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158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381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1页
中医基础理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1页
中医基础理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1页
中医基础理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1页
中医基础理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ppt(3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绪 论 Introduction,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四)中医学史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

2、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2.扁鹊.难经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外感病)金匮要略(内伤病),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4.神农本草经,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刘完素(河间)寒凉派,李 杲(东垣)补土派,张从正(子河)攻邪派,朱震亨(丹溪)养阴派,金元四大家,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3、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辨证论治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 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

4、、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证: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侯灿),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

5、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一节 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精、气的概念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机;气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气机:

6、气的运动。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聚、散。,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与形形与形气与气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第二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二)阴

7、阳的互根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四)阴阳的消长,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五)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五)阴阳自和与平衡素问.调经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属阴,六腑为阳(二)说明人体的

8、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调整阴

9、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10、金生水,水生木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 衡协调的关系。,木,火,土,生,生,克,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疾病

11、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2)相侮,母子相传,母病及子,肾病,肝病,脾病,心病,子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金乘木,木侮金,相乘,肝(旺),脾(虚),我克,肝旺乘脾,克我,脾虚肝乘,相侮,肺(虚),肝(旺),克我,肝旺侮肺,我克,肺虚肝侮,(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颜色、气味2.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和治法(1)治则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抑强扶弱(2)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

12、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哲学的思维,注重整体上的研究,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强调功能联系,具体思维方法一、比较(发现异同点)举例:实证与虚证 脏与腑二、演绎(一般到个别)举例:肝木升发喜舒畅条达;水肿(土克水、脾属土,故健脾利水)三、类比(援物比类)举例:病因风;治疗“釜底抽薪”四、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举例:咳嗽、气喘、咯血肺五、试探和反证举例:以轻剂方药试探寒热真假;“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等,思考题,1.阴阳、五

13、行学说有何局限性?2.阴阳、五行学说能否用现代语言加以表述?,第二章 藏 象Theory of Viscera,关键性问题 藏象的概念 藏象学说的形成背景及特点 各脏腑的生理病理 脏腑间的关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特点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藏 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脏 腑内脏的总称。,脏 腑,脏:心、肝、脾、肺、肾,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藏象学说的形成,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

14、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五脏与自然环境,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奇恒之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所藏的液态精华物质,五脏之精,五脏之中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五脏之阴阳,五脏之气,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先后天之精,五脏藏精,精化为气,五脏之精,五脏之精,五脏之气,气分阴阳,一身之气,阴气、阳气,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虽然名称相同,

15、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中医对脏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而西医对脏器的认识则主要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藏象之象的演绎与发挥,体表之象,体质之象,天人之象,体用之象,第二节 五 脏,一、心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心的生理特性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包裹。,部位形态,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血脉,心气

16、,1、主血脉,(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虚(阳虚或暴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心脉瘀阻,舌有瘀斑,舌尖深红,口舌生疮,舌红,2、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17、。,(一)心藏神理论的形成背景古代文化哲学的影响心字的创立与构造,思的创立与构造,囟(大脑),楷书,田,心,心,思,说文解字:“从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绝”,五行学说的构架(思维特征火象,火心)约定俗成:东方、西方;语言、文字:感悟、思念古代政官体制的影响 心为君主之官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认识方法“血者,神气也”,“心主一身之血脉”“有一分血则保一分命”方法:司外揣内、由表及里,心藏神的概念内涵,中医所谓的心,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辩,归类标记,心藏神,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二

18、)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生理方面1.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2.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任物者谓之心”,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五志唯心所使也”,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心藏神功 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病理方面,心本身阴阳气血失调、火热、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心藏神功能失调,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主不明则十二官危”,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痫病大发作

19、(癫痫),肝风挟痰上蒙心窍,心藏神功能失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心),四肢抽搐(肝),口吐涎沫(脾),口中如作猪羊叫声(肺),二便失禁(肾),“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狂躁谵语,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治疗方面,治 法,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瘀、祛痰开窍,清宫汤、清营汤、安宫牛黄丸,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清心开窍,(二)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阳脏-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主通明-

