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8000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第二单元---《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镇市第四中学教学设计 厚德正身 博学致远 科 目语文模 块必修五时 间2014年9月第 二 章 二 节 共 3 课时 模块总 36 课时 教学设计编号: 02 课题:第5课 滕王阁序授课班级高二(3)、(4)班授课教师吴臣霞 学情分析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就更加无所适从,而且本文有很多典故,语言极为凝练,所以学生理解上就更加困难。本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去解决文章字词,了解文章内容,营造一个开放自由、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

2、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4.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5.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6.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去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全文入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穷且益坚、积极用世的思想感情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体会和感悟课文的情思和哲理及其对人生的启示。3.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古典名作的喜爱之情。4.培养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

3、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背诵精彩语段。4.理解本文用典内涵。教学难点1. 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2.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3.骈体文的特点。教学方法1.学生按预定要求自主预习。2.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3.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激发兴趣,使语文课教学过程多元化。教学资源1.滕王阁序学案。 2.媒体类型-PPT课件 。3.使用方式-a大屏幕呈现 -b设置问题-播放展示-详细讲解。4.媒体来源 借鉴参考优秀课件,以自制为主 。教学过程(第 一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一、导入二、 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2、对作

4、者的评价3、文体特征三、合作探讨四、课后提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提到这一诗句会马上想到王勃。他是唐初四杰之一。其实真正使他轰动文坛的是他的滕王阁序,现在我们来共同欣赏这篇名作。一、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能文,弱冠对策名录高等,授朝散郎。任沛州王府修撰。诸王斗鸡,戏作檄英王斗鸡文被唐高宗斥逐。后任参军。自负才高,不媚权贵,遭人妒忌。后因杀官奴,被革职,其父受株连,贬至交址。省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一生“才高命短,怀才不遇”。二、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5、。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三、介绍滕王阁及写作背景 滕王阁地址在今江西南昌市。唐高祖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于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重加修整,并于年重阳节于此大宴宾客。时王勃南下省亲路经此处,参与宴会,并即席写成这一名作。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四、文体

6、特征 滕王阁序是一篇构思独特的骈体文。从美学角度看,结构形式美,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而主旨突出。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欣赏其结构艺术。 “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

7、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1. 教师范读全文,并做诵读指导。2. 学生朗读全文。师:听完全文,给我们第一个感觉是这篇文章在句式上采用大量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大量用典,而且词藻华丽,节奏鲜明,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古文相似,大家说是哪一篇? 明确:阿房宫赋 师:说得好,因为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都属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骈文本义即对偶文的意思。其主要特点是:特点:1.讲求对仗;2.平仄相对;3.多

8、用典故;4.讲究藻饰;5. 多用四六;6音律和谐。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写景、抒情。该怎么分? 明确:12段:描写滕王阁美景 3段:抒写人生感概 因为这是一篇作诗序言,因此在第45段,诗人就交代了写这篇序言的情况。课文就可以分成这样三段。 学生自读教学目标。老师导入,学生倾听且回想名句。(诗意导入营造氛围,温故知新。)了解作者生平,坎坷的经历,明确“才高命短,怀才不遇”。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老师介绍文体特征,学生做笔记。学生做笔记。老师范读,学生纠正字音。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

9、分组讨论、交流,记录员组织答案,推荐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诵读课文后,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学生倾听。分组写出答案,分两组,第一组概述12段,第二组概述3段落。了解本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学习。文体知识及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以检测的形式来讲,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让学生记忆的更清晰。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审美品质熟悉全文,读准字音,积极思考问题。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员补充。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小组合作自行解决大意。教学过程(第 二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检测二、交流学习

10、三、课后提升1.梳理本文文言知识点。2.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3.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1.老师抽查个别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熟练程度。若不好,再齐读一次。2.疏通文意(对照学案),并在此过程中赏析名句。(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背诵第二、三段。一、 通假宇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 古今异义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一介

11、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千里

12、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一言均赋 “赋”,意为“铺陈”。 目吴会于云间 “目”,用眼睛看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四、一词多义 1.

13、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 胜: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孟学士之词宗 王将军之武库 等终军之弱冠 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句 童子何知3.状语后置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是所望于群公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窜梁鸿于海曲 屈贾谊于长沙。设问“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美在什么地方?简述理由。老师明确:宋人叶大庆:“盖勃之言,所以摩写远景,以言远天之低,孤鹜之飞,

14、几与落霞齐尔秋水共长天一色,亦以远水连天,上下一色,皆言滕王阁眺望远景。在缥缈中,如此奇也。故当时以其形容之妙,叹服二句,以为天才。”明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教师检查学生诵读情况。集体朗诵,个别学生背诵。组长提供组员能否背诵课文名单,以及完成学案情况。学生对照译文,逐句找出文言知识点。老师点拨。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各个小组合作探究,组织答案,推选成员回答问题。学生组织答案,并且做笔记。学生思考并讨论,小组内疏通文意,质疑、提问、合作探究,组织答案。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对课文熟练情况,便于梳理文言知识。让学生自己找出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文言知识。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回答,如有不足,请同组成

15、员补充。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激发联想和想象力,体味美的意境。教学过程(第 三 学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呈现目标课前准备一、整体感知二、 合作交流1.整体感知文章。 2.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3.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4.理解本文所提到的典故。要求: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表分任务结合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每组站起来三个同学,一人读课文,一人进行翻译,一人点出该段的文言知识点,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及时进行补充。学生每翻译完一个部分,教师要对每个部分及时进行总结。小组任务内容概要(教师点拨)1组第一部分(1)扣“洪府”,述

16、宾主之美。2组3组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4组5组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6组7组第四部分(67)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2. 学生每翻译完一段,教师多媒体展示该段的重点文言知识点,学生要及时进行归纳积累。一、鉴赏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2分)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2分)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

17、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2分)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二、 鉴赏第二部分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解说。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加分鼓励。第一题学生五分钟时间有目标学生更有效。以读带解,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小组合作自行解决文言知识,更

18、全面、更深刻。教师及时以点拨,更加一目了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第一题既帮助学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三、 合作交流教师总结: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错落之美;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映之美。 3.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教师点拨)明确: “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三、鉴赏第三、四部分1. 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

19、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小组讨论)明确: “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教师点拨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思考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第一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且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进行补充。了解文章内容,体会王勃笔下的秋日胜景,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三

20、题教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课前给出自习课时间预习,极大地节省了课上时间,做到“有备来答”。小组抢答、小组合作探究以及个人抢答等形式调动了全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荣誉感。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2. 完成学案、全程设计作业、课时达标训练(五)。课后反思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试图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值得欣慰的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热情高涨。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精确;学生展示完以后,要及时到位的进行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导致课上时间稍显紧张等。这些问题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尤其注意。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