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51585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治病不伤身的无痛无创疗法,1按脊松枢法(手法、足法)2寰枢端转法3颈椎手牵折顶法4颈椎旋提法5胸椎过伸提胸法,一、正脊骨十大法,6胸腰枢纽旋转法7腰椎旋转法8腰骶枢纽侧扳法9下肢过伸骶髂按压法10手牵顶盆法,1颈椎布兜牵引法2仰卧骨盆牵引法3俯卧骨盆牵引法(一维调曲法)4俯卧骨盆加痛肢外展牵引法(二维调曲法)5仰卧下肢悬吊牵引法(三维调曲法)6俯卧过伸悬吊牵引法(四维调曲法),二、牵引调曲六大法,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第三式:抱头屈曲式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三、练

2、功疗法十八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强肌张力。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拿伤皮肤。,第一式:虎项擒拿式,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3、,损伤病理:颈椎侧屈、旋转运动,主要依靠颈前外侧的前、中、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后外侧的斜方肌,左右两侧需平衡协调。斜角肌是起于颈椎16的横突前缘,止于第1、2肋骨上。斜方肌起于颈椎横突后缘,止于肩胛及锁骨外缘。如果长期头颈单向运动(即经常向右或左一方转动),例如教师上课习惯单向转身向学生、向黑板,长期坐教室侧方的学生,或办公室接待客人长期一方向转头等等,可导致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单侧劳损(运动多充血,运动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维系之颈椎骨出现单侧旋转,钩椎关节紊乱而引起颈椎病。防治机制: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肉的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

4、不致损伤,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练功方式: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手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稍加压力,左右侧屈各1020次。注意事项:侧屈时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动。,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

5、致颈椎病。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第三式:抱头屈伸式,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一),第三式、抱头屈伸式(之二),损伤病理:同第一式。长期劳累及风寒外袭,可导致斜方肌、肩胛提肌痉挛、粘连,颈椎力平衡失调。防治机制:侧屈后,可使屈侧肌肉松弛,伸侧肌肉紧张,松肩运动使其各组肌肉起止点受到牵拉、抖动,松解粘连、恢复肌力。练功方式: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垂,抖、摇动双

6、肩带胛,先前摇1020次,再后摇1020次,上下抖动1020次。注意事项:如松肩过程,自感有麻痹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损伤病理:同第二式。防治机制:运动双上肢,使肩胛带得到充分舒展,调整因伏位单上肢操作导致胸背肌力不平衡。练功方式:站立位,双手屈肘握拳合拢于两胁下,然后一手伸直奋力向前,另一手肩肘向后,左右交替,做1020次。注意事项:伸直上肢需用力,另一肩尽力向后背靠拢。,第五式:左右开弓式,损伤病理:同第二、三式。防治机制:使肩胛后耸,向胸椎合拢,以松解大小菱形肌与斜方肌因劳累充血或损伤而粘连,使疲劳恢复,血运改善,损伤修复。因劳损而错位之胸肋关节得到调

7、整恢复。练功方式: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又称“扩胸运动”,反复3050次。注意事项:头颈不动,提胸,两肩双力往后靠。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应多作此运动式,以达到自我康复。,第六式:双胛合拢式,损伤病理: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下连上段胸椎。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节,其冈上肌、肩胛

8、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防治机制: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练功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3050次。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第七式:抱肩转胸式,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

9、。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次。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第八式:抱背转胸式,损伤病理:同第八式防治机制:在第八式基础上,增大胸腰枢纽的活动度,使因久坐、久站疲劳缺血之肌肉恢复血运,消除疲劳,已损伤者增加血运,使之恢复肌力平衡。练功方式:正立,略弯腰,右手触摸左膝,左手触摸右膝,交替进行,各1020次。注意事项:转胸时,腰部不弯曲。,第九式:摸膝转胸式,损伤病理:同六、八式防治机制:经六、七、八、九式运动后,胸椎左右肌力得到调节,胸椎关节

10、左右松解,本式使之关节前后松解粘连,错缝复位。练功方式:双手按压胸背,双肩往后作挺胸,略伸腰,并同时叫喊“呵”声,调节肺活量。反复2050次。注意事项:挺胸时头颈及骨盆不动。,第十式:挺胸后伸式,损伤病理:同第六、八式防治机制:提升胸廓,使胸肋关节及胸椎关节上下运动,松解肌肉韧带粘连,调节胸膈郁闷。伸展腰椎各组肌肉,消除疲劳。练功方式:正立,稍息步态,两目平视,双足站稳,腰背挺直,收腹、抬头、双手五指交叉,上举头顶,并向上伸展,同时喊出“呼”声,双手放下,再上举,反复2050次。注意事项:上举双手,同时尽力使胸廓上升。,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损伤病理:腹部肌肉如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均