20、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病理:心的阳气不足 血液运行迟缓、瘀滞,精神萎顿。,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华-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生理: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病理:心的气血不足 面色淡白;心的血脉瘀阻 面色青紫或晦暗,(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舌舌-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生理: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病理:心火上炎 舌生疮糜烂心神失灵 舌强语謇,3、在志为喜生理:心气血调和 喜乐有度病理:过喜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暴喜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

21、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4、在液为汗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生理: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病理: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5、与夏气相通应生理: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病理: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治疗:“冬病夏治”,二、肺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肺的生理特性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又称“华盖”。,部位形态,(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

22、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2、主行水,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失宣降,失于宣散,失于肃降,无汗,皮肤水肿,小便不利,水肿,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3、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

23、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唇青舌紫,(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生理:肺覆盖于其他脏腑之上,具有保护诸脏的作用。病理:外界邪气侵犯人体,常首先犯肺。2、肺为娇脏生理:肺脏清虚而娇嫩。病理:肺脏容易受内、外邪气的影响。,3、主宣发与肃降,肺 气,肃 降,宣 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气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

24、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病理:肺失宣发 胸闷,鼻塞,无汗,皮肤水肿。肺失肃降 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生理:(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病理: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三)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鼻鼻-司嗅觉、通气。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病理:肺失宣肃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3、在志为忧(悲)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病理:肺气不足 易悲善忧悲忧过度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4、在液为涕涕-鼻粘膜的分泌液。生理:

25、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病理:肺阴不足 鼻干肺寒 鼻流清涕肺热 鼻流黄浊涕,5、与秋气相通应生理:肺金之气应秋而旺。病理: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治疗: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气虚肺阴虚,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A.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B.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C.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D.脉虚或细数,三、脾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脾的生理特性 脾与形、窍、志、

26、液、时的关系,藏象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又远非脾和胰所能概括。,部位形态,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运化食物,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B.脾的自转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液,运化食物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肺、肾,体外,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湿、痰、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7、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浮肿,臌胀,2、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肌衄,脾的阴阳气血失调,脾的阴阳气血失调,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脾病常见症: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A.或浮肿、或消瘦B.或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C.或口干舌燥,或干呕呃逆。D.或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E.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

28、经过多、崩漏等。F.舌白、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红少苔、无苔G.脉缓弱或沉迟无力或细数或细弱,(二)脾的生理特性,1、脾气主升含义:是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生理:升清: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病理:脾不升清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脾气下陷(中气下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2、喜燥恶湿生理:脾体干燥有利于脾气升运。病理:湿邪容易困遏脾气。治疗:“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脾性喜燥而恶湿 来源于对天象气候的长期观察。古人发现湿淫太盛的气候反常,民病多与脾脏有关。如景岳全书所云:“土之化湿,反侵

29、水脏,故为腹满,食不下,肠鸣泄注痿痹足不任身之候。”。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脾阳易衰,阴气易盛。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机体,最易伤害脾阳。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故临证指南医案云:“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求故也”,故称脾“喜燥恶湿”。,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脾气健运 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 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足痿软,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3、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 思维敏捷病理:思

30、虑过度 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4、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粘稠的部分,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气和调 口腔润泽、吞咽顺畅。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口角流涎脾精不足 涎液化生减少 口干舌燥,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即农历六月,为夏季最后一月。生理:脾之运化旺于长夏。病理:长夏之湿气容易困脾。治疗: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品。,四、肾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肾的生理特性 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部位形态,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

31、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等)。,狭义: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所藏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充养,活力资助,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天癸: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天癸: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 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32、,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藏精,精化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肾中精气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肾精

33、,肾气,肾阴,肾阳,滋润、濡养全身脏腑,抑制气化,减少产热。,温煦、推动全身脏腑,促进气化,增加产热。,肾阴虚,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肾阳虚,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2、主水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水谷,津液,脾胃,肾,肺,尿,脾,宣发,肃降,膀胱,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整个水液代谢。,升清,降浊,肾中精气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肾主水功能失调,小便清长,尿频,夜尿多,或浮肿,尿少

