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4470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1背诵三首诗词,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2感悟三首诗词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木 兰 诗 北朝民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译成汉语,如敕勒歌。北朝民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正是北朝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木兰诗即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创作于民间,具体作者不详。大约成文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加工,和孔雀东南飞

2、并称为“乐府双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zh,k hn,jin,pi,yn,j,bn,zhu,zhun,tu,shu,rn,读一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译文叹息声唧唧又唧唧,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的响声,只听到木兰的一阵阵叹息声。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女儿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有思念什么。,唧唧:,当户:,机杼声:,何:,思:,叹息声,对着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什么,思念,考虑,惟:,只,重点词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3、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译文昨天夜晚看见军中的文告,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经成年的大儿子,木兰没有年长的哥哥,我愿意为了这次征兵去买马和鞍,从此代替年老的父亲从军去打仗。,大点兵:,大规模地征兵,十二:,爷:,表示多数,非确指,指父亲,军帖:,军中的文告,市:,买,重点词语,重点词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译文到东边集市上买一匹好马,到西边的集市上买马鞍和鞍垫,到南边集市

4、上买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上买根长长的马鞭。早晨辞别父母出发,夜晚在黄河边上宿营,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水奔流发出的溅溅的响声。早晨辞别黄河继续前进,傍晚就到黑山山头,听不到爷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下胡人的战马发出啾啾的叫声。,鞯:,早晨,但闻:,只听见,啾啾:,马叫声,胡骑:,旦:,辞:,马鞍下的垫子,离开,辞行,流水声,溅溅:,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将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木兰等壮士们经过十多年

5、的征战,胜利归来了。,赴:,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朔:,北方,铁衣:,戎机:,关山:,奔赴,关塞和群山,月光,寒光:,铠甲,重点词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译文木兰从前线回来拜见天子,可汗高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朝廷为木兰记功很多次,并赏赐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表示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把自己送回故乡。,天子:,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百千:,形容数量多,驰:,使劲赶马,不用:,明堂:,策:,可汗,记,有余,强:,不愿做,重点词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6、,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对着猪和羊把刀磨得霍霍作响。推开我东边卧室的门,坐在我西边卧室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先前在家时穿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我像云一样好看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美丽的花黄装饰。,郭:,搀扶,霍霍:,磨刀声,帖:,同“贴”,著:,扶将:,理红妆:,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打扮的意思,内室,这里指木兰的卧房,阁:,穿,重点词语,重点词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

7、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木兰出门看同伍的士兵,伙伴们都很惊奇:共同生活战斗了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位姑娘。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很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火:,都,迷离:,眯着眼,安:,怎么,走:,皆:,扑朔:,同“伙”,爬搔,紧挨着,贴着,傍:,跑,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用48字概括每节大意。第1、2段:决定代父从军;第3段: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4段:十年征战生活;第5段:还朝辞官;第6段:还乡团聚;第7段:比喻作结,解答奥秘。,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

8、么作用?使读者产生悬念 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有吸引力。2.试想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3.第3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这是为了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表现了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同时,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4.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或向往和平劳动生活。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了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6.这首诗主要记叙了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9、物形象?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7.作者写此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详略要依据主题需要安排。本文重点写了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因为略写了残酷的战争场面,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此外,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和木兰的美好心灵,所以此部分内容不惜笔墨。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

10、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一),(二),(三),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出征准备 征途跋涉,4十年征战,5辞官还乡,6合家欢聚,7比喻赞美,(详),(略),(详),沉吟,忙碌,缠绵,苍凉,从容,欢乐,诙谐,(四),观 刈 麦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

11、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贞元时期,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亦代之以两税法,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使农民纷纷破产。因此,土地和赋税问题,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首诗歌是元和二年(807)白居易在任陕西周至县时写的,是作者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讽刺诗。,覆,陇,荷,箪,稚,携,饷,灼,f,ln,h,dn,zh,xi,xin,zhu,读一读,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

12、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里人们加倍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汉都在南冈。,陇:,妇姑:,荷:,饷田:,丁壮:,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担,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青壮年男子,童稚:,小孩子,重点词语,重点词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译文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筋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

13、炎热,只是怜惜夏日天长。又有一个贫苦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旁边拾取散落的麦穗,放入左臂上挎着的一只破筐。听他们相互诉说:“因为缴纳租税,家业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填填饥肠。”听到这话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其:,秉:,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用手握着,灼:,烘烤,输税:,缴纳租税,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我有什么功业德行,却不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三百石米的薪俸,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曾不:,从未,事:,岁晏:,从事,年底,何:,什么,念此:,想到这些,重点词语,朗读这首诗,将全诗分为

14、四个部分,并概述大意。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第三层八句,写贫妇人诉说繁重的赋税给自己家带来的苦难。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一个“税”字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3.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

15、?体现了什么情感?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蒸、灼。5.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是怎样通过对比来揭示其主题的?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朝不保夕了。,6.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的诗句是哪几句?从侧面描写天气酷热和劳作艰辛的诗句是哪几句?正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侧面: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7.“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8.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

16、和关心?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9.哪些诗句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10.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诗句是哪几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当你读到“力尽不知热”“拾此充饥肠”这些句子时,心中想到了什么?当我读到这些句子时,心中充满了对当时农民的同情。他们长时间弯腰低头割麦,虽已“力尽”,却不愿休息。汗流浃背怎么会“不知热”呢?只是因为一心抢收,已经把疲劳和炎热置之度外罢了。贫妇人本应在自家麦田里忙活,但自家的田已经因为缴纳租税卖光了,只好到别人田里拾些麦穗来充饥,

17、一年的日子怎么过啊?在旧社会,我们的祖祖辈辈不都是这样辛勤劳动、艰难度日的吗?,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作于作者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共同商讨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

18、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主实现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挑灯:,梦回:,麾下:,翻:,了却:,拨动灯火,点灯,梦醒,部下,演奏,完成,炙:,烤肉,身后:,死后,重点词语

19、,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或事?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这首词上片写了军旅生活。下片表达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1.第一、二句有何特点。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2.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4.词的上片所写内容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还是对理想境界的展望?词中的境界是以梦的形式展现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有作者的生活体验,但更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表现,刻画一个立功疆场的将

20、军形象,正是诗人现实中被迫闲置、报国无门的曲折反映。,5.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6.作者最后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作者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作“赋壮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