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7032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材分析(人教).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课标要求(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参见课标例4)(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参见课标例5)(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的坐标的变化;(参见课标例6)(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A: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了解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 B: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变化;会由点的特殊位置,求相关字母的范围;会求

2、已知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能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见教参,二、内容及课时安排:,本章背景及调整的意义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创立了直角坐标系。进而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提前安排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教材体系安排上的一个特点原教材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只有2课时,放在初中三年级“函数”一章,作为学习函数的基础知识来安排的现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单独设章,7个课时,放在7年级下学期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尽早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数学工具,尽早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

3、需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课时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课时小结 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点与坐标的对应;难点:用坐标表示平移;,基本思想:数形结合、图形变化、变化与对应,教学建议,(一)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数轴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构成的,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定义的,平面内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类似于数轴上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等突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的联系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教科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数轴出发,给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的定义,建立点与坐标的对

4、应关系,在此基础上,类比着数轴,探讨了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这样通过加强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二)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在数学科学中,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使得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研究代数问题,又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如利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平移的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变换,这就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加强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5、,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经纬度表示地球上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用极坐标表示区域内地点的位置,以及用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区域内地点的位置等,实际上都是利用了有序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是坐标与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表现利用这种对应关系研究了如何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坐标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三)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章改变了原教科书从数学的角度引出坐标系的做法,而是将本章内容的编写仅仅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从实际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坐标系,也就是从实际需要引出坐标系这个数学问题,然后展开对坐标

6、系的研究,认识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最后再利用坐标系解决生活中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了一个由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四)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只要求学生会在方格纸中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其中点的坐标都是整数,这实际研究了点与有序整数对的对应关系,在第10章“实数”将把点的坐标扩展到实数范围,并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内容安排的这个特点,准确把握本章

7、对于平移变换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要求,以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五)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本章在第6.2.2中,先设置一个“探究”栏目,让学生探究将几个已知坐标的点上、下、左、右的平移后得到新的点,各对应点之间的坐标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接下去就设置一个“归纳”栏目,栏目中留有空白,让学生写出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这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对于这个规律的获得,教科书仅用了两个栏目,很少的篇幅,这样实际上给学生留出了较大的探索空间,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对于这些规律,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

8、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变换理解这些结论,参考例题,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问题是历年中考的一个热点,处理这类试题应根据要求,利用点的坐标的特点,发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优势.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类。1、确定象限例1(2006大连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说明: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我们不妨把各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以图片的形式印在自己的脑海中.,2、确定字母的范围 例2(2006河北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x2,x)在第二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为()A.0 x2B.x2C.x0D.x2 析解:第二象限中点的

9、符号特征:横坐标0,纵坐标0,于是有x20,x0,即0 x2.故应选A.说明搞清楚各象限中对应坐标的符号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3、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由点P(a,b)的坐标确定点P的位置的方法是:过x轴上表示数a的点A(a,0)画轴的垂线,再过轴上表示数b的点B(0,b)画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就是点P的位置例3(陕西省2005年)在直角坐标系中,(1)描出下列各点,并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5,0),(-5,4),(-8,7),(-5,6),(-2,8),(-5,4);(2)把(1)中的图案向右平移10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图案分析:(1)过横轴上的点(-5,0)画横轴的垂线,过

10、纵轴上的点(0,4)画纵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就是(-5,4)的位置,其它各点类似可描;连线时注意按照题目给出的点的顺序进行(2)先确定各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再依次连线,4、坐标几何图形问题例4(2006年苏州市中考试题)如图1,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平方单位.说明对于处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一般的思路都是化不规则的为规则的图形,再利用相关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本题中的三角形实际上也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图1,C,B,A,5、探索坐标例5(2006年淮安市中考试题)如图2,已知Al(1,0)、A2(1

11、,1)、A3(1,1)、A4(1,1)、A5(2,1)、.则点A2007的坐标为_.简析依题意,得第一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2、A6、A10、,第二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3、A7、A11、,第三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4、A8、A12、,第四象限里的点分别是A5、A9、A13、,由此可见点A2007是在第二象限内,而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且绝对值相等,并且由观察、推理、归纳得到A3(1,1)、A7(2,2)、A11(3,3)、,因为20075013,所以点A2007的坐标应该是(502,502).说明求解本题时要于归纳、猜想、验证,从中找到点坐标的规律,从而使问题获解.,图2,6、开放与创新例6(长沙市)如图3,ABC中,BAC120,ABAC,BC4,请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A、B、C各点的坐标.简析显然这道题目的答案不惟一,是一道结论开放型问题.但我们为了避免繁琐,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由于BAC120,ABAC,所以y轴必经过A点,又BCAABC30,BOCOBC2,所以在RtAOC中,求得A(0,)、B(2,0)、C(2,0).说明根据要求建立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图形的特征,使求解不再有难度或尽量降低难度.,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