34、。,3、肾主纳气 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肾主纳气功能失调,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肾不纳气),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病常见症: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以及水肿,二便异常等。A.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B.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C.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作迟

35、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小儿生长发育迟缓。D.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E.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F.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G.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二)肾的生理特性,主蛰守位主蛰-是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病理:肾封藏失职 小便失禁,大便滑脱不禁,女子带下,崩漏,滑胎。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病理:相火妄动 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盗汗,咽干颧红。,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生理:肾精生髓以充养骨骼、牙齿,头发。“齿为骨之余”。髓聚而成脑,故脑称“髓

36、海”。肾精充足 骨髓充盛,骨骼健壮;髓海充满,思维敏捷;头发润泽。病理:肾精不足 骨髓空虚,小儿牙齿生长迟缓,骨骼发育不良或成人牙齿早脱、骨脆易折;思维迟钝,痴呆;头发变白、枯萎脱落。,(三)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耳及二阴耳-主司听觉。生理:肾中精气上通于耳 听觉灵敏、聪慧。病理:肾精亏损耳鸣、耳聋。,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主司二便。生理:肾中精气充足 二阴得养,二便通调。病理:肾中精气不足 尿频,尿失禁,或尿少、尿闭;大便秘结,大便失禁,久泄脱肛。,3、在志为恐生理:肾精充足,蛰藏有度 恐而不过、有所节制。病理:肾精不足,蛰藏失司 惶恐易惊 恐惧过度 肾气下陷:二

37、便失禁,或遗精。,4、在液为唾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舌下分泌而出,能滋润口腔,滋养肾精。病理:肾精不足 唾液分泌减少:口燥咽干,吞咽梗阻。久唾多唾 耗伤肾精,5、与冬气相通应生理:肾封藏之性旺于冬。养生: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睡眠。,【附】命门命门是指生命之门,有生命的关键之意。现代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命门之火相当于肾阳,命门之水相当于肾阴,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是为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阴和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四、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肝的生理特性 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部位形态,1、主疏泄,1.促进

38、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核气(痰),臌胀(水饮),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B.飧泄(肝脾不和),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肝胃不和

39、),木不疏土,疏肝健脾和胃,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目黄,(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男子精液、女子经血的正常排泄,应用: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从肝肾论治,2、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有“血之府库”之称。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人

40、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需求增加,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从肝组织学看,肝血窦是肝内的特殊的Cap,具有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现幻觉。,衄血,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之间的关系(发挥),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气郁结

41、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病常见症: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A.胸胁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B.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或耳内流脓,或吐血衄血。C.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或手足蠕动。D.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E.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轻。F.舌

42、淡苔薄白,或舌红少津,或舌红苔黄。G.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或弦细数。,(二)肝的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含义: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特性。病理:肝病的病势较为急重,如抽搐、惊厥、中风等症。2、肝主升发含义:是指肝升生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病理:肝多见肝气抑郁或升泄太过的病变。,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生理: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 筋膜柔韧有力 病理:肝血不足 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三)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目生理:肝之精气上通于目 视觉灵敏、视物清晰

43、。病理:肝之阴血不足 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3、在志为怒生理:肝气舒畅、条达 怒而不过病理:肝气升泄太过(肝火)急躁易怒暴怒 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郁怒不解 肝气郁结:心情抑郁,闷闷不乐。,4、在液为泪泪-泪腺的分泌液,具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生理:肝气血调和 泪液分泌正常,目有所养。病理:肝血不足 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肝经湿热 泪液分泌异常:迎风流泪、目眵增多。,5、与春气相通应生理:肝升发之气旺于春。病理:春季易发眩晕,中风,精神失常等病症。养生: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忧郁。,第三节 六 腑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六腑的生理特性,概 述 六

