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48034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9、张衡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雷媛媛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会认“录、铜”等生字,会写“杰、吉”等生字,掌握“杰出、贡献”等词语。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新课导入。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

2、学家张衡。()2、板书课题,认识张衡。(Ppt2)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Ppt3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

3、字。(3)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

4、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ppt4 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ppt5(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2、比一比,再组词。记( )状( )洒( )析( )

5、征( )纪( )壮( )酒( )折( )证( )3、选词填空:ppt6 发生 发明 发现他认真记录产,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 )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 )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这个故事( )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板书设计: 9、 张衡 东汉 科学家 地动仪 测定地震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9、张衡共 2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雷媛媛 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动仪的

6、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发明地动仪杰出 地动仪的构造功能预测地震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ppt7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指名指

7、图说说地动仪的样子。Ppt8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同桌看图说一说。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ppt9如果(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5

8、)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议论纷纷什么意思?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七自然段。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3、学

9、习第八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2)“卓越”是什么意思?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ppt11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3、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Ppt12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Ppt131、 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

10、写。五、布置作业: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2、完成选做题。3、积累词语。板书设计: 杰出 发明地动仪最早张衡 地动仪的构造功能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造型美观卓越 准确地预测地震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三 年级 下 册 10、捞铁牛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

11、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ppt1 二.听老师朗读课文.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ppt2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Ppt3 1出示认读生字。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

12、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10捞铁牛 府 拴 陷 修 笨 尚 性 舱 划 稳料 跨 绳 绑 拖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三 年级 下 册 10、捞铁牛共 2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

1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Ppt4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14、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Ppt5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Ppt6、7(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

15、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Ppt8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

16、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我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Ppt9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 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宋

17、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三 年级 下 册 11、寓言两则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

18、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Ppt24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ppt3(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Ppt4(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船舷”是指什么地方?“催”是什么意思?那个人

19、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1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本段。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偏旁理解词意。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Ppt5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学习第二自然段: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一点儿”

20、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3学习第三自然段: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的句式说一说。小精灵儿童网站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

21、”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4.学习第四自然段: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的左旁来理解词意)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d他的想

22、法错在哪儿?(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样?)3. 进一步领悟寓意: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23、快速开火车口述板书设计: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三 年级 下 册 11、揠苗助长共 2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 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2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 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

24、个 性 修 改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刻舟求剑)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吗?(原指在剑落水的时候,在船身上刻 上记号,船靠岸后再去找剑。现在多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或行为。 ) 2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小短片。 (播放 揠 苗助长的动画视频)你能给短片起个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 (请同学 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揠”是提手旁,还要注意它右边的写法哟。板 书:揠苗助长。 )请大家齐读课题 。 同学们查了字典,谁来说说“揠”是什么意思? “助”又是什么意思呢? 揠

25、:拔。 助:帮助。 揠苗助长:拔高禾苗帮助它长高。 3质疑。 看到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读文感悟: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农夫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板书:起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很心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盼望是什么意思?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 他盼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2)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盼望”是殷切的希望,希望得不得了,非常渴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 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 。 (板书:盼望)3、 农夫“天天都到田边去看。 ”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 高了没有呢?农夫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

26、有长高呢?4、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两组句子,看看把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行不行? (1)A.“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B.“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2)A.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B.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去掉一个词,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以后我们说话写文章时也要注意遣词造句。 师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得慢,农夫又太心急了,没有感觉到。所以文中说 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第二组中去掉了“焦急”就不能体现出农夫特别心急的样子了。 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心急的农夫,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说话训练: 一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个农夫想: 。 两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

27、没有长高,那个农夫想: 。 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个农夫想: 。 5、农夫的心里呀特别的着急,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急切的心情呢? 我们再来完整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吧! 6、是啊,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于是农夫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一 起读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师板书:经过) (师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那位农夫,他正在干什么呢?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呢?(教师相机板书:拔高禾苗)(板书:精疲力竭) 情境体验:请同学们做做拔秧苗的动作,感受“精疲力竭”的意思。 (非常疲劳, 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怎么读“精疲力竭”呢?这 个人真