11、与髂腰肌相连,与脏器形成腹内压维持腰椎平衡。同时,腰椎屈肌腰大肌在腹腔后下连腿部内收肌群,止于股骨小转子。长期坐位,腹肌、腰大肌容易松弛,维系力减弱,导致腰椎不稳。另一方面,下肢外展之阔筋膜张肌因劳损而导致臀上皮神经卡压,出现疼痛。防治机制:剪步(双下肢交叉运动)主要运动内收肌群及腹肌群,消除疲劳,使髂腰肌,阔筋膜张肌,有粘连可松解,缺血可改善,恢复下肢内收外展及腰部屈伸肌力平衡。练功方式:立正,右脚起步跨至左下肢前方,后左脚起步跨至右下肢前方呈剪交剪步态,向前8步;退后反交叉步态8步,前、后各1020次。注意事项:交叉步态时,避免两下肢冲撞,并保持身体平衡。,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损伤病理:

12、骨盆是脊柱的基础,维系腰椎、胸椎中轴位之骶棘肌、腰背筋膜均起于骨盆两髂骨。其骶骨承载腰椎。因此,骨盆损伤,出现倾斜,即可继发腰椎侧弯。骨盆之髂骨与骶骨由韧带连结,特别是骶髂韧带,妇女可因妊娠产后恢复不好,或长期侧身卧等等而导致骶髂韧带劳损、松弛或痉挛。对骶髂关节维系力减弱,由于下肢步行垂直应力作用,可导致骶髂关节错缝引起下腰痛,甚至骨盆倾斜。防治机制:运用身体垂直弹性力,锻炼骶髂韧带,使之劳损者恢复,维持力平衡。练功方式: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肢交替各1020次。注意事项:如患者有膝关节炎性关节炎或下肢伤疼者,改为单下肢站立。如在弹跳中下腰痛者,说明骶髂关节已有损伤,应找整脊师调治

13、。,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损伤病理:同十五式。防治机制:调整竖脊肌、腰大肌、腹外、内斜、腹直肌以及骶髂韧带前后的维系力。练功方式:正立、双手向前着地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地,方法有三:1式:作俯卧撑式双上肢屈伸,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各俯撑1020次(可视体力增加);2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腹挺腰,反复1020次;3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下肢后伸作飞燕式,510次。注意事项:按俯卧撑要求胸腹及膝不能触地。,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损伤病理:同第十四式。防治机制:在十四式基础加强内收肌、腰大肌的锻炼,并有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用。练功方式: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前跨,身体前倾,

14、并屈膝(前弓),左下肢后伸直(后箭)后退回伸右膝,身体后倾,一前一后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如膝关节有病变者,运动时避免屈膝引起疼痛。,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损伤病理:脊柱伸肌群不仅有伸直脊柱功能,还有支撑躯干的负重功能。因长期坐位,易损伤,且背部肌肉也容易因姿势不正而损伤,或受风寒损伤,逐步出现肌肉劳损,继发椎间隙变窄、后关节腔变窄,因肌肉支撑力减弱而压力升高,椎间盘、关节软骨受高张压而变性退化,椎骨排列紊乱、旋转、侧弯,椎曲改变而刺激或卡压脊髓、神经,出现腰腿痛。防治机制:以锻炼伸肌群为主,维护脊柱的支撑力。练功方式:正立、分步、挺膝,双手五指交叉,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方向;再直立,

15、弯腰,双手抵地,反复1020次。注意事项:双手抵地方向时,如能抵地更好,不能抵地尽量下弯,但双膝不能屈曲。,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损伤病理:腰椎的稳定,后靠竖脊肌,前靠腹肌及腹内压,因肥胖腹肌松弛,腹内压减低,腰椎椎曲可增大而导致椎间盘退化、甚至小关节退化、崩解、腰椎滑脱。防治机制:锻炼腹肌及腹内压,和竖脊肌维持对腰椎力平衡。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膝,使全身屈曲,然后用力呈伸双下肢状(但手抱膝不松开),使上半身离床,力争能坐起(如开始不能坐起,让旁人扶持),然后再躺下,再坐起,反复10次。注意事项:需入静,候气归丹田,增加腹压。,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损伤病理:同第十七式防治机制:屈膝屈髋并使整个腰椎呈屈曲状,在滚动状态下,恢复竖脊肌力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屈髋、上半身起立,伸手将双膝抱紧,稍加力势,使上半身坐起,并即躺下。反复1030次。注意事项:有髋、膝关节创伤疾病和腰椎曲度变直、反弓者,不宜此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