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_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故知新:,苏联(苏俄)的经济建设之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假如游客来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导游一定会推荐他们去参观赫鲁晓夫墓。一方面是墓主作为政治家的极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墓碑独具特色。他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赫鲁晓夫的头像置于黑白框
2、架之中。有趣的是,墓碑的设计者是赫鲁晓夫大权在握时臭骂过的抽象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而请此人设计赫鲁晓夫的墓碑,又正是赫鲁晓夫自己的遗愿。,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
3、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1)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局限性。,(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2
4、、内容,正确,经济,突破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失误,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垦荒和种植玉米,平反冤假错案,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
5、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莫斯科红场,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
6、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2、内容,正确,经济,突破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失误,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垦荒和种植玉米,平反冤假错案,冒进、瞎指挥,全盘否定斯大林,个人崇拜,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964年,赫鲁晓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3、结果:,收效甚微
7、,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4、失败原因:,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5、评价:,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和记者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
8、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那么,历史上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逐
9、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军事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超级大国,(1)高度集中的体制没有改变;(2)第三产业比重小,人民生活改善不多;(3)加上个人专断和政治生活僵化,对外大国沙文主义
10、。,国家陷入困境,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1981年的16m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演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的一幕。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年过70岁。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执政后期趋于保守;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探究】赫鲁晓
11、夫勃烈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材料一: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材料二: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材料三:“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从1985
12、年至1991年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一、背景:,二、内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华关系:,政治生活僵化,发展速度下降,民族矛盾,关系紧张,急需缓和,经济:,“加速战略”,政治:,1)改变指导思想,2)改变党的地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实行多党制,三、改革后的情况,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政局不稳,连年滑坡,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结果:,失败,苏联解体,1990年3月,苏联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
13、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为了防止联盟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对此强烈不满,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终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随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终止、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克鲁齐纳跳楼自杀,曾任苏军
14、总参谋长和戈尔巴乔夫军事顾问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办公室上吊自杀。苏共领导人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大批苏共党员干部加入失业大军。短短几天,具有93年历史、执政70多年、尚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就被摧残。,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取消苏联。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将于晚上发表的告人民书。下午,戈尔巴乔夫同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在宣布辞职前,戈
15、尔巴乔夫签署了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辞职讲话。讲话一结束,他就把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一个装有发射苏联核武器密码的1.5公斤的黑色公事包)郑重地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罪魁祸首。一直到今天,尽管他在西方受到赞扬和欢迎,但他却得不到多数俄罗斯国民的谅解,俄罗斯社会上对他的指责不绝于耳。1996
16、年,戈尔巴乔夫参选俄罗斯总统,只获得不足1%的选票。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被一名愤怒的选民重重地扇了一记耳光。2005年7月莫斯科新闻曾报道说,俄罗斯国家杜马自由民主党议员阿贝尔特塞夫在星期五的杜马会议上称,他计划提交一份有关取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豁免权并对其展开刑事调查的提案。阿贝尔特塞夫称,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发起者”和“我们承受的所有痛苦”的主要罪人。俄共议员伊尤克宁对此提案表示支持。2005年10月的一天,戈尔巴乔夫在参加一个圆桌会议时,被一名与会者泼了一脸水。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50%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
17、仅有14%的人对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则为28%。,总结苏联解体的步骤,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国家政权发生质变,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许多西方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坦率地承认,虽然他们十分了解苏联体制的根本弱点,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探究:思考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
18、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争霸拖垮苏联经济;,根本和历史原因,直接和主要原因,外部原因,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民主法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霸权主义;抵制和平演变;抓好党的建设;,思索:苏联解体的教训,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到基本成熟,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经过了大约300年的时间。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看,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在其诞生初期,从总体上说,还不会很快超越旧社会形态。这是因为:第一,新社会形态大多都是在旧社会形态的薄弱环节突破生成的,先天就有不足;第二,
19、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基础,客观上也确实需要一段较长的艰难奋斗过程。,回顾资本主义,展望社会主义,例如,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1688年“光荣革命”这段时期,英国就一直处在新旧社会转型的纷扰动乱之中,那时的社会情形还不如伊丽莎白一世开明统治时期;即使是“光荣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英国总体上也还是不能与当时中国的康乾盛世相媲美。只是到18世纪末,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英国的生产和交通,才使英国资产阶级全面超越了满清八旗子弟。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联系苏东剧变情况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启示,1、从人类历史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不成熟,以此为指导的实
20、践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3、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和颠覆活动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困难,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也是必然的、正常的。,4、苏东剧变是苏联模式的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就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绝不拘泥于一种模式。,5、社会主义运动遭挫折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并不见得是坏事,它可以促使我们清楚的看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弊端,并剔除这些弊端,使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探究: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中国的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的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改革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发挥了国家职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中国的改革坚持国家统一的最高原则。,斯大林模式局限性日益明显改革背景斯大林逝世为改革提供契机与可能赫鲁晓夫改革改革过程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经过改革的挫折苏联解体原因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