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172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惠州一绝,论语六则,出师表1,陈涉世家,岳阳楼记,鸟鸣涧,曾子之妻,扁鹊见秦武王,出师表2,捕蛇者说,诫子书,孔子过泰山侧,丁蜀二中语文组 许曙峰,文言文阅读训练,惠惠州一绝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惠崇春江晚景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1、这两首诗都是 的作品。从体裁上说,这两首诗均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均为。22、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景色,但时间先后有区别,从惠州一绝中的“”一句可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要比惠崇。33、两首诗都状写了春天的事物,从色彩上看,更丰富一些的是()44、两首诗都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的特点,试举例说明。答:55、从你学过的古代诗歌作品中,写出表现春天景物的诗歌两句。:,惠惠州一绝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惠崇春江晚景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1、这两首诗都是苏轼的作品。从体裁上说,这两首诗均是绝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均为抒情诗。22、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景色,但时间先后有区别,从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一句可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要比惠崇稍晚一些。33、两首诗都状写了春天的事物,从色彩上看,更丰富一些的是惠崇44、两首诗都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特点,试举例说明。答:55、从你学过的古

3、代诗歌作品中,写出表现春天景物的诗歌两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从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找出含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且意思不同的句子。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2、翻译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3、以上文段中有些词汇已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写出四个A、B、C、D、4、以上

4、文段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从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找出含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且意思不同的句子。温故而知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矣 学而不思则罔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翻译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

5、耻。3、以上文段中有些词汇已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写出四个A、不亦乐乎 B、温故知新C、学而不厌 D、诲人不倦4、以上文段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2、有人对这段文字有三处评点,请写出被评点的句子。作者志趣过人在此:先帝知人在此: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的内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6、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2、有人对这段文字有三处评点,请写出被评点的句子。作者志趣过人在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知人在此: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

7、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用“/”划分句子的节奏。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解释加点字。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翻译句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文:4、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用文中原句回答):5、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

8、前景时得出“”的结论。他的根据有两条:从客观情况说是因为“”,具有群众基础;从主观因素上说,是因为提出了“”这有一顺应民心、具有号召力的起义策略。(用文中原句回答)6、有一个成语概括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个成语就是。7、给加点字注音:度已失期()扶苏以数谏故(),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9、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用“/”划分句子的节奏。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解释加点字。陈胜、吴广乃谋曰 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3、翻译句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倡议,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4、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用文中原句回答):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5、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景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有两条:从客观情况说是因为“天下苦秦

10、久矣”,具有群众基础;从主观因素上说,是因为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有一顺应民心、具有号召力的起义策略。(用文中原句回答)6、有一个成语概括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个成语就是揭竿而起。7、给加点字注音:度已失期()扶苏以数谏故(),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2、文段中表达了作者政治抱负的中心句是3、翻译: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4、找出文中的骈句。答:5、简述文中三层大意。

11、6、解释加线字、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7、“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_ _8、“进”指的是“_”,“退”指的“”。9、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文段中表达了作者政治抱负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翻译:噫,微斯

12、人,吾谁与归?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4、找出文中的骈句。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简述文中三层大意。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表达作者坚定的志向和对友人的勉励6、解释加线字、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求)、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7、“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8、“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处江湖之远”。9、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

13、春涧中。1、对这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寂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了动人的意境。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14、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寂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了动人的意境。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

15、曰:“女(女:你)还,顾反为女杀彘(彘: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文中加点的“其”都起指代作用,请分别写出它们各指代什么。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2、指出“而”字在句中的作用。待父母而学者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3、写出“之”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曾子欲捕彘杀之()今子欺之()4、写出“子”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曾子之妻之市()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5、“特与婴儿戏耳”的意思是:6、用

16、一句话概括本文中心:,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女:你)还,顾反为女杀彘(彘: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文中加点的“其”都起指代作用,请分别写出它们各指代什么。其子随之而泣 指代曾子之妻,译为“她的”其母曰指代小孩,译为“他的”2、指出“而”字在句中的作用。待父母而学者也 顺接,不翻译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 顺接,不翻译3、写出“之”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曾子之妻之市(的)(到)其子随之而泣(她,指曾子之妻)

17、曾子欲捕彘杀之(它,指猪)今子欺之(他,指小孩)4、写出“子”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曾子之妻之市(先生,对人的尊称)今子欺之(你)是教子欺也(孩子,儿子)5、“特与婴儿戏耳”的意思是:只不过和小孩说着玩玩罢了。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心:,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除:去,治疗的意思)。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石:石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1、写出“之”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武王示之病 在耳之前,目之下 君与知之者谋之 2、写出

