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915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6.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4,1,古代诗歌鉴赏题 错误析因,富阳市大源中学 李翔,2023/4/24,2,由于缺乏一定的鉴赏知识和理解能力,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在答题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二 就诗论诗,引申不当。三 不能迁移,会错诗意。四 弄错题意,答非所问。五 不着要点,答题笼统。六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2023/4/24,3,一、先入为主,妄加推断。,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例1: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

2、骚去。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问: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2023/4/24,4,分析:诗中“偃蹇唤我人清溪听读离骚”等用了拟人手法,借物寓怀,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但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分析,认为“青山明月”意在表现作者闲居时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答: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2023/4/24,5,二、就诗论诗,引申不当。,鉴赏诗歌要“知人论世

3、”,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风格等方面去体味,不能拘泥于诗句本身,而应该去体察诗人的灵魂,读懂言外之意,句外之情。例2:初冬夜饮 杜 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上谏,多次被流放。问: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023/4/24,6,分析: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但他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写在睦州任官期间,长期宦游在外,便有漂泊之苦,仕途不

4、遇之慨。学生答题时,无法准确把握诗歌愁苦的内容。答: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2023/4/24,7,三 不能迁移,会错诗意。,联系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它们特定的内涵,造成理解上的南辕北辙。例3:晚春 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问:“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鸳鸯被”“玳瑁床”?,2023/4/24,8,分析:“洞房”“鸳鸯被”“玳瑁床”固然能表现出新婚的喜庆气氛,但“垂杨”常常表达

5、思亲怀人,如“杨柳依依,昔我往矣”。再联系“寄语同心伴”,我们可以判断出诗歌意在表现闺中少妇的哀愁。而不少学生却理解为写新婚的快乐。答:意思是,去年结婚用的绣有鸳鸯的被子,随着春天的来临消尽了寒意,抚摸上去那么柔软、温暖,用玳瑁装饰的华荚的床上也生出温馨的气息。这两句,摹写佳人在室内的内心活动,以乐景写哀愁,用“鸳鸯被”“玳瑁床”这些色彩鲜艳、浓丽的事物来反衬她的孤独、无聊。,2023/4/24,9,四 弄错题意,答非所问。,在答题时,要认真理解题意,找准答题角度:是分析语言,还是分析思想内容,抑或是鉴赏表达技巧。有些学生匆忙下笔,不仔细读题,所答的内容与题目要求相距甚远。例4:雨过山村 王

6、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问:这首山水田园诗,紧紧扣住山村的特色加以表现。如果说首句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则显山居之“深”。作者是如何使读者体验山行的趣味的?,2023/4/24,10,分析:这个题目内容很多,前两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但不是我们答题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却围绕山村之“幽”、山居之“深”来分析,答题不得要领。答:作者从写自己山行的行踪入手,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天然和谐的板桥跟前。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到山行的趣味。,2023/4/24,11,五 不着要点,答题笼统。,鉴

7、赏诗歌,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再现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揭示蕴涵在诗句中的感情。很多学生在答题时,泛泛而谈,导致失分。例5: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成都杜甫草堂附近。赊:远。问: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023/4/24,12,分析:诗中五、六句,描绘的是一幅清新自然、生机勃勃春光图景。要结合细雨、游鱼、微风、燕子等具体景物来分析它的

8、妙处。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承受;“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着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2023/4/24,13,六 用词不当,词不达意。,俗话说:行有行话。诗歌鉴赏也有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清新自然、托物言志等。许多学生做题时,总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不知道怎样来表述,或张冠李戴,不能准确表达。例6: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问:“一杯一杯复一杯”这句诗通俗浅近,但意趣丰富。请简要赏析其写法。,2023/4/24,14,分析: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赏析写法的角度(如修辞、表达方式等),也不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以致赏析有误。答:这一句虽然通俗直白,但意味丰厚,通过反复的修辞方法和白描的手法,表现了对酌的情形。,2023/4/24,15,忠 告,鉴赏古典诗歌要把握理解诗意、认真审题、准确表述等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