44、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为主要功能,以“泻而不藏”为其生理特点。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一、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府。生理功能1.贮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肝主疏泄,胆功能失调,胁下胀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胆汁外溢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黄疸等;怯弱,善太息,或谋虑不决等。,二、胃 胃又称胃脘,位于中焦,与脾“以膜相连”。生理功能1.主受纳水谷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临床强调“保胃气”。2.主腐熟水谷即初步消化饮食物。,胃功能失调,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1、主通降

45、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2、喜润恶燥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受纳、腐熟。,生理特性,三、小肠 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幽门),下与大肠相接(阑门)。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2.主泌别清浊,小肠,受盛食糜,化物,分清,水谷精微,全身,别浊,剩余水分(浊中之清),残渣糟粕(浊中之浊),膀胱,脾,尿,肾的气化,大肠,粪便,小肠中水液量 的多少与尿量有关,有“小肠主液”之说。临床应用:“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小肠功能 失调,腹胀,腹痛,呕吐,便秘;便溏,小便短少,泄泻等。,四、大肠 位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阑门),下端为肛门。生理功能 传导、排泄糟粕,胃的降浊,肺的肃降,肾的气化,大肠的传导排泄,大

46、肠功能 失调,便秘或泄泻,五、膀胱 位于小腹,居肾之下,大肠之前。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肾的气化,膀胱功能 失调,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六、三焦(一)六腑之三焦形态结构:认为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生理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二)部位之三焦1、生理功能(1)通行诸气(2)运行水液2、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膈以上(心肺)中焦-膈至脐(脾胃、肝胆)下焦-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第四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奇恒之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概 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形态似腑,

47、功能似脏,故曰“奇恒”。髓、骨、脉、胆已在相关章节介绍。,一、脑,脑居于头颅内,由髓汇集而成。又称“髓海”。,(一)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2.主精神意识“头者,精明之府”3、主感觉运动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肾精生髓,充养脑髓;精神活动由五脏主司。例如:心-藏神,主喜,开窍于舌 肺-藏魄,主悲,开窍于鼻 肝-藏魂,主怒,开窍于目 脾-藏意,主思,开窍于口 肾-藏志,主恐,开窍于耳,二、女子胞 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呈倒梨状。,(一)生理功能1.主持月经2、孕育胎儿(二)与脏腑

48、经脉的关系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肾、肝、脾、心2.与经脉的关系督、任、冲、带,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主血)心,肺(主气),(宗气),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肺气助心行血,(一)心与肺,二、心与脾,(主血)心,脾(主运化),心血滋养维持脾运,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血行脉道,血液运行正常,三、心与肝,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维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心主血,推动血行,肝藏血,贮藏调节血量,血液运行正常,四、心与肾,心 火,肾 水,上济,下降,心肾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

49、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等。,五、肺与脾,肺通调水道,输布排泄水液,脾运化水液,吸收输布水液,水液代谢正常,肺司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吸收水谷之精气,聚于胸中,生成宗气,六、肺与肝,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为主水之脏),水液正常输布排泄,肺气,主清肃下降,肝气,主疏泄升发,一升一降,全身气机调畅,七、肺与肾,肺司呼吸(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共同完成呼吸运动,肺阴,肾阴,八、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协助脾运,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肝藏血,调节血量,脾统血,固摄血液,

50、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九、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滋肾化精,养肝化血,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肝之阴阳,肾之阴阳,维持肝肾阴阳的充足与协调平衡,肝(疏泄),肾(封藏),使肾之封藏开合有度,以制约肝之疏泄,十、脾与肾,脾(运化),肾(肾精、肾阳),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肾阳温煦以助脾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为生命之本,脾,肾,水液代谢正常,运化水液,气化水液,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胃:受纳腐熟水谷初步消化胆:贮存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受盛化物进一步消化小肠:泌别清浊吸收精微,吸收水份大肠:传导变化 排泄大便,膀胱:贮尿排尿排泄小便三焦: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排泄,吸收,消化,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