邀请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吟诵名家、“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开班仪式上,庆阳市教育局卢化栋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首先代表庆阳市教育局对陈琴老师及本次活动表示感谢,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卢局长指出此次吟诵培训旨在亲近经典,传承中国文化,让老师们通过培训能够探讨吟诵教学的形式,带着思考和理解把吟诵渗透进教学过程,分享吟诵的成果,加深规范化教学模式。上午陈琴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由此我看到这位勇于

8、开拓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是浸润着心血的;每一次转折是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的探索。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基本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陈琴老师的学生的惊人的识字量、背诵量,是如何突破的。原来是靠仅仅的每天早读的二十分钟和晚上的作业要求的诵读二十分钟而做到的。当然,这也少不了陈琴老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措施,做到课程的内容理性化,做到遵循文化传承的规则,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则。在过程中,还不求人人并进,允许点面参差。陈琴老师的课上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的诗词格律。她所实践的,就是把课本简单教,

9、留出大量时间来吟诵古诗词,当然,这与陈老师深厚的沉淀与修养是分不开的。陈琴老师在教授吟诵课程前,她先告诉孩子以前的中国人是怎样读书的,给孩子们展示她自己班的孩子吟诵的视频,告诉孩子们吟诵的规则,然后带着孩子吟诵,孩子们徜徉在吟诵之中乐而不疲,下课时间到了,可孩子们深深眷念着课堂,围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场景令人动容。下午陈琴老师继续为大家打开一扇视觉的开阔天空,她作了“以中国人的方式读书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讲座,陈琴老师解释道:“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第一次听到这种读书方法,开始的时

10、候我还抱着怀疑的态度,难道可以这样教学生读书吗?这与“不求甚解”有何区别?但是随着陈琴老师讲座的深入,我不禁被她的文化底蕴折服了,任何难记字多的诗词歌赋给她一个调,立马变成抑扬顿挫让人容易记住的歌曲了。不仅如此,在她的讲座中还有一段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播放的是她所教的一年级孩子的一场读书汇报课,这些孩子跟我见过的一年级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但是在汇报课上陈琴老师没有讲过一句话,活动的程序全部由学生主持,可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情绪高涨,从头到尾都是在吟诵经典,孩子们有的拍手吟诵,有的摇头晃脑,更有甚者手舞足蹈,孩子们尽情享受经典带来的读书之乐,乐在其中。对照我们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引导

11、孩子读书,背书,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有些孩子不愿意读书呢?听了陈琴的素读法,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是的,现在我们惟恐孩子在家里不自觉看书,于是时常要求孩子要按照要求读书,比如读什么书、怎么读、读多长时间等,有时也要求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读,比如说说收获、感想、学到了什么知识等,有时是为了考试而读,过渡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反而会让孩子厌烦读书,久而久之丧失读书的兴趣。两个多小时里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她的观点“今天的读书法是蜻蜓点水式,雁过无痕,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懂一本书,“腹有诗书少年强!”而素读能让学生腹有诗书,能把阅读的种子留在身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博学多才、对于经典的信手拈来、幽默睿智也让我们

12、自叹弗如,她的吟诵调更是赢得倾慕。读经典心得体会篇4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13、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其他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