18、“知”字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含义。君与知之者谋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2、解释句中加点字医扁鹊见秦武王 君之病在耳之前除之未必已也 扁鹊怒而投其石使此知秦国之政也3、判断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思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除:去,治疗的意思)。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石:石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1、写出“之”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武王示之病(他)在耳之前,目之下(的)君与知之

19、者谋之(医术)(指治病这件事)2、写出“知”字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含义。君与知之者谋之(懂得)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同“执”,执掌,主持)2、解释句中加点字医扁鹊见秦武王(医生)(拜见)君之病在耳之前(您,对君主的尊称)除之未必已也(治好)扁鹊怒而投其石(发怒)(他的)使此知秦国之政也(政事)3、判断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思扁鹊怒而投其石(顺接)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转折,译做“却”)则君一举而亡国矣(顺接,可译作“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

20、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解释加线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恢弘志士之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作者在文中认为:该“刑”的是_的人,该“赏”的是_的人。(填文中词语)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1、以塞忠谏之路也。5、两段选文中各包含了作者对“陛下”所提的一条建议。第一段话中作者的建议是:_(用原文);第二段话中作者的建议可以概括为:_(不得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解释加线字:、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

2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善恶)、作者在文中认为:该“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该“赏”的是为忠善的人。(填文中词语)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5、两段选文中各包含了作者对“陛下”所提的一条建议。第一段话中作者的建议是:开张圣听(用原文);第二段话中作者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严明赏罚(不得用原文)。,蒋氏

23、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_。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_。吾_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_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

24、耶?”、解释加线字:A、则久已病矣 病:B、殚其地之出 殚:C、犯寒暑 犯:D、以尽吾齿 齿:2、对下列句中加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将哀而生之乎?(我)B、积于今六十岁矣(到)C、竭其庐之入(他们的)D、时而献焉(表转折关系)3、依次填出上文空格处的句子或词语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5、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悲愤难忍、痛不欲生、愤怒控诉、哀而不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

25、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解释加线字:A、则久已病矣 病:困苦不堪 B、殚其地之出 殚:尽C、犯寒暑 犯:冒 D、以尽吾齿 齿:指年龄2、对下列句中加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的理解,不

26、正确的一项是:(D)A、君将哀而生之乎?(我)B、积于今六十岁矣(到)C、竭其庐之入(他们的)D、时而献焉(表转折关系)3、依次填出上文空格处的句子或词语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5、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悲愤难忍、痛不欲生、愤怒控诉、哀而不伤,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是_,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2、解释词语:冶性_3、下列句子翻

27、译不正确的一项是:()、非淡泊无以明志译:非清淡无欲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淫漫则不能励精译:欲望过多,做事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年以时驰,意以日去译:年龄随着时间增长,意志与时间一起消磨。、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悲苦地守着自己的陋室,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能够阐明“俭以养德”的观点的一句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是诸葛亮,本文采用的表

28、达方式是议论。2、解释词语:冶性陶冶性情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译:非清淡无欲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淫漫则不能励精译:欲望过多,做事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年以时驰,意以日去译:年龄随着时间增长,意志与时间一起消磨。、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悲苦地守着自己的陋室,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能够阐明“俭以养德”的观点的一句是:(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的确)似重(chng)有忧者!”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29、“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文中加线的字“为”“识”正确的读音是:()、wi sh B、wi sh C、wi zh、wi zh2、文中通假字“式”字的本字是()、试、轼、拭、视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子之哭也”中的“之”子不同的一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悍吏之来吾乡、“壹似重有忧者”正确的译文是()、的确像是有很重的悲伤。、的确像有一桩接一桩的忧愁似的。、的确好象又重新勾起了你的忧愁。、的确像是悲伤很重。、文中“曰”“曰”“曰”“曰”的说话人依次是:()、孔子子路子路妇女、子路妇

30、女孔子妇女、妇女子路孔子妇女、子路妇女孔子子路,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的确)似重(chng)有忧者!”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文中加线的字“为”“识”正确的读音是:(D)、wi sh B、wi sh C、wi zh、wi zh2、文中通假字“式”字的本字是(B)、试、轼、拭、视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子之哭也”中的“之”子不同的一句是(A)、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悍吏之来吾乡、“壹似重有忧者”正确的译文是(D)、的确像是有很重的悲伤。、的确像有一桩接一桩的忧愁似的。、的确好象又重新勾起了你的忧愁。、的确像是悲伤很重。、文中“曰”“曰”“曰”“曰”的说话人依次是:(B)、孔子子路子路妇女、子路妇女孔子妇女、妇女子路孔子妇女、子路妇女孔子子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