28、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虽然拔苗很累,农夫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指名读) 同桌之间练习朗读,看看谁读得好?(指导朗读) 7、同学们,农夫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到太阳落山,被农夫拔 高的禾苗会说些什么呢? 体会禾苗与农夫的感受。 (出示句子:渐渐地,农夫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小禾苗,小禾苗,农夫帮助你 长高你有什么话想说吗?)(1)禾苗生气地说_。 (2)禾苗伤心地说:_。 (3)禾苗 说: 。 (师:你们看,小鸟和太阳公公看见了,也想对农夫说一说呢。 ) (4)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 。 ” (5)太阳公公急

29、得满头大汗,好像在说: “ 。 ” 可是农夫有没有听到禾苗的哭泣,小鸟和太阳的劝告呢? 8这个农夫回到家,对家里人是怎么说的呢? 9. 农夫这样心急,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禾苗枯死) 10、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会对农夫说什么呢?看到这种情 景,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白费力气)师小结:是啊!如果急于求成,不但办不好事,而且还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的。 11感悟寓意 通过学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故事讲完了,大道理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我们说出来了,现在我想再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是啊,小朋友们,禾

30、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 (教师相机板书: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三、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农夫一样的人,想想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人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 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他(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 得快些。于是,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 ,可是他的力气(白费)了,禾苗都枯死 了。读了这则寓言,我懂得了(要遵

31、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 五、课外选做题(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两题) (1)把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 (2)积累园: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 (3)农夫后来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别学他那样做 傻事。用上积累园里的词语写一篇农夫的自述 (4)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让 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结束语:最后,祝愿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盼望、焦急 经过拔高禾苗、精疲力竭 结果禾苗枯死、白费力气 道理

32、: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三年级 下 册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认识“怨、载、罢”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4.体会布斯的钻研精神。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布斯刻苦钻研的精神。 2.理解“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意思。 课前准备:展台 白板 PPT 学习过程:集 体 备 课个 性 修 改一、谈话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一课

33、。“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不作解释,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认真读课文。你把课文读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2、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理解。二、出示读书提示,鼓励同学们自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表现。提示:1、先要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文。2、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字音读正确。3、注意了解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三、检查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1、抽读课文。找三个人,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请同学们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纠正错误。2、提问: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写谁的?布斯是哪里的人?课文是讲

34、他什么时候的事?(英国人, 1910年的事。) 讲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尘器的事他看到扫地机扬起大量灰尘,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决心要研制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3、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纳,鼓励学生思考答案或解决办法。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围绕的主要问题是: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熟悉课文第一部分“呜呜”的响声,浓浓的尘雾,沾满了灰尘,灰尘搬运机。)2、布斯的母亲给予了他哪些帮助?(深入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有关段落母亲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办法让布斯放松,帮助布斯动脑筋:“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35、?)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哪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妈妈说:“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布斯说:“是啊,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呢?”)这时,布斯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把“扫灰尘”变成“吸灰尘”,也许就不会扬起灰尘了。他又想到最近发生的一场龙卷风,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树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扫地机设计成一种小型的“龙卷风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尘吸起来吗?想到这里,兴奋地布斯连忙放下已打开的葡萄酒瓶,找来一块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气,紧挨着嘴巴和鼻子的地面变干净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尘。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

36、地面清扫干净,而且不会扬起灰尘。)4、你认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五、再读课文,拓展思维1、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你从布斯发明扫地机这件事受到什么启发?布斯能发明扫地机,你一样可以发明东西,请想想,你准备发明什么?六、教师小结。(略)七、课后练习(一)、填词语,读句子。(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板书设计: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母亲启发、帮助布斯布斯发明吸尘器个性修改字体用蓝色小四宋体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用深红小四黑体) 年月日 星期 总学时:节学习内容: 百花园三共 2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 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 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 4.学会说话要有条理。 5.学会自己搜集资料,培养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