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48915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7.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一诗歌内容的初步确定,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说理诗,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

2、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新城道中】北宋-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积雨辋川庄作】唐五代-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抒

3、发退隐后仍遭猜忌的不平静心情。,【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寄托归隐理想,惜别送别诗,一、直接写别情:【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二、间接写别情,【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三、写送别场景,以景写